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一日三公司擬引入國資控股 “國資系”抄底提速

近期以來,“去槓桿”和股市調整帶來了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以及由此衍生的債務難題,而各級“國資系”則頻頻在A股市場進行大筆收購業務。

9月10日,一日之內,已有三家公司先後披露國資控股或擬控股。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怡亞通(002183)和環能科技(300425)披露擬引入國資控股股東;同日英唐智控(300131)披露非公開發行股份中擬引入浙江國有資本,並可能將控股權轉讓給國有資本。

早前證券時報·e公司曾調查發現,截至目前,包括國資委、地方政府、中央事業單位在內的“國資系”主體正在參與或已經完成20餘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交易。

同日三公司獲國資增持

9月10日早間,怡亞通發佈公告,其控股股東怡亞通控股將上市公司5%股權轉讓給深圳投控,轉讓價格為5.5元/股。在完成後,深圳投控將持有怡亞通18.3%股權,進而成為其大股東。

早在今年5月,怡亞通控股已將其所持有的13.30%怡亞通股份轉讓給深圳投控,當時每股受讓價格約為6.45元,股份轉讓總價款為18.21億元。除控股怡亞通之外,深圳投控還持有深深房、天音控股、深紡織、深天地、通產麗星、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國平安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權。

與有備而來的怡亞通不同,環能科技的公告顯得“雲遮霧繞”,只披露引入某國有企業戰略投資方。9月10日晚間,環能科技發佈公告,給公司今日收到控股股東環能德美投資的通知,環能德美投資擬籌劃為公司引進某國有企業戰略投資方。

公告顯示,環能德美投資將以協議轉讓的形式由戰略投資方或其出資設立的控股子公司收購環能德美投資持有的環能科技部分股份,併成為環能科技的控股股東。此次,擬轉讓股份比例為環能德美投資持有股份的20%到29%股份,而環能科技股票9月10日起停牌。截至今年6月底,環能德美投資持有環能科技40.64%的股份。

除此之外,9月10日擬引入國資的還有英唐智控,並欲接受其控股權。當日晚間,英唐智控發佈公告,該公司與浙江國有資本簽署《戰略投資意向書》,浙江國有資本擬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以現金方式認購公司股票數不低於2億股,約佔英唐智控此次股票發行後股票數的15%左右。

按照定增方案,英唐智控此次擬發行股票上限為2.1億股,募資不低於21億元,用於收購前海首科100%股權並補充流動資金。在控股股東不參與認購的情況下,發行後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將由21.41%下降至17.89%,而戰略投資者合計持股比例將達16.41%。

英唐智控披露稱,控股股東不排除因公司引入國有戰略投資者獲取公司控制權,而向其進行部分股權轉讓的可能性,從而引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變更。

國資更青睞績優公司

從國資接盤標的特徵來看,質優公司是國資參與控股權轉讓交易時的首要考量因素,業績不佳或者沒有核心業務護城河的“空殼公司”始終無緣本輪熱潮。

在9月10日披露的公告中,這三家國資入股或擬入股公司,最新中報業績均不錯。

怡亞通從事的業務主要包括生產型供應鏈服務、流通消費型供應鏈服務、物流平臺業務、宇商金控平臺業務和星鏈互聯網平臺業務。2018年上半年,怡亞通實現營業收入369億元,同比增長21.21%;淨利潤為3.42億元,同比增長3.63%。

此外,英唐智控是國內電子元器件分銷行業領先企業,而環能科技主營磁分離水體淨化成套設備的銷售。今年上半年,兩公司營收淨利均保持增長,英唐智控上半年實現淨利潤9023萬元,同比增長18.48%;環能科技同期淨利6879萬元,同比增長82.98%。

從市值體量上看,怡亞通、英唐智控和環能科技最新市值分別為130.3億元、60.64億元和29.45億元。市場表現上,三家公司股價不同程度下跌。2018年以來,環能科技累計跌幅26.28%,怡亞通累計跌幅12.19%;英唐智控跌幅16.98%。

業內普遍認為,國資的進駐將對上市企業治理和二級市場生態帶來重要影響,但包括機制激活等在內的諸多後續難題仍待解決。無論是即將晉身控股股東的國資,還是讓出控股地位的民營資本,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均表示樂觀。

受讓怡亞通13.30%股權時,深圳投控曾表示,此次權益變動主要是基於看好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及結合自身戰略發展需要。如今再度受讓怡亞通5%股份,深圳投控稱,將以更大的力度和決心,從金融、業務、運營等多個維度,全力支持公司發展。

英唐智控則表示,鑑於引入國資戰略投資者有利於公司產業與地方政府產業或者戰略投資者自身產業進行融合,有利於提升公司的資信能力,將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公司持續穩定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