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秦始皇(嬴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被譽為“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他修長城、南征百越、開拓邊疆……卻也因此,被世人詬病成暴君。

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他的傳奇人生,是不能僅憑兩眼三語就能判定的。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 1、那一年,嬴政是個3歲的孩童。當我們還在父母的保護下嬉戲玩耍的時候,他面對的,只是一眾冷漠監視自己的僕人、並不關心他的父母,以及粗野蠻橫的侍兵。
  • 2、那一年,嬴政是個不到10歲的少年。當我們吃著零食,悠閒的在家裡看著《還珠格格》的時候,他面對的,是一個年輕放浪的母親,以及無法躲開的殘酷的儲位競爭。
  • 3、那一年,嬴政意外成為13歲的秦國少主。當我們和小夥伴們一起上課讀書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個傀儡國王,面對的,是對自己欲除之而後快的親祖母,以及周圍不懷好意的人群。
  • 4、那一年,嬴政是二十一歲加冠親政的國王。當我們在大學校園裡開心的參加社團活動的時候,他面對的,是試圖反叛並控制自己的生母的情夫,以及背叛自己的同父弟弟。

……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這是曾和秦始皇親密工作的尉繚對秦始皇性格的評價。

他的內心標準,從來不是道德,也不是情義,而是成敗,是自我實現。為了結果,他既能做利人的事,也能做毀人的事。

他的一生,沒有感受過父慈母愛,只是一味地被拋棄、被背叛……歷史長河上,對他的評價更是褒貶不一,最多的評價,大概就是眾所周知的“暴君”。

那麼,被黑了上千年的秦始皇,真的是一位暴君嗎?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01

修建長城。

我們所瞭解的秦始皇,無一不是從史冊中的記載和描述,形成了他的形象和對他的看法。更多的人們都是從傳說、演義、和戲劇中得來的。

人們從這些途徑中總結出這麼一個秦始皇:殘暴、貪婪、嗜殺成性……而“長城”的修建便是很好的一個眾人皆知的“證據”。可是,很少人會因為這個“證據”去真正讀史書、去了解。

其實,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秦始皇所做的,只是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罪於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這並非浪費國力民力,實乃長遠之計也。從成本上來說,長城表面上耗費巨大,但實際卻節約了成本。要知道帝國北疆遙遠漫長,如果沒有長城,僅僅用軍隊,那需要的數量恐怕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承受的。

而有了長城,只需要不多的兵力就可以應付一般的入侵了。相信當時匈奴人看到長城的時候一定是懵的,攻不能攻,爬不能爬,等繞路進軍,恐怕烽火早就傳遍邊塞,老百姓們都做好了防備。

由此看來,秦始皇建長城,實則是為了保護北方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結果又被編出一個孟姜女哭倒800里長城的荒唐神話……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02

兼併六國,開拓疆土。

對於當時秦始皇兼併六國的舉動來說,很多人認為他是喜好爭鬥、嗜殺成性。

其實很想理性的說一句,站在當時的那種時局來說,戰爭是必然的。就算沒有秦始皇兼併六國之舉,各國之間的戰爭也一定不會消失。也就是說,從某種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秦始皇兼併六國,反倒是歷史的必然。

當時中原各國相互征戰,無暇北顧的時候,匈奴乘機南侵,攻掠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邊地;秦始皇兼併六國後,派數十萬大軍北伐,擊敗了匈奴,穩定了北方邊疆。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可能有人會反問:“你這不是在給秦始皇洗白嗎?”那玉麒也只能說:“非也,非也。”

首先,很多人說秦始皇喜殺戮,秦軍殘忍無道。可是據史料記載,秦朝在戰爭中,造成人民死亡的比例是相當低的,並且從正史和野史都沒有提到秦軍大規模的屠城和屠殺平民的事件;也沒有看到關於戰後田野荒蕪,城市變廢墟等現象的描寫。

反倒是在統一後,秦始皇不僅儘快恢復了農業生產,還花相當大的人力來疏通河道,修復水渠,大大利於了水路交通和農業灌溉。這些都說明了秦始皇手下的軍隊並不是一隻嗜好殺戮的軍隊,他也不是一個所謂的“暴君”。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其次,秦始皇勇於開拓,重視重用人才。其用人眼光、膽識和胸襟氣度遠超一般帝王之上。

  • 為得到著名謀略軍事家、當時尚在魏國作將軍之尉繚,秦始皇派李斯入魏勸說,最後終於說服尉繚入秦,成為他東征六國的主要謀士之一。
  • 滅楚之戰,秦始皇親請稱病在家的大將軍王翦出山,終於打動王翦並答應作徵楚大統帥,最後贏得滅楚之戰。
  • 鄭國雖是敵國細作,秦始皇不但沒有誅殺他,反而予以重用,讓他主持完成著名水利工程“鄭國渠”,大大增強了秦國的經濟實力。
  • 荊軻刺秦時助手高漸離在荊軻刺秦失敗後流亡民間,秦始皇愛惜其音樂才華,“重赦之”,命他為宮廷樂師。

……

統一全國後,秦始皇對那些功臣宿將,繼續委以重任,與重要人物比如李斯、王翦、蒙恬等著名將相都善始善終,關係融洽親密。

不知道各位是否想過,如果秦始皇真的那麼殘忍無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能人志士願意輔佐他?

再看看朱元璋殺功臣等等事例,玉麒到覺得,“同樣是開國之君,相比這老朱,嬴政簡直仁慈的可愛。”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03

焚書坑儒。

說起“焚書坑儒”,想必大家都耳聞能詳了。因為一些電視劇的誤導和字面上的解釋,以致於很多人認為,“焚書坑儒”就是把所有的書都燒掉,把儒生全部坑殺。

實則不然。其中種種,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試想,如果當時所有相關書籍全被燒掉,你今天又怎麼會知道老子、孔子和孟子的書?

而坑儒,也是坑殺方士。

當時一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加上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

不過,對於“焚書坑儒”這個事爭議也蠻大,各種說法都有。

但根據正史和野史記載,秦始皇還真沒有殘暴到電視劇裡那種“殺盡天下讀書人”的地步。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說到這裡,很多人也許會反駁,什麼歷史定論啦,暴秦短命啦,秦帝國僅僅存在十幾年,就被推翻了,強大的秦軍不堪一擊啦,原因就是秦始皇是暴君?What?

玉麒有必要說一下,秦國的滅亡,與秦始皇的關係並無關聯。真正有關係的,是秦二世與趙高的昏庸無能和殘暴統治。而秦始皇,默默當了上千年的“背鍋俠”,實在是冤枉,誰叫他“人紅是非多”呢……

當然,玉麒也不否認,不管是從修阿旁宮,還是建驪山皇陵,甚至是其他種種,秦始皇都不算是一個“好”人。可是,用好壞來形容他,實在是侷限了,也“小心眼”了。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他是千古一帝,因為他有幸生在了這個家庭,經歷了這些,擁有了這些;他是寡恩的秦始皇,因為他不幸生在了這個家庭,經歷了這些,也揹負了這些。

也正因為這些,直接形成了秦始皇那不一般的性格“缺陷”。也正因如此,讓古代很多批判秦始皇是暴君的憤民或文人在其性格上畫地為牢。

其實,這些憤民又能有多清高?他們只是沒有機會被放在歷史高處去展現自己的低劣,否則不會比秦始皇更好。有多少不會被常人記住的尋常人,他們或許也曾學著主流論調批判秦始皇,卻做著更不堪的事。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就像現在的網絡世界,玉麒無法想象一個充滿優越感又滿口低劣對錯的躲在暗處的隱形人,如果被放在歷史位置上會比嬴政更體恤百姓。

也無法想象一些面對不同意見就主動給人貼標籤、侮辱人的鍵盤俠,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後會剋制自己的玻璃心和報復欲。

這些人意識不到,自己其實與那義憤填膺的真理根本就不匹配。試想,如果嬴政稍不高興就立即發作、毫無剋制,恐怕連個政治早會都無法主持,何況統一天下。

千古一帝成暴君,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的確,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鏡子,鏡子裡的我們也會發生改變。

其實這樣才是好的,無論是生活還是處世為人,我們看待問題都客觀一點,辯證一點,包容並蓄,去糟取精。這樣,才能有更深遠的價值收穫。

當我們把歷史當做教我們做人的鏡子去看待的時候,秦始皇是暴君又怎樣,不是暴君又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