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拆了違建 恢復原貌 清華園火車站重獲新生

拆了違建 恢復原貌 清華園火車站重獲新生

海淀區清華園鐵路宿舍的紅磚樓群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匾額上一行字標註著清華園車站。隨著城市的發展,鐵路挪走了,老車站很快被人遺忘。在2017年以前,它甚至被違建包夾。隨著背街小巷的治理,如今,這個經歷了百年的老火車站重現魅力,在海淀區城管、中關村街道的下一步規劃中,老火車站將成為社區裡的“明星”。

近年來,很多學者都寫過與京張鐵路有關的文章,清華園車站建於1910年,位於成府路與中關村東路的交叉口,總工程師詹天佑親筆寫下站名。老車站見證了京張鐵路的滄桑。直到1954年,清華大學為了發展需要,向東延伸,並於當年函請高教部將鐵路東移,縱向約5公里的鐵路至此東移800米,老清華園車站周邊的相關設施拆除了,只留下了一座老站房。

現在,清華園車站門前仍有寫著“北京市海淀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的鐵牌,可在過去幾年中,周邊的環境與這塊鐵牌是很不相稱的。老站房藏身於老舊小區裡,周邊不僅有紅牆磚樓,還被諸多的違建“簇擁”,甚至與違建之間的縫隙,只容得下一輛三輪車。

對於這座老站房,海淀區城管、中關村街道一直關注,通過背街小巷的治理,僅2017年就拆除了周邊違建39處,約580平方米,上個月,老站房周邊又有115平方米的違建拆除,違建治理工作接近尾聲。從今年開始,中關村加速推進,在下一步的工作計劃中,清華園車站將以文創園的形式重現,街道不僅向區文委文物科進行了大量求證工作,還與清華大學建築系共同研究,以求最大限度恢復站房的原貌,同時又讓它具有功能性。未來的清華園車站,將建成小區裡的一座博物館,居民們可以從這裡看到歷史,增加對社區及自身的認同感,同時清華園車站內,還將增加便民服務設施,給周邊居民帶來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