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經常聽很多人說真正聰明的人很少交朋友,你怎麼看?

梓晨一君


我是尹璨,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學習心理學、自我成長,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加入我們,實現精神自由!


講到聰明,大家標準都不一致。

人是群居動物,都有社交需求。人活著需要認可,需要交流,無論聰明還是愚笨都是需要朋友的。


然而,並不是同一物種就可以相交,人人都會挑揀,人人都在選擇。把物質生活放在首位的人選擇社會地位與自己同一層次的朋友,把精神世界放在首位的人選擇乾淨純粹的朋友,把智慧或勇氣放在首位便會選擇智慧堅韌的朋友。


人類往往會去尋找同類,如果說一個人很少交朋友,那麼,要麼他的同類太少,要麼他不善與人相交。 “真正聰明的人”究竟怎麼定義姑且不說,但這種人大概很難找得到,那麼遇到另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併成功交友的幾率應該更小了吧。高人常隱居,如果說“真正聰明的人”是陶淵明那個樣子的話,可能終其一生都難遇見第二個陶淵明瞭吧。


我們為什麼要交朋友,除了精神上的社交需求之外,在物質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朋友。人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遇事需要有人分享與分擔,需要人幫一把。孤獨的反義詞是連接。與社會之間的連接,對於“真正聰明的人”而言可能已經不再需要通過與人群直接溝通這種方式了。這樣他對朋友的需求就不那麼強烈了。他們對朋友的要求也會變得貴精不貴多,人生一兩個知己足矣。



好像有這麼一句話,抗拒人群的人缺乏生命,抗拒獨處的人缺乏靈魂。物理上的暫時缺席,說明精神上的持久在場。真正聰明的人其物質生活如何不能確定,但其在精神上應該是足夠強大甚至強悍的。


這一類人是否都如陶淵明般想要隱世,我不清楚,但想要知道誰是他的朋友也不容易吧。能夠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是沒有把自己歸入“真正聰明”這一類屬,也沒有把自己歸入他們的朋友,那麼,你不是他的朋友,他們交朋友交的多少又從何得知呢?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你好,我是周小鵬,愛我們學院創始人,心理諮詢師,專注解決婚戀情感心理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交朋友滿足了一個人哪方面的需求?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交友滿足了歸屬和愛的需求。人是社會性動物,一個人的時候難免寂寞。排解寂寞的方式,就是有朋友可以陪伴。但是真正聰明的人,真的像大家描述的那樣很少交友嗎?也對,也不對。



還得看看什麼是真正聰明。先不說絕對的智商論,而是假定真正聰明的人,都是清楚自己需求和目的的人,因為清楚自己的需求,所以他們不會迷茫,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而是把寶貴而有限的時間用於自己的追求。我見過很多在學校裡非常優秀的學生,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是,不會把大量時間花費在交友這件事情上。他們會追求自身進步,會去報班考證,會去做實踐活動,會去參加各種比賽,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一個小組團隊中,他們會帶領團隊做好任務。因為個人魅力和能力,會贏得大家的尊重,信任和欽佩。如果有聊得來的人,他們也不會刻意避開友誼,但這都是自然形成的結果,而不是刻意為之。所以,他們的朋友,都是在自我追求的道路上獲得的同道中人,或者是欣賞認可他們的人。在這個層面來看,他們的確很少交朋友。



另外,因為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會取得非同一般的成就。由於他們的成就需求已經獲得充分滿足,以至於他們並不是那麼在意孤獨寂寞這些感受。或者說,真正聰明的人,也是可以從各種興趣中獲得樂趣的人。因為他們的聰明,使得一般人的玩樂對於他們而言,過於無趣。而他們的樂趣,又可能會曲高和寡。所以,這也會導致他們不會把精力花在普通的交友上。真正聰明的人,還對人性認識深刻。如果說友誼存在價值的話,也必定是符合二八定律的。



去看看自己的朋友,真心實意的有多少?真正聰明的人,也許只是把有限的時間投在少量但真心實意的友誼上面,而不是去結交更多的人。畢竟,每結交一個新人,都是需要時間成本的。雖然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但真正聰明的人,內心是有一杆秤,去衡量成本和收益。

所以,真正聰明的人,會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上,結識一些志同道合,或者認可欣賞他們的人。通過一些共同的追求而成為摯友。他們往往不會專門花費時間來交友。

諮詢婚姻戀愛問題,歡迎關注私信小鵬姐姐哦!


周小鵬


也不是很少交朋友,越是聰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時間越少。因為他懂得:人脈不在別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很多時候,真正使我們勞累的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無效的社交”。


什麼是“無效社交”?

下面這個場景也許算個代表:你跑到一個聚會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噓寒問暖,全程笑臉相迎,滿屋子客套話,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掃微信、留電話號碼,但是三天之後就記不清對方是誰……

仔細想一下,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都被這種“無效社交”佔用了。

所謂“人脈就是錢脈”,是當今最大的荒言。

真正的牛逼,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響多少人。你自己不牛逼,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沒有用。

因此: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你永遠只能和同一個層次的人在一個圈子。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

我們正在從外求變成內求,外求就是求資源、求渠道、求關係、求人脈,到頭來卻發現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內求就是將自己精力都放在應該做的事上,將你的特長髮揮到極致,自然就會把別人吸引過來,然後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內涵。

有時候,我們為了拓展所謂的人脈關係,在臺面上忍氣吞聲、一味的的去討好和順應,這樣下來的結果是,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別人,把最壞的情緒給了家人和父母。

得罪別人,會讓自己失去利益,所以我們不敢;而得罪親人,他們卻不會傷害你,那麼成本卻近乎於零,所以我們恣意妄為。

你的家人最懂你生活上的艱辛,所以才去忍你、讓你,縱了你的蠻不講理和驕橫跋扈。人生有無數種失敗,這是最悲情最蒼涼的一種。

這個社會只會越來越現實,談感情太假了,不如直接談利益。既然每個人都是奔著目的而來,為何不能打開天窗說亮話?直奔主題,合則來,不合則去。

所以,未來的社會是不需要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離,都是合理的,我們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開,只需做好自己,該走近的早晚都會走近。

未來最珍貴的東西是時間,切勿隨便耽誤別人的時間,也切勿隨便浪費自己的時間。有點閒暇的時間,就不要去應酬了:多年不見忽然聯繫,肯定是用到你了才想起你;事先沒有預約,忽然請你吃飯,說明你只是某一個飯局的湊數的人。切記啊:沒有任何人值得你去應酬!

有點時間多讀讀書,多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悅,生活豐富多彩。修身養性,豈不快哉?

最後再提醒一下:請把你那些多餘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你喜歡的事或者人上,將你該做的、擅長做的事做到極致,你的世界會精彩很多!





交友一般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第二個是拓展自己的人脈。聰明人交友少也是出於這兩個方面。

1、 高處不勝寒

聰明的人不是不善於交友,而是不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和自己不在一個認知高度的人一起做朋友,這消耗他們的精力,也讓他們覺得很沒有意義學習不到心的東西,聰明人之間的交往是你來我往的,互相有切磋也有學習,因為對方有自己欣賞的地方,才會吸引聰明人的目光,所以優秀的人經常也是聚堆的,因為他們有更多共同語言和互相欣賞的地方,和不聰明的人交往,對於他們的交友投入來說是不對等的。

2、 自己就是最大的資源

優秀且聰明的人,會把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變成最大的資源,因為自己足夠優秀,也就有足夠的魅力吸引到同樣優秀的人,自己身邊就會聚集一些同樣聰明的人,這個時候再花費交際時間去拓寬自己的人脈對於他們來說是無用的,因為自己就是別人渴望結交的最大的人脈資源。足夠優秀的他們,對於朋友的要求也就更高,能成為他們需要的資源的人,必然也是擁有強大專業能力並且聰明的人。

3、 需要更多時間提升自己

聰明的人是擁有更多思維體力的人,這些人能快速進入專注的狀態,對於他們來說專注的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出去交友更有趣,也能讓自己收貨更多成就感,所以交友對於他們不是必需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讓這些聰明人越來越優秀。

以上


心理諮詢師四四


為什麼真正的聰明人很少交朋友?在有書君看來,主要因為聰明人這個群體的特質與普通人不同,導致了他們與眾不同的交友觀念。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1,高智商,2高慾望,3,高認知。

一,高智商。聰明人在人群中天生就是孤獨的。同樣一件事,狀態,屬性,背後本質在自己的眼中纖毫畢露,本來這些在自己心裡已經明鏡似的,但還得聽一遍周圍人的熙熙攘攘,東一句西一句地分析出一些片面看法來。去解釋吧,未必大家都能聽得懂,不認同的話甚至要陷入無休止無意義的辯駁中;不解釋吧,只能繼續忍受著他們凡人的淺層觀點。

有書君有一個朋友,他就是同齡人中典型的聰明人,別人搞不定的客戶,他過去聊上一會兒,基本上都會被順利拿下;複雜的辦公室政治,他能舉重若輕地應對;本來或難處或尷尬的人際關係,他能遊刃有餘地輕鬆化解。但是,他在工作圈內沒有一個深層交往的朋友,因為別人根本跟不上他的思維:聊天時能不能聊下去完全取決於他,他只要把腦袋降維,就能和所有人聊天,但是一旦大家進行到深度交流時,他思維的深度與速度也不得不恢復到正常水平了,然後,接下來的畫面就是——他說,大家聽。誰要貿然去接著聊自己的觀點,一般會被他接下來鞭辟入裡,直擊本質的見解給碾壓地抬不起頭,在常人看來只是不夠深度的認知,會在他面前直接顯得淺薄。而對他來講,周圍沒有一個能跟自己同臺論劍的人。

聰明人的八核腦袋,在勸告(教育)人時往往採用和諧說辭(話裡有話),以保證既能達到目的,又不損傷對方的顏面,但有時候這種表達稍微深一下,往往也不能如願:當他們有目的地說完一句話後,周圍人接收到信息後不自知,還繼續認真地回答話語表面的意思,這個時候,聰明人只能心裡表示很無奈,微笑著走開。

平時溝通有障礙,想教他們教不會,久而久之,自然就離人群越來越遠,看似獨行特立,其實是在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二,高慾望。心理研究發現:聰明人的慾望往往遠高於普通人,而達到慾望需要依靠兩大必要因素:精力和時間,所以對他們來說,需要精確計算精力和時間這兩項極其重要的成本。每一項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的投入產出比,在他們心中都有著明確的計量。那麼,面對普通能力普通人脈的普通人,聰明人因為要達到高目標,或者說完成高慾望的滿足任務,則會表現出勢利的一面,即:對將來事業沒有幫助的人儘量不投入時間交往。這些時間需要寶貴地分配給商業知識,創業項目,投資人,結交對他們來說數量不多但質量要高的商業人脈。

三,高認知。往往真正的聰明人會更能意識到時間的寶貴以及更能看透生命中各種事物的重要性。聰明人中,即使不把時間安排給目標和慾望,但相比於把很多的時間都放在結交普通朋友上,他們更明白應該把寶貴的時間分配給家庭、生活、高價值高意義的事情上。比如讀書,與其去聽一群不同頻率的朋友閒談長短,真不如靜下心來去讀兩本哲學著作,領悟智者慧言;翻兩卷宋詞,品繾綣情愫,唯美意境。對他們來說,更能詮釋一句話: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不過有書君在這裡同時要說明的是:聰明人並非是不願主動交朋友,也不是分配給所有朋友的時間都很少,其實人都是有交流意願和需求的,如果能遇到與自己相同頻率的朋友,當然也會頓感酒逢知己千杯少,會願意長期互相出現在對方的生活裡。兩個腦溝壑裡閃著同樣火花的人,會很享受勢均力敵的感覺,同頻共振的默契。正如吳蜀合作時期的諸葛亮與周瑜:羽扇綸巾,會心一笑間,共看檣櫓灰飛煙滅……

但事實情況是,普通朋友易找,好朋友難覓,知音更是難上加難。當他們發現大多數會是低質量的交流時,話不投機半句多,自然也就放棄了,等到什麼時候遇到和自己智力相當的人,再重新開啟自己的溝通模式。所以最終大家看到的結果就是:聰明人好像很少交朋友,是的,他們只結交幾個有共鳴的良師益友。


有書快看


中國人的朋友關係大多都會演變成利益關係,還不要說有的人廣交朋友純粹就是為了建立人脈關係,方便利益交換。聰明分很多種,那些鑽營人脈的人,你不能說他不聰明。只是此聰明非彼聰明。

所謂聰明的人很少交朋友。

一是因為很難交到知心朋友。很多看似關係很密切,其實也都是酒肉朋友。尤其中國人朋友關係缺乏距離尺度,今天稱兄道弟,明天可能就是最大的仇敵。關係太黏糊,邊界模糊,就會對對方期望過高,非分之想太多。一旦得不到滿足或者一方失去地位,那種明顯可以感到的世態炎涼就會讓自己的心理也失去平衡。我以為互稱先生最合適,既客氣又有距離感。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清楚當中的邊界是最好的。那種無話不談的朋友往往都是歷經歲月和事件之後才能真正建立的。朋友一定是危難時幫你,而不是平時給你利益。

二是、這種聰明的人,一定是有知識有思想有精神追求的人。這樣的人,交朋友不僅需要知心,還需要能有精神、思想、學術方面的交流。這種能有共鳴,能懂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上哪交去?

三是、這類人很喜歡獨處,一定得有大量時間用來獨處,因為獨處可以把思維空間放在思考問題上。連清靜都是一種需求,幹嘛要去交朋友。

四是、在中國有交集就有是非,如果一個人不願讓自己把精力花在處理應對是非上,自然也就會盡量關閉發生交集的大門。想說話還不如跟陌生人說呢,因為陌生人沒有是非這件事。


國病


這個問題非常符合古人說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

我想通過談談空熱量食物對人的危害來談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人很多都有“三高”現代病,與我們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技術也不斷進步,空熱量食品就是通過層層加工的食物,只有熱量沒有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所以人吃了之後會產生肥胖,導致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病的產生。

所以聰明的人會遠離這些食品。

同樣,有些所謂的朋友就像空熱量的食物,不會給你帶來精神上幫助和支持,只會讓你有無盡的麻煩,所以聰明的人會遠離這些空熱量的人。

但是人總是社會的人,不可能離開社會而存在,只不過在結交朋友非常注意情投意合,不太喜歡物質化的朋友。


煮茶聞書香


之前我忘了哪個微信大號發表過一片文章,題目大致是:我在進步最大的時候最不合群。

wo發誓,這絕對不是我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雖然我自認為我的文章質量也很好,嘿嘿😁),真的只是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來了而已。而像題目中的問題大概用一句古語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高處不勝寒。”

這是在古代可能存在較廣的一種情況,智商超高也身居高位,惹人妒忌和猜疑,礙於身份,沒有貼心的朋友。

但是到我們現在社會上對聰明人的定義似乎很寬泛,以前聰明大多指智商,現代社會算是把情商等各種商都算進去了。



現代社會中,大多職場上的所謂聰明人其實都很愛交朋友,而且他們的事業似乎也成長的比一般人容易得多。

這類人不僅僅是智商,情商也很高,“上下通吃”,無論是她的上級還是下級,他們都能把關係梳理的很融洽,而他們真正要交的朋友,通常更小,更精華,更有針對性。因為他們目標明確,感性和價值觀都很成熟。他們瞭解自己什麼樣的朋友能幫助自己,什麼樣的朋友能互相成就。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這句話雖然有點難聽,但大多數時候是沒錯的,精英階層,富裕階層畢竟還是少數,跨階層的共同語言實在是太少了,認知不同就很難相容。

就像我在文章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我在進步最大的時候最不合群,因為進步了,認知層次也就劃分開了。



還有一種聰明人也通常不太合群,李敖大師在《讀書人》節目裡,口吐真言:「我是單幹戶,不與朋友來往,但是我自己很用功,每天工作 16 個小時。」

像他們這種人,風采出眾,個性太強,學識淵博,地位居高,根本沒必要可以合群。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方向認知的無比清晰,即使交朋友,也得入得了他們法眼,你們馬雲認識幾個部門經理,他也不一定都能答得上來。

他們的朋友圈可能會更窄,因為層次越往上圈子一定是越小的。

還有馬雲創業的時候朋友多嗎?也不一定,因為馬雲在當時來說,是人群中的異類,他在做的是大多數人不會接觸的,所以在創業時他的朋友也不會很多,因為這不僅是認知差,是價值觀都不同了。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不是很少交朋友,而是他們跟多數人已經深處不同的圈子了,跨階層的社交,大多是無意義的社交,所以他們顯得朋友很少。


席越


想起兩句詩,一句是李白的“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一句是岳飛“知音少,絃斷無人聽”。


看來,自古都是這個理,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花時間來交朋友。



何謂聰明?耳聰目明即謂聰明。善於聽取,擅於辨察。所以,真正聰明的人,都是知進退、懂取捨、能務實的人,他們最知道要把時間用在刀刃上。


1、聰明的人懂得時間的珍貴,不做無效社交


什麼是無效社交?是指那種無法給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交活動。


關於無效社交,網上有句話說得好——


你跟他吃飯你總不開心,你跟他處事你總是吃虧。你跟他待著你總覺得累。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


在一個聚會上,和一些不太熟悉的人,或者叫不上名字的人互相恭維、問好,說一些“你累、我累、眾生皆累,生活不易”的場面話。


從開始吃飯、假笑到聚會結束,怎一個累字了得!


2016年8月網上有一張“霸屏”的圖:“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這樣的社交併沒有什麼用,交朋友是為了拓展人脈,是想在自己需要幫助時,得到別人伸過來的手。


但是你好像忘了重要的一點: 只有平等,才能互助!


如果你不夠優秀,人脈是不值錢的,它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人脈的基礎是你的“被利用價值”:你的利用價值越大,他就越會幫你。


所以,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去做無謂的社交,而是把時間花在提高自己的個人價值上。


2、聰明的人交友謹慎,講究三觀契合


所謂羽毛相同的鳥兒一起飛,聰明的人不是不喜歡交朋友,而是不喜歡和你交朋友。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三觀一致才能成為朋友。我們因為從小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不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就有所不同。


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觀一致的人成為朋友,就會有共同語言,在某些觀點,價值上有一致的認可;

在一起相處的時候,能對共同感興趣的事情,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與見解,志趣相投,相談甚歡。


可是如果三觀不一致,就感覺非常彆扭,常會有雞同鴨語的感覺。談話常常陷入尷尬,在意的事情不在一個點上,即使面對面交流,也覺得是隔了千山萬水。


有一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無論我告訴你什麼道理,當你的心智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或者接近的水平時,你是不會理解這個道理的,或者你以為你知道這個道理,其實你不知道。


所以,真正聰明的人,交友謹慎,三觀一致,講話不累。


3、靜水流深,聰明的人大多都能“自燃”


知人者智,知己者慧,靜水流深,靜待花開。聰明的人都知道,人,生而孤獨,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和自己交朋友,無須外求。



法國孤獨詩人普呂多姆寫過一首詩,題目是《銀河》。


————

星星,你為什麼這樣憂傷?

星星迴答: 我們孤獨……


每一顆星都遠離姐妹們,

你卻以為他們都是近鄰。


……


它的烈焰放出滿腔熱情,

默然消失在冷漠的太空。


每顆心都發光,離姐妹很遠,

儘管看起來近在身邊。


而它——永恆孤獨的它

在夜的寂靜中默默地自燃。


普呂多姆是世界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我最喜歡他的這句詩:

“我們孤獨……每個姐妹看上去很近,但其實很遠 ! ”


因為有書君喜歡寫文,常常喜歡一個人待著。有一次朋友問我:“你每天靜靜地寫文,不覺得孤獨嗎?”


我反問她:“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就感覺不孤獨嗎?”

並不是某顆星星孤獨,而是所有的星星都孤獨。星星們回答“我們孤獨……”,這是多麼震撼而又傷感的畫面啊!


生活中,我們認識那麼多人,我們看上去很近,但又有幾個人真正懂你?我們之間的真正距離,或許比星星之間的距離還遠。


我們的心靈生活的世界,不就是一個冷漠寂靜的太空嗎?這個太空中,看不見別人,只有自己。

我們那永恆孤獨的心靈,在夜的寂靜裡,默默自燃,直到燒盡。


其實,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一部分人不承認,另一部分人還不知道。


聰明有智慧的人,之所以很少有交朋友,是因為他們並不寂寞,他們內心豐盈,從不外求。


一個人如果太花時間交朋友,其實說明他是一個很空虛,沉不下心來做事的人,當你接受孤獨、享受孤獨,並且專注做事的時候,你就是和自己做朋友。做好自己,和你同頻的人自然而然就會來到。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如今人與人相處,聽是最多的就是“人心叵測”,昨天還在一起胡吃海喝,搬脖子摟腰,今天當你遇到難處,想跟他們借點錢,門都沒有,變臉比翻書還快,你掏心掏肺的對待他們,到頭來什麼都換不來,說白了自己不行,連親兄弟都會嫌棄你。


抱怨的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朋友不是交出來的。

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交朋友呢?

1、真正聰明的人很少交朋友,因為他們懂得時間很貴,最好的時光用來提升自己。

上學的時候,班級有個學霸,平時很少與同學們來往,有什麼熱鬧,人家連看都不看一眼,當時覺得這個人真另類,太不合群。


早晨到班級除了課間休息,很少見他離開座位,像個木頭人似的,一天只知道學習。

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付出與收穫永遠果然成正比,高考那年,大部分人都落榜了,只有他考入了名牌大學。



幾年後我們陸續走進了小大企業,只有他被分配到政府機關某部門,當上了國家幹部。

令人羨慕的工作,當然是平時努力的結果,原本以為有了這麼好的工作,可以盡情的享受了。


可是人家仍不放棄學習,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深度工作,提高業務水平,不到一年的時間,破格被提拔為科長,經過長足發展,如今他已經是副縣級的幹部了。


由此可見,真正聰明的人根本沒時間交朋友,他們懂得時間很寶貴,最好的時光時刻用來提升自己,這樣才能笑對人生。

2、真正聰明的人很少交朋友,因為他們知道,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接下來,還來說我的那位同學,後來,他提升副縣長後,更沒有時間搭理我們,總感覺他越來越牛,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有什麼了不起的,掙錢又不給我們花,當官了都這副德行,裝唄。

雖說如此,可是不管誰張羅聚會,首先要看他有沒有時間,他有時間大家自然都有時間,左約右約的,終天人家安排點時間;



你看吧,個個前呼後擁、虛頭巴腦的,他說東沒人敢說西,就好像大家都靠他活著似的,不知道怎麼捧好了,有他在場的時候,個個都搶著埋單,似乎埋完單立馬可以成為他的好朋友。

別看平時各種八卦,見了面不知道怎麼巴結人家才好,從各種仰視的眼神中不難看出厲害的人比天天在一起鬼混的要強得多。


因為現在的人都喜歡與厲害的人交往,一來,他們人脈廣,辦事能力強,指不定哪件事就能借上光;


二來,跟他們在一起,你會學到很多,包括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你都會學到很多;


三是,和有能力的人交朋友會感到很光彩,也是一種炫耀的資本。

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不但不需要刻意去交朋友,人們會想方設法靠攏你。

3、真正聰明的人很少交朋友,因為他們更加清楚,只要自己優秀,就會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

身邊有這樣的一群人,經常聽他們說今天與哪位大領導一起吃過飯,明天又和哪位明星有過交際,無論你提到誰他們都弄得很熟的樣子;


讓人誤以為他很有本事,人脈廣,可真正你找到他頭上,他會各種推託,會說“真不巧,某某人剛出差”等等,豈不知與那些大人物只是一面之交,不可能成為朋友的。


有這樣一句話,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到什麼樣的人。只要自己優秀,不愁吸引不到優秀的人,根本無需刻意去交朋友。

這裡提醒大家,不要誤認為吃請客送禮就能交到朋友,把那些無效社交。



比如說朋友圈點贊、喝酒吃飯、微信閉聊的時間都用來學習,用來提升自己吧,人脈不在別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已的身上。


哲學家周國平曾說:“使一種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


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質量的朋友,這是一個人能夠為友誼所做的首要貢獻。”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