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三國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階段。前此不曾有過三國,後來更不曾有過三國。

三國並非簡單的三個政權之謂。中國歷史上同時並存三個政權的時代並不罕見,譬如秦滅六國之四國後,中國版圖上有秦、燕、齊三國;南北朝時期,中國版圖上有北周、北齊、陳三國;北宋時期,西夏、遼、宋的並立也為時不短……因此,三個政權並立並不就是“三國”。

那麼,三國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三國,指涉的是三種政權組織模式,以及附著其上的文化、經濟模式。

三國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先看孫吳。孫家立足江東,江東本土素有土生土長的若干大家族,其中尤其以張、朱、陸、顧四大家族為其魁首。其他如全氏、吳氏、虞氏、賀氏等,也都具有相當的實力。

這些家族實力強大到什麼地步呢?家裡依附人口成千上萬。這些依附人口,從事生產的農奴為“僮僕”,從事軍事作戰的私兵為“部曲”。每家每戶都佔據了大片的田地莊園,家裡關上大門就是一個小型市場——史書上稱之為“閉門為市”。

所以,這些家族不僅壟斷了東吳的經濟資源,而且還佔據了軍事資源——幾乎每個大家族都有著相當數量的私兵。擁有經濟、軍事兩大資源的大家族,就有實力向上層叫板,要求擁有相應的政治地位。

而孫家只不過是個寒門素族。當年孫堅試圖向吳氏小姐(也就是後來的“吳國太”)求婚時,吳家就因為孫堅門第太低而予以拒絕。

所以,說到底,孫家只不過是因其武力被江東各大家族看中,而選為他們的代理人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吳其實是個“宗族聯盟政權”,一切以江東各大家族利益為上。在這個前提下,就不難理解東吳歷來的國策:保持江東割據地位,不積極進取,只消極防禦。

蜀漢的情況明顯不同。蜀漢內部分為三撥勢力,一撥是劉備入川帶進去的老人,代表人物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他們佔據著蜀漢政權的核心地位;一撥是劉焉、劉璋時代的益州新貴,他們大多也不是益州本土人士,在蜀漢的地位也舉足輕重,代表人物有法正、李嚴等;第三撥是益州的土著。益州土著豪強不如江東大家族那樣有實力,早在劉焉、劉璋時代就遭到了打擊,劉備時期對他們仍以打壓為主。

三國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桃園三結義

蜀漢以漢朝的正統繼承人自詡,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因此勢要收復中原、光復漢室。在這樣的國策之下,蜀漢就不得不實行高度的集權專制,把政治、軍事權力收歸中央,甚至地方礦產也全由中央壟斷,厲行“名法之治”,打擊異己分子。

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全國上下同心同德,社會高度同質化,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集中有限的國力,一次又一次地出祁山,一次又一次地伐中原,給國力雄厚的魏國造成巨大的威脅。

相比起吳、蜀來,曹魏的情況要複雜得多。曹魏內部,既有蜀漢的因素——掌握軍事、政治權力的寒族譙沛集團,又有東吳的成分——壟斷了社會資源和輿論導向的世族汝潁集團,因此統治者就不得不在這二者之間尋找一個保持平衡的黃金分割點。

曹操時代,行政風格近似蜀漢,厲行名法之治,打擊世家大族。但是到了曹丕時代,深深認識到了皇權與世家合則兩利、離則兩傷,不得不向世家大族示好,九品官人法就是最典型最重要的制度體現。

三國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九品官人法,又稱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

從這時候開始,曹魏政權逐漸由高度集權的蜀漢型,過渡向宗族聯盟的孫吳型,曹操時期的對外擴張戰略,逐漸演變成維穩保守戰略。但是曹魏本身的特性和複雜的國情,又決定了其不可能是二者的簡單相加,而必將走出第三條道路來。

所以,誰再說中國古代只有一種政體,就是君主集權專制政體,那隻能說明他的無知和武斷。僅僅三國時期,就向我們呈現了三種政治統治的模式。

這才叫“三國”。

由於曹魏國力之強大、疆域之遼闊、人口之眾多、文化之昌明,曹魏所走出的這第三條道路,很大程度上將會是未來整個中國要走的道路。摸著石頭過河,可不慎哉!

三國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但是改變這種三國鼎立局面的機會也並不是沒有。眼下,就有一個重大的契機。

在最近兩年裡持續吃悶虧的劉備,賠了兄弟又折兵的劉備,再也坐不住了。劉備不是光會哭的孬種,歷史已經證明,任何人得罪了劉備都難以有好下場。

之前的寂靜,是因為即將發作。而沉寂兩年的劉備一旦發作,任何人都不能無視他。因為今天的劉備,已經是坐擁天府之國,麾下雄兵數十萬,有天才“臥龍”諸葛亮輔佐,擁有三國最豪華武將集團的一代雄主。

曹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即位稱帝,國號為“漢”,改元章武。隨後,提重兵出三峽,要吞滅東吳,為愛將關羽報仇!

一場牽動三國的重大戰役,一觸即發。

PS:欲知後事如何,可以去看看《老謀子司馬懿》~)


相關推薦

《老謀子司馬懿(最新修訂版)》

三國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秦濤 著

重慶出版社·華章同人

45.00元

  • 內容簡介

古往今來,謀略家多有。司馬懿卻頗受詬病,皆因今人對他的看法多出自演義小說,特別是《三國演義》。而正史中有關司馬懿的作用,也僅有 “每與大謀,輒有奇策”之句。

司馬懿從東漢的基層小吏起步,在曹魏位極人臣,成為西晉的實際奠基者,是繼曹操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位以軍功登龍的梟雄,可以說是三國最大的贏家,也是史上被嚴重低估和曲解的謀士、政治家之一。

作者秦濤從人性角度切入,以三國真實的詭譎政局為背景,梳理了以司馬懿為代表的三國權臣謀士在不見硝煙卻攻城略地的時局政變中,如何混跡朝堂、如何謀身立世、如何攻心角逐……透過司馬懿,讀者可窺見中國傳統官場的獨特生存哲學,透視我們個人的生活狀態,感悟圓融通脫的人生智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