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真紫砂壺多少錢一把?

真紫砂壺多少錢一把?九香所認可的入門級原礦紫砂壺至少得300元以上,從入門級到實用茶器到實用精品到收藏級藝術品價格也差異非常大,若不考慮藝術價值,純粹是喝茶的話1000元左右的壺已經非常不錯了。當然,為了避免購壺上當,壺友還必須做些功課,避免一些對紫砂壺認識的誤區。

1、太迷信印章

自古以來,印章在中國人的頭腦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性。面對一把紫砂壺,誰做的,這似乎成了必問和必答題。過去,在自己的作品上鈐印等於是在做品質保證,可是在仿品、代工氾濫的今天,已經由“這把壺是誰做的”演變成了“這把壺敲誰的章”了。一個“敲”字,生動而內涵豐富,不僅敲在紫砂作者的良心上,更敲在了萬千熱愛紫砂追捧紫砂的壺迷心坎上!

真紫砂壺多少錢一把?

偽造時大彬款識

有的“高工”、“大師”自己不做壺,甚至壓根兒就不會做壺,通過各種公關搞到了職稱,然後把自己的印章刻上幾十套,找不同的工手來代工,最後都蓋上他的印章,於是就成了他做的壺。你甚至拿著這把壺去問大師:“請問大師,這把壺是你做的嗎?”他一定會回答“是的”!我說過,你永遠也別想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2、太迷信顏色和光澤

真紫砂壺多少錢一把?

冒充大紅袍加了鐵紅粉的化工壺

在自然界一些動物身上,大紅大綠的顏色往往是一種警示色,它分明在提醒人們,“小心了!別惹我,我是有毒的”。紫砂壺的顏色也如此。市面上一些大紅大綠的顏色,常常是添加某些化學原料所燒成,冒充什麼絕世、極品、稀缺好泥。原礦紫砂無論怎麼燒也燒不出那樣的色彩。紫砂的顏色是低調的,淳樸的,不會那麼鮮豔張揚。

還有一些明明是剛出窯的新壺,卻有著油潤光澤,看上去很漂亮,很像傳說中的極品好壺。要知道,經歷過1100多攝氏度的高溫,任你什麼光澤,出窯後大都是“灰頭土臉”。除非明針功夫非常到位,如朱泥等細料,可能會有些許水色。“灰頭土臉”其實才是紫砂的真實本色。那些油光可鑑的新壺,要麼是塗油,要麼是速成打磨拋光所致。這樣人工速成處理過的壺,要想養出真正的包漿,那是不可能的。

3、太迷信所謂的“藝術性”

我們始終得牢記一點,紫砂壺的本質是用來泡茶的。不應僅強調它的藝術性,而應更多地關注它的工藝性與實用性。藝術性始終是建立在實用性的基礎之上的。離開了實用性,只強調藝術性,紫砂就變成了單純的美術作品,變成了專門的雕塑,那是米開朗基羅是羅丹他們的事,與飲茶用的紫砂壺關係不大。紫砂界最高榮譽稱號的全稱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而不是“國家級美術大師”。所以對那些中看不中用、譁眾取寵的奇形怪狀的壺,要勇敢的大聲說“不”。

4、太迷信“大師”及各種職稱

真紫砂壺多少錢一把?

紫砂界沒有“世界級大師”,也沒有“諾貝爾獎”。某些制壺藝人,拿出來動輒“世界華人傑出陶藝家”,“中國紫砂壺文化XX大使” ,或者全球知名大師等等嚇死人的頭銜。這些除了繳費外,都找不到評定機構的名頭,只有那張紙是真的,別的都是子虛烏有。無非就是自抬身價,騙取利益。獲獎證書也是如此,儘管某人的某個壺款確實在某次展會某次評比中獲了獎拿了名次,但其含金量有多高、權威與否、有無貓膩,擺在你面前的還是不是獲獎原件,答案只有一個—-願者上鉤。

很多紫砂工匠其實文化水平並不高,當然,這不是說他們做的壺水平就不高,但這些年人們都喜歡看職稱買壺、看職稱定價,於是很多隻有高小畢業做了30多年壺的人也不得不去排隊考職稱。沒有職稱,似乎壺就賣不出去了。悲哀啊,這是個體制的問題!還是那句話,有職稱的壺不一定就好,沒有職稱的壺不一定就不好,一切都要由壺本身說了算,而不是職稱說了算。你是買壺,不是買職稱!

5、太迷信紫砂的“收藏升值”說

收藏紫砂壺,藏家都有“藏珍”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寶貝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從製作到燒成,工序繁雜。選泥料,切泥塊,打泥片,圍泥片,劃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壺流,千錘百煉,需要使用數十甚至上百種工具,歷經數十道工序,直到毛坯完成,晾乾後進窯數次燒製。如果燒製過程中出現破損、泥料瑕疵,那就等於前功盡棄。一個正值壯年的熟練工手,製作中等難度的紫砂作品,一個月也就10把產量,夏冬還各有一個月無法開工,一年能有百餘作品已屬難得。對於那些動不動就能拿出幾十上百款不同紫砂壺來,並且常年累月四處展覽的“大師”、“名家”們,不停地嚷嚷著自己的作品能如何如何升值,這裡只說一句,其來路和製作均值得推敲和論證。

真紫砂壺多少錢一把?

徐安碧作品《長信宮燈》

玩壺者應該擺正心態,選一把真正的原礦紫砂壺,只要做工精緻,造型裝飾等也符合自己的審美趣味,一邊泡茶,一邊養壺,一邊把玩,這就足夠了,至於升不升值、升值多少,不必太在意。客觀說,即便是今天很多真的大師壺、名家壺,其升值空間又有多少呢?一是因為收藏拍賣領域本來就是個“擊鼓傳花”的資本遊戲,炒作成分居多,很多壺的價格已經嚴重偏離其實際價值,你很可能就是這個鏈條上的最後一個買家了;二是真正達到一定藝術境界和審美趣味的大師並不多,別看到處是一片喧譁與騷動,你也大師,我也高工。有人說“明代良工讓一時,景舟之後無大師”(一時,即時大彬,紫砂製作工藝的奠基人),這話雖有些絕對,但也未嘗沒有擊中當下紫砂界的時弊。總之,時間是偉大的作者,它會做出最後的選擇與評判!作為普通的玩壺者,不宜有撿漏心態,這個領域實在沒有太多的漏給你撿。

顧景舟在晚年說過一句話:“我有不會講話的東西在這裡替我講話,就是茶壺。”在這個充滿雜音的時代,安靜地做自己的紫砂,讓不會說話的茶壺來表達我們想說的話“。炎炎酷暑,每天單程去趟師傅家就是40分鐘,做壺為了理解壺和作者,一方面增加自己的鑑賞水平,另一方面通過不斷積累經驗,為信賴我的壺友們選出最誠心如意的作品,這就是華博大師在不斷探索紫砂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