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进医院后一些医生会让你做各种检查?

手机用户52424581618



这个问题也确实问出了西医的无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医目前看病诊断的现实情况。

西医是循证医学,虽然很多西医从业多年,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经验和理论基础,但实际情况上依旧离不开相关检测和设备的帮助,以此来佐证自己的推测与判断。

通俗的说,医生在猜患者得什么病,仪器的诊断让他这个“猜测“变成“确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也不能简单说医生离不开仪器,或者说医生离开仪器就不能看病了。仪器的作用是帮助医生确诊,减少误诊的几率。

事实上,即便有仪器诊断的协助,加上医生专业的经验,很多疾病在不同医院和不同医生的经手下,还存在着很多结果的偏差,也就是说误诊在理论上还是可能出现的。

比如在胎儿排除畸形的检查上,很多产妇经历的多次的繁琐的检查之后,准备迎接婴儿的降生。但是新生儿出现了畸形!!!家属不免质疑,为什么医生提供的检查报告上,都写着无异常呢。这就说明仪器检测也存在着误诊的可能,医生也有犯错的可能。


举个例子,一个乳腺疾病的患者在地区医院检查,做的是彩超,结果并不是很放心。

到了省城的医院,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被提示说需要做磁共振。

紧张随之而来,焦虑随之而来。

但是结果怎样呢?磁共振的结果报告单上显示的结论,要远远比地区医院的结论清晰,而且症状也变得简单,患者的一颗心也放下了。


同样是在这所三甲的医院,在征询另一位主任级别的医生的意见时,这名医生甚至对同事的诊疗意见提出了质疑,“谁让你做的磁共振呢?这怎么能做磁共振呢?(没必要磁共振的意思)。“

其实作为患者,在这个时候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恨不得也学医了。

总而言之,医生让患者去做检查,大多数时候都是必要的;一些在患者看来没有必要的检查,在医生的角度看来,只是为了排除一种可能;当然也存在着一部分的检查有过度医疗的情况,本不必检查也要去做,借此来创收,这是我们在文明社会不希望看到的。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辽沈名医


医生是个高度紧张的职业,不敢有半点松懈。很多疾病早期症状很轻,如果医生和病人想法一样:“没什么大毛病,吃点药休息一下就好了”,很可能就会掉进坑里。

医学检查是医生的“透视眼”

比如一个病人来挂号,头痛,可能是单纯的血管神经性头痛,休息调理一下就好!

但也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鼻窦炎、甚至脑肿瘤等。

就像这位病人,脑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箭头区白色为出血),如果不做检查,只是回去休息,会有生命危险的。

并且这个疾病在不能动手术的古代,基本上都会死亡。

庆幸的是时代不同了,医学进步了,医生通过造影观察,在介入下找到了破裂的动脉瘤,放置支架修复破裂口,就治愈了:

从这个角度上,医学检查提升了医术,造福了病人。

我们再反思一下,如果这位接诊医生轻视了头疼症状,没有让病人做脑部CT,导致病人延误治疗,他能否挽救这个生命呢?这位医生会不会被停职检查?会不会挨打呢?

现实中,这种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那有没有做过了检查,一切正常呢?

当然有!不可能进了医院大门,都是有大毛病的。

但有一种观点比较奇怪:有人花钱做了检查,一切正常,反而不高兴,认为花冤枉钱了。

难道说,非要检查出毛病才满意吗?

医学诊断经常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辩证过程,其中鉴别诊断、排查异常是重要环节。

比如这位3岁的小朋友,肚子疼半天,以为是吃了不干净食物坏肚子了。

孩子的奶奶不放心,非要让家里人开车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肠套叠。

来得很及时,通过钡灌肠,仅用40秒就整复成功。

如果不是孩子的奶奶,如果拖延超过24小时,孩子开始发烧,可能就有肠坏死的风险了。

为什么有些时候需要反复做同一种检查?

有些疾病变化快,医生需要及时了解病情转归。

就像这位小伙子,骑电动车摔伤头部,头痛得比较厉害,脑CT没有看到明显异常。

但医生建议留院观察,3天后复查脑CT,左侧颞叶脑挫裂伤:

如果医生没有让患者住院复查,又是比较严重的事故。

所以,很多时候医生让检查,一方面是医生见得越多胆子越小,唯恐出现意外;另一方面,医学检查也的确减少了漏诊,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如果没有这些检查,单凭经验来看病,也不是不可以,但漏诊、误诊率肯定是比较高的,上述病例就是证明。

这里是影像科豪大夫,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影像科豪大夫


首先,我是医院上班的,我非常中肯的说一句,的确是有些医生是为了提成而去让病人做检查,但是大部分不是!现在卫生部门早就有规定,做大型检查对症!包括用药在内。并不是随便让你查!是有针对性的。

你要知道,很多疾病,不能靠医生的主观的判断去治疗。这又不是在做试卷,错了就扣分就行了,医生也得为病人负责的!人的身体除了表面的皮外伤,很多很多的东西是无法肉眼观察的。胸腹内部的脏器,血管,神经,乃至于血液里的各种元素的含量!这些不借助于仪器,显影剂一类的东西,谁也看不见,不能直接的观察到。

打个比方说吧,一个人出了车祸胸部疼,腿疼难道到了医院,医生就直接给你上石膏了,你是病人你愿意吗?肯定会查一下平片,CT,看看骨折程度,部位,适合如何处理,有没有伤及其他组织,有没有碎掉的骨头在里面需要手术拿出来的。还有胸痛,是不是CT看看肋骨没有,有没有伤到肺部,万一骨折的骨头刺破肺部,那个问题会比本身的骨折更严重,需要急事处理,还有心脏,有没有被挤压或者其他的问题。没有症状就只需要做个心电图,如果有症状也是需要及时处理的,而且都不能拖时间。这些就是一个病症或会并发的其他问题,病人或者家属可能会不理解,但是不论如何医生也一定会想到的,并且不能因为你们的不理解,检查就不做了,应该向病人和家属解释原因和目的,以及不配合可能会产生的恶劣结果。

所以别害怕医生让你检查是坑你,既然去了就相信医生,不然去干嘛呢?

而且怎么说呢,现在国家政策好,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高,又有特困户扶助政策,五保户和低保户的特别扶助政策,即便得病住院,也花不了多少钱的。我妈妈是独居老人,没有工作,没有耕地的低保户,前几天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住院一共花了2900多元,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1500多元,低保又报销900元,自己根本就没有花多少钱。这样作为儿女的我们负担也轻了很多。

还可以根据父母的疾病类型办理慢性病本,慢性病用药,报销比例更高。有这些国家的好政策,其实真的蛮好的。具体办理如果是农村可以去村干部那里问问。城市里可以去社区或者街道那里。谢谢!如果还有想问的,我会尽我所知的相告!


好一个魑魅魍魉


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的方法就是这样。

要不您反过来想。

如果都不做检查,医生怎么确诊您是什么疾病?不能确诊疾病有如何治疗呢?



当然您可以说望闻问切就不需要检查,可是您去的不是望闻问切的地方。

因为疾病太多,我就拿胸痛来举个例子。

比如到医院,您说胸痛,按照现代医学的诊疗流程,胸痛右可能是很多疾病,因为世界上没有人能根据描述给出一个准确诊断。

胸痛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可能是肺栓塞……

还可能是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肌炎、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心肌炎、心包炎、胸膜炎、胸膜肿瘤、自发性气胸、肺炎、肺癌、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癌等等等等。

最少我们先得做个心电图,如果是心肌梗死,那还得赶紧准备造影,赶紧溶栓,赶紧服用好多药物。

可是如果不查血,您如果有贫血有血小板降低,油肝肾功问题,有电解质问题,有凝血功能问题……

我们没有查,到时候出现问题,您更是会反过来问:SX医生,连血都没给我们查。

如果不是心肌梗死,我们还得去做比如胸部CT及其他检查,来排除其他胸痛疾病等等。

总之,我们先得查清楚,才能用药,才能治疗,才能解决您的病痛。查除了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等,必须依靠现代检查手段,这样更加客观准确,也算是一份客观证据。

医生的问、视、听、触、扣都是主观证据,主观的证据在一定程度是误差更大。

或许您觉得医生笨的要死,那只能怨人类的渺小!

可是我觉得人类在不断进步,才认清了好多疾病,您在骂科学家,在骂医生的时候,难道不想想如果您是医生您怎么办?

为了更加准确及时的诊治,为了不耽误您的病情,做很多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心血管王医生


选择权威科普,选择健康生活,欢迎关注医学博士团队!


作为在临床工作了近10年,关注医患关系多年的医生给你一个客观公正的回答。

从问题的字里行间多少透露出对检查的质疑,甚至认为医院为了挣钱,就会开各种大检查,其实这不能怪你,现在社会的大环境就是医患缺乏信任。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就是“望,闻,问,切”是中医的说法,西医讲究视触叩听-------这也是查体的基本功。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给老百姓的感觉就是医生过分依赖于仪器。其实圈外人根本不知道圈内的情况。虽然视触叩听是临床基本功,但通过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比如无论心脏听诊如何厉害,是听不出来室间隔增厚的。很多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必须依靠相应的检查。

有人说古代没有检查,就是靠“望,闻,问,切”,古代的误诊率是多少,你知道吗?而且中医现在传的只有治病如何如何神,没有传治病如何如何差,这种过滤式传播对大众造成了严重的误解。

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使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下降,而且治疗手段的进步也离不开检查技术的发展。试问古代七十古来稀,现在寿命是多少?医学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这里面有检查进步的功劳。

一、有些医院存在大检查,请相信那是少数,而且以后就没有了

虽然说公立医院有公益性,但其实绝大部分医院都是自负盈亏,为了维持医院正常运转,医院必须挣钱。俗话说,安身方可立命,如果医生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谁还愿意当医生?医生在国外都是收入最高的,医生收入高无可厚非,只是医生的收入该谁来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解放初期,百业待兴,公共医疗投入不足,国家允许医院加价15%来销售的,俗称“以药养医”,检查也存在类似的想象。所以大检查、大药方确实存在,这也是被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情。然而医生们也很无奈,世界上也只有中国的医生靠卖药挣钱,自己的技术的价值丝毫得不到体现。

好在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目前全国范围内逐渐取消药品加价,降低检查费,提高诊疗费,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

然而,还是有一些喷子不满意,说诊疗费太贵。总之呢,无论国家怎么改,喷子们总会喷,不喷就符合他们的特质了。一方面吃着碗里的饭,一方面吃完就摔碗,还喷这喷那。更是有一批精致利己主义者煽风点火。

二、医患沟通不畅

就像你的问题当中提到的,有的检查做了,为什么还要做。一来可能是因为医院之间检查技术水平不等,高一级的医院不相信低一级医院的结果。比如CT,有薄扫、普通扫描,而且临床医生为了确诊,会需要特殊的CT检查。二来有的疾病会发生变化,检查结果可能也会改变,如果按照以前的检查结果治疗可能会发生错误,“刻舟求剑”是会出人命的。比如判断心肌梗死及其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连续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而且中间病情变化,随时加做心电图,你能说是为了检查而检查吗?

当然对一些比较稳定的检查,现在国家也在这方面努力实行各大医院之间互认。

再补充一下,因医学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壁垒性,老百姓经常对医生产生误会。比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时常表现为腹痛、呕吐。在一些小医院,甚至大医院都有漏诊和误诊。

如果医生怀疑腹部不适的患者可能有心肌梗死,就会让查心电图:查出了问题,人家说你技术精湛;如果没有问题,人家说你过度检查,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理解。这里面存在医患沟通不畅的问题,也是患者不信任医生的表现。

有人还说,一个小小的感冒,我在小诊所不用检查,几十块钱就搞定了,来到大医院,又是化验,又是检查,几百块钱都搞不定。

首先,一些小诊所感冒是常规用激素的,便宜效果快,老百姓满意,但是对身体的危害你是看不到的。

其次,前几天,刷爆朋友圈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深刻说明了,你不以为然的感冒/流感一样可能是致命的,像感冒导致的肺炎、心肌炎等等。而且很多疾病的表现早期和感冒症状类似,比如白血病。所以大医院才完善检查,减少漏诊误诊,否则大医院存在的就没有意义了,小诊所看不好的病去大医院也没有意义了!!

三、医生自我保护

大家都知道,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状告医生,打医生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医生为了保护自己,也会开检查,没办法,这是被现实的残酷性被逼的。这也是我以前说的,医患关系紧张最后倒霉的还是患者。举两个典型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一中年人鼻塞、流鼻涕2天,晚上喝酒后,感到头疼,去急诊科要求开感冒药,医生查体后建议做头颅CT排除其他的疾病,招来患者一顿臭骂:缺德医生做检查就是为了挣钱!坚决拒绝任何检查,总认为做CT,医生为了拿回扣。

最后患者拿着感冒药回家了,不幸的是当天晚上患者死亡,家属立刻状告医院:医生把患者治死了。最后经尸检确定该患者合并脑出血,医院赔偿。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出院后发现卵巢肿瘤。患者家属状告医院为什么没有在住院的时候查出来。

如果你是医生,见到、听到,甚至遇到这样的病例,你以后会怎么做呢?在中国,做一名纯粹的医生太难!!

好在国家将逐步全面取消药品加价,降低检查费,医生的价值总将会得到体现!!

请理解信任您的医生!医患同心,健康同行!


欢迎关注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儿研所、北大口腔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医学博士团队!

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良医济世


结合我的临床工作经历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吧。

首先声明,在实习、规培和现在工作的医院,没听说过“检查开的多、医生提成高”这种说法,所以做多少检查,和医生的收入没有直接金钱关系。

医生开的检查多少和医生还是有点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同一个病人看不同的医生开的检查单也会不一样。

不同层级的医生,对于同一个病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临床判断,因而所开的检查也就不一样,因为着重点不同。



(昂贵的辅助检查)

举个例子,一个月经不调的少女去看妇产科,说月经三个月没有来潮了。

a医生可能会开验个尿hcg排除妊娠,然后做个彩超,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果这两个检查都没有问题,可能会开让月经来潮的药,然后嘱少女继续观察月经情况,这就算看完病了。

b医生也会开验个尿hcg排除妊娠,然后做个彩超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果这两个检查都没有问题,他可能会进一步追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月经不调,可能会继续查性激素和甲功,甚至需要检查肾上腺、脑垂体等等,不检查清楚不罢休。

各位判断一下哪个医生做的检查多,哪个医生的水平比较高,如果看病,你更想找哪个医生?

有的检查做出来确实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排除疾病有重要意义。

最后声明医生的体格检查依然非常重要,这是永远放在辅助检查之前的。

必须要有对病人望闻问切,具体了解病史、仔细查体,再开具检查会更有针对性。

个人也不建议盲目开具检查,增加患者就医负担,同时也浪费医疗资源!


妇产科小超人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向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许多患者向我们反应过,一般都是说我为什么只是一个感冒,你又是心电图又是抽血化验的,为什么我只是肚子不舒服你就ct,B超,开了一大堆。我解释一下原因,首先,如果你经常阅读一些医学杂志或者是论文你就会发现,有些疾病做哪些检查都是有一定的套路的,一般情况下做完这些检查都能够直接确诊病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而使治疗一步到位,换句话说,你这中间浪费的不管是时间也好,金钱也罢都是为了最后一次性治愈做铺垫。这时候你可能就觉得不是这么难以接受。

接下来是解释为什么有“头疼医脚”这样的问题,我们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比如说肾脏不好,最开始可能是眼睑先水肿,足部出现感染,可能表现出来的是神经系统,也就是脑部的症状,所以,医生再开某些化验单的时候都会把可能出现的原因先排查一遍,我觉得这也可以说是对病人的负责。而且,现在社会人们的维权意识都相当高,我们很难保证每个病人的人品,在医院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真有那种翻脸不认人的,这时候一张检查单可能就是我们身家性命的保证,由不得我们不谨慎。

最后,其实也是一句大实话,有的时候我们都是听上级领导的。


晨风流云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医生。为什么进医院就要做各种检查呀?是医院坑钱吗?目前,在这样紧张的医患关系中,很多老百姓都有这样的疑问。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医院坑钱!由于各种检查越来越精准,医生为了更好的诊断病情,做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和排除一些可疑的诊断。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检查?

1.为了诊断病情和排除可疑诊断

有朋友会说,以前的中医望、闻、问、切就能治病,而现在的医生不做检查就治不了病了,是医术越来越倒退了吗?肯定不是,医疗的发展,医学在进步,很多疾病在不断的被认识,被治愈。

以前的治病,有很大的猜测可能,存在着极大的漏诊和误诊。开点药,好了就传开了。不好,也不会有人去闹。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的西医,一切的诊断都要讲究证据、依据,为什么要诊断这个病?要有足够的诊断依据,才能更好的用药,那怎么来的依据呢,就是通过检查来证实医生的推测,或者通过检查来排除医生的猜想。

比如,很常见的头痛头晕就诊,医生会问一些基本的病史,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疼痛有没有伴随手麻。如果有高血压,出现头晕头痛,最危险的就是脑出血,这时候需要马上做一个头颅CT扫描看看有没有脑出血。因为听诊,触诊和望闻问切都没有办法诊断脑出血,只有做CT检查。

当一个患者来诊断,医生脑子出现了有可疑的诊断,要通过检查去证实自己的诊断,或者通过检查要排除最危险的情况。一个医生看到患者的病症,想到最危险的情况,并能做出预防的措施,这就是优秀的医生。

曾经我上夜班,遇到一个患者因为头痛就诊,医生开了CT检查,是浪费钱吗?他做完检查,看到我,在候诊室还问我要结果,精神状态很好。但是当我打开他的片子的时候,我马上打电话给急诊科推床来把他先接走,送入抢救室。因为我看到他脑子蛛网膜下腔出血,很多血,像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幸运的是他还没出现昏迷,但是随时都有可能昏迷。别看着现在精神状态很好,他可能随时倒在你面前。


2.医疗环境的紧张,医生更谨慎

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生在诊治过程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更加谨慎,在诊断病情中,要有更多的证据去支持,尽量做到不漏诊,不误诊。

比如一个车祸受伤的人就诊,医生会把受伤的部位都做一遍X光检查。医生生怕哪个部位有细微的骨折,没拍到片子,没处理到,会被患者投诉。所以在开检查单的时候,尽量顾及受伤的部位。当然,开了检查单,要有患者的同意,如果不同意做,没有哪个医生会强迫去做,如果医生觉得很重要,非做不可,不做有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的检查,医生会尽量详细的告知,如果真的不想做,要签署同意书。

医生的检查单不是想开就能开

很多人觉得医生滥开检查单,其实现在医生开检查的规定很严格,一定要患者有这方面的指征,才能开这个检查,不然会被医保查,要扣医生的钱。比如一个人腹痛就诊,可以做腹部CT检查,但是如果没有头颅的症状,做了头颅的CT,就是没有指征,不能开这个检查单。除非患者也有头部的症状,才能做。有些医生为了让患者省钱,经常来影像科跟技术员说,能不能加多一点点的范围,看多一点,当然这是不合规矩的哈。



目前,医疗越来越精细,每种疾病的诊断都要有依据,相比以前,诊断率明显提高,寿命也不断的延长,得益于检查设备的不断发展,检查手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成为医疗过程中无可取代的工具。医生的检查确实开的比以前多,但是也不是说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一切以病人的利益出发。希望医患双方能共同理解和沟通,减少误会。


小影大夫


一、医学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音

以前没有先进的检查设备病死率非常高,很多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之后很多人不明不白就死了,比如癌症,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等。过去的媒体、网络、社交不发达,传播力度很小加上普通大众认识有限,给我们的感觉就好像以前得病死的人少,其实这是假象。所以先进的检查设备和血液检查都是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的福音,科技发展使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点绝对不可以否认的。

二、医学检查的适用度

聊过度检查之前还是先聊一聊目前的医疗制度吧

为啥要说医疗制度问题呢?假设医学的检查都是免费的,给你做检查你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呢?结果不用想,绝大多数人都是很乐意的,而且希望查的越仔细越好。

所以是不是过度检查症结还是在于看病贵这个问题的上。

因为现在的医院的经营不是国家全部负担,而是自负盈亏,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不盈利只有关门。看病的价格是由改委和物价局制定的,医院不能自己定价,要说治病贵还真不该把帽子扣到医生头上。

那为啥医院要做那么多检查呢?主要以下几点

第一 就是举证倒置 比如以前有病人出院以后检查发现得了梅毒,起诉医院认为自己在医院住院感染所致,而医院在住院期间没有查梅毒血清。拿不出证据,说不清楚是治病过程感染还是住院以前或是出院后感染的。举证倒置就是你说你没有错误,那么请你拿出自己没有错误的证据来。最后伏法进行赔偿。现在你发现只要住院看病,梅毒,艾滋病,乙肝这几个检查成了必须检查的项目。医院不管你是啥问题住院都要检查这几个。

第二 创收问题 上面也说了现在的医院都是自负盈亏,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所以难免有些效益差或者待遇差的单位存在过度检查或者开单拿提成的情况存在。但是绝大多数医院的检查都是为了诊断清楚病情。

这一点我想好好说一下。往往很多疑难杂症并不是某一个科室可以搞定的,需要很多科室有经验的医生联合起来才能在早期不做全面的检查而诊断清楚。也许你肚子疼是阑尾,卵巢,胃,肝胆,胰腺,心脏,肾脏,甚至是肺癌和脑出血引起的。但是真正要多个科室联合起来一次性诊断清楚可以说难上加难,几乎在病情的刚开始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诊断需要的人力脑力耗费太大,而诊断却收不到任何费用,这也是现在中国医疗制度一个最大的弊端,医生的诊断收不到费用,难以鼓励医生在诊断学上多下功夫,一个几十年经验的教授一两句话可以诊断清楚的病得不到回报,比不过查一次血的费用,还有多少人愿意努力去研究疾病的脑力诊断?既然仪器和血液检查能给自负盈亏的医院创造效益,何乐而不为?所以这个忽视知识和脑力劳动的畸形医疗制度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过度检查。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无论医患都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 没人愿意等待,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不想因为看病耗太久,大家都耗不起。病人等不起,等久了会耽误治疗。医院看病人多,医生也不想在一个病人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为了早点搞清楚病情,于是先开检查再说。

还有循证医学的证据问题 很多网友觉得,明明根据描述可以判断出来了为啥还要检查?因为需要证据,没有证据的治疗是不受法律和医学同行认可的。比如小孩感冒发烧咳嗽,多半就是肺炎了,但还是需要做影像检查看到肺上确实有炎症才能进行肺炎的治疗。

三 、最后给大家做一点点科普

急性外伤类 例如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这一类急性外伤一般都需要做全身的检查,从头到脚,多检查绝对比少检查好。看看有没有颅骨骨折,有没有脑出血或者脑血肿,有没有内脏损伤,有没有手脚的骨头问题这些。

心脑血管类 需要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心脏彩超,脑CT看有没有脑梗。甚至颈部血管彩超有没有血管狭窄等等。所以常规的检查并不能算过度检查。

慢性病 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肿瘤性疾病。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重新检查判断分期等有利于对症下药。

有些症状涉及范围太大,搞不清楚需要很多排除性检查

例如剧烈的肚子疼,可能是阑尾炎,青年女性可能卵巢问题,中老年人可能是心脏问题,有些人可能是胆道或者肠道问题,还有喝酒吃饭后引起胰腺炎溃疡等。

胸痛可能是肺,胸膜,心脏,食管,胃,大动脉等有问题,难以确定的时候需要做很多排除性的检查。


万象显微镜


我乳腺癌晚期,3月14号住院,十天时间做了检查也化疗第一期,24号出院,相隔21天再次回去第二次化疗,化疗前做了乳腺彩超和验血,个人感觉肿瘤大了,医生说不能凭借眼睛定断,乳腺彩超报告也说大了,然后医生说这是癌细胞和化疗药在斗争,继续化疗第二次,四天后出院,21天再次化疗,个人也感觉没效果,可医生第三次直接红药水更改白药水化疗,5月27号第四次化疗出院,现在打死不去了,每化疗两次做小白鼠,身体承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