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著名的乾隆盛世,大清在英国人眼里却只是一个愚昧的帝国?

乾隆盛世被誉为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在乾隆盛世之时,与国内比中国是数千年来历史人口最多、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放眼望去,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经济总量占有世界的三分之一、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如此强盛的时期在来中国拜访的英国使臣看来却是一个愚昧没落的帝国,一个看起来强大,实则“饥饿”的盛世。

著名的乾隆盛世,大清在英国人眼里却只是一个愚昧的帝国?

比较搞笑的是,英国人在给出这个结论的前后他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在英国人来中国之前,他是带着崇拜的心情来的。在欧洲的古罗马时期,欧洲人就对中国有着非常浓厚的好奇心,他们认为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家,是非常的神秘,他们能够制造出美丽的丝绸,有着无法想象的能力。这种想法直到1275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穿越欧洲来到了遥远的东方,见到了当时威震世界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在他的述说下,留给欧洲的印象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众多、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的神奇国度。

著名的乾隆盛世,大清在英国人眼里却只是一个愚昧的帝国?

这种现象直到1522年的时候,麦哲伦船队打通了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线,这时一批批身怀崇敬之意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他们回去的汇报中,西方世界发现中国早在比他们早数千年前便已经有了伟大的思想,健全的制度。而且中国社会和平,人民礼貌,国力强盛,这些都让西方人眼界大开。甚至伏尔泰曾说:世界历史始于中国。

著名的乾隆盛世,大清在英国人眼里却只是一个愚昧的帝国?

在欧洲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于1793年,英国使臣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但是他的所见所闻却是那么的令他不敢相信。他看到的并不是像西方传说中的那样,他发现这里的人们是如此的贫困,人民生活是如此的落后。

毫无疑问,在乾隆盛世下中国的国力确实鼎盛,但是在强大的外表下,人民的生活是那么的艰难,在中国的老百姓身上丝毫看不到与英国农夫相比那喜气洋洋的脸。英国使臣曾这样说:“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他们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因为当时的普通的中国人与普通的英国人在日常生活水平上已经相差很大了。

著名的乾隆盛世,大清在英国人眼里却只是一个愚昧的帝国?

为何伟大的中国会在西方人的心中跌下“神坛”呢?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下,在物质上,欧洲经过了工业革命,从此使得英国人的生活开始蒸蒸日上,同时期相比,英国人普通家庭的消费有牛奶、奶酪、啤酒、茶、黄油、糖等;而中国的老百姓吃的什么呢,粗粮和青菜,若是遇到饥荒,只能靠采摘野菜来度日了,甚至普通人家卖儿卖女都是非常的普遍。在精神上,欧洲主张民权,普通民众有权利拒绝他们不想去做的任何事情,对于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他们可以依法进行维权;而在中国,英国使臣所看到的只有鞭子、武力、棍棒、屈服。普通民众对于官员的任何要求丝毫没有拒绝的权力,唯一能够不被挨打的只有听话,忍受,他所看到的中国百姓都是那么的瘦弱不堪,一脸颓废。

著名的乾隆盛世,大清在英国人眼里却只是一个愚昧的帝国?

所以说乾隆盛世是一个在高压统治下饥饿的盛世,实行闭关锁国,断绝一切与外面的交流;高压的文字狱,消除一切有可能的自由思想的萌芽;经过数代“明君”的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最密不透风的专制统治,汲取前面众多朝代的经验,完全杜绝了一切皇族、外戚干政的可能性;在皇帝的高明的权术与超高的政治手段下,将所有官员玩弄于股掌之间;对于被贪官污吏压榨的老百姓,敢于有任何的反抗,一律镇压。帝王以他的超强手段造就了一个只有生存权而没有发展权的盛世,结果却是加深了中国人心中的奴性,给中华民族精神上留下了深刻的创伤,以至于在近代被外国侵略时汉奸横行,民不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