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支付寶入駐倫敦支付技術進化展,支付的未來在於無形無相

支付寶入駐倫敦支付技術進化展,支付的未來在於無形無相

近期,老牌英國百貨公司House of Fraser以及相關機構,聯手螞蟻金服共同在英國倫敦牛津街舉辦了“支付技術進化史“展覽,通過貝殼、刀錢、匯票、支票、信用卡等等物品,向大眾展示了人類支付技術歷程的演變。

人類的金融發展史,本質上也是一部技術金融發展史,在本次“支付技術進化史”中將金融支付的歷史聚焦在了技術對其的影響之上,人類支付手段,從貝殼到信用卡再到支付寶等移動支付的過程中,技術正在讓支付變得越來越便捷。

一個有趣的事情是,在支付寶之前的所有參展物品,都承載著明確的貨幣數量,但是到支付寶這一展位,卻只是幾張塑料牌,而這些塑料牌並不承載貨幣,而其只是一個形式代表,其載體在每個人的雲端數據中,因此支付寶作為現代支付產品,甚至無法被真正展出,而這也代表了人類的支付歷史正在進入一個重要的科技轉折節點。

藉此,來看下技術如何影響人類的支付。

技術影響支付進化,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貨幣支付,從無形到有形的發明

人類早期的商品經濟,寄託於物物交換,而彼時的人類苦於無法兌換到自己合適的物品,因此倒逼出了貨幣的出現。

從《人類簡史》的觀點來看,金錢本質上只是人類的一種共同想象,其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而是人類的想象讓其賦予了意義。

同時,這種想象本質上也是無形的,但是要讓這種想象落地,就需要有形的稀物品為其賦予價值意義,於是像貝殼、大麥、黃金粉這類有形物品成為了人類的選擇,極大的促進了人類交易網絡的形成。

支付寶入駐倫敦支付技術進化展,支付的未來在於無形無相

本次展出中,有貝殼、刀幣、大麥、金粉、銅錢、胡椒、肉桂、鹽等等古代各地區用於等價交換的貨幣種類。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貨幣本質上是一種從無形到有形的發明。

階段二,印刷以及防偽技術的發展,推動更大的支付網絡

伴隨交易網絡的頻繁,貨幣交換並不能完全滿足需求,記賬的需求日益高漲,而這一過程中技術也開始終於開始有了用武之地。

在早期,蘇美爾地區通過不同形狀的黏土符號記錄養貓、羊匹等等庫存,而這些黏土通常被密封包裹起來,稱之為蘇美爾令牌,是人類最早的記賬體系之一。

不過伴隨印刷技術的發明,以及各種防偽技術的融合,更便捷安全的交易以及記賬系統開始出現,這兩大技術的融合,讓人類金融體系實現了兩大進化。

首先是貨幣的紙幣化,此前用到的金銀銅幣等貨幣,可以直接由輕便的紙幣所代替,而這也極大的減輕了整個人類交易網絡的負擔。

支付寶入駐倫敦支付技術進化展,支付的未來在於無形無相

其次是票證的大量普及,匯票、食物券、股票群、支票等等都是建立在紙質印刷技術與相關防偽技術的結合之上,相比於紙幣支付還要更加便捷。這也使得人類的融資、貸款、存款等等金融活動得以迅速發展,推動了更大的全球交易網絡。

在展出中,展現出了盧布、港幣、食物供給券、股票憑證、支票等等相關紙質貨幣以及票證,也向外界展示了,印刷技術以及防偽技術對支付進化的幫助和影響。

階段三,信息技術,讓支付最終從有形迴歸無形

信息技術的發展,致力於將一切尚未聯網之物接入互聯網,讓一切數據搬上雲端。

從紙媒內容,到進銷存管理數據,物聯網數據,到支付交易數據等等一切皆可雲端化,支付自然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在展出中,信用卡和移動支付是信息技術時代的代表。

支付寶入駐倫敦支付技術進化展,支付的未來在於無形無相

一張信用卡中,可以有負10美元,也可以是負10000美元,包含著一切消費信息,但卻只有本人以及信用卡知道價值多少,相比於紙質票據,其隱藏了具體的信息,近乎於無形。

支付寶入駐倫敦支付技術進化展,支付的未來在於無形無相

信用卡依賴於信用卡這張“卡”的載體,但移動支付則更進一步,甚至直接脫離了載體,只有兩塊展示牌,是一款更為“無形”的產品。

事實上移動支付依然有載體,其載體為手機,但是隻要相關擁有者願意,移動支付工具又可以出現在任意一部手機中,隨意遊走,同時用戶在雲端的貨幣數據,又交由雲端進行安全保存,不會因為丟失手機而導致金錢消失,這對於票證時代來說,又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信息技術對於金融來說,可謂巨大,其讓貨幣的具體載體可以任意變換,不住其相,但同時又在雲端對全部的交易過程進行嚴密記錄,不出分毫差錯。

因此,信息技術對於支付的改造,可以說是一次迴歸,讓原本就是無形的貨幣迴歸其無形無相的本來面目,同時也給為緊密以及高效的鏈接起人類的交易網絡。

技術加持,為何支付的未來在於無形無相

支付寶的展出,其實代表了整個人類支付體系的未來,即未來的支付將繼續融於無形,我們通過技術的角度來觀察。

第一,科技支付正在與“人”緊密捆綁,智能手機作為人手一部的普及設備,其可以很好的承載支付需求,讓支付的載體可以不依賴其他獨立產品,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移動互聯網支付的爆發,互聯網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手機支付用戶在2017年底達到了5.27億規模,接近半數人口。

由於手機與人的緊密捆綁,也導致了支付與人的緊密捆綁,而未來伴隨人臉支付技術的成熟,未來的用戶甚至可以脫離手機,直接完成支付操作,例如亞馬遜的Amazon Go就採取了手機+人臉的方式。

第二,科技技術支付場景越來越成熟,用戶之所以採用手機支付,正是因為支付場景的高度成熟,無論是線上的電商消費,還是線下的新零售消費,用戶皆可使用手機支付,而無需現金。

同時這一場景還在繼續擴大,在亞馬遜的Echo以及阿里的天貓精靈這樣的智能音箱設備中,已經可以實現聲音電商購物,未來這樣的場景也有機會進入到線下,實現更多的支付場景覆蓋。

第三,支付無形的同時,服務也在無形。以支付寶為例,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消費數據。基於這些數據,以及用戶的年齡、喜好、性別等等,支付寶為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例如基金、股票投資,相關貸款服務等等。

因此,技術不僅僅是讓支付技術融於無形,更是在讓服務也融於無形,如此也會更好的促進用戶對於科技支付的依賴,形成更高效的金融交易網絡。

支付寶在未來肩負更大的責任

回過頭來看,支付寶這樣的移動支付技術出現在“支付技術進化史“展覽中,有著重要意義。其代表著人類支付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技術性拐點,支付正在融於無形,同時告別複雜的載體,並存在於更加無形的雲端。

反過來看,也說明新的支付手段正在肩負起更大的責任,其不僅承載著用戶與商家海量交易網絡的安全,更承載起未來支付進化的更多可能性,讓支付以及相關服務都更加無形無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