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清朝的爵位是怎麼劃分的?

清朝的爵位是怎麼劃分的?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延安大學閆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清朝的爵位是世襲之號,分宗室和功臣兩種。

清朝的爵位是怎么划分的?

一品武官的補服

宗室爵位:

1.和碩親王、世子(親王嫡子)。

2.多羅郡王、長子(郡王嫡子)。

3.多羅貝勒。(滿族早期,貴族皆稱貝勒。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別為八旗旗主,稱和碩貝勒,較其他貝勒為尊。太宗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定宗室爵位等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下為多羅貝勒。人關以後定宗室十四等封爵,多羅貝勒列長子下、固山貝子上,為第五等。)

4.固山貝子。

5.鎮國公。

6. 輔國公。

以上為入八分,即准許使用“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這八種待遇。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9.一至三等鎮國將軍。(相當於一品武官,補服為麒麟)

10.一至三等輔國將軍。(相當於二品武官,補服為獅子)

11.一至三等奉國將軍。(相當於三品武官,補服為豹子)

12.奉恩將軍。(相當於四品武官,補服為老虎)

低於奉恩將軍的稱作閒散宗室,視四品官待遇。共十四級。因世子、長子候襲親王、郡王,實際上只有12等。

清朝的爵位是怎么划分的?

鐵帽子王

受封者在下一代承繼時降一級,即親王降為郡王,郡王降為貝勒,以此類推,且只限於一人承繼。例外的只有所謂的“鐵帽子王”,即清初所封的八大“鐵帽子王”。(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鄭親王、莊親王、肅親王、順承郡王與克勤郡王,基本為努爾哈赤的近支子孫並在打江山時立下過汗馬功勞。)他們的爵位為世襲罔替,世代均為親王,並不降襲(但只限一人)。後來.雍正朝的怡親王(十三阿哥允祥)及慈禧太后時期的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也加入了世襲罔替的行列,即12家“鐵帽子王”。

自順治七年(1650年)起,清廷實行王公貴族食俸制度,歷經演化,宗室俸給共分21等,最高者親王歲支俸銀1萬兩,最低者奉恩將軍歲支俸銀1 10兩,每俸銀1兩,兼支俸米1斛。

清朝的爵位是怎么划分的?

頂戴官翎

功臣世爵:掌於吏部驗封司,授予漢員和西南民族等滿蒙外其他民族人士。乾隆十六年定製,功臣世爵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分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輕車都尉,正三品;

騎都尉,分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及騎都尉二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 ,正七品。

參考文獻:

1. 諸葛文著,《三天讀懂中國文化 暢銷4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05,第221頁

2. 張政烺著,《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第211頁

3. 金滿樓著,《天命所終 晚清皇朝的崩潰》,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10,第123頁

清朝的爵位是怎么划分的?

華 興 春 秋

清朝的爵位是怎么划分的?
清朝的爵位是怎么划分的?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楊培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