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從“經遠艦”想到了“列剋星敦號”

在全國人民喜迎2018年“中秋節”之際,一則水下考古重大發現的新聞,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大媒體迅速傳播,124年前沉沒在遼寧莊河海域的“經遠艦”被發現,這是世界近現代沉艦水下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對於研究中國近代歷史和世界海戰史極具重要的參考價值。

從“經遠艦”想到了“列剋星敦號”

“經遠艦”Logo

“經遠艦”是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設計製造的裝甲巡洋艦,曾是“北洋水師”序列中最為重要的一艘軍艦,先後由鄧世昌、林永升出任“管帶”,“經遠艦”的沉沒承載著一段非常悲壯的歷史,它的發現足可以見證和還原發生在黃海北部海域的那場海戰,將“中日甲午海戰”的場面,再一次呈現在在世人面前。

從“經遠艦”想到了“列剋星敦號”

“經遠艦”

2018年3月上旬,一則“微軟創始人團隊發現二戰美軍航母殘骸”的新聞,也是被世界各國新聞媒體競相報道,引起許多歷史愛好者和軍迷們的關注,尤其是配發的新聞照片十分清晰,將沉睡在3000米海底的“列剋星敦號”輪廓都展現了出來,“LEXINGTON”幾個大寫字母也依稀可辨,尤其是艦載大炮圖片更加清晰。

從“經遠艦”想到了“列剋星敦號”

“列剋星敦號”Logo依稀可見

從“經遠艦”想到了“列剋星敦號”

“列剋星敦號”上的大炮

在澳大利亞東面800公里海域發現的“列剋星敦號”航母,曾隸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珊瑚海海戰中被日軍魚雷擊傷並失去機動能力,為了避免落入日軍之手,美軍艦隊自己發射魚雷將其擊沉,至今為止已經過去76年了。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策劃之下,由南雲忠一率領遠征航母艦隊偷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使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部被摧毀,由於“列剋星敦號”等3艘航母沒有在母港停泊而倖免,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1942年2、3月間,日本海軍又先後佔領了澳大利亞東北的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和新幾內亞的萊城、薩拉莫阿等地,並計劃在所羅門群島的圖拉吉港和新幾內亞東部的莫爾茲比港實施登陸,以擴大日本本土的防禦範圍。

1942年4月30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以第5航空戰隊、第5巡洋艦隊和6艘驅逐艦組成機動艦隊,從特魯克島出發南下,特魯克島是隸屬於密克羅西亞聯邦的海島,也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南下的日軍機動艦隊在夏威夷和新幾內亞群島之間海域巡弋,其中包括曾經參加偷襲珍珠港的“瑞鶴號”和“翔鶴號”2艘主力航母,以伺機消滅盟軍水面艦只。

日軍登陸掩護編隊則由“祥鳳號”輕型航母、8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組成,從拉包爾基地出發,以此作為攻佔莫爾茲比港的先頭部隊,登陸部隊在未遭遇抵抗的情況下,於5月3日佔領了圖拉吉港。

5月4日,日軍登陸部隊主力又從拉包爾基地登上了14艘運兵船,在6艘驅逐艦和1艘巡洋艦的掩護下,浩浩蕩蕩地駛向莫爾茲比港,已經完成掩護圖拉吉港登陸任務的“祥鳳號”等艦隻也向西航行,準備與登陸莫爾茲比港的登陸部隊匯合,與此同時,日軍第5航空戰隊(其中包括“瑞鶴號”和“翔鶴號”航母)也已經進入珊瑚海海域。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決心阻止日軍登陸莫爾茲比港行動,這一決心的基礎,來源於美軍情報人員對日本海軍密碼的破譯,因為尼米茲已經完全掌握了日軍聯合艦隊的部署,儘管此時太平洋艦隊主力航母“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尚在襲擊東京返程途中而不能參加珊瑚海海戰。

尼米茲將 “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2艘航空母艦、8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緊急編成第17特混艦隊,由弗萊徹海軍少將統一指揮前往珊瑚海,並於5月1日先於日軍機動艦隊抵達珊瑚海海域尋找戰機。

5月4日凌晨,美海軍40架艦載機從“約克城號”航母上起飛,對日軍剛剛登陸佔領的圖拉吉港進行了兩輪空襲,並擊沉日軍1艘驅逐艦和3艘登陸船,美海軍艦載機的突然空襲,讓早有防備的日軍還是大吃一驚,佔有絕對優勢的日軍機動航母艦隊開始尋找美軍特混艦隊的蹤跡,伺機進行報復和決戰。

5月7日早8時,“列剋星敦號”上的一架巡邏偵察機首先發現了日軍的航母編隊,弗萊徹海軍少將決定先發制人,立即下達命令攻擊日軍的航母編隊,由24架魚雷機、36架轟炸機和16架戰鬥機組成的攻擊機群,先後從“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航母上起飛,並很快飛臨日軍航母編隊的上空。

此時,日軍航母編隊正以環形隊列馳往珊瑚海,但這隻航母編隊,並不是日軍的機動航母艦隊,而是圖拉吉港登陸的掩護編隊,位於隊形中間的是“祥鳳號”航母,而“祥鳳號”是一艘輕型航母,是由潛艇母艦“劍琦號”改裝而成,滿載排水量只有14200噸,所載艦載機只有30架,全艦兵員不足700人。

從“經遠艦”想到了“列剋星敦號”

日軍“祥鳳號”航母

當日軍空中警戒發現美軍戰機臨空時,“祥鳳號”想要轉向逆風,企圖讓停在甲板上的艦載機升空攔截,但一切都已經為時已晚,美軍攻擊機群對“祥鳳號”進行了猛烈的攻擊,將準備攻擊日軍主力航母的彈藥,全部傾瀉在“祥鳳號”上,“祥鳳號”在沉沒前共被擊中7枚魚雷和13枚454公斤炸彈,“祥鳳號”於當日11點53分沉沒,全艦636名官兵也隨艦體沉入大海之中。

5月8日黎明,美軍第17特混艦隊和日軍機動航母編隊在珊瑚海海域不期而遇,美日雙方航母艦隊艦載飛機先後升空,編隊殺向對方航母,這是世界海戰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編隊互不照面,而是遠距離以艦載機進行交戰,互相對雙方的航母編隊實施攻擊。

9時30分,美軍的81架魚雷機、轟炸機和戰鬥機,相繼從“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航母上起飛,幾乎是與此同時,日軍的50架攻擊機群也殺向美軍航母編隊。

10時32分,美軍攻擊機群首先飛臨日軍艦隊上空,32200噸的“瑞鶴號”是日軍的主力航母之一,當發現美軍攻擊機群后,迅速向雷雨區海域躲避,而另一艘“翔鶴號”卻沒有那麼幸運,立即成為美軍攻擊機群的攻擊對象,“翔鶴號”艦首和艦尾各中一彈,甲板上立刻濃煙滾滾,受到一定重創的“翔鶴號”無心戀戰,慌忙撤離戰場。

10點50分,日軍攻擊機群也飛臨美軍航母艦隊的上空,“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上的防守機群起飛迎戰和攔截,艦上的防空火炮也迅速反擊,但日軍攻擊機群如同發瘋般地撲向“列剋星敦號”,“列剋星敦號”的排水量為36000噸,由於噸位較大,轉彎半徑大而不夠靈活,儘管拼命躲避魚雷攻擊,但還是被2枚魚雷擊中左舷,致使鍋爐艙三處進水,日軍轟炸機的2枚炸彈也落在甲板上爆炸。

儘管“列剋星敦號”遭到重創,船體產生了7度橫斜,但在調整燃油之後恢復了平衡,並陸續接納了返回攻擊機群著艦,並開始為戰鬥機加油,以便隨時升空警戒和作戰。

但由於左舷和甲板被炸造成重創,輸油管中的汽油溢出並滲漏,最終被引燃,導致艙內先後發生了幾次大爆炸,主電纜和消防水管均都無法正常使用,火勢迅速蔓延而無法控制,“列剋星敦號”艦長謝爾曼上校命令甲板上的艦載機飛至“約克城號”上降落,但“約克城號”也只能接收四分之一的飛機。

從“經遠艦”想到了“列剋星敦號”

“列剋星敦號”遭重創

至下午15時左右,謝爾曼上校下令全艦官兵離艦,美軍第17特混艦隊司令弗萊徹在其旗艦“約克城號”上得知“列剋星敦號”狀況之後,先後派了3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前來營救“列剋星敦號”上的官兵。

一艘驅逐艦靠近右舷,接走了順繩索滑到甲板上的500名左右的官兵,但大部分官兵是從左舷艦尾下到海水裡,海面上漂浮著長長的人流和滿載官兵的筏子,營救艦隻陸續將漂浮在海水中的官兵營救了上來。

棄艦和營救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列剋星敦號”上的2770名官兵獲救,只有216名官兵失蹤,而這些失蹤官兵也大都死於空戰、轟炸和魚雷攻擊中,也有少部分人員是在艙內發生爆炸時喪生的。

為了避免“列剋星敦號”被日軍俘獲,弗萊徹命令“費爾普斯號”驅逐艦將其擊沉,“費爾普斯號”先後發射了5枚魚雷,才將遭受重創的“列剋星敦號”徹底擊沉,直到17時56分,這艘龐然大物才在海面上徹底消失,十幾架無法轉移的艦載機也隨艦體沉入海底。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戰結束了,日美海軍航母首次較量的結果是,日軍損失了一艘輕型航母“祥鳳號”,而“翔鶴號”遭到重創,共損失艦載機77架,美軍除損失了重型航母“列剋星敦號”之外,還有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油船,艦載機是66架,美軍損失顯然超過了日軍損失。

但值得慶幸的是,美國海軍並沒有損失有經驗的艦載機飛行員,而日本海軍損失的飛機和飛行員卻無法及時得到補充,不得不放棄了對莫爾茲比港的進攻和登陸,“瑞鶴號”和“翔鶴號”也因此受創沒能迅速恢復戰力,以致未能參加一個月之後的中途島海戰,這也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中途島之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而中途島之戰也是整個太平洋戰場的重大轉折點。

2018年3月5日,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在其個人官網上發表聲明,將在澳大利亞東海岸海域發現二戰時期沉沒的“列剋星敦號”殘骸之事公諸於世,他所領導的團隊搜索船,在3000米海底深處發現了“列剋星敦號”和11架艦載機殘骸,其中包括道格拉斯TBD-1破壞者魚雷轟炸機、道格拉斯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和格魯曼F4F-3野貓戰鬥機等型號飛機。

從“經遠艦”想到了“列剋星敦號”

海底飛機殘骸

微軟搜索團隊並不是偶然發現了“列剋星敦號”,他們曾為尋找“列剋星敦號”工作了半年之久。

而在此之前,這個搜索團隊還曾於2015年3月2日在菲律賓錫布延海域發現日軍大型戰列艦“武藏號”,這艘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其艦炮最大口徑達460毫米,創下了當時歷史之最,1944年10月24日被美軍飛機擊沉。

2017年8月18日,微軟搜索團隊又在太平洋海底發現了美軍重型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這是美國海軍一艘著名軍艦,曾作為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的旗艦,羅斯福總統和許多高級軍政要員都曾乘坐該艦視察和出訪。

從“經遠艦”想到了“列剋星敦號”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1945年7月30日,美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在太平洋上被日本海軍伊-58號潛艇擊沉,艦上1200名美軍僅317名官兵死裡逃生,800多名官兵隨軍艦沉入海底,成為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災難。

2014年秋,歷時三年水下考古調查的“丹東一號”,被確定為“致遠艦”,這艘由英國建造的巡洋艦,由鄧世昌出任管帶,其在甲午海戰中的英勇表現,最為國人所熟悉,而鄧世昌的英雄形象更是影響了幾代人。

這次“經遠艦”被發現,可謂是中國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期待“經遠艦”的水下考古,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發現,更好地還原和見證那段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