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民國揭祕: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張愛玲(1920—1975),原名張煐,筆名梁京,河北省豐潤縣大齊坨村

人。晚清重臣張佩綸孫女,張志沂之女。中國著名女作家。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張愛玲(原文附圖)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1924年,張愛玲開始接收私塾教育。同年,婚姻不幸的母親拋下她和弟弟,與姑姑張茂淵留學歐洲,將張愛玲姐弟交由父親和保姆管護。1928年,張愛玲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並開始讀《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1930年,張愛玲進入黃氏小學插班讀六年級,並改名為張愛玲。同年父母協議離婚。1931年,張愛玲進入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讀中學。1932年,張愛玲首次發表短篇小說《不幸的她》在聖瑪利亞校刊上。1933年,張愛玲在聖瑪利亞校刊上發表第一篇散文《遲暮》。1934年,父親與民國總理孫寶琦之女孫用蕃結婚。1938年,高中畢業的張愛玲參加倫敦大學遠東區入學考試,獲得了第一名。1939年,張愛玲因戰亂持倫敦大學成績單進入香港大學文學院,選修中文和英語。1941年底,香港淪陷,港大也因此停課。1942年夏,張愛玲返回上海,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1943年,張愛玲在月刊《紫羅蘭》上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該篇文章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同年,大漢奸胡蘭成與張愛玲兩人一見傾心。1944年9月,張愛玲與胡蘭成結婚。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大漢奸胡蘭成開始了逃亡生活。1947年6月,由於胡蘭成另有新歡,張愛玲與胡蘭成分手。1949年,胡蘭成從香港出逃,後轉赴日本定居。1950年7月,張愛玲參加了新中國的上海市第一屆文代會。1952年,張愛玲向香港大學申請復學獲得批准,持港大證明離開祖國,但卻並未到港大學習,而是開始為香港的“美國新聞處”翻譯《老人與海》等書。1953年,張愛玲的父親去世。1955年11月,張愛玲搭乘“克利夫蘭總統號”遊輪前往美國,租住在紐約救世軍辦的女子宿舍。1956年2月,張愛玲得到美國一個寫作基金會的寫作獎金,在二月間搬到紐英倫州。在這裡,張愛玲遇見了她的第二個丈夫賴雅。賴雅65歲,是一個很有才氣的美國劇作家、美國

G.C.D.員。同年8月,張愛玲在與賴雅相識半年後結婚。1957年,張愛玲的母親在英國淒涼病逝,張愛玲姐弟無人前往。1958年,張愛玲獲美國加州韓廷敦哈特福基金會資助半年,在加州專門從事寫作。1960年,張愛玲成為美國公民。1961年,張愛玲出訪臺灣,欲訪張學良但未能如願。後因賴雅患病,取消訪問計劃回到美國。1967年,張愛玲任紐約雷德克里芙女子學院駐校作家,並開始英譯《海上花列傳》。同年,賴雅去世。1969年,張愛玲任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研究中心”,繼續創作《紅樓夢未完》。1971年,張愛玲因邀請人病故,不得不從“中國研究中心”離職。1972年,張愛玲移居美國洛杉磯,開始了幽居生活。1995年9月8日夜,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公寓內孤獨去世,享年75歲,其骨灰撒於太平洋上。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童年的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原文附圖)

張愛玲出生在一個家世顯赫的貴族家庭。

從她的父系這邊來講,是一個靠科舉起家的書香門第。自她的高祖往下,曾經出過三個文科進士、十多個舉人。曾祖父官居按察使,祖父官居副都御史;伯父裡有的官居南洋大臣、兩江總督,有的官居內閣中書,有的官居民國中央交通部長。堂兄輩之中有官居大清銀行行長、駐德國大使等。

張愛玲的曾祖父名叫張印塘。張印塘(1797—1854),字鑑湖,號雨樵,豐潤大齊坨人。清嘉慶二十四年舉人,歷任浙江景德、建德、海寧、桐廬知縣,杭州府知府兼嘉興知府,道光二十九年任安徽溫州府知府、寧池太廣兵備道,咸豐二年任雲南按察使留任安徽。咸豐三年太平軍進攻安徽,與李鴻章、袁甲三(袁世凱堂祖父)並肩作戰。咸豐四年閏七月初六日,病逝於徽州南源口舟中。張印塘育有六子,以三子張佩綸、六子張佩緒官職最高。

張愛玲的祖父名叫張佩綸。

張佩綸(1848—1903),字幼樵,一字繩庵,又字簣齋,豐潤大齊坨人。他自幼好學,文采過人,23歲考中舉人,24歲考中進士,年紀輕輕就歷任侍講、右庶子、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侍講學士、總理衙門行走等職。1884年5月任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兼福建船政大臣,不久因在中法馬尾海戰中失敗,被革職流放。1888年11月流放回津後,與李鴻章的三女李鞠耦結婚,先後生下了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和姑姑張茂淵。1901年2月,朝廷重新授予張佩綸四品編修一職,協助李鴻章與八國聯軍談判。1903年2月,張佩綸在南京病逝。在光緒初年的政壇上,張佩綸是鋒頭極健的清流首領,與張之洞、寶廷、黃體芳合稱“翰林四諫”。張佩綸不僅是一位政治家、收藏家、詩人,還是一位小說家。他和夫人李菊藕婚後在南京定居期間,曾經合寫過一部長篇武俠小說《續俠義傳》。張愛玲的文學天賦,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她的祖父。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張佩綸與夫人李菊藕(原文附圖)

張愛玲的父親名叫張志沂。張志沂(1898—1953),字希初,號廷重,素以號著稱,在張家弟兄中大排行十一。1898年閏三月初十日,張志沂出生於南京,是張佩綸與李鴻章女李菊耦的獨子。6歲父親張佩綸去世後,成為孤兒,靠年輕的母親和同父異母哥哥撫養成人。1915年,與黃素瓊結婚。1922年,任天津津浦鐵路局英文秘書。1924年,妻子黃素瓊撇下張愛玲姐弟赴英國留學,張志沂遂將所納之外室接到家中,並沉迷於鴉片。1930年,與妻子黃素瓊協議離婚。1934年,與民國政府前總理孫寶琦之女孫用蕃結婚。1953年死於肺病。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原文附圖)

從張愛玲的母親這頭講,則是官居一品、世襲爵位的軍人家庭。

張愛玲的外曾祖父名叫黃翼升。黃翼升(1818—1894),字昌岐,湖南長沙人。十八歲參軍,入長沙協標,充隊長。因屢立戰功,逐漸提升為都司、營官。咸豐十年,曾國籓奏設淮揚水師,薦黃翼升授淮揚鎮總兵。同治三年,升任江南水師提督。同治七年,升任長江水師提督,管理七省水師。收復江寧有功,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平定西捻有功,加雲騎尉世職,合併為三等男爵。光緒十五年,因功勳卓著,朝廷繪其像掛於紫光閣上。光緒十五年,賜紫禁城騎馬。光緒二十年,皇太后萬壽慶典,賜加尚書銜。光緒二十年八月初十日,卒于軍中,朝廷給予厚葬,並賜諡號為武靖,准許在立功地建專祠祭奠。誥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黃翼升與李鴻章都是曾國藩的門生,黃翼升的夫人還是曾國藩的幹閨女。黃翼升與李鴻章的兄長、兩廣總督李翰章既是結拜兄弟又是兒女親家,黃翼升的四女嫁與了李瀚章第八子李經湖。黃翼升育有四個兒子,長子和三子、四子都早於他去世,只遺次子黃宗炎繼承爵位。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紫光閣懸掛的黃翼升畫像(原文附圖)

張愛玲的外祖父名叫黃宗炎。黃宗炎(1868—1898),湖南長沙縣人,監生。生於同治七年(1868)二月十四日。同治十三年報捐郎中,分部行走。光緒十九年,在江南賑捐局捐戴花翎。光緒二十年,加捐道員,歸部銓選。當年八月,因其父長江水師提督、三等男爵黃翼升在江寧病故,奉旨待服孝期滿後以道員任用,並繼承三等男爵爵位。光緒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黃宗炎服滿起復,兼襲三等男爵,選授三品的廣西桂平梧鹽法道。大約在光緒二十四年春季,黃宗炎前往廣西赴任。據其後人介紹,黃宗炎長得比較胖,去南方赴任不耐其暑,乘船時便將雙腳放於水中。到了桂平後正在拜官就患了瘧疾在1898年的夏季便去世了。黃宗炎的結髮妻子張氏不能生育,因此家裡又給他娶了一房姨太太,在黃宗炎上任前,姨太太懷孕留在南京待產。黃宗炎死去幾個月後,姨太太於臘月二十四日產下一龍鳳胎,即為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和舅舅黃定柱。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黃宗炎履歷(原文附圖)

張愛玲的母親原本叫黃素瓊,後來出國留學時才改了個洋氣的名字叫黃逸梵。黃素瓊(1898—1957),長沙人,1898年臘月二十四日出生於南京(龍鳳胎),為黃宗炎遺腹的女兒。黃素瓊出生後不久,她的親生母親也病故了,於是由嫡母養大。1915年,黃素瓊與張志沂結婚。1924年,因夫妻不睦,丟下4歲的女兒張愛玲和3歲的兒子張子靜,與小姑張茂淵出國留學,並改名黃逸梵。1930年與張志沂協議離婚。從此,在國外靠典當自己陪嫁的嫁妝維持生活。1957年9月在倫敦孤獨去世,享年60歲。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少年時期的黃逸梵(左,原文附圖)

出生在這樣一個貴胄之家,張愛玲是幸運的。她不僅有著豐裕的物質財富,更為可貴的是她繼承了張氏、黃氏這兩個家族強大的優秀基因,從小就有著天才的稟賦和文學的細胞。以至她12歲就開始創作並發表了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不幸的她》。連她自己19歲時在散文《天才夢》中也承認:“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正因為她的天賦異稟,從11歲發表處女作到1975歲去世,張愛玲寫作了整整60年,先後創作出版了《半生緣》《怨女》《秧歌》《赤地之戀》等4部長篇小說;《霸王別姬》《鴻鸞禧》《色.戒》《花凋》《傾城之戀》《多少恨》《金鎖記》《殷寶灩送花樓會》《小艾》《沉香屑.第一爐香》《留情》《相見歡》《紅玫瑰與白玫瑰》《連環套》《沉香屑.第二爐香》《封鎖》《茉莉香片》《琉璃瓦》《心經》《桂花蒸》《年輕的時候》《五四遺事》(英文版)《散戲》《不幸的她》(處女作)《創世紀》《浮花浪蕊》等幾十部中短篇小說;《紅樓夢》《南北一家親》等12部電影劇本;《海上花開》《海上花落》《愛默森選集》《老人與海》《美國七大小說家》(部分)等5部英文譯註;1部文學評論集《紅樓夢魘》。此外,還有大量的散文隨筆。

張愛玲還是一位紅學家。紅學大師周汝昌曾這樣評價她:只有張愛玲,才堪稱雪芹知己,我現今對她非常佩服,認為她是“紅學史”上一大怪傑,常流難以企及。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張愛玲又是不幸的。她的父親張志沂6歲喪父,自小是在母親李菊藕的溺愛中長大的。父愛的缺失,使得他懦弱、與世無爭,長大後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成為一個無所事事的少爺羔子。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還沒等出生,父親就去世了,生母也在她出生後去世,是庶母將她撫育成人。同樣缺失父母的教育,再加上骨子裡遺傳的軍人氣質,使得她自小養成高傲、冷漠、任性、自私,桀驁不馴的性格。這兩位貌似金童玉女、實則一對怪胎的結合,其對家庭的不負責任、對子女撫養教育的缺位,則可想而知了。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張愛玲的父親(左二)、姑姑(右一)、母親(右二)與親朋合影(原文附圖)

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從未到過老家豐潤,也不瞭解家裡的歷史。在張愛玲的文章裡,曾把故鄉的名字“大齊坨”錯誤的說成是“七荒坨”。成年之後,張氏姐弟還不知道祖父的名字,甚至錯把另一位姓張的前人當成自己的祖父。其祖父祖母的墳塋就在豐潤,她們也沒有來豐祭掃過一回。張愛玲的父親、母親去世,張愛玲也沒到靈前盡孝,形同路人。張愛玲的弟弟因貧困一生未娶,也沒見她施以援手。以至張愛玲在《留情》中曾經喟嘆: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對於寫作,張愛玲是巨大的成功者;對於人生,張愛玲又是極其的失敗者。故而她才有“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的感悟。

所以,張愛玲是一個怪異與天才的結合體,這讓她一生幹出了許多令常人不可理喻的事情,也創作出了大量常人不可企及的作品。

不管張愛玲怎樣活法,人們都沒能忘記張愛玲。2010年10月21日,一部名為《張愛玲》的音樂舞臺劇在北京上演。這是中國第一部人物傳記音樂劇,也是第一部以張愛玲為主角的張愛玲相關題材的作品。

劉天昌,字重輝,研究生學歷,作家、歷史學者。現任副縣級科員,政協委員。兼任河北省灤河文化研究會理事,唐山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唐山市歷史學會副秘書長,豐潤區作協副主席,豐潤書院副院長,《唐山文史》編委,主要作品有《豐潤舊事》《兩廣總督張人駿》《車軸山》《唐山民俗》《劉廷璣與紅樓夢》《冀東抗日大暴動》,光緒版《豐潤縣誌》(點注本)、《豐潤古詩詞會鈔》(合編)等。其部分作品被國家圖書館、國防大學圖書館收藏。還著有兒童動畫片《小英雄雨來》劇本並拍攝成功,著有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大清粵督張人駿》劇本。與中央電視臺拍攝有七集電視紀錄片《見證南海》,與國防大學拍攝有電視教學片《南洋策》,與江蘇衛視拍攝有五集電視紀錄片《南海縱橫》,與北京衛視拍攝有電視紀錄片《冀東大暴動》,與省、市、區電視臺拍攝了多部紀錄片等。

民國揭秘:出身顯赫的貴族作家張愛玲 曾經缺失父愛母愛?

劉天昌

文章系作者劉天昌老師授權發佈,特此說明並鳴謝!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