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史记》中少见的矛盾记载:司马迁是否在掩盖九鼎并未入秦的事实

在中国历史的前两千年,曾经有一件传世神器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正统的象征而相继传世,那就是“九鼎”。九鼎是中国历史进入青铜时代最神圣的礼器了,它对统治者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后世的“传国玉玺”。而九鼎和传国玉玺的结局却又一样,最后都是

不知所踪,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疑案”。

汉朝初年,司马迁在整理先秦史料的过程中,也未能辨别出九鼎的真正去向,《史记》中关于九鼎去向的记载前后不一,甚至相互矛盾,司马迁距离九鼎失踪也不过百年,他都无法梳理出九鼎的流向,这就更加给九鼎增加了些许神秘色彩。今天我们也来梳理一下九鼎的相关史料,探讨一下九鼎的去向。

《史记》中少见的矛盾记载:司马迁是否在掩盖九鼎并未入秦的事实

先秦疑案:九鼎迷踪

传世九鼎真的存在吗?

首先要弄清楚九鼎在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关于九鼎的探讨才有意义。九鼎相传为大禹收九州之铜所铸,史书上记载的大禹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而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夏朝初年中国还刚刚处于青铜时代的萌芽时期,考古出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是少之又少,到了夏朝中期,青铜复合范技艺的掌握,中国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青铜礼器,在技术上才存在铸造青铜容器的可能性。所以九鼎为大禹所铸的传说应该不实,或许是夏代帝王所铸而追溯到大禹身上的也未可知。

《史记》中少见的矛盾记载:司马迁是否在掩盖九鼎并未入秦的事实

九鼎是否是夏朝初年由大禹所铸?

但进入信史时代后,几处历史记载,实锤了九鼎确实存在:

  • 公元前606年,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终使楚军退去。
  • 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国国王亦希望争夺九鼎。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
  •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四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然后直入洛阳,秦武王直接入太庙明堂中欲窥九鼎,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后来秦武王举雍州鼎绝胫而亡
《史记》中少见的矛盾记载:司马迁是否在掩盖九鼎并未入秦的事实

秦武王举鼎绝胫而亡

周秦之际九鼎不知所踪

九鼎最后一次确切无误地出现在正史当中,是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雍州鼎绝膑而亡。看来东周末年,九鼎的确还供奉在于洛阳城的明堂当中。之后,《史记》对九鼎的记载却出现了前后不一:司马迁先是说秦昭襄王时,秦从洛阳掠九鼎入咸阳,后又说“周德衰,宋之社亡,九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再之后,又记载秦始皇派人在泗水彭城之中寻找九鼎,结果徒劳无功。

司马迁在《史记》中前后矛盾的记载,明显是在掩盖九鼎在东周末年就已经不知去向的事实。九鼎也许从未入秦,更不会是像人们说的那样被秦始皇放入皇陵地宫之中了,否则秦始皇也不会在泗水苦苦寻找并且又用和氏璧刻传国玉玺取而代之了。

《史记》中少见的矛盾记载:司马迁是否在掩盖九鼎并未入秦的事实

九鼎在夏商周的都城间流转示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