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姐弟型”婚姻是特定当事人面对社会现实的理性选择

“姐弟型”婚姻是特定当事人面对社会现实的理性选择

有人认为“姐弟”之所以成功组合, 是因为“小男人”喜欢被照顾, “大姐姐”重情。这种有情有爱的解释看似有理, 实则谬然。单纯从心理和情爱角度对“姐弟型”婚姻的解释不能令人信服。“我们需要用更务实、更冷静, 有时也许会被人认为有点`冷酷' 的眼光来看待性、爱情、婚姻和家庭。”

婚姻以性为自然基础, 但其社会本质是利弊权衡。只要对对方有感情, 那就足够, 随后更多要考虑的是现实问题, 那就是如何通过这场博弈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姐弟型”婚姻表面上像一朵浪漫之花, 而其实质完全是婚姻当事人面对社会现实的一颗理性选择之果。择偶条件表面上看是主观性的东西, 但在本质上却是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体现。在我国时下的婚姻市场, 尤其是初婚市场中, 婚姻当事人面临两个严峻的现实:一是婚姻挤压的现实;二是婚姻支付的现实。其中婚姻挤压又分两种情况, 即适婚男性的绝对婚姻挤压和白领女性的相对婚姻挤压。

男性的绝对婚姻挤压主要因性比例失衡而形成。性别比失衡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出生性别比偏高造成适婚男性人口相对于女性人口的绝对剩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解决男性的绝对婚姻挤压的根本办法当然是把性别比降到合理水平, 但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办到。

“姐弟型”婚姻是特定当事人面对社会现实的理性选择

那么, 男性进一步扩大择偶倾度是否可行呢? 也不行。男性对女性社会地位的选择在主观上绝不是越低越好, 因为还有同质婚的强大制约;男性对女性年龄的选择在主观上似乎存在越小越好的心理,但对大多数资源禀赋一般的男性来说, 也仅仅是想想而已。退一步讲, 即使可以进一步扩大男女年龄差和地位差, 对问题也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反而会使较低年龄段女性人口的供给更显紧张, 低端男性的婚姻处境将更为艰难。在这种形势下, 走女高男低之路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白领女性的相对婚姻挤压主要因择偶倾度而形成。女性中最可能遭受婚姻挤压的是城市中学历和职业等条件比较好但年龄比较大的人群, 因为她们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越来越处于有利地位的时候, 她们却使自己在择偶市场上的竞争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而且, 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村女性流动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婚姻市场, 更将城市中那些学历较高的“挑剔者”逐渐剩余下来, 造成其越来越难以婚配。于是, 城市中的待婚白领丽人年龄越来越大, 有人甚至有了独身的打算。但是, 推迟婚龄易, 终生不婚难。因为, 社会并不彻底的宽容, 在我国对结婚不结婚持无所谓态度的女性数量明显少于西方发达国家, 而自愿选择终生独身的则更为稀少。在以婚姻为本位的社会里,婚姻制度被认为是社会管理中最稳定的一种制度,夫妻之间的双边垄断占有被认为是所有关系中最可靠的关系, 婚姻被视为所有人最终应然的归宿。

游离于婚姻之外的大龄未婚女性, 从观念到制度,多少都会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当然, 也可以有其他选择, 比如主动去当第三者, 这有点不道德;等待优秀男人丧偶或离婚, 又确实太过被动。数弊相权取其轻, 这几乎是人们面对压力的本能选择。于是, 在按照“男高女低”的传统模式择偶变得困难之时, 许多自身条件较好而遭受婚姻挤压的女性务实地适当放宽了年龄坡度或其他一些条件, 退一步海阔天空。婚姻市场与人力资源市场的规则是有差异的。在婚姻市场, 女性的年龄是婚价的杀手;女性的优秀也并非对所有男性都有吸引力。

“姐弟型”婚姻是特定当事人面对社会现实的理性选择

“姐弟型”婚姻的增长趋势除与婚姻挤压相关外, 还与当前适婚男性面对的婚姻支付的压力有一定的联系。在物质与消费时代, 社会的择偶氛围日趋功利化和世俗化, 职业、住房、个人收入等因素在当代青年婚恋选择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甚至成为婚恋选择中的第一重要因素。这种通过婚恋对象的选择来获得富裕的物质享受, 避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苦苦挣扎的现象, 是现在部分青年人功利价值取向在婚恋观上的反映。男性在主导社会的同时, 也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和婚姻压力, 因为大部分女性在择偶时, 都将房子等物质需求作为重要条件, 而现在的房价如此之高, 如果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名门望族之后, 如果不是有中产阶层的父母终生积蓄为后盾, 又有几个男孩在正常结婚年龄时就买得起房? 贫穷的男人买不起婚姻, 只能奢望清贫的爱情。因此很多年轻男性拥护“裸婚” (指在无房无车的条件下结婚, 实质含义是结婚不举债、不奢侈), 借此减轻自己可能面对的“房奴”压力。有人在网上作了一个调查统计, 说有80%的男人都赞成“裸婚”, 而有70%的女人却觉得“裸婚”绝对不靠谱。80%的男人赞成“裸婚”说明面对过度婚姻支付压力的男性群体规模庞大;70%的女人觉得“裸婚”绝对不靠谱, 那就是说毕竟还有30%的女人没有认为不靠谱, 情形还没有让未婚男性彻底绝望。这30%中大部分是大龄优秀女性,她们有一定的财力或者有能力、有自信, 更有一定程度的超凡脱俗, 成为一些相对年轻的男性的择偶对象。选择姐弟恋的男性越来越多, 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男性无力独立承担沉重的婚姻支付的现实压力, 透露出的是现代社会男性群体的社会角色式微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