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76年,为何有些王朝国祚难破300年?

葉夜love


王朝寿命不超过300年,总是从农民起义的角度去探讨,很明显走了死胡同,什么有意义的结论也得不出来!

之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一个王朝的统治时效不超过300年,主要是因为300年后就会发生很严重的“农民起义”,然后这个王朝土崩瓦解,迅速崩溃。

表面来看,貌似正确。
  1. 东汉被黄巾起义整崩溃,魏蜀吴这些军阀摘了桃子;

  2. 唐朝被黄巢起义整崩溃,朱温李克用这些军阀摘了桃子;

  3. 元朝被红巾军起义整崩溃,朱元璋后来居上当了皇帝;

  4. 明朝被李自成张献忠整崩溃,福临小儿走狗屎运当了皇帝;

  5. 清朝被太平天国和捻军整崩溃,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些军阀篡了位。

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

以上所谓的“农民起义”,领导者和骨干力量都不是农民!

  1. 黄巾起义领导人张角,是一个神棍和老中医,你说他会种地,猪都笑了,

  2. 黄巢是一个私盐贩子加黑社会头子,这样的人要是会种地,唐朝绝对万世一系!

  3. 红巾军的领导人韩山童、 刘福通,这是白莲教地下帮会头子,即使不造反,也是地下皇帝!

  4. 李自成是基层公务员,张献忠是小商人(和关羽一样贩卖红枣的),和农民也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5. 太平天国六王中,洪秀全冯云山是诡异基督的读书人,杨秀清韦昌辉是烧炭党人领袖(劳动密集型企业途众超过),萧朝贵石达开直接就是地主老财,这些人怎么看都不向农民!

更别说,更多的埋葬旧王朝开辟新王朝的,本身就是权贵!

王莽以外戚篡权,杨坚抢了小外孙的皇位,李渊抢了小表弟的皇位,赵匡胤抢了结义大哥的皇位。这里面你哪只眼睛看到农民起义了?

王朝周期律的唯一合理解释是——皇帝直接面对亿万庶民,权力斗争没有任何缓冲区!

这个结论的理由有三:

1,封建制下更稳定。

封建,说的是封邦建国,秦朝以前,我国就是这样。欧洲的中世纪、日本明治维新前,全都是这样。

这种制度的典型特点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情况下,如果底层的新手村出现一个造反天才,需要先灭村长、再灭乡长、再灭县长,,,,每一次的造反都会面临周边势力的联合反扑。及时暂时获得成功,条块分割支离破碎的国家,老百姓都没去过隔壁村,你让他帮你统一天下,不是开玩笑嘛!

反过来说,秦始皇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所有的官员都要为皇帝一个人服务,所有的百姓都要向皇帝一个人效忠。皇帝一方面是金字塔顶端,同时也是倒金字塔的底端,鸭梨山大啊!

如果有人要造反,那就是一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问一句,皇上你怕不怕?工作干不好,辞职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死!

2,清朝差点万世一系。

清朝的统治体系,算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好的,没有外戚专权,没有太监干政,没有宗室掣肘,清朝皇帝身兼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权力于一体,还有一个数十万人的八旗集团当皇帝的挡箭牌。

1911年清帝退位,军阀们每人敢动他!这和幕府时代的日本天皇何其相似!要不是祖上造孽太多,万世一系完全有可能啊!

清廷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坚决遏制“告御状”之类的越级上访。因为他们知道,地方官不管多坏,始终都是皇帝的挡箭牌替死鬼!什么地方发生暴乱,弄掉地方官就是皇恩浩荡了。你说说,还有人造反当皇帝吗?

3,皇帝素质存在递减规律。

皇帝素质递减规律,可以解释王朝周期律。皇帝制度下,每个人都觊觎皇位,皇帝一旦素质下降,就会遭遇篡权夺位或者民间暴乱!

皇帝素质下降,包含这样几种情况:

  1. 皇帝生育素质下降,西汉和满清都有皇帝三次不能生育的情况,权臣操作空间大;

  2. 皇帝年幼或者脑残,东汉的婴儿皇帝、两晋的白痴皇帝都是造成灭亡的诱因;

  3. 皇帝业务素质下降,各种倒行逆施各种胡闹,比如崇祯抓阄选宰相,不灭亡才怪!

1945年,毛主席和学者黄炎培聊天,形成了“千秋窑洞对”,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黄炎培提出“黄氏周期律”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期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人,没有一人不卖力。而环境地位不同了,精神也渐渐地放下了。‘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学富五车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毛主席,直接抛出了他的“千秋窑洞对”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感谢毛主席,让我们有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


历史知事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国太大了,不好管理,所以没有王朝能突破三百年的周期律。

中国古代王朝的存续,主要是跟两方面因素有关:

国家的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能力,与政府的军事动员(military mobilization)能力。

失去这两种能力后,或是亡于内乱(唐朝),或是败给外敌(宋朝),或是在内忧外患之下崩溃(明朝)。

这两种能力都与国土的大小存在密切关系。

当一个国家的疆域过大时,政府需要管理的人口、土地及其他事物就会增多,相应地也就要求极高的社会控制能力;反之则不然。

以周为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盘只有王畿,即镐京、洛邑地区,其余庶邦分封给诸侯国;他只需管好王畿之地,社会控制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周的存在时间较长。

这种长时间是有代价的,即周天子有被强大的诸侯国与周边夷狄翻盘的危险。毕竟,一个国家的军事与人口、土地等资源正相关。虽然小型国家易于管理,但是容易被外敌所灭。

太大的国土不容易管,社会管理成本高;太小的国土又缺乏抵抗侵略的军事实力,会被灭国。这种矛盾,使得中国没有王朝能突破三百年的统治。


HuiNanHistory


中国朝代极难超过300年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其实从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来看。也只要夏商真正的超过了300年,其他皆没超过。有人说周朝和汉朝,但我想说的是,这个话题实际指的是有效统治期,而不是名义上的。

周朝汉朝中断

像以周为名的周朝,到了东周已然不是周天子的天下了,而是诸侯国的天下。周朝实际控制应当就算作西周周幽王时为止。汉朝西汉和东汉中间隔了新朝,也已经算作两个时代了。其实类似的还有夏朝,夏朝曾经中途短暂失而复得,但从延续性来说,还能算作一个完整的朝代。因为夏商年代太早,没形成完整的帝国模式,还处在方国和邦国阶段,因此也只有这两朝超过了300年。

频繁更迭

回到正题,秦之后,中国进入了帝国时期,也就是中央集权的开始。三国中有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名言。就是说中国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频繁交替,中央控制力下降,地方势力就会膨胀,演变成军阀混战,经过一番争斗,再由最强的势力重新大一统。

实际因素

为什么只在300年以内,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嫡系传承,家天下思维。不能以最优秀的后代领导国家,王朝初期再强大,也必将有衰落之际,纵然有思想禁锢来打压人民的反抗意识,也不能挡住被压迫者奋起抗争。王朝一旦衰落,控制不了局面,立马就是天翻地覆,能延续到200多年的朝代,已经算长久的了,为什么不超300这个数字只是巧合罢了。

历史必然因素

另外中国五千年历史,战争占据了主要成分,相比于印度一个王朝能延续800年,简直天壤之别,中国人是负有反抗精神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封建社会必然的结果。只有真正做到为民着想,争取人民最大的利益,这样才能稳定长久。


博古又通今


命题有误,属伪命题!

唐朝立国618-907,古人历年习惯算头算尾,即得享国祚290年,明朝立国1368-1644,即277年,清朝1912-1644(入关大一统)269年。

自秦始皇统一华夏,陈始皇帝伊始,得享大一统国祚最长的王朝是汉朝,但中途王莽新政,搅得天下大乱,不知所云的旁支刘秀顶着天潢贵胄后裔的桂冠,乱世成皇,坐拥天下,延续了大汉400余年江山,也算使得其会,万古流芳了!

两宋960-1127,1127-1279,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国“富”宋320年锦绣江山,然南宋偏安一隅,国土小的可怜,不算大一统的皇朝,广义而言,传统中原文化覆盖的疆域上,辽、西夏、金、南宋、大理、吐蕃等国虎踞龙盘,连中原腹地都城开封都被金占领,南宋只拥长江流域等东南地区,因此,两宋称不上大一统王朝。

笔者欣赏朱明王朝,朱元璋布衣开国,奠定277年大明帝国,明王朝,俗称“钢明”,即;刚正不阿,铮铮铁骨。朱明皇裔后期子孙虽然顽劣胡闹,嗜好匪夷所思,但纵观明帝国277立国理念: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无奴清之赔款。永乐帝朱棣天子守国门,崇祯帝朱由检君王死社稷,名副其实的铮铮铁骨-钢明王朝。

纵观中国2134年(公元前221-1912)皇朝史,国祚300年是一道梦魇,一付魔咒,归根结底:是历史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必然,国家机器的运行同自然规律紧密结合,始终逃脱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法则。


云谈古今


并不是有些王朝难破300年,封建时代的所有王朝都没能破“300年魔咒”。所谓的夏商周三朝,君主之权力和王室所在之疆域都不能与以后朝代相提并论。至于汉朝,西汉和东汉其实也应该是不同的朝代了,汉光武帝刘秀并没有所谓的皇室血脉,至于北宋南宋,北宋从来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南宋更是偏安一隅的小标朝廷,所以从来没有王朝的国祚超过300年。



封建王朝都逃不了一个定律—“以道德代替法律”。王朝初建的时候,皇帝大都还是有为之君,锐意改革,励精图治,国家看似还能长治久安,比如唐朝,明朝,清朝都是如此。有些朝代,连开国之君都不能为百姓做事,比如晋朝,王朝的寿命就更短。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他们以儒家的道德代替法制。

唐朝,明朝,清朝建立的时候,皇帝雄才大略,试图以“书中的道德”约束天下,比如唐太宗,明太祖,他们以霹雳手段行此事,明太祖甚至“扒人皮充稻草”来惩罚贪污的人,在这种手段下自然吏治清明。可时间一长,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为官者想的是如何升迁,为商想的是如何发财,当权者想的是如何中饱私囊,至于道德已经成为了“书上文字”,人心向背自然也就一目了然,王朝的败落也是情所当然。



孙中山先生创建民国之时就曾直言封建社会的弊端,“以一姓之尊荣凌于一国之上”。国家兴亡与否,靠的全是当权者,更要命的是封建时代的接班人制度完全没有道德和能力上超于常人的标准,无非两条,“嫡长”二字而已。晋朝的惠帝是个低能儿就因为他占了这两条,成为了王朝的统治者,还闹出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另外封建时代的“土地兼并”也是大问题,因为没有法律约束,大地主阶级利用权势无休止的兼并百姓土地,明朝的时候一位藩王需要一省之税养活,清朝的时候八旗也是如此,最终“小民之土地不足天下之半,却纳天下之税”,王朝何以不亡。



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是阿维啊


历史的发展总是逻旋式向前推进,在推进的初期,一般由于一切百废待举,大多第一代人创造了许多制度性改革,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为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定是革旧布新,制定出新的章程,防止旧王朝的蔽端在夲朝再现。

比如宋朝以前出现了几百年的藩镇祸乱,到宋朝就将权力收归中央,以免发生类似的事件,宋朝之后宦官祸大,几至颠覆国家,明朝实际亡于宦祸,到明亡南明小朝廷还是宦官为祸,清朝接受了教训,控制宦官干政,但按住葫芦起来瓢,党争又相互争执,王子们各成一派,直至清朝灭亡,而清廷玩弄的权术正是以所谓的平衡来控制大臣,大臣又自成一党相互争斗,至清朝灭亡才算结束,这里面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在起根夲性作用,那就是封建道德,封建制度,是制度性因素决定了它一定会走向灭亡,因为这个制度设计者没有考虑到对这个制度的制约,也没有设立自我调整,自我更新,自我反省机制,政权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一定会走的自己的反面,那就是财富,权力,话语权都撑握在上层,由上层决定社会导向,由于时延,各势力集团自成一系,他们一荣具荣,一损俱损,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必定会变本加励的搜刮民民财,激起民变,以至当异族统治者统治多数民族时,非到了民众无以为继,无法生存时才揭杆而起。而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因此当封建制度真正成为发展的垃圾时,它的各项阻力随之越来越难以扭转,社会变为迂回曲折式的回潮,又变为葡伏式回旋向前。因此只有打破封建社会制度才能获的新生!无论满汉,发展才是更道理!


狼烟一九三一


夏商周三个朝代持续时间超过300年,但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所以不具有代表性,其他朝代不能突破300年,除了皇帝昏庸,官员腐败等原因以外,还有一点根本原因:财富过度集中。

皇帝昏庸

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首先看皇帝的英明程度,明君干吏是维持王朝繁荣的关键。所以汉朝有文景之治,唐朝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但是中国奉行的是嫡长继承制度,嫡长子优先继承帝位,而不是选择最聪明,最能干的皇子,这就要冒着嫡长子是傻子的意外情况。

比如晋朝的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根本就是个傻子,但是因为是嫡长子,所以能够继承帝位,后来有人向惠帝报告灾荒,老百姓穷的没有饭吃,晋惠帝居然破天荒的提出了建议:没饭吃?为什么不喝肉粥啊?

清朝是个例外,满族没有嫡长继承制度,所以能够选择德才兼备的皇子成为皇帝,才能品行低下的根本不可能在诸多皇子之间的竞争中获胜,也就不可能当皇帝。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没有昏君的原因。

官员腐败

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千里当官只为钱,不然寒窗苦读几十年就为了造福百姓?

皇帝也反腐,但是当时信息不流畅,即使官员贪污也很难曝光,上级官员来检查也可以收买,所以时间越长,王朝的腐败就越严重。

明朝的朱元璋反腐做的很好,原因在于锦衣卫和密探遍布全国,无孔不入,随时可以揭露官员的行为。

比如朱元璋就曾经问过大臣宋濂,昨天在家都跟谁吃饭,吃的什么,聊的什么。宋濂很老实,一五一十的说了,朱元璋笑着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一幅画,上面画了宋濂与人吃饭的场景。

财富集中

由于皇帝昏庸,加上制度等原因,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最底层的卖儿卖女也无法生存,最终只能走向造反这条路。

这一点到了现代也几乎是无解的,就拿美国来说,虽然制度很好,能够保障普通人利益,但是财富集中越来越严重,穷人越来越穷。


正是以上几点,300年成为一个坎,很难跨过去,美国建国到现在也就只有242年,还在300年以内,如果财富集中的问题不解决,美国只怕也躲不过去,如果美国成功了,或许可以借鉴一点经验。


视野新观


这个问题估计要长篇阔论的话,几十本书都说不完,因为牵扯到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我认为封建王朝的周期律,应该同两个问题有关,一个是人口,一个是土地。

明朝的灭亡在于人口的爆发和土地的兼并

许多人或许有个误区,认为古代的王朝都是认为人口越多越好的,事实上正好相反,大一统时期的封建王朝,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人口的增长会给封建王朝带来巨大的压力。最早提出控制人口的朝代就是宋朝,包括明朝和清朝都选择限制人口流动来抵消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清朝人口爆发到四亿,导致了清朝疲于管理。清朝能够人口大爆发,得益于土豆和番薯的普及种植,这使得许多荒废的土地也可以种出粮食。但是按照如此进度下去,若是没有鸦片战争,清政府也会被人口给撑死,因为实在是资源有限,而人口是无限增长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只能维持某个基数的人口。

土地兼并使得大多数人口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这个可以理解为一个死循环,即因为人口增长,不得不耗费更多的资源养活,一些百姓养不活了的时候,只能去找地主借粮度日,但是自己的土地又是有限的,无论人再多,土地也不可能会增产。于是当借粮达到一定量之后,他的土地就不得不抵押给地主了。失去土地的他就只能接受地主的剥削,从此只能越过越难过。

而万一遇上收成不好,就得造成饥荒,地主利用控制的资源,往往可以勾结官府组建自己的一些武装,用此来保障自己剥削底下的农民。这些不出十年,必然导致土地进一步兼并,失去土地的人民为了生存下去就不得不起来反抗。

历史已经证明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封建主义发展水平只能达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极大的限制了生产力。今日之世界,问题矛盾依旧,改变只不过是发展的水平而已,谁固步自封,问题和矛盾就会出现。


小司马迁论史


中国的封建皇朝国祚很难突破三百年,我认最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加之阶级固化严重。土地是财富基础,阶级是社会关系问题,这两个问题得不到缓解,则会通过暴力革命重新洗牌重来!

汉朝之后的领土范围大致固定了,新开发的地区多数不适应农耕经济,反而要对新地区进行财政补贴。因此各朝各代的可耕种面积是有限的,承平日久会导致人口增多,人口多了土地却难有增加,这就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吃不饱饭,必然会起义造反,最终通过战争手段大规模削减人口,以达到人口与土地的平衡。



古代人口数量远远少于现在,只要妥善开发土地,那么必然可以养活很多人。问题在于土地兼并严重,所谓土地兼并是指有钱人、有权人通过不平等的经济交易手段取得大量土地,然后交给佃农耕种,自己收租过日子。土地兼并导致的后果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国家税收大幅度减少,进一步导致贪腐横行,军队战斗力和忠诚度剧降!古代国家征税对象只是工农士商,对于官绅是一律不纳税,不服役的。兔子少了,狼也就恶瘦了;狼多了,兔子也就少了。



各朝各代都会分封自己的皇族成员,这些皇室子弟经过三百年繁衍,数量是十分巨大的。有人统计明朝的王子王孙到明亡时有数百万之众,如果加上各个功勋贵胄的后代子孙,数量可达千万以上!这些特权阶层是土地兼并的主导力量,也是国家的巨大蛀虫与负担!所以一个王朝最多三百多年的国运,这是他们的制度决定了的,非人力可改!



大秦铁鹰剑士


这是一个历史上令人十分迷惑不解的地方,从汉以后(两汉四百年,中间也是断掉了),基本上没有超过300年的,唯一一个例外是宋朝——南宋加北宋勉强超过了300年,北宋168年,南宋162年。

中国的封建王朝其实在春秋战国就结束了,后面的王朝都是在用中央集权制——不论是谁当皇帝,目前当下亦是如此。

第二个就是儒家文化——儒家主张兼爱。主张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主张;而且儒家定义了执政者的合法来源——爱民。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奠定的中国意识形态基础。约束着这个帝国过于膨胀的扩张,中国历史上的开疆拓土相比西方文明而言,总会遭受到国内儒家文化大臣们的反对,对于扩张到的疆域,由于儒家文化的兼容并包特性,很快就能够汉化掉外来的文化。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王朝往往难以解决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全民的意识形态是相违背的——那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导致了贫富差距分化,流民四起;当这个王朝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巨大的贫富差距分化,人们的意识形态就会要求皇帝来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然而此时往往是兼并了大量土地的人把持着朝政,比如明朝晚期、唐朝后期、南宋后期、北宋后期、甚至清末(当然还有世界格局的变化)都是如此,他们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刻意忽略老百姓的生计,于是改朝换代就发生了。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新王朝干的第一件事往往都是给老百姓分土地。到了中兴王朝往往也是给老百姓分田地或者减赋税,比如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就是按照田地数量收税,而不是按照人头收税。

不但解决了财政问题,还解决了社会上老百姓的生计问题。然而,当时雍正朝堂上的大臣们是不愿意这么做的,因为动了他们的奶酪。

我们现在的土地公有制,其实也是如此。农村土地不准随意买卖,也是如此,土地是社会稳定、防止社会固化的一个很关键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