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妖猫传》是一部必然会有诸多争议的电影,因为它打破了很多电影拍摄的套路,也就冒犯了观众被养成的观影习惯,所以我对《妖猫传》的评价是,这是一部你无论看了多少影评听了多少争论,都不如你亲自到电影院看完它的电影。

每个人都能在电影里面,找到触动自己的地方,关于它的好与不好,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首先在讲《妖猫传》之前,先插播一小段语文课。讲讲白居易的《长恨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本身可以分三部分。(也有人说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安史之乱前后延时间轴实写,杨贵妃如何获宠“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她与唐玄宗的生活如何奢华“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玄宗如何专宠于她而不务政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带着她出逃“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最后军队逼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二部分是失去了杨贵妃的唐玄宗的悲痛。在逃亡地四川他想杨贵妃,“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战乱结束后,他来到杨贵妃死亡地马嵬坡,想要找回杨贵妃的尸骨,可是居然空无一物。“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到了长安的唐玄宗,面对着物是人非,感受到彻骨的寂寞与思念,从天黑难眠到天亮“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然后他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杨贵妃死去了这么多年,却从未和他梦中相见?

第三部分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技法上最了不得的部分,白居易运用了超现实的写法(唐朝就这么厉害),让杨贵妃再度登场。他幻想了玄宗找到道士帮自己寻找杨贵妃的灵魂。最后在蓬莱仙山找到了已经成为太真仙子的杨贵妃,面对玄宗派来的使者,她梨花带雨,把信物送给使者,并留下了最出名的爱情誓言“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整首《长恨歌》气势恢宏,既壮丽,又缠绵,金句遍地。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但随着年岁渐长,我慢慢发现《长恨歌》并没有最早以为的那么完美。它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逻辑bug:杨贵妃到底是怎么死的?唐玄宗在贵妃之死里扮演什么角色?这也是贯穿整部《妖猫传》的关键情节。

很多人推荐它的首要原因,是它拍出了美轮美奂的盛唐气象,很多人诟病它的原因,是因为张榕容饰演的“洋贵妃”超出了人们以往对杨贵妃的认知。

《妖猫传》剧情核心部分是奢靡的极乐之宴,也是全方位展现陈凯歌对盛唐想象的段落,其实那个段落所有让人惊叹的场景基本上都是幻术造就的,也暗喻着盛唐的繁华不过也是一场幻梦。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我还记得读《妖猫传》小说的时候,作者梦枕貘将盛唐比作是一枚成熟的果实,无数人觊觎着它的饱满圆融,等待它落地的刹那将之狠狠蹂躏,这个人不是安禄山,也必然会是其他人,“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避。

真正让我惊喜与赞叹的,展现出大唐繁华气象的,其实不是极乐之宴,而是白居易带着空海和尚疾行长安城的段落,陈凯歌搭建起了大名鼎鼎的西市,街道两边商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喧闹嘈杂,却难掩一派勃勃生气,这,才是华夏文明青年期的大唐真正的样子。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当时长安城的构造如上图,后世的“买卖东西”中的“东西”一词含义,正是从东市西市中演化而来

传说中“八方来使,万国来朝”的长安,其地位就如同今时今日的纽约,是世界的中心,也是多种文明尽相交融、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会。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西市各种商铺,其繁荣可见一斑

唐代文明是极其开放的文明,“种族歧视”这种词汇在那个时代并未诞生,无论你是哪国哪族人,只要你学会汉语,通过了科举考试,你可以在唐朝和汉族人一样担任官职,片中阿部宽扮演的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后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等官职。

晁衡与李白、王维等皆是好友,归国时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李白听了十分悲痛,还曾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他和空海和尚都属于遣唐使的一员,当时的日本每隔几年就会遣大批遣唐使来唐朝,唐朝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语言、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传授给这些遣唐使们,又由他们带回日本国内。

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极具自信的文明才敢这么做,衰落期的文明无一例外地会走向封闭和敌视外来文明的道路。

根据文献记载,安史之乱前,长安城的常住人口有一百万,而外来的常住异域人士就有一万人之多,也就是每一百人里面就有一个外国人,胡姬当垆卖酒不过是寻常事,富贵人家谁不豢养几个新罗婢(菲佣)、昆仑奴(黑人)?

胡饼、胡旋舞、酪饮等唐代流行的饮食歌舞,都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又在唐代被发扬光大。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片中张天爱扮演的舞姬玉莲跳的就是西域传来的胡旋舞

所以当看到有人评价说黄轩演的白居易也太狂了吧,我想说能有幸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怎能不狂,怎能不为自己的国家和文化骄傲?

只有晚唐的诗人才会吟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看看初唐中唐盛唐的诗人,哪个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哪个不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种相信全世界都将为自己低头的狂傲,只有强大的国力和文化作支撑才能实现,在那个年代,谦逊不是美德,低吟、怀疑、痛苦的声音从来不是主流。

这也是为什么杜甫在唐代不得志,而在后世才逐渐为人所理解和推崇,甚至隐隐有超过李白势头的原因,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孕育李白的土壤,甚至失去了理解他的能力。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辛柏青仅仅用了五分钟,就演出了一个狂傲的谪仙人李白

但是看完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个端庄有余,风流不足的杨贵妃是《妖猫传》的杨贵妃,但不是大众心中的杨贵妃。张榕容和张雨绮很美,在片中的扮相也很美,而且张榕容也符合了梦枕貘原著中对杨玉环有一半胡人血统,因此才备受玄宗宠爱的设定。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张榕容饰演的杨贵妃

因为我们对杨贵妃,乃至大部分唐代仕女的认识,应当有种又丰腴又娇憨的气质,肉感的风情中带着一抹纯真,研究敦煌历史的专家说,唐代对女人的审美是瘦骨丰颊,也就是丰满圆润,而不是浑身赘肉的大胖子,大胖子是没法跳急速旋转动作灵巧的胡旋舞的。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所以,丰腴感不是胖,而是有别于骨感的圆润感,体现在有点肉的脸庞和肌肤之中,微微透露着盛世的慵懒,锥子脸够不上这个标准。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唐代仕女是什么样的不用凭想象,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里全都有

《红楼梦》里宝玉曾拿宝钗比杨贵妃,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曹公是如何描述宝钗的长相呢,第五回里说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日本人热爱杨贵妃热爱到直接将她视作观音的化身,京都泉涌寺供奉的“杨贵妃观音”像是日本将她神化的最高表现。相传这尊雕像是由僧人湛海在南宋造(寺院宣称是唐玄宗监制),于1255年带回日本的。《泉涌寺文书》云:“建长七湛海宗师自宋归朝,带回佛牙舍利、杨贵妃观音像、十六罗汉像、月盖长者像及韦驮天像等。”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日本的杨贵妃观音像

唐玄宗李隆基,治下出现了开元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之一,这是唐朝最鼎盛的阶段。同时,盛世代表着什么?这段时期,是自从隋文帝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国民收入最高的时期。

也就是说,大唐国力万邦来朝,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指数爆棚,全因唐玄宗的为政举措,他创立了一个盛世。

而更重要的是,电影中的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只爱唐玄宗一个人。再这样的条件下,也形成了唐玄宗的人设,一个异常理想化的高傲君王。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电影中唐玄宗为安禄山击鼓相迎

且电影中有两个细节展示:

羞辱晁衡,明知对方有意示爱自己的贵妃,非但没有杀他,反而满不在乎,因为他心里明白,杨贵妃除了自己,根本不可能爱上别人,联系起让杨贵妃在众人面前荡秋千的设定,说明这个人很自负。(你们尽管去追,追得到算我输)

为安禄山击鼓,打算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平息即将到来的叛乱,说明这个人很理想化。

从中也不难猜出杨贵妃以后的命运,这样一位皇帝,把自己当成“半神”,当社稷江山与美人性命只能二选一之时,他当然选择前者。

基本上这部精心制作的《妖猫传》还是值得一看的,当然如果其中的大唐盛世与杨贵妃与你想像不同,也不要紧,毕竟这也是一部小说改编的,更多的是注重于小说,就像是你不能看三国演义来学三国历史吧。

或许大家带着这副心情去看《妖猫传》就能在之中找到自己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人或者美景吧。

《妖猫传》与我心中的大唐盛世差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