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蒼南岱嶺鄉|移民+產業:一個“富”字的兩種書寫

蒼南岱嶺鄉|移民+產業:一個“富”字的兩種書寫

眼下,在蒼南縣岱嶺畲族鄉富源村,特早熟蜜柑掛滿果樹。村黨支部書記陳書寶跳下梯田,伸手從一人高的樹上摘下蜜柑、遞給遊客。看起來還沒成熟、全青的柑皮在太陽底下泛著光。他卻說:“放心吃吧。”

“真的不酸,還帶著甜。”吃下第一口,遊客的疑惑轉成了驚喜。陳書寶得意地說:“再過半個月會更甜,但皮還是青的。”外青裡甜的蜜柑,正是如今岱嶺鄉和富源村發展的寫照:這個接壤福建的偏遠山區,靠著團結肯幹的村“兩委”班子帶動,堅持實施下山移民,培育特色農業產業,走上了村集體消薄和農民增收的道路。

蒼南岱嶺鄉|移民+產業:一個“富”字的兩種書寫

蒼南縣岱嶺鄉柑橘園裡已碩果累累。 楊冰傑 攝

下山移民收穫“資產增值”

富源村是少數民族村,由4個村子合併而成,常住人口1200多。農村常住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早年兩三千元增加到1.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空白增加到每年超20萬元。

在岱嶺鄉黨委書記李輔正看來,黨委政府引導村裡持續選好一批批村幹部,這為富源村實現消薄增收打下基礎。換屆選舉時,各村村民不會偏袒自家村候選人,而是把票投給真正為大家辦實事的人。這些年來,村裡還形成了從黨支部副書記到村委會主任再到黨支部書記的農村帶頭人培養梯隊,歷任主職幹部都要經過長時間檢驗鍛鍊,才能獲得村民信任走上崗位。

依託下山移民實現安居,是歷屆村幹部致力推動富源村發展的第一步。十多年來,該村已經實施了4期移民工程,第五期也是最後一期安置房已經結頂。移民小區位於鄉中心地段,周邊有幼兒園、鄉中心學校、衛生院等公建配套,有投資2000萬元建成的畲族風情文化園、蒼南畲族博物館等文化休閒設施,還有綠化保潔等環境和公共服務。

下山移民直接給村民帶來了資產增值。李輔正舉例,第五期安置房建安成本為一套11萬元,如今市場價為16萬元,一間落地房達到30萬元。

特色產業帶來“穩定收益”

後發山區要實現發展,關鍵得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在陳書寶看來,對下山移民後老村留下的土地進行復墾開發,是富源村培育自身產業的最大資本。村幹部們在開發項目選擇上非常慎重,因為一旦失敗薄弱村將更難翻身。

最終,他們沒有選擇那些新奇但風險高的農業開發項目,而是決定在老村開發特早熟蜜柑基地。這個品種品質好、適應性強,適合缺乏成熟經驗和技術的地區種植,而且植株經過矮化栽培,既降低採摘難度又能減少颱風帶來的損失。2008年,該村種下首期400畝特早熟蜜柑,現已發展成1500畝,一年產生毛利60萬元。

富源村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的產業開發和收益分配模式。村集體以高出市場5倍的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來土地,由村集體出面開發種植基地。每年拿出七到八成的利潤作為土地流轉和僱傭村民採摘的費用,剩下兩成作為村集體收入,由此在促進村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壯大上取得平衡。2016年,村集體出資入股鄉中心地段一傢俬人開辦的遊客接待中心,每年收取6萬元租金,成為集體經濟第二個收入來源。

近年來,靠著品質優勢和產業培育經營模式,村裡出產的特早熟蜜柑幾乎不用對外推銷,上門前來採購的批發商和採摘遊客就能保證銷路。今年還未上市,就由大企業預訂了超半數產量,價格還是市場同類產品的兩到三倍。

下一步,富源村將趁勢推進特色產業壯大,和台州具有成熟蜜柑種植生產經驗的企業合作,改良品種、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藉助省3A級景區村莊牌子,探索農旅結合,拉長產業鏈,致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記者 張睿 胡恩強 林乃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