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結果導向型”是咋回事?可惜,美國的如意算盤打不通!

據媒體報道,美國政府一名高官日前表示,特朗普政府期待與中國建立“結果導向型且富有建設性的”關係。去年春天,時任國務卿蒂勒森訪華前就曾提到,美國尋求與中國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有建設性的關係”。今年香格里拉峰會上,美國防部長馬蒂斯也做過相同的表述。

“結果導向型”是咋回事?可惜,美國的如意算盤打不通!

此前,關於中美關係,眾所周知的是八個字,“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當然,這是中國方面的主張,而美國的對華政策,核心是兩個詞,“接觸+遏制”。整體而言,雖然可能不乏鬥爭,但也含有合作,算是中美關係的一體兩面,比較中性。而特朗普入主白宮以後,有分析將其對華政策概括為“規鎖”,或者,說成“對抗”也比較合適,這不僅體現在臺灣、南海問題上,還體現在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上,而在美國2019國防授權法關於中國的表述中,則多次提及“對抗”,還把目標擴展到了科技、文化領域,可謂來者不善。

那麼,這個“結果導向型”的中美關係,怎麼表現出來的就是“對抗”呢?以貿易戰為例,或許可以把這個事說清楚。眾所周知,貿易戰的起點就在於美國認為中美貿易逆差太大,而且責任在於中國,所以要求中國方面通過壓縮出口,或者增加進口,以便將貿易逆差縮小到一個具體數字,譬如1000億美元。而這個具體數字,對於美國而言,就是“結果”,其對華經濟政策的目標,將圍繞這個數字展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但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清楚的問題,那就是這個“結果”,也就是具體數字,是美國單方面制定的,並沒有徵求中國的意見,甚至根本無視中國的呼籲。

“結果導向型”是咋回事?可惜,美國的如意算盤打不通!

於是,我們不難看出,這個“結果導向型”的本質,就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美國方面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首先設定一個並不合理,甚至是非常不妥的“結果”,並要求中國配合完成。這僅僅在經濟問題上,或許還好解決一點,但如果放到政治上,是非常可怕的,美國設定的“結果”,本身可能就會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譬如美國一貫呼籲的南海“航行自由”,竟成了美國炫耀武力,對南海指手畫腳的藉口。所以,“結果導向型”的本身,就存在著太多的無知和偏見,更缺乏對中國最基本的尊重,那麼,引發對抗也就不難理解了。有分析指出,“結果導向”本身的偏狹無理、慾壑難填,不過再一次暴露了美國政府的傲慢和霸道,中國不會接受,也不能接受。

“結果導向型”是咋回事?可惜,美國的如意算盤打不通!

美國足夠強大,值得尊重;中國可能還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還在走向強大的路上,但依然值得尊重。中美關係,是雙方的事,決不能由美國一方隨便就給定義了,這不現實。因此,真心奉勸美國早點放下冷戰思維,不要先入為主的給中美關係設“結果”,下定論,這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中美的利益,只會導致雙方漸行漸遠,甚至引發全面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