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刘备能和曹操、孙权抗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爱猫的银先生



刘备这个人,是一个青年时读他的故事会感到不屑,中年时读他的故事会感到理解,老年时读他的故事会感到敬佩的人。


一句话,他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


在我看来,刘备至少是一个英雄(不是枭雄),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草根奋斗者,他的各项能力都不错,但绝对不是三国里最突出的人物,然而,凭借着精确的自我认知和恰当的战略规划,抓住时机一举成功,开创了蜀国的基业,实属不易。


他的奋斗,值得千百年后的我们尊敬他。


我们来看看刘备的出身,易中天先生有个词特别适合,叫贫贵。


意思是,刘备的出身,看似很咋呼人,汉室宗亲,姓刘,中山靖王之后。但看待他的成长轨迹,其实就是个平民子弟,像极了他自认的老祖宗刘邦。


刘备少年时什么样子呢?喜欢狗马,音乐,华服,不喜欢读书,话不多,志向远大,很喜欢且擅长结交豪杰,当地的豪杰都争着依附他。


如果看看这段描述,就会发现,尽管刘备到底是不是刘邦的后裔,不好考证(中山靖王有200多个儿子啊乖乖),但他这个性格和表现倒是像极了刘邦,也是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有野心,特别会来事会拉拢人心。


请注意,这一个本事是刘备最核心的软实力,也是他竞争天下的资本。日后我们会发现,刘备一生征战无数,但胜少百多,胜都胜在关键的后期战役之中,对手也不是特别厉害,对曹操和孙权作战,刘备集团胜率并不高。


但是,就凭这个人望,刘备多次山穷水尽,却又化险为夷,咸鱼翻身,靠的就是这人心。


如果我们考察三国君主的屠城记录,刘备几乎没有,而且也鲜有迫害大臣的记录,而曹操和孙权,都有屠城滥杀无辜的不良记录。当然,这和刘备自身资本最薄弱是分不开的,如果他在自己兵力地盘有限的情况下还滥杀无辜,那真的是自绝于人民。


可以说,刘备是一个把人心人望这种无形资产变现到极致的三国英雄,三国的开国君主们,少有他那样,一再的吃败仗,但反而名气越来越大,连曹操袁绍这种狠人都清楚不能杀他,恐失天下人心。


一个败军之将,可以享有如此大的流量,不得不服。放在今天,刘备一定是营销学宗师级的大家。


除了得人心,刘备自己也是有英雄之志的人。刘备这半辈子下来,吃尽了苦头,老婆孩子都不知道换了几套了,都是跟着他流离失所。他自己也在面对刘表时,憋不住自身的郁闷,因为感慨万千。


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刘备放弃过,相反,他越挫越勇。


三国鼎立,蜀汉的人才匮乏是不争的事实,贯穿始末,刘备早期基本上就是兄弟连单干,但你什么时候看过刘备怯战。兵力有限,地盘有限,人手有限,但他就敢打,以至于曹魏集团重要谋士刘晔在概括蜀汉集团特点时都承认,刘备集团的特点,是以攻为守。


如果我们看看从刘备关羽,再到诸葛亮,以及后期的姜维就会发现,这句话准得邪乎。


一句话,不妥协,就是干,够爷们。


可以说,刘备是个百折不挠相当有种的人。在面临无数次生离死别以寡敌众的战斗后,他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个继续向前,从不回头的背影。


历史上,像这种不甘平凡百折不挠的平民英雄,是值得尊敬的。


再次就是历史的机遇。


刘备这人,你说有没有福气,有,但不多,比他的死对头曹操孙权差远了。


曹操是官宦子弟,尽管老子是宦官养子,说出去不好听,但至少家里很有钱,来往的都是袁绍袁术这样顶级的官二代们。更不提他的几个弟弟们,曹仁曹洪,夏侯兄弟都不是白给的主,那是相当的厉害,光他自己的亲族将领实力,在三国中就可以名列前茅,人才储备不要太优越。


孙权更是福星,接班伊始就有文武两道的张昭周瑜宣誓效忠,并且还有江表十二虎臣以及四大英将这样的顶尖人才保境安民,有地盘有人还有钱,事业做大是应该的。


可刘备有啥?颠簸半生,眼瞅着来一个地方丢一个地方,可他也算是有福气的人。


先不先,每次吃败仗都有人接应,曹操袁绍吕布刘表都接纳过他。


然后,决定天下走势的赤壁之战是东吴打得,胜利以后,孙吴得以喘息,刘备更是一鼓作气拿下荆南四郡,奠定了之后西取巴蜀的基础。


最后,两大关键性战役,入蜀之战和汉中战役,都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如果不是二爷被曹魏孙吴联合绞杀,刘备集团肯定还能强势个几年。


所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刘璋送人头,曹操失先机,让刘备狠狠得扬眉吐气了一把。


可以说,刘备的时运,在他人生最后几年,成就了他,让他获得了西蜀这样易受难攻的地盘,也为蜀汉国祚的延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一点,就是,尽管蜀汉人才有限,但刘备最大的福气是,他的眼光几乎没出错过,选得人才,几乎都是德才兼备的人。


当然,这里说得是大德,像张飞那种没事就打小兵玩得,不在这里讨论。


如果我们看看,蜀汉集团的一些重要人物,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是德才兼备的人物。


比如关羽张飞,纵横沙场一生,大德无亏,堪称忠肝义胆,谱写出三国里最富浪漫气息的一出男儿佳话。


比如赵云,一生勤勤恳恳,既是出众的武将,又是道德高尚的武人。


更别提诸葛亮自身了,简直是道德和智慧的双重楷模,千百年来一直被大家所景仰。


诸葛亮身后的蜀汉四相,姜维,廖化、王平等人,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在对待蜀汉政权的大节上,都是忠义在心,死身不悔。


所以,你会发现,三国中后期,尽管蜀汉国力衰弱,老百姓生活困苦,但它的地盘和国力本来就是最弱的,相比较于宗室互相残杀,权臣篡位夺了天下的吴魏,蜀汉的天下还算太平,刘禅这么暗弱,最高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他手里,尤其是诸葛亮死后,你能说蜀汉执政者的品行有亏吗?


也许,刘备自己漂泊半生,还是给子孙(主要是儿子阿斗)攒了人品,尽管蜀汉国运浅短,但做老子的,至少给他留下了众多才德兼备的忠臣,使他一生无忧,这是父亲给儿子最大的福报了吧。


综上,刘备是最容易引起我们凡人代入感的三国英杰,因为他从小生活贫困,和老母相依为命,但靠着自己的本事,成就一方帝业,其坚韧不拔与重视仁望,都是值得后市尊敬学习的。


大葱侃侃侃


刘备出身不好,在三大枭雄之中,刘备排末尾,但就是这么一个无财无势的刘备,却能在汉末三国割据一方,成三足鼎立中的一足,可以看出刘备绝不简单,除了性格,人缘方面,刘备在后期其实大部分都是靠了自己的运气。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连个安定的地方都没有,而在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刘备才算是开始转运了。这一年曹操败了,已经没有可以南征的水军了,刘备和孙权联盟,被孙权上表封为荆州牧,同年以雷霆之势拿下了荆南四郡,再加上从孙权手上借到的南郡,刘备正式成为有根据地和权力的最强军阀之一了。

至于为什么说刘备运气在这个时候爆发呢?那是因为在刘备大力经营荆州的时候,最大的敌人曹操正在关中和马超鏖战着,根本看不到刘备的极速发展。,而且曹操一直以来是把江东孙权看为主要对手,对刘备只是保持着:收服江东,刘备自降的想法,所以刘备后面一路的发展基本没受到什么干扰。

刘备的运气可不是只体现在荆州,最主要的是在益州,也就是后面蜀汉的政权所在,而且这些都是由刘备最强大也是最惧怕的对手所提供的。不错,刘备能成三足鼎立之势可以说曹操也是出了很大的力。
在曹操讨伐关中马超的时候,发出的命令却是借马超之路讨伐汉中的张鲁,结果马超被逼反,把曹操拖在了关中平原之地,而远在四川的刘璋一听曹操讨伐张鲁的消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益州,于是请了刘备入蜀来对抗曹操,这就给了想要开拓生存空间的刘备一个借口,带兵入蜀了。不过这也是冥冥中注定的,刘备和刘璋刚有一点不和的时候,曹操就出兵孙权,结果就是两方不分胜负,而刘备就有了个很好的刘璋克扣军马的借口正式撕破脸皮,攻略益州。而在刘备攻略益州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曹操还在濡须口和孙权干着呢,而且后面刘备攻下蜀地,曹操也攻下汉中,可这时候却被曹操一句“得陇望蜀”活生生放过了刘备,让他可以好好的经营益州。


可当时刘备即使得到蜀地,但是孙刘两人也度过了蜜月期,孙权想要回南郡,但刘备不想给,甚至出现了双方兵戎相见的局势,就在刘备正打算出兵荆州和关羽并肩作战的时候,曹操又不知道抽了哪根筋,居然不坐山观虎斗,而是派夏侯渊进攻益州,这下又把孙刘两人逼到了和好的地步,刘备割了三郡给孙权,孙权也就安稳了下来,而曹操就惨了,不但撮合了自己的两大对手,甚至在后面的汉中之战失去了虎步关右的夏侯渊这一大将,连汉中也给了刘备。

刘备靠着半个荆州和整个益州,加上南中和新得的汉中,上庸等地,从此确定了自己的基业,在赢得汉中之战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和魏王曹操,吴侯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各据一方,蜀汉政权也就此兴起。

关注头条号《那只胖狐狸》,用不同的视角品读不同的历史!


一贰一橙




时事造英雄,如果刘备在没有遇到庞统。没有被周瑜压迫在公安不得意。没有刘璋派法正来请刘备去打击张鲁,法正张松等等一干人吃内扒外,让刘备夺取益州。刘备也许会不如刘表刘璋。

庞统是刘备指路人,大导师。在庞统的指引邦助下,刘备才得以走出投亲靠朋四海漂泊,沦为流浪的生活。有了自己事业。


从历史文件中看,刘备从来不是贩鞋贩席的之徒,(他母亲靠小买卖把他养大)他是从军事家卢植私家学校毕业就当兵,转业即为县尉,一生一直官场混,当过公孙瓒的平原县令,平原相,也当上徐州牧豫州牧。但在官渡之战前后却叛国成为土匪,后投奔刘表,八年多无所作为。赤壁之战又投奔孙权成为孙家女婿。荆州都督。但只在公安驻扎,没有地盘。遇到庞统,也是在公安那时,庞统对朋友自夸到,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你强一点了。刘备见到庞统。两人纵横论上下古今,庞统才能,使刘备感到有了希望和方向。


二一一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迎接刘备入益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计自己作内应让刘备谋取益州。刘备却拿不定主意,庞统说,荆州残荒,人物殚尽,东有孙权,北有曹氏,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刘备还为认为失信百姓,夺人土地和曹操一样暴虐,不能行。

庞统说。如令天下之乱,凡事不能成规,要随机权变才行,去吞并弱小攻击黑暗,逆取顺守,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人去管负信义?如不趁现在攻益州,到时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才有信心,率领数万人马进益州。庞统要刘备,直接用精兵日夜赶路取夺成都为上策。夺取杨怀高沛之兵,再向夺取成都为中策。退还白帝城引连荆州,慢慢争取益为下策。刘备依中策而行,斩了杨怀,高沛两将之头夺取部下兵直指成都。一路顺利归附众多打到了涪城。


二一四年,刘备再召来诸葛亮,张飞,赵云攻占了白帝江州,包围雒城。庞统为帅攻城被流失射中死去。刘备从此也失去主心骨。极为痛苦。庞统邦助他破除是信义的牢宠 ,夺取有了益州之地。才敢和曹操争汉中与孙权争荆州的基础,再志夺天下。否则刘备根本没有资格和曹操孙权拉平衡。


倒是关羽,从开始就占有先机,乘周瑜和曹操争夺江陵 之时,从刘琦手里夺取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让孙权大为赞赏,封成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是赤壁之战的最大得主。当然还有归刘备制下,但孙权想要全部荆州五郡时。

刘备开始以托延,要再夺凉州还荆州。不想给孙权荆州之地的。那时孙权只有江夏郡,是自己的。剩下是关羽从刘琦夺得到的。关羽是孙权将军,在庞统说下策连荆州再夺益州,就说他们还在孙权周瑜制下,关羽又是刘备的人员。所以两家都据理相争。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不欢而散。孙权牵制关羽,刘备带兵来回援关羽。最后曹操收降张鲁,让张郃攻打西川。刘备才不得已吐出长沙桂阳给了孙权,形成湘水划界,孙刘彻底两家分家开始划界分开地盘。

。刘备三顾茅庐认识诸葛亮。诸葛亮,虽然精辟地分析了当时形势,提出首先夺取荆,益作基础。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出兵北伐统一全国战略思想。但诸葛亮始终眼高手低,做事徒有虑名。并没有真才实学能够创业强国。刘备几次大的军事行动,没有诸葛亮的身影,尽管诸葛亮,自比喻管仲姜尚在当时也更想要出将入相,建功立业。

诸葛亮是袁术的残余人员。政治上更没有地位,军事无人员,也不可能给刘备强力支持。而庞统是孙权的的谋士,孙权却非常信认周瑜。而庞统又非常看不起周瑜。在周瑜又是在打压迫害刘备时。庞统才去邦助刘备找出路,使刘备有了益州。如果诸葛亮有点夲事,应该不会使刘备丢掉荆州,再不会有夷陵之败的。所以是庞统是刘备指路人,加速器。刘备认识有庞统后,刘备才从公安小城腾飞起来。当然法正张松马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 。当然从樊城走出时,刘备也许已经信心满满,要准备干成一番大事业。联系各阶层有优秀人员,打出反抗曹操的大旗。但终归是庞统是把刘备从信义牢宠绑定中解放出来的,取得益州而形成三国鼎定的局面。刘备没有历史背景是创业大问题。也是使他从重来没有包袱,官家也干,土匪也当,长期同下层受迫人有共同语言,受到下各阶层人的喜欢响应,领导农民同曹操斗争胜利,短时间便使刘璋一政权垮台,夺取益州胜利,形成小国抗大国却最后胜利,是刘备在装笨吗?


ww3721王建文


刘备最终成功三分天下,是偶然,也是必然。

从偶然性来说,刘备的成功是捡来的。

刘备因为出身低下,没有名声,广大的北方世家并不认可刘备,也不认为刘备有能力有资格领导自己。

就如大军阀袁绍袁术,他们在三国乱世之前就有家世,有名望,有基础班底。曹操家世虽然不如二袁,但名声同样不小,这才会有文士与地方豪强的投靠。

刘备在北方没有得到认可,在荆州也一样。蒯蔡宁愿投降曹操也不愿接受刘备领导抗曹。

那么刘备怎么成功的呢?

是赤壁大战。赤壁大战主力是周瑜。提供钱粮后勤补给的也是江东。

胜利后的刘备,利用周瑜进攻曹仁的机会占领不起眼的荆州南部三郡,又在周瑜死后借得南郡养兵,才得到进入益州的力量。

从必然性来说。

赤壁大战,是南北方实力最接近的时刻。

曹操占领北方九州,但能够用来南征荆州的军队不超过十万,算上荆州投降的军队,总兵力超过23万。然而对峙长江,曹操只能依靠投降的荆州水军,多不过五万,在兵力上与孙刘联军的四万多相差无几,何况战斗力还不如孙刘联军,曹操失败就是必然。

曹操虽然失败,但主力并未损失。所以随时可以再杀向荆州或者江东。孙权周瑜虽然并不放心刘备但也无法破盟,这就给予了刘备充足时间去发展和夺取益州。

归根到底,是南方世家不愿接受曹操,没有刘备还会分离出其他势力来填补空白。就如鲁肃踏上策所预测的那样,三分天下是可能的,也是鲁肃诸葛亮期望看到的局面。更是南渡到南方的世家的期望。


四川達州


很简单,刘备有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才懂得怎样与曹操、孙权鼎足天下。也就是有了像曹操、孙权那样争取天下的总纲领,终于知道自己的霸业该怎么走。曹操的纲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曹操、袁绍当初对说的,袁绍说自己要一统燕代,以河北之众进取天下,曹操说自己要争取中原立足,包揽天下人才为我所用。孙权的纲领是与鲁肃的榻上策,夺取荆益,一统南方,先立不败之地,再与北方豪强争霸以成帝王之业。而刘备的隆中对世人更为熟悉,立足荆州,结连孙权,攻取益州,平定夷蛮,修德养民,待天下有变,则兵出荆益两地夹击曹操,汉室可兴。刘备正是有这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才在半百之年迅速成就霸业,哪像当初即使得了徐州也是糊里糊涂地丢了,有立足之地却不懂怎么运用,丢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只有一声“得之何喜,失之何哀”的叹息罢了。而在刘备取得荆南四郡,南郡江陵却在东吴手里时,刘备为了借江陵做治所,不顾诸葛、关张的劝说单人入江东求孙权。因为懂三国的都知道,荆州之所以可以决定三国的天下趋势,完全就是因为有江陵这个东可顺江直取建业,北可进逼襄樊,西可堵住三峡之口的关键之地,而赤壁之战和灭吴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无不与江陵的存在有关。所以,江陵对于刘备来说就是意味着这是他的整个荆州!所以,他为了隆中对,必须要有江陵!为了江陵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而荆州丢失后,刘备也一点不像丢徐州那样唉声叹气,而是火冒三丈,举倾国之兵与孙权玩命!为什么?因为荆州是刘备隆中对最关键的地方,孙权夺了它,就是摆明抹杀刘备的梦想!要刘备的命!刘备不跟你拼命才怪!而蜀汉的建立就是成功实施隆中对占据荆益两地以为霸业之本,它的灭亡也是隆中对中因为荆州的丢失,从而无法实现从荆州出兵的战略构想,只能屡次从汉中出兵,活活被曹魏拖垮!而曹孙刘,都未能完美贯彻实施自己的战略构想而最终被司马家坐收果实。从挟天子变为做天子是曹魏霸业最大的失败。因为人心还是思汉的,你曹魏也并未一统天下!后来三个皇帝争夺天下真不如为了一个皇帝而争天下来得更得人心。


烟霞一壮天下颜


诚邀。在我国,刘备是蜀汉先主,在我国历史上赞誉很多,他出身贫寒,最后却能三分天下,占据一隅,与曹操,孙权相抗衡,其实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刘备崛起(一):刘备是个枭雄,做事能屈能伸;

在我国,英雄一般都是不求人的,但是刘备偏偏就不是,他由于家境贫寒,起事之时又没有什么实力,所以他经常投奔他人,他也是三国里投奔他人最多的英雄,虽然如此,刘备做事却能屈能伸,他是个枭雄,有成事的潜质。

刘备崛起(二):刘备为人处事仁厚,这种潜质吸引了不少人的投奔,这奠定了他的发展基础;

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础,这句话古今通用,那么如何吸收人才为我所用呢?刘备的做法就是:仁厚,刘备为人处世让人觉得他不错,他仁义的名声传遍天下,正因为这种特质,他吸引了不少人才为他所用,正因为这些人才,他才取得了成功。

刘备崛起(三):刘备善于借势,每一次发展都是下一次发展的基础;

由于刘备经常投靠他人,所以刚开始刘备并没有多少实力,但是自从刘备投靠荆州的刘表后,刘备的势力开始有所提升,新野虽然靠近曹操势力,但是也为刘备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曹操南征说刘备和孙权联盟,张鲁进攻益州,刘备又入川协助刘璋,后来刘备夺取了益州,又取了汉中,刘备集团实力最强时占据荆益,汉中数地,可谓是一时无量,这里面就有刘备善于“借势”的功劳。

刘备崛起(四):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

刘备所在的时期是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统治不得人心,经过黄巾起义的东汉政权权,实力大减,统治基础极其薄弱,加之各地势力纷纷割据,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自董卓进京废除汉少帝,立汉献帝以来,帝王已成傀儡,这时候乱世到来,群雄逐鹿,正是英雄崛起之时,刘备起兵对抗起义军,也是时势使然,刘备能崛起也是有其原因的。

由此可见:刘备能崛起,三分天下也是有其原因的。


源稚生


刘备在东汉末算是一个很厉害的历史人物,与袁绍、曹操、孙权等人相比,在门阀垄断政治的年代,他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丰厚的钱财,只有一个空头的皇叔名号,然而却完成了一个屌丝逆袭的奇迹。


虽然刘备没能像他的前辈刘邦和刘秀一样建立数百年基业,但这不是刘备能力不强,而是他运气不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文化和民族融合的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又碰到了曹操和孙权这样打不死的对手,所以只能在三分天下中抱撼而终。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这是《三国志》记载的一段话,说明了刘备从小就有别于一般人的特征:志向远大,为人仗义,身有异相,所以一个卖草鞋的人,居然能和很多富商交朋友,还送了他不少钱,好比王健林看见万达工地搬砖的工人,居然与其交上了朋友,这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刘备善于笼络人心,无论是关羽、张飞这样的结拜兄弟,还是诸葛亮、庞统这样的大才,或是法正、张松等人,无不对刘备忠心耿耿,《三国演义》把刘备写成易动感情,遇事爱哭的好好先生,实际是写过了,反而曲解了刘备的能力。

刘备意志十分坚定,他23岁出山参与剿灭黄巾起义,47岁前还在东奔西跑,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乎是东汉末投靠别人最多的枭雄。古人能活50岁都算不容易了,可刘备却依然苦苦坚持,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才在混乱的中原占有一席之地。

刘备还有一个特点是善于借力打力,赤壁之战的直接起因是曹操南下要消灭刘备,此时孙权还没有列入曹操的盘子,只是荆州之行太顺利了,没费一兵一卒曹操就得到了荆州,所以才有进一步统一南方的想法。

刘备派诸葛亮联吴抗曹,孙权当然明白这是刘备走投无路之时,利用东吴的力量共同对付曹操的计谋。此时孙权拥有南方广大地盘,还有不少精兵良将,刘备除了夏口一小块地方外,只有不到2万的人马,可就是这么一点条件,依然能和孙权平起平坐。最后赤壁大胜,孙权解除了危胁,可战果全被刘备得了,刘备占据了荆州。


华哥杂谈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虽然是伟大的诗人老李有些浪漫,有些夸张的感叹。

不过,也确实是刘备占了益州这个天府之国的地利。

北面的崇山峻岭,是阻挡曹军入侵的天然屏障,

当然也是阻挡蜀汉刘备扩张的不利因素,

这从诸葛亮老是因为军粮运不上去,而导致几次北伐失败可以看得出来。

另外就是长江,顺流而下的攻打,和逆流而上的攻打,难度显然是不一样。

曹魏灭蜀之后就是顺江而下直取建康。

天时和人和,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

掌权的刘备曹操们,是绝对不相信,老天爷能决定让打不让打,让占不让占。

那只是他们用来操纵舆论和军心的工具而已。

至于借东风那种天时,应该算作军事气象学的范畴。

而刘备的天时,则是顺应天下大势,顺应民心。这就有了人和的意思了。

刘备自出道以来,塑造的仁义的人设,

再加上汉室宗亲的身份,

再加上和孙权联合,打赢了赤壁之战,所赢得的威名,

无不顺了天时,应了人和。

当然,孙权政权的存在,也是一种人和。

使曹魏不能无所顾忌的去攻打刘备政权。

综上,刘备能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时也,势也,命也,运也。


好玩有用的历史


很多人讨论历史,最喜欢犯的两大错误,一个是跟着所谓的史书评价,尤其是后世古人的评价,先入为主的去判定一个人的真实形象。300年的后人,500年的人,1500年的后人,他们的评价对于当时的人而言就是正确的?一个张学良,一个蒋介石,形象都反复了多少次?凭什么认为封建王朝的文人们能比我们现在更加客观?而另一个就是以所谓的以上帝视角,站在结果之上,用通盘的眼光去倒推当时发生的一切,就如同看着股票说如果十年前我买了哪只股就会怎么样一样,这样的思考逻辑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吗?

-

既然要讨论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首先就必须打破既有的观念,去思考刘备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形象出来之后,你自然就会知道他为什么能够成功。就像我一直说的,如果你先入为主的以三国演义为蓝图,认定刘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半点谋略,毫无战略眼光和规划的人,那你永远也理解不了他为什么能够成功。很多人总爱把刘备白手起家挂在嘴边,刘备的确是白手起家,而且一开始就处于最困难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之下,白手起家那么容易吗?

~

讨论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第一个线索,便是当时评价。以刘备暂居曹操阵营为界,我们看看当时的重要人物都是怎么评价刘备的。“雄才”。没错,就是雄才。在三国时期,能够被顶尖精英人士普遍以这两个字相称的人,并不多。然而我们听见陈登这么说过,郭嘉、荀彧、程昱,都这么说过,曹操虽然没有这么说,但他的评价更高,“与自己当世无二”。如果你仅仅是翻开三国志当中的记载,反倒是发现好像刘备失败的情况更多,好像到处都在逃跑,那你们如何去理解这些人,对于刘备的评价?难道他们都是傻子?或者拍刘备马屁?

-

当这个疑问产生的时候,就不得不去挖掘它背后的根源,最大的两个可能,一个是记载的丢失,另一个是记载的偏向性。也就是说,在刘备早年的生涯记载当中,三国志算是报忧不报喜,最后对于后世人的影响,就如同台湾看大陆,认为我们吃不起茶叶蛋一样。

-

从当事人物的评价,以及刘备的历程深挖,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刘备在黄巾起义的动乱这十几年间,不仅战功彪赫,而且威名已盛。但由于他没有背景,所以拿不到什么大的官位,最后只在公孙瓒的举荐下,才试守平原相。

-

能力,这才是刘备之所以能成功的基础。如果否认了这一点,你无法解释为什么面对内忧外患,徐州自陶谦而下所有重臣都信服刘备,推他为主。为什么孔融久等救兵不至,只能靠太史慈搏命求援的时候舍近求远只找刘备。为什么官渡之战已然爆发,曹操不管袁绍,还必须先亲帅精兵把一个才逃跑的刘备扑灭。一切只因两点,一是“雄才”,二是“仁义”。

-

正因为这样,所以刘备多次投奔不同的人,才会被以礼相待,在刘备最惨的时候,东吴还一力要结盟。这一切的东西,如果你把它当成偶然,也说得过去,但这并非是一种严谨的态度。

-

谈到仁义,又是另一层的东西。这既是刘备的战略,也是他一说起来就太多了。很多人总拿刘璋的事说刘备假仁假义,说这是刘备的黑点。

-

具体我不细说,太复杂,只是提几个问题,1.三百年前是一家,三百年后突然一个和你同姓的人说你们老祖宗是亲戚,你觉得算哪门子血缘?2.益州之地,曹操可得,张鲁可得,孙权可得,马超可得,凭什么刘备不可得?3.当人家请你打工,你也在打工,突然一下雇主背后捅你一刀,你反击不?4.你确实想兼并一个公司,但是连筹备动作都还没开始,就被告发恶意兼并,突然警察逮你到局子里面暴打一顿,你觉得警察做得对吗?

-

刘备谋益州,不存在道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益州文官大多不抗拒,反而是武将抗拒的原因。因为军人亡国是耻辱。


伏桀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镇压完起义军后,各军阀相互扩充实力割据地盘,军阀中以董卓、袁绍等人的实立最为雄壮,但是他们都少于谋略,用人不当,最终被占尽天时的曹操一举击败而占领北方广大地域,雄居一方!刘备则巧占人和,用自身是皇室后裔的独特身份博得了汉献帝和一部分文臣武将的支持,再加上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贤才的辅佐很快击败刘璋而座拥西蜀!孙氏江山自孙坚以来,一直都有着先攻取江南全境为根据地进而问鼎天下的战略宏图,孙坚死后其子继承父志,在父亲留下来的人马和实力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充和掠夺,最终荡平江南全境,孙策死于非命后,孙权继续发扬父兄遗志,防微杜渐,招贤纳士,以长江天险为地利优势,最终巩固发展并雄居大江南!正因为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所以三分天下不难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