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一、124年前的壯烈

2018年9月22日,國家文物局披露的一樁新發現,剎那間觸動起多少記憶的痛。

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察隊,在遼寧省大連莊河海域水下十二米處,發現了一艘沉睡百年以上的近代戰艦,經過對打撈裝備以及艦舷外壁名字牌的反覆辨認,考察隊終於確定:這艘艦體倒扣狀態且被淤泥覆蓋的戰艦,正是124年前,甲午黃海大戰裡壯烈沉沒的北洋水師戰艦:經遠艦。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在124年前,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血戰戰場上,經遠艦的沉沒,是足以與鄧世昌壯烈殉國比肩,足以震撼人心的壯烈時刻。

經遠艦,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擁有2900噸的排水量和15點5節的航速,裝備有14門火炮和4枚魚雷發射管。在北洋水師的戰鬥序列裡,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1894年9月17日,完成護航任務的北洋水師,突遭日本聯合艦隊襲擊。在日本艦隊佔有噸位航速絕對優勢,且旗艦“定遠號”信號旗被毀的危局下,北洋水師各艦陷入各自為戰的困境裡。“經遠號”也被日艦“吉野”、“浪速”、“高千穗”和“秋津舟”死死圍住,陷入絕境苦戰。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但是,就是在這幾乎被“圍毆”的困境裡,火力航速比四艘日本主力戰艦差得遠的“經遠艦”,卻迎著炮火狠狠打出重拳。“一對四”的慘烈對決裡,被四艦隔離在主戰場外的經遠艦,也多次發炮擊中日艦,全艦包括管帶林永升在內的231名官兵殉國,僅16人獲救升還。血戰到底的一幕,連兇殘的日軍都由衷致敬:“(經遠艦)死而後已,當可瞑目海底。”

但比起這令敵人都震撼欽佩的一幕。甲午戰爭結束後,“經遠艦”這以弱扛強的熱血一刻,卻在各類史料裡,常見被匆匆一筆帶過。哪怕在各個版本的“北洋水師題材”影視劇裡,這浴血一幕,也不過是幾個草草鏡頭。一如,這場血戰裡的英雄:“經遠艦”管帶林永升。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二、曾被“選擇遺忘”的英雄

在北洋水師的各位管帶裡,名聲低調的林永升,卻是履歷極不平凡的一位。這位14歲考入船政學堂的福建侯官漢子,24歲時被派往英國留學深造。在英國教官同學懷疑的目光裡,把英國海軍名校穆德學堂所有的考核都拿到優等。還曾在英國馬那杜大艦上實習,參加過地中海的多次巡航。28歲那年,他還參加了朝鮮平亂戰爭,六年後遠赴德國,親自指揮開回了清王朝訂購的“經遠艦”。堪稱那一代中國近代海軍拓荒者裡,才能十分卓越的一位。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那為什麼比起劉步蟾林泰曾等袍澤們,同是曾留學海外,林永升卻名聲“低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謙和的性格。

在常見各種暴脾氣的海軍圈子裡,曾獲賞“御勇巴圖魯勇號”的林永升,卻是出名的好脾氣。哪怕後來長期擔任“經遠艦”艦長,他帶兵也從來謙和。就算將士犯了錯誤,他也從來不在大庭廣眾下羞辱責罵,與同僚間的相處,也是與人為善。屬於北洋艦隊人盡皆知的好脾氣。

但就是這樣一位“好脾氣”,練兵卻從不含糊,“經遠艦”向來以“昕夕操練”著稱。甲午戰爭爆發後,低調的“經遠艦”,也是打仗不用動員。黃海大戰開打前,謙和的林永升鄭重下令:“經遠艦”的船艙木梯全數去掉,幾乎以搏命姿態,踏上這殘酷戰場。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然後,就有了黃海戰場上,“經遠艦”以決死精神,浴血抗敵的一幕。性情冷靜謙和的林永升,在四艦圍困的困局下,一如既往的冷靜,戰艦在日艦圍攻下著了火,他就一邊有條不紊的指揮救火,一邊堅決指揮還擊。在射速航速遠弱於敵的情況下,“經遠艦”精準的還擊,叫這四艘號稱“帝國精銳”的日艦吃夠苦頭。一艘日艦還中彈起火。直到日軍以速射炮近距離猛攻,強硬的“經遠艦”才在烈火中緩緩下沉,林永升管帶頭部中彈,壯烈為國捐軀……

雖然在甲午戰爭結束後,血染黃海的林永升,也得到了清王朝的撫卹追封,但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痛感深深恥辱的清王朝上下,卻也有人遷怒於北洋水師的戰敗。在接下來的漫長歲月裡,北洋水師的“落後”“腐朽”常被大書特書,這支血戰到最後的近代海軍,常被近代“學者”們扣上各種嘲諷的字眼。而包括林永升在內的,那些為國浴血奮戰到最後的將士們,或是被遺忘,或是遭到不公平的指責……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1994年,大連市黑島鎮鰲頭山前坡上,終於豎立起了林永升的雕像。從此以後,對於林永升等北洋將士的紀念追思,已是越來越多。直到今天,“經遠艦”的再度現身,也足可告慰一百二十四年前殉國的將士們。

但需要反思的是:北洋水師,這樣一支以堅決的姿態,血戰到最後的艦隊,為什麼會在戰爭之後,遭到了那麼多的指責抹黑?以至於諸多為國血戰後的軍人,要承擔那麼多的“汙名”?

這個現象,恰恰是甲午戰爭前後,北洋水師比戰敗還要恥辱的悲劇。

三、慘遭“汙名”的北洋水師

其實,作為曾擁有“亞洲第一”光環,承載著清王朝榮耀的強大艦隊,“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就生活在清王朝各種懷疑的目光裡,大清朝堂上那些擁有良好名望的“清流”們,他們看不到世界軍事發展的大勢,沒有半點近代軍事常識,但這不妨礙他們巧立名目,對北洋水師橫加指責,鉅額的海軍建設投入花費等事實,就成了北洋水師的“罪狀”。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而當甲午戰爭爆發後,這些開戰前一直指責北洋水師的清流們,卻又一反常態,無視清王朝多年軍備廢弛,北洋水師戰備嚴重不足的事實,一心鼓譟北洋水師主動出戰。其中的用心,恰如《蜷廬隨筆》裡翁同龢的名言:吾正欲試其良楛,以為整頓地也。戰敗?那正好是整頓北洋水師的絕好理由。

所以,在甲午戰爭失敗後,那麼多關於北洋水師的“汙名”,諸如“聚眾賭博”“紀律敗壞”之類的指控,相當多的,都來自也別有用心的目的。

也同樣是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敗北於日本的恥辱,也叫很多近代“學者”們,不肯相信其背後全方位差距,只寧願相信北洋水師自己的“敗壞”。於是20世紀初,清末各類輿論,抹黑北洋水師的論調就甚囂塵上,甚至還把“戰艦上養狗”“炮管上晾衣服”等段子,作為北洋水師的“罪證”。血戰到底的官兵們呢?除了鄧世昌等少數人外,其他人要麼如劉步蟾一樣,被野史黑化為叛徒,要麼如林永升一樣,在這類“汙名”中被遺忘。

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好在那樣一個時代,已經過去。那個時代流傳下的,有關北洋水師的種種歪曲誤傳,依然需要理智的看待澄清。

“經遠艦”的重見天日,應當會在不遠的將來,北洋水師那一代忠勇的軍人,那段壯烈的歲月,也值得我們更多更好的紀念。因為對於英雄的尊重,永遠是國家強大的動力源泉。

參考資料:《清史稿》、《日清戰爭》、《沉沒的甲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