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臨渭草編——指尖上的秸稈藝術

草編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它不僅具有經濟和實用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臨渭區橋南鎮就流行著這樣一門手藝,農閒在家的村民們利用一雙巧手,就地取材,變廢為寶,讓枯萎的秸稈活了起來。

臨渭草編——指尖上的秸稈藝術

橋南鎮堦子村,是臨渭草編的藝術世界。原名為廟底村,是臨渭區一個較為偏僻的小村莊。“塬上有三寶,紅苕、柿子和草編。”,據瞭解,臨渭草編已有上千年曆史,起源於南唐興盛於北宋、祖祖輩輩編織,隨著時代變遷,草編種類也由原來的實用性轉變為裝飾品和實用性結合的工藝品,加入現代化元素創新研發出各種精美的工藝品,編制過程不受人員、條件限制,男女老少皆宜。因此常能見到村頭三五八人圍成一圈,說笑間信手掐來,其樂融融。

臨渭草編主要取材於天然的麥杆、玉米皮、純天然無汙染染料,輔助工具主要有剪刀、錐子、針線、魚線、竹棍、彩色吸管、支撐架,麥稈經過挑選、漂洗、染色等多道工序加工。

作為傳統的手工技藝之一,臨渭草編具有結、辮、捻、搓、擰、舉、盤等多種編織技藝。在一雙雙巧手變換飛舞中,一根根長短不一的麥稈瞬間便融入到了草編中,或變幻成奔馬飛燕,或變換成草帽花籃,儼然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活力。

在臨渭草編展室裡,五顏六色、花樣繁多的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琳琅滿目,大到搖籃、花瓶、坐墊,小到有草帽、草鞋、風鈴、繡球、螞蚱籠等等,巧妙的設計、細膩的工藝將濃郁的鄉土風情和流動的生活氣息融為一體,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