01.25 如何科學的選擇二線城市的一本院校和一線城市的二本院校

每年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每個分數在一本線上30分徘徊的小夥伴都會遇到類似的難題:是選一個二三線城市正兒八經的一本,還是選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的二本學校呢?

一線城市到底能給人帶來什麼

可以開拓思維,讓自己的思維領先


以一線城市北上廣為例,2017教育部公佈的大學名單裡,北京總共92所高校,本科院校(包含一、二、三本)67所;上海高校共64所,本科院校38所;廣州市高校總共83所,本科院校36所。

這些大學會根據辦學特色的不同實行“聯盟”,學生可以跨學校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資源可以共享。

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讀書,週末可以去國家圖書館自習,可以去798看展覽,可以去三里屯偶遇各種明星大咖,可以去聽專業講座,這個城市有太多公共資源可供你使用。

在小城市讀大學,容易讓人思維受限,覺得差不多也就這樣,你再拼再努力最後還不是找個工作,沒什麼太大區別,進而在行動上就“怎麼好混怎麼混”;在大城市讀書,通過不斷增長的見識和優秀者帶來的思維震撼,能夠幫助自己拓展視野,提升思維,開闊眼界。

思維提升,努力跟上,久而久之,就在不經意間領先於很多人了。

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可能


不管是學習還是實踐,大城市都有更多的機會。在小城市,說學習,估計就是指上課、四六級和期末考試,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學習機會了。

但是在大城市學習,你會發現,除了可以聽到本科教材上的作者親自上的課,可以去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甚至可以跟各種行業大牛面對面交流。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一億註冊公司,光北京就有近900萬。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互聯網、影視傳媒、房地產等各行業都在北京集中分佈,上海是經濟金融中心,投行、金融公司、文化產業都非常發達。

在這裡,很容易找到學習和實踐機會,也很容易和牛人一起共事。每到寒暑假,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都會迎來一大批在二三線城市讀書的學生,他們選擇假期來這裡實習,為自己尋找更好的工作。而在本地上學,則可以省去很多生活交通成本。

同時,這種經歷也可以為自己簡歷“鍍金”,哪怕是以後回到二三線城市工作,在一線城市實習過得經歷會讓他們很容易脫穎而出,從而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而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一線城市讀書,從大一開始,就可以開始大公司實習,為自己增長視野。

可以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


無論是哪個城市的畢業生,都會更傾向於去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但是,在這個城市上學的畢業生,會更容易留在學校所在地工作。以2016年為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應屆畢業在京就業比例超過50%,研究生在京就業比例則超過了60%。

報告顯示,82.66%的應屆畢業生選擇了異地就業,其中近四成選擇留在大學所在的城市;選擇回到原籍所在城市的人群比例只有17.34%。選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群比例達到43.75%。


如何科學的選擇二線城市的一本院校和一線城市的二本院校



也就是說,如果選擇了一線城市讀大學,留在一線城市工作的概率為50%以上。大城市工作機會多,薪資相對高,有什麼理由不選擇留下來呢?

選大學過分看重城市的三大誤區


到一線城市上大學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如果脫離自己的分數實際、盲目地一味追捧一線城市大學,則會讓自己陷入下面這些誤區——


報考扎堆,熱門城市擁堵


這些年來,從每年高考錄取的結果來看,從各地區每年的媒體報道中都可以看出來一個共同的現象: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高校錄取分數都一致走高。

北京、上海兩地更是熱門中的熱門。這兩地一本院校不用多說,每年都會以最高的分數爭取最多的優秀學生,而二本院校的分數有些往往也會超過當地的一本控制線,甚至有些專科學校似乎更有面子,分數高過二本控制線,甚至超過了一本線。對於這樣的情況,其他城市特別是中西部城市的高校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不排除有家長和考生確實認識到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在經濟、文化方面的"優越性"。但更多的恐怕是從眾心理在作祟。

有不少考生和家長是因為看見別的孩子選擇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因為"從眾"心理也選擇了這些城市;甚至有的家長和考生覺得在這樣的城市裡讀書很光彩,從而選擇這些城市。

別太相信一線城市所謂的人脈關係


很多人認為到一線城市上大學,有助於建立人脈關係。

但說來說去,你還是得有真本領,沒有真本領,就是天天在陸家嘴念abc也進不了陸家嘴的公司。有真本領,就是從小城市過來,也能到華為上班。

那麼,真本領哪裡學?中國山東找藍翔——對,好學校是不問出身的!廣大二線城市有很多非常好的大學,他們的教育水平、科研水平、人脈資源,都能甩過一線城市二流大學幾條街。都這個年代了,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的差別也沒那麼大了。再說,就一個在校大學生所能接觸到的社會面來說,一線城市能看到的東西,二線城市現在也基本能看到了。

當然,如果你有條件上一線城市的一流大學,那沒什麼好說的,你不是這篇文章的讀者。

你選擇的城市當然也不能太差


有讀者拿廣州和梅州、上海與海口做比較,就沒什麼比較價值了。既然是上大學,你選擇的城市當然不能太差。條件允許的話,至少也得去個二線城市或者省會城市,起碼得是一個人口超過500萬、有地鐵或者有星巴克的城市吧。

大學期間,“知識”雖然比“見識”更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沒見識,至少也應該學會喝喝星巴克、穿穿快時尚、認認豪車車牌等基本的白領生活小貼士。

這是一次艱難的選擇


在擇校問題上左右為難的人,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每個人都有發言權。那些曾經也面臨同樣選擇的朋友,他們又有哪些經驗之談呢?

@Summer 二線城市一本 現就職於成都某互聯網公司

我當時很想去上海,很喜歡復旦大學,但是高考沒考好,在報大學的時候出現了上下為難的情況。在糾結下選擇了保險的二線城市一本,畢業後回成都找工作,整體比較順利。畢業後的確很多同學留在了本地工作,但到時候還會再糾結是留在本地、回家還是去一線城市。你會發現,這個選擇,根本就沒完。


@曉舒 上海某二本 現就職於北京某互聯網公司

我復讀過一年,第一年沒考好,只能上本地一個三本。家裡人強烈要求我去大城市讀書,因此我復讀一年,考上了上海一個二本。上海的確跟我家不一樣,在上海讀書的四年裡,從外形到頭腦,我都完全變了。畢業後來北京工作,我很感謝大學四年在上海的經歷,它完完全全重塑了我。所以我覺得只要衝破限制來到大城市接受改變,人生就沒有限制。


@之江 三線城市二本 現就職於北京某公司

我的目標是北京的大學,但是沒考上,只好在家裡本地讀了二本。後來考研又考北京,還是沒考上,我就直接來北京工作了。我對大城市是一種嚮往,但我覺得我的大學也挺好。只是我會想,如果當初去了北京讀大學,現在做一些事情可能更輕鬆些。


@糖三兒

我覺得運氣還是很重要的,我姐,第一年高考540左右,可以上普通一本,自己想去的大學去不了,復讀,第二年400,去上專科,學醫護去了,本地小學校,自己努力,考專升本,然後,全校第一去上海大醫院實習,畢業了,上海醫院要她,月薪20k+,她媽媽想她,讓她回家,(家這裡可能是六七線城市吧)市醫院也要她,給他月薪6000(5000就算是高工資了),然後談戀愛,對象是中石油的,要在寧夏工作,(可能是真愛吧)跟著對象去寧夏,(她媽媽很生氣,說,這裡上海都要你,你去那西邊幹啥!)她開掛了,去寧夏一所醫學院應聘,厲害了,(兩年的努力)成為一名老師,留校教學生,現在,又過去幾年了,過年她回家,她和他媽說,升副主任了,而且,她對象買的房子離她學校很近,走著上班,她說那裡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比家鄉好),她現在總說“人生亦是這樣”!所以,有能力的人去哪都好,最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怎麼看待你的環境,怎麼有效利用他們提升自己~


@和易

先選擇優勢專業,再考慮城市環境,兩者都要兼顧的話,只能分數過硬了


@夏晨翱

肯定選一線城市二本!資源和平臺


@風之晴

當初高考成績超一本線28分,前4個都是一線城市普通學校,最終還是落在最後一個志願的三線小城普通一本百年名校,不過我不後悔,學校的文化感染力還是很強


@一隻小可愛

我不認為選擇一線城市二本比二線城市一本好,一本二本還是很有區別的,再說,同樣的學校,一線城市的分數肯定要比二線城市的分數高上不少,說什麼蹭課的事兒,可能性不大,正規大學(我們學校二線城市211)平時單純自己學院的課已經很吃力了,蹭課的事兒可能性不大,要說一節兩節還行,但是要是像評論裡講的那蹭完一整門課,要麼你自己學校的課很閒(一般大學課很閒怕是也不是啥好學校),要麼你有特別特別強的愛好以及自制力,還要考慮跟自己的課程是否衝突,你要是翹掉自己的專業課去蹭課怕是也是得不償失,二線城市的211都是有保研資格的,比例還不小,如果你想去一線城市發展的話,完全可以在大學裡好好學習拿到保研資格,大學科研經歷比賽經歷啥的豐富點,不怕保不到前8的985。


@倜杗闐

2017年高考,一本線上90分,現在在上海讀書,原本是可以選一個不錯的211的,或者差一點的985,為了喜歡專業選了上海一所在上海當地招二本的大學,外地招一本。事實上,上海好一點的公司對這些一線二本學校的簡歷看都不看(學校的好多教授說),只有一些小公司招不到人的,或者必須要求學校類別,專業對口的還好。現在有點不滿意


@夢囈人生JY

我覺得是上大學重要的還是要看這個學校的專業優勢,綜合排名,每個學校都有它的特色專業,不過絕大多數強勢專業還是在一線城市的學校裡

@crown

大三,大學二本,不是一線城市,也不是二線城市,是三線師範院校,當初因為報考師範選擇專業沒有選擇城市,我覺得,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省會城市,都可以。但是其他的,真的要好好考慮考慮,資源真的有限。而且本來我的學校是應該升一本的,就因為城市,遲遲沒有升一本,還是二本。老師也說,如果在省會,我們學校的實力早就是一本了,


@計橋-思瀾

我覺得選擇得看個人長遠規劃,同樣能上一線城市二本和二線城市情況下。如果想畢業進一步深造比如讀研或出國,能上二線985或實力不錯的211比一線普通二本好,尤其是學理工科能專業性強的專業;如果是文科尤其女生,通用型強的專業選一線經濟發達政治文化活躍的城市。總之,分數一定情況下,總是有選擇的放棄一些,得到自己最看重的就可以,選擇無好壞,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白鹿原

地域優勢可能在985,211才能更多體現出來吧,普通本科更重要的是選擇一個適合的專業。當然,我更傾向於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


@隨遇而安

分數決定你去哪兒,所以有理想有目標,就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踏實努力學習吧,努力了盡力了,以後才不會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

當“心儀的大學”與“心儀的城市”發生衝突時,或者說在“二線城市的一流大學”和“一線城市的二流大學”之間做選擇,我更建議你選擇前者。理由很簡單,因為上大學這個過程是“求知”,不是“就業”。如果是就業,城市當然很重要,但如果是求知,城市就沒那麼重要。

而且,等你畢業後,拍拍屁股就可以撤了,買一張高鐵票分分鐘就能奔赴你夢寐以求的城市。不信你去到一線城市的那些大公司看看,有多少員工從外地大學過來的?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人才流動、企業招聘早就不受地緣關係的影響。決定你應聘成功的關鍵因素還是靠你的真本領,不是靠你在地緣關係上的優勢。

比如,華為公司裡的很多員工都是來自武漢的華科大。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目標是華為,那肯定是想辦法上華科大,而不是深圳大學。深大雖然在地緣上與華為很近,但在人脈關係上卻遠不如千里之外的華科大。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在高鐵與互聯網的時代,企業識別人才早已不受地緣關係的限制,地緣相近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你有真本領,就是從鐵嶺跑到深圳,像華為這種完全市場化的企業也一定會用你。

所以說,在選擇去哪裡讀大學、讀什麼大學這件事情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

就師資力量來說,二三線城市的一本不一定比一線城市的二本要差。相比之下,二三線城市的一本氛圍也可能比一線城市的二本要好。

從生活成本上考慮,二三線城市比一線城市要低,但同時娛樂生活的豐富程度,也會低於一線城市。

從城市發展水平上來說,二三線城市的發展的確不如一線城市,所以從就業角度來看,一線城市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的平臺、更多的崗位甚至更高的薪酬。

從現實發展角度上看,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正在迅速的發展起來,這期間也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支撐。近一兩年來,二三線城市都為能夠留住人才而出臺了更好的人才政策和購房政策,這相比一線城市來說,是非常大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