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爲在抱怨後,心情會怎樣?

我是賣報的小哪吒


很多人都會錯把抱怨當成了發洩。

現在我們簡單的比較一下,發洩是有終止點的,而抱怨好像看起來沒完沒了。發洩情緒之後,生活還要繼續,但是抱怨之後生活看不見出路。

在中國的抱怨領域裡面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祥林嫂。

我們知道祥林嫂的人生很苦,所有不幸的事情都發生在她身上,我們知道作為舊社會一個貧苦的勞動人民的女性,她的人生真的非常艱難。但是今天我們只說抱怨、重複一些不幸的事情的這個行為。我們會發現祥林嫂把她的痛苦經歷講述了很多年,一遍一遍的講,見著所有的人都要講,就像擔心把這些事情忘記了一樣,總是在複習。

生活中我們也見到過這樣的人,但是一遍一遍的複習痛苦回憶,並沒有讓她的生活好起來,也沒有讓他的精神狀態好起來,甚至沒有讓他人生遇到一點點的好的改變。

所以,當你問到抱怨後心情會怎樣的時候,抱怨的人並不會因為抱怨結束而心情明朗起來,反倒是用這種抱怨可以吸收到更多的負能量。並且擴散非常多的負能量。抱怨之後只會讓人覺得問題更加的無解了,人生更沒有出路,日子越加的艱難。

抱怨讓我們發散思路和關注點變得狹窄,抱怨是把自己困在問題裡面,而沒有去為自己如何突破這種困境找到出路和出口。

所以抱怨之後,心情不會變得更好。只會更無助,更無奈,對自己更失望。

♥楊喆,北京市大興區精神病醫院心理科主任,國家二級諮詢師、心理治療師,應用心理學本科畢業、醫學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專業研究生,北京市心理專家講師團成員,北京市沐林教育矯治所特聘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特聘教師,閱心成長兒童沙盤小組創始人,工作十餘年,臨床治療1000餘小時。擅長:青少年心理治療、抑鬱症心理治療、夫妻關係心理治療、沙盤治療。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我以前算是一個蠻喜歡抱怨的人,這個抱怨就是有了不快的事立馬覺得我暈怎麼會這樣,然後完全無意識的嘟囔事情本身,接著就是想象各種可能,是不是自己的責任,會是誰的責任全部在腦子裡演練一遍,最後卻並不知道怎麼處理問題本身。

大部分時間是逃避,等待事情自己有個結果,然後再反過來安慰自己,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去驗證之前的某一種想象。

這就是原來的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在變了很多。變化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工作了走入社會了,慢慢學著與人相處,處理各種問題。

讓我回過頭去想“抱怨”這件事本身,覺得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情緒發洩,純粹的嘮嘮叨叨,這個處於問題出現的第一階段人很難接受事情的時候,不過應該很快可以過去,你總得平靜下來。另一方面就是走不出問題的影響,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只能沒事拿出來折磨一下自己,嘮叨一遍,像祥林嫂一樣。

第一點還能理解,第二點我覺得就得學著改變了。怎麼改?

過了很驚訝的第一階段情緒後就得冷靜下來想一想,這件事究竟怎麼回事,不要總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全盤瞭解事實,也不要讓情緒把自己埋沒了,儘量抽出身來面對事情本身。

瞭解來龍去脈後再思考對策,多想幾種方法,列個一二三四的順序,看看哪種方式最好。面對本身就是在解決問題,所以只要你先停止抱怨,事情基本上解決了一半。

然後落實解決方法的時候還要觀察處理結果,接著還要反思是否有用,是否需要調整。就這樣慢慢學著克服抱怨去做一個理智的人。

我是一個情緒化的人,父親也是那樣一個人,所以受他影響很深,當我遇到我先生後,他經常跟我說一句話就是:你先別急,你慢慢說到底發生什麼事了,或者是你先別哭,把事情說清楚。

我覺得之所以會抱怨,就是遇到事情把情緒走到前面,但是情緒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合適的方法,合理的分析和動手去做,才能解決我們抱怨的那個煩惱。

如果說抱怨後會怎樣?我抱怨之後仍然難受,逃避解決問題的時候也難受,總有一顆心被吊著的感覺。所以在學會認真面對,慢慢解決問題以後我就不抱怨了,那是很沒用的一種發洩方法,成熟的人不會那樣面對問題。

希望這個答案對題主有幫助。


立夏8244


我呢,覺得抱怨其實也算是一種減壓方式,把心中的不滿表現出來,心中的不滿對人述說,可以有效得減輕壓力,心情會很快可以恢復。但事實上很少會有人願意聽我們講心裡話,說出來往往會被認為,矯情。


抱怨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減壓,當我們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跟朋友傾訴一下,發洩心中的不滿,的確可以快一點恢復心情。有的人認為我們不該有負面情緒,當有憤怒、煩躁、苦悶等心情時,我們應該儘量忘記,保持正能量。這其實是錯誤的想法。因為我們的情緒是心裡感受的表達,是信使而不是源頭。如果我們拒絕聆聽身體的信號,一味強調正能量,反而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所以,當我們感覺不舒服時,無論是憤怒、悲傷,還是苦悶、煩躁,我們把它表達出來才行。強行將負面情緒壓抑下去,我們的身體很可能會生病,或者情緒會在最糟糕的場合爆發出來。


不過為什麼很少有人願意聽我們講心裡話呢?這牽涉到情緒的一個特點——感染性。快樂的情緒會感染,負面情緒也會感染人。正是因為有些情緒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我們才稱它為負面情緒。當別人向我們訴說一些糟糕的事件時,我們也會不由自主被對方傳遞的情緒感染。一般人並不喜歡這種感覺,所以他們會用認為我們“矯情”的方式,拒絕那個不好的情緒帶來的影響。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當我們情緒宣洩的“垃圾桶”。即使是關心我們的人,他們也有可能因為特別害怕這種負面的情緒的影響,而堅持要我們“正能量”。事實上,他們也不能容忍自己有這種負面情緒,他們內在常常也壓抑了這種情緒,你傳遞一點負面情緒過來,他內在可能就翻江倒海,所以要拼命抑制你繼續表達。


所以,抱怨的話,要記得找對人,找到真正關心我們,並且內心力量足夠強大的人。而且,抱怨完了,可以稍微“正能量”一下。不然,習慣了抱怨,可能會強化我們的“抱怨”,也不利於我們繼續前進。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我們幫你解憂,讓我們一起活出本真,愛人悅己


青音約


抱怨是一種負面的思考方式,是具有殺傷力的表達方式

當抱怨從別人的嘴裡說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注意到,但是當它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充耳不聞。所以當你把抱怨當做一種減壓方式時,雖然你的壓力得到了緩解,可卻讓聽者覺得厭煩,抱怨也因此被類比為,讓人厭煩的口臭。日常生活中,抱怨無處不在,它傳遞負面情緒、動搖團隊軍心,長期被抱怨圍繞,不僅影響人際關係,還會損害健康。

抱怨會讓美好的事物離你而去

比如說,有些女人在一起會抱怨男人,說“男人每一個好東西”,“男人都不靠譜”,“不能相信男人說的話”。可想而知,她們沒有一個能和男人建立健康穩定的和諧關係,雖然她們心裡想要好男人,但從嘴裡發送出來的是“男人不好”的負能量,使得“好男人”無法出現在她們的生活中。

抱怨會影響你的健康

你對身體健康狀況的認知,將導致這樣的信念在你的身體上實現。可能大家都聽過安慰劑效應的例子,醫生給一位病人一種維生素藥,卻和病人說這個要是進口的,可以治好你的疾病。當病人相信後,身體狀況逐漸的好了起來。

所以不要再抱怨自己柔弱,或許你只是想引起別人的關心,但你的身體會相信你所說的話的。

於際敬,《身心正念療法》創始人,《易思維問題解決》創始人,知名心理專家,《愛情保衛戰》等多家電視節目邀請嘉賓,從業20餘年,上千小時諮詢個案,擅長領域:身心健康、婚姻家庭、親子教育、職業發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