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銷售中的經濟學

有很多從事產品銷售的人員總是認為,自己向市場提供的產品配置和款式越多、可選擇餘地越大,就越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自己的銷量就會上升,市場佔有率也會隨之增大。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同一基本型號下眾多不同的配置,能夠在市場上起到1+1>2的功效。在他們的理念中,市場是巨大的,不同配置的產品總能找到買家。這個套路,在汽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上比比皆是,在其他產品上也屢見不鮮。

銷售中的經濟學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一款摩托車型號,啟動方式有電啟動和電/反衝啟動兩個基本類型,儀表有電子式和機械式兩種功能、貨架有小貨架與大貨架兩種結構、消音器有圓形電鍍和橢圓烤漆兩種工藝,按照他們的邏輯,這樣排列組合一下會有2X2X2X2=16種配置可供消費者選擇。這還沒有計算不同顏色和貼花所造成的配置差異。

銷售中的經濟學

但事實恰恰相反,隨著可選擇類型的增加,消費者開始感到難以招架,並且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做出錯誤決定的風險也越來越大,以至於不願做出決定。大部分消費者對於摩托車廠商的這種做法並不買賬。

銷售中的經濟學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原理叫做“邊際效用遞減”。這個原理最早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提出來的,它是這樣描述的:隨著一個人所消費的任一商品數量的增加(例如進餐),得自所用的最後一部分商品的效用或者福利在程度上是減少的。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吃自助餐時嚐到第一片烤肉和離開自助餐之前,勉強吃下去最後一片肉的感覺,就會真實地感受到邊際效用遞減原理的作用。


對於上述原理,研究人員曾經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一個超市裡做過一個有關銷售選擇的實驗:他們在超市裡設置了兩個不同的果醬攤位,一個攤位有6種口味的果醬,另外一個攤位則有24種口味供選擇。很多人認為肯定是24種口味的果醬銷量會比較大。但事與願違,24種口味的果醬攤位果然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圍觀,但最終的銷售結果卻是6種果醬的銷量遠遠大於24種果醬。

銷售中的經濟學

為什麼會這樣呢?心理學家是這樣解釋的,過多的選擇會降低消費者購買的滿意度,讓消費者更加焦慮、更加不能從購買過程中獲得快樂。比起啥也沒有來,顯然消費者更希望能有多種選擇,但反過來說,選擇太多,使得消費者的快樂也隨著選擇數量的增加而迅速減少。營銷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每種型號的產品提供3種已經完全足夠了,而不管是賣什麼產品,提供7種以上的選擇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

銷售中的經濟學

國內有些廠商,非常熱衷於在銷售基本款的同時,搭售眾多花哨的變異產品,而且這些變異的配置並沒有顯著地功能和外觀變化,如果不擺在一起甚至是連專業人員也記不起差異來,他們美其名曰搶佔縫隙市場。殊不知這些過多的變異配置不僅不會令消費者得到滿足感,反而令他們無所適從,甚至有些消費者購買以後會產生後悔感,影響一個品牌後續的銷售。在這種情況下,儘管廠商原本希望基本款式成為市場主打,變異產品成為銷售側翼,但基本產品的銷售熱點和市場關注度不僅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聚焦,反而被其眾多變異產品的花哨配置所稀釋,造成主打產品沒有成為主導產品,變異產品當然也成不了主流產品。因而達不到預期的銷售目標。

銷售中的經濟學

銷售中的經濟學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由於這些花哨的變異款獨特的零部件批量少,必然會影響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和質量控制。給生產管理、物流組織、批量訂貨和售後服務增加管理的難度和混亂。

銷售中的經濟學

因此,作為生產廠商,應仔細分析市場,研究消費者的購買心理,逐步實施精準的產品定位。尤其在市場和產品深入細分的當下,不可能會有一款產品在市場上全部通吃。那些妄圖通過無限擴充配置來擴大產品線這張大網,進而將消費者一網打盡的做法,是一種懶惰和僵化的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