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保水與富民,一個都不能少……

一大早,高嶺鎮瑤亭村甘薯地裡一派忙碌景象,村民李秋紅說,現在正值甘薯栽秧季節,村民們都在地裡忙活著。原來這片地上種植的是傳統玉米,為了保護水庫水質安全,近年來,區鎮兩級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引導農民轉產,村裡成立了甘薯種植合作社,租用村民們的土地,發展甘薯種植。

保水與富民,一個都不能少……

保水與富民,一個都不能少……

不光是發展甘薯產業,高嶺鎮通過政策引導和黨建引領,積極爭取區直部門的政策支持,還帶動村民發展養蜂及種植木耳等產業,幫助村民增收。

據小編了解,高嶺鎮現在養蜂戶大概是發展了60多戶,3500群左右,木耳產業大概頭年發展了20戶左右,都是低收入戶,發展了30畝,總體來說應該是通過產業的扶持和帶動,提高了當地群眾的收入。為提高水庫周邊群眾就業能力,區財政出資免費為符合相應條件且順利通過考核的庫區農民進行定向、定崗培訓,已開展技能培訓40餘期,受益農民達2000餘人次,一大批農民通過發展不同產業增加了收入。

保水與富民,一個都不能少……

保水與富民,一個都不能少……

為進一步促進保水與富民的雙贏,我區積極爭取市級財政支持,累計向庫區農民兌現土地清理費、生態恢復費、退耕禁種綜合管護費、養殖退出補助等1.84億元,使庫區農民退出後得到了合理補償。充分考慮一級保護區群眾收入水平和物價狀況,經市政府批准,自2016年起,將生產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從現行的每人每年910元提高到1157元。將精準扶貧與保水就業相結合,拓寬就業新途徑,結合水庫管護工作,開發綜合公益性崗位1600多個。通過政策補貼和產業引導有力促進了庫區農民增收,實現了保水、富民的有機統一。

保水與富民,一個都不能少……

保護水源安全是目標,增加農民收入是根本,在保水和富民這條道路上,區委區政府深入研究、不斷探索,通過產業幫扶、政策幫扶、就業幫扶等多種手段,讓農民的腰包鼓了,臉上笑了,生活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