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黛玉進府和寶釵進府的區別是什麼?

齊開顏


在《紅樓夢》裡,曹雪芹對女一號和女二號的出場描寫確實有輕重詳略之分,且對賈府的視角有所不同,此外依據角色塑造和終於原型的需要。具體到黛玉和寶釵初進賈府,區別有幾個:

一、進府目的不同。黛玉是賈母親自派人接來的,打算長時間寄養在賈母身邊的。而寶釵進府是隨哥哥、母親來的,賈母並未邀請,姨媽王夫人雖是歡迎,但未見得是主動邀請的。進府目的一是為了進京參選秀女,二是薛蟠躲避葫蘆案官司,三是去找公家報銷。當然,參選秀女是最大的大事,選擇住在賈府的意思,也是為了順便請賈府為自己在選秀過程中給予幫助,在朝中活動活動。畢竟賈府的政治地位比只是個皇商的薛家高,話語權自然高。說薛家此行目的就是求親戚辦事也不為過。

二、對初進賈府的視野掃描程度不同。黛玉是曹雪芹塑造的大主角,她進府的情節是本小說的重點,她的出場自帶主角光環,且專門用一章節去寫。曹雪芹藉助了林黛玉的視覺、聽覺、感覺,對賈府從裡到外,從上到下的房屋結構、內部陳設、各色人物特點、尊卑等級等等,進行了全方位的視角上的掃描。細到屋內的對聯和匾額,以及每個人物長相性格,說話特徵。像一個導遊一般帶我們讀者走進賈府,感受一切。這個過程也是對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述說過程有一個一一對照的真實畫面。

而寶釵進府時對賈府的描寫程度就完全不一樣。只粗粗寫了些大場景和寶釵所居住的梨香院的情況。

三、被賈府招待的程度不同。黛玉的到來是受到賈府上下老幼熱情接待的,尤其是賈母,日盼夜盼,上午問下午問,好容易得到了外孫女抵達的消息。兩人見面,賈母扮演激動的心情,摟過來就哭。賈母特許,因為家中來貴客,姐妹們也不必去上學了。黛玉更是被安排跟賈母在一室起居,恨不能摟著睡了,這可是孫子賈寶玉的待遇。

而到了寶釵就不同了。薛家進府之時,只有姨媽王夫人帶人去迎接,然後引見給賈母見了一面而已。居所被安排在賈府東北角落裡的梨香院裡,離大街還很近。按理說薛家也是親戚,還是關係密切的四大家族之一,熱情相待總是禮數,但賈母似乎並不在乎,也沒有話說,和黛玉進府時的重視程度相差太遠了。

為什麼會有如此多差別,想必大致有三個原因,一是角色分量不同,二是賈母對兩個人的親疏程度,是親黛玉遠寶釵。(賈母並不喜歡王夫人,也不願賈府未來掌事權落入王薛兩家,這個問題在此不論述)三是寶釵這個人設在小說之外有原型,其進府的狀態終於原型當年進賈家的狀態。黛玉人設是曹雪芹珍愛的作品,一些視角代表著作者的筆,所以描寫程度自然不同。


風月尋常


黛玉進府在哭,寶釵進府在笑。黛玉進府是在第三回,其時她已死了母親,見到賈母便哭個不住,又訴說母親如何得病,如何請醫吃藥,後來如何送殯發喪,賈母摟著她痛哭,傷心不已。寶釵進府是在第四回,“喜得王夫人忙...接出大廳...泣笑敘闊一番”

黛玉進府是一個人,寶釵進府是一群人簇擁著。

黛玉進府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唯恐被恥笑,寶釵進賈府是準備進宮去的,面上有光。

黛玉進府時死了母親,寶釵進府有母親陪伴在側,在外還有一個哥哥。母舅王子騰又新升了九省統制。

黛玉進府並無人迎接,只有丫鬟僕人招呼。寶釵進府是王夫人親自迎接,只因她母親是王夫人的妹妹。

黛玉進賈府才八九歲,年少敏感,又遭離喪。而薛寶釵進賈府是十三歲,頗通人事。對此,甲戌本第四回寫道:

薛蟠,字表文龍,今年方十有五歲,……寡母王氏……今年四十上下年紀,只有薛蟋一子,還有一女,比薛蟋小兩歲,乳名寶釵。

薛蟠“今年方十有五歲”,而寶釵‘比薛蟠小兩歲’。由此可見,薛寶釵今年進賈府正好是十三歲。

黛玉進府時處處留意,步步小心,唯恐被人恥笑,特別留心賈府的規矩禮節唯恐被人恥笑, 通過黛玉的眼睛細心敏銳地觀察賈府,我們發現:賈府的屋宇是巍峨肅穆的,等級尊卑是嚴格的,僕婦眾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

黛玉進賈府發現許多事情都不符合自小在家中的習慣,於是不得不隨之一一改過來,這都是她獨自一人完成的,並無人教她、扶持她。也是沒有母親在身邊的緣故。

而寶釵卻一直有母親在身邊照顧飲食起居,從“冷香丸”的製作之瑣碎我們就可以窺見一二:

寶釵見問,乃笑道:“......真真把人瑣碎死。東西藥料一概都有限,只難得'可巧'二字: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將這四樣花蕊,於次年春分這日曬幹,和在藥末子一處,一齊研好。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周瑞家的忙道:“噯喲!這麼說來,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這日竟不下雨,這卻怎處呢?”寶釵笑道:“所以說那裡有這樣可巧的雨,便沒雨也只好再等罷了。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把這四樣水調勻,和了藥,再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丸了龍眼大的丸子,盛在舊磁壇內,埋在花根底下。若發了病時,拿出來吃一丸,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

黛玉進賈府,一應飲食所需都是賈府供應,

而寶釵進府,卻是自己提供,自給自足的。

薛姨媽又私與王夫人說明:“一應日費供給,一概免卻,方是處常之法”

第六十一回小丫頭蓮花因為“要一碗雞蛋羹,燉的嫩嫩的”,被廚房柳家的好一頓厲害言辭,被著實羞辱了一番,說寶姑娘要吃“油鹽炒枸杞芽兒”,都是拿著現五百錢來。我們可以知道,像柳家的底下那幫人都不是好相處的,不拿實實在在的銀子好處來,誰會死心塌地替她辦事呢?


黛玉幼年就遭受親人亡故,後來又輾轉來到賈府投奔親戚,與之相比,寶釵實在幸運太多。


李藤新一new


首先題主所描述“寶釵進府”場景的基本印象都來自87電視連續劇,而非《紅樓夢》原著。

《紅樓夢》原著中唯一一次榮國府打開正門是迎接“元妃省親”,只有賈元春的“輿”才是由正門抬入榮國府的。

原文“後面方是八個太監抬著一頂金頂金黃繡鳳版輿緩緩行來。賈母等連忙路旁跪下,早飛跑過幾個太監來,扶起賈母、邢夫人、王夫人來。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於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只見院內………。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只見園中………。忽又見扙拂太監跪請登舟,賈妃乃下輿。只見清流一帶………。”

關於“寶釵進府”在《紅樓夢》原著的描述如下:

A、皇商出身的“金陵一霸”薛蟠,為與鄉紳馮淵爭買丫頭香菱指使手下毆打馮淵重傷至死。此時為妹妹寶釵待選入宮做公主、郡主伴讀之事,薛蟠正準備送妹進京。於是薛蟠不顧惹上人命官司,與母妹一道舉家進京都。

在薛家即將到達京都時,卻得知薛蟠的舅舅王子騰昇遷正要奉旨離開京都辦理公務。於是薛蟠與薛姨媽商量準備派人先去收拾薛家在京都的房子預備居住,而薛姨媽主張先到薛蟠的舅舅王子騰家、或者姨父賈政家暫時住下後再做打算。薛姨媽的目的是想薛蟠的舅舅王子騰、或者姨父賈政,能夠約束住失去父親管教後惹事生非的薛蟠。

因薛姨媽的兄弟王子騰昇了九省統制不久要離京,薛姨媽與薛蟠商量最後決定投奔薛姨媽姊妹王夫人當家的榮國府。

B、於是薛家來到京都後,就奔了榮國府而去。

原文:“ 過了幾日,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喜的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姊妹們暮年相會,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閤家俱廝見過,忙又治席接風。薛蟠已拜見過賈政,賈璉又引著拜見了賈赦、賈珍等。”

由此可見在87電視連續劇中賈母迎出房來迎接薛姨媽的情節,在《紅樓夢》原著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原文“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如果說這個“女媳人等”中包括寶玉、黛玉的話倒是有可能。但原文中王夫人和薛姨媽姐妹相見之後,才有了“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閤家廝見過,忙又治席接風。”。

因此寶黛釵的相互認識交流應該是在薛姨媽進房來拜見賈母之後“閤家廝見過”,不可能像87電視連續劇中那樣寶黛釵在大廳之外的院子裡彼此相識。

C、薛蟠作為成年男性,專門拜見了賈政之後,又拜見了賈赦、賈珍。

D、賈政派人傳話給王夫人,留薛姨媽一家在賈府東北角的空房梨香院居住。賈母也遣人傳話留薛姨媽一家在賈府中住下,正合了薛姨媽心意,薛姨媽表示客居賈府期間所有費用自理。

總結:所謂“寶釵進府”即薛家投靠賈府,是薛姨媽與薛蟠在即將到進入京都的路途上才最後確定的。薛家自行到達榮國府門外下車,王夫人率領女眷們出大廳迎接薛姨媽等進入大廳小敘之後,才引了薛姨媽去拜見賈母,賈母並沒有親自出門迎接薛姨媽。薛姨媽拜見過賈母之後,寶黛釵等才在一起相互認識交流。
相比“寶釵進府”,“黛玉進府”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a、黛玉從揚州進京都,事先由父親林如海跟舅父賈政書信聯繫,賈府早已派了船隻和一群男女僕人到揚州去接黛玉。

原文:“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b、賈雨村一路護送進京。

原文:“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隨了奶孃及榮府中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隻船,帶了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c、黛玉乘船北上到達京都碼頭後,榮府的車、轎早已經在碼頭上等候。

原文:“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府打發了轎子並拉行李的車輛候著。”


d、黛玉是坐著榮國府專程派到碼頭的轎子被抬進賈府的,程序的講究也只是僅次於賈元春回榮國府省親了。

原文:“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建寧國府”五個大字。………又往四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卻也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的角門。”

由此可見,寧榮二府都一樣,正常情況下正門不開,是從東西兩個角門出入。

原文:“那轎伕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後面的婆子們巳都下了轎,趕上前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復抬起轎子,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

注意此處,黛玉是被轎子抬進西角門,又換了府內當班的年輕男僕(小廝)再抬到“垂花門前”下轎的。而薛家人自己僱傭的車輛、轎子只能到達榮門府門外。(原文: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



原文:“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臺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說:“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於是三四人爭著打起簾籠,一面聽得人回話:“林姑娘到了。” ”

注意此處,黛玉被婆子們一直送到了賈母所在的正房大院,上房外的幾個丫頭笑迎上來爭著打起簾籠,進入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候已久的正房內。而薛家人只是被王夫人先接進大廳就坐,(原文:“喜得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王夫人薛姨媽姐妹見面小敘之後,王夫人才帶了薛姨媽去拜見賈母(原文:“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

這才是黛玉進府與薛家進府的最大差別,內外有別。

總結:相比薛家投靠賈府的進京都路上臨時起意,自行到達榮國府大門口後,王夫人率領女眷們出大廳迎接及之後的三個“忙”字。黛玉進入京都投靠賈府是從容淡定的、踏踏實實的,榮國府早早派了男女僕人船隻到揚州等候多時。然後一路安排妥貼,榮國府早早在京都碼頭接應,榮國府的轎子、車輛一路拉著黛玉的行李,轎子把黛玉抬入榮國府。一群下人又規規矩矩把黛玉直送到賈母面前。

三十年過去了,87電視連續劇給廣大觀眾讀者創成的諸多錯誤印象,真的應該改一改了。

尤其青少年要認真讀好《紅樓夢》原著,高考要考。想偷懶,光看87以為是“曹雪芹原意”二十多位老專家指導的“原版”“原本”是會誤人子弟的。


再想偷懶,也要看10李少紅導演版。基本全部原文對白,精彩段落原文旁白,史上最忠實貼近《紅樓夢》通行本原著、故事完整、交代清楚。

尤其87“原創”結局編劇周嶺老師稱“草草收場”,87爛尾結局不足為憑。


阿丹151014015


林黛玉和薛寶釵先後進了榮國府。林黛玉先來孤零零一個人,薛寶釵後來,卻是舉家進京。釵黛之間經常會有對比,關於進賈府這件事,也體現了釵黛的不同。


林黛玉母喪後進京,是賈母派人接進來的。賈家上下不斷聽到林黛玉的消息,提前安排,處處周到。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並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

只這一句描寫就寫明林黛玉所受到的重視。剛下了船,賈家就早派人在碼頭接了。很多人介意林黛玉為何走了西角門?原因在於賈家的正門除了年節祭祀,迎接比賈家身份高的貴客和聖旨,平時都不開。賈赦賈政也不會走正門,這是規矩!林黛玉一路行來每到一處停下就立馬有人接,都是等在那裡久侯,提前做好了安排。直到賈母門前,幾個丫頭也都坐在臺階前迎候:“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於是三四人爭著打起簾子,一面聽得人回話:“林姑娘到了。”丫頭們急切爭寵一般獻殷勤顯見林黛玉所受到的重視!


賈母處,賈母和邢王二夫人、李紈都等候在那裡。這是最高的迎候規格了。林黛玉的輩分註定她不可能舉家迎接她。但從林家到賈家,尤其下船後一直到賈母處每一個環節賈家都安排的妥妥貼貼,足見用心。賈母、邢夫人、王夫人都在等候也說明賈家上下因為賈母重視而特別重視。至於王熙鳳、三春、寶玉不在,這是行文的需求,也表示林黛玉畢竟是小輩之人。不會影響賈家正常的日常運行。管家的,上學的都各司其職。賈寶玉作為男主角,他是絕不會在的。

薛姨媽薛寶釵一家進京就不同。他們營造的是一種突然造訪的局面。

那時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虧賈雨村維持了結,才放了心。又見哥哥升了邊缺,正愁又少了孃家的親戚來往,略加寂寞。過了幾日,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喜得王夫人忙帶了人,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

王夫人這一翻做作很露痕跡。薛姨媽進京王子騰已經升遷,薛姨媽有家不住執意要住在賈家一定是提前溝通好的。怎麼可能不告就闖了去?可王夫人偏偏一副不知情的樣子。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薛寶釵一家突然造訪,賈家沒有準備,王夫人也只能帶人接出大廳。與林黛玉來的時候每一步都精心安排不可同日而語。而薛姨媽的身份輩分也必須王夫人接出來才是禮儀。這一點林黛玉也比不了。後面李嬸孃、薛寶琴、王仁、邢大舅給人的感覺也是突然造訪,但前期一定都有書信來往,賈家上下安排的也井井有條,顯然成足在胸!比較起來,薛寶釵薛姨媽進京就倉促多了。後面先說賈政挽留再說賈母挽留也有講究,顯然賈政早已知情,而賈母是客氣,真心的話見面就挽留了何用口頭傳話?

釵黛二人進京,林黛玉精心安排,薛寶釵倉促造訪。我認為兩方面都是有意為之。卻故意做成不同,本身就是矛盾衝突的體現。王夫人的做作很讓人疑惑,很難不讓人認為金玉良姻是她與薛姨媽聯手炮製。但這些都是成人的爭競,薛寶釵也好,林黛玉也罷,都屬於適逢其會,不可避免被捲入而已。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補充描述裡有很多錯誤,其他答友已指出。小一還是對釵黛二人進府的區別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著墨不同



黛玉進府和寶釵進府的最大區別就是作者的著墨不同。黛玉進府是詳寫,寶釵進府是略寫。黛玉進府是第三回,整個回目幾乎都是在寫黛玉從出發至到達,再到拜見各位親戚的過程。

寶釵進府是第四回,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寫賈雨村斷案,寶釵進府在文末那一小部分,而且只是簡單的幾句話一帶而過,薛呆子的戲份遠遠比妹妹要多得多。

排場不同



林黛玉是怎麼去賈府的,那可是從老家一路接到賈母跟前,派船去姑蘇,登岸有轎子坐,進了門,眾婆子服侍黛玉下轎,有扶著黛玉的,有打理行李的,林黛玉是被眾人簇擁著帶到賈母屋裡的。

賈母那是左盼右盼,邢夫人和王夫人、李紈也都在,陪著賈母等了許久。接著,賈母打發人去叫三春來,王熙鳳隨後也到了。然後,兩個舅母帶著黛玉去見舅舅,之後又去賈母那裡吃晚飯,寶黛相見。

黛玉進府的這一段,主要人物悉數登場,還大致介紹了榮國府的佈局。



寶釵進府就簡單了,等到薛姨媽一行人到了賈府門外,王夫人聞訊起身,出去迎接妹妹,敘了一會兒舊,王夫人又帶著去見賈母,一一見過,治席接風。

就是這樣,沒有了,根本就沒寫寶釵怎麼樣,這回全是對她的側面描寫,寶釵的樣貌、語言、行動描寫都沒有。

之所以這樣,小一是這樣認為的:

親疏不同

黛玉與寶釵雖然同是賈家的表小姐,可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關係親得很;寶釵是兒媳婦的外甥女,孫媳婦的表妹,關係遠得不是一點兒半點兒。所以,此二女,整個賈家的重視程度自然是重黛玉而輕寶釵。



避免重複

林黛玉進府在前,之前已經把場所和人物較為詳細地交待了一遍。這寶釵進府在後,就沒必要炒冷飯了,作者懶得寫,讀者懶得看。

設定不同

黛玉是第一女主,寶釵是第二女主,對第一女主當然要描繪得更加清楚一些。黛玉進府早,與寶玉相處時間更長,感情非常深厚,不可動搖,有個先來後到,為寶黛的愛情打個根基。

PS:圖片源於網絡


一抒己見


題主但凡讀過一遍原著,斷不會問這種問題。

首先,題主說的賈母等人等候迎接,斷乎是沒有的。因為王夫人聽到傳報時,寶釵一家正在門外下車,王夫人聽到傳報後,才趕緊帶著媳婦、女兒等接出大廳。

其次說說這迎接的人,賈母是不可能出門迎接的,書中已提及王夫人接入薛家一家人後,姐妹倆泣笑敘闊一番,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閤家俱廝見過,忙又治席接風。所以賈母並不在迎接隊伍裡,能勞動賈母出門迎接的,只有元春省親時,賈母帶領合族女眷在大門外迎接。



再次是題主說的正門大開,是不可能的,這個正門是規格的象徵,一般只在接待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才會打開,賈府作為公侯之府,若要大開正門迎接,也就皇親國戚或王公貴族了。薛家明顯達不到這個層次。

縱觀全書,賈府大開正門的次數屈指可數,比如秦可卿的喪事、元妃省親、除夕祭祖以及接聖旨,平日裡都是關著的。

至於黛玉和寶釵進府的區別,本質上有幾個不同。

首先是進府的緣故:賈敏病逝後,賈母念及黛玉年幼,家中又無人依傍教育,便早早譴了船隻來接,遇上黛玉病未痊癒,耽擱了一段日子。等黛玉痊癒後,在林如海勸導下,方登舟棄岸,與賈家幾個老婦人一同進京。此次進京黛玉是奔著長住來的,已算是半個賈府小姐了。



而寶釵呢,是跟母兄一起進的京,一來為了寶釵選秀;二是薛家要到戶部報銷舊賬;三是為了探親。不想薛蟠路上鬧出人命,薛姨媽為了約束薛蟠,便帶來妹妹家小住,開始起碼錶面上是沒有長住的意思。

其次是關係親疏。

黛玉是賈母最疼愛女兒的遺孤,跟賈母血濃於水,故而一進賈府,賈母便撫其大哭,恨不能傾盡對女兒的思念和疼愛。

而寶釵除了與王夫人有血緣關係,跟賈府是談不上很近的淵源,王夫人引見薛家母女見賈母,不過是大戶人家的待客之道,畢竟賈母是賈府最尊貴的長者,有客人來,總要打聲招呼。至於讓薛家在“此住下,親密些”等語,也不過是客套罷了。



再者,黛玉進府時,是賈府派遣人直接從姑蘇接過來的。走完水路後賈府又派人在岸上等候多時,勁直抬入賈府。至於從西角門進入,剛才已經說了,一來黛玉的身份達不到大開正門的規格,二來黛玉有孝在身,又是女眷,從西角門是有講究的。進入賈府見過賈母舅媽後,又被舅媽們引見舅舅,不過奈於禮節,舅舅並未見黛玉。

這一圈下來,通過黛玉的視角讓我們更直觀的認識賈府的格局。

到了寶釵進府,一來因為賈府的佈局已經詳細說過,二來以寶釵的身份看賈府不合適,因為與賈府的關係不夠親。所以,寶釵也僅僅是見過賈母后便回了梨香院。

這便是黛玉和寶釵進府的區別,一番分析下來,無非就是黛玉是自己人,寶釵是客人罷了。


微影悼紅


黛玉進府和寶釵進府的區別是什麼?

       宛如清揚

  林黛玉進賈府和薛寶釵進賈府會有什麼區別呢?

  要說完全沒區別,那肯定是不現實的。站在賈母的立場上看,林黛玉是她最疼的小女兒留下的骨血,是親人,是自己人,不疼是不可能的,她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給她。而薛家嘛,頂破天就是兒媳婦的妹妹一家,是親戚,是客人,疼不疼的,她也犯不著。

  要說有天大的差別,那也不會。畢竟賈府作為國公府,延續好幾代,待客的規矩必須要守,雖然內裡早就烏煙瘴氣,但禮數上,不能讓人有話說。

  黛玉進府和寶釵進府,在禮數上,都足。

  黛玉進府,碼頭上有人久候,她坐著轎子進角門,進內門,全府女眷等在賈府房裡和她相認,場面一度失控。爾後由舅母帶著去見兩位母舅,舅母請茶留飯,都是對黛玉的重視。母舅雖未見著,卻都有回話,合情合理。爾後回賈母處吃飯,見寶玉,姊妹陪著聊天,可見親近。安排住宿,安排服侍人員,黛玉是最靠近賈母的,就連寶玉都略略靠後,可見賈母的疼愛,毫不掩飾。

  為什麼從角門進?正大門肯定是不行的,那是為著大事而開,比如說元妃省親或者其他大領導來,或者婚喪大事而開的,別說賈府不能開,就是開了走了,黛玉也是被人戳脊梁骨的。側門嗎?按理來講,黛玉的父親林如海身任高官,此時也還沒死,完全有走側門的資格。可是,黛玉當時是服母喪,能走側門嗎?不能,因為不吉利,所以她只能走角門——不是看不起,是要合乎禮儀。

  薛家人怎麼進的呢?薛家人在大門口下了貨,下了人,一股腦兒往賈府湧。王夫人帶著女媳出大廳接,然後進門,拜見賈母,之後送禮物等,薛蟠見男主人們,賈政開口,安排他們住在梨香院,只住房子不用錢……

  薛家進門,由平輩女主人王夫人帶著晚輩們接,然後拜見長輩,然後全家見面,留茶留飯留住,都是正常的程序,沒什麼慢待的。

  那麼薛家開了大門嗎?按情理講,應該是沒有的,因為他們只是沒落皇商,根本不夠格。薛家現任掌門老太是薛姨媽,誥命都沒有一個,說白了就是一個有錢點的老太太,掌門公子薛蟠,白身一個,還得在學堂裡讀書,掌門小姐薛寶釵,待選秀女一個,哪一個是夠格的呢?王夫人接出大廳,不過是為自己的妹妹撐場子,賈母不到,她總得去啊,想想看,妹妹一大家子來投奔,她連門口都不去一下,薛家臉面往哪擱?但要開正門,也不可能,王夫人又不傻,不會讓賈政因為這樣的小事被人彈劾。書中也沒有開正門的語句,我猜想著是側門,那本來就是給親戚用的,談不上高看。

  禮數上,都足夠照顧兩位小姐。

  但是總感覺林黛玉進府,要親厚體貼得多。黛玉進府,該安排的都安排好了,沒有什麼遺漏,該見的人都見了,沒什麼慢待,她一個小女孩子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多少會有些害怕,考慮到她當時的身份,把她抬進內門,讓全家人都等著和她相見,賈母又痛哭流涕,不顧形象地表明自己最疼賈敏,她要把這份愛全部轉給黛玉,之後見兩位母舅,她也是掐點派人接去吃飯,怕黛玉小小年紀處理不好。這都是老外婆對孩子的一份心啊。(是不是得改成姥姥哇)

  至於薛家,就是親戚上門,只不過這走親戚有點不同,是帶著全部金銀細軟和下人來走親訪友的。賈母沒出來迎接,她願意接是看得起薛家,她不願意,別人也說不得她什麼,本來就是嘛,人家長輩,不接你一家子人,你有什麼說道的呢?

   薛家進賈府,其實挺尷尬的。一來薛蟠身上的人命官司,賈府上下都知道,雖然王子騰照會過賈政和王夫人,賈母可能也知道,按理來說這幾大家族同氣連枝,命案歸命案,女眷進府,還是不一樣的。但多少還是受了影響。賈母端坐著等拜見就是一個信號,其實如果重視的話呢,賈母早就會發話,讓人在路上候著,就如接林黛玉一樣,退一步講,就算摸不清哪裡來京,到了大門口,也還是可以由賈母領頭,全家出動嘛。只是賈母啥都沒有,只是派人來說了句請留下住著的客套話,賈母客氣是客氣,卻疏離得很。心思細膩的寶釵,心裡該轉了幾個彎啊。(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黛玉與寶釵進賈府的區別的確很大,也因此成為褒釵派握在手裡的實錘,千萬次的拿來擊打黛玉羸弱的形神,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區別。



第三回回目名:金陵城起復賈雨村 榮國府收養林黛玉,脂批本在“收養”二字後面批文:二字觸目,淒涼之至。

作為讀者的我,看到這句批語時,也是油然一陣心酸,似乎已看見黛玉一腳邁進賈府,就是一條早亡的不歸路,她命裡本不能見外戚不能流淚,來外祖家還淚,相當於還命。

此回林如海對賈雨村說:

“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

從這裡我們來看,賈母是主動來接黛玉,並且不容林家拒絕,遣來的人包含“男女”船隻。男性隨從當然起護衛與搬運作用,女性人員主要是近身服侍,這裡賈母想得非常周到,也說明了重視程度,畢竟一隊船隻的費用和動靜都是很大的。



接下來是通過黛玉的視覺來描寫賈家榮寧兩府的外在方位和構造,也因為這段描寫我們看到了“敇造寧國府”的三間獸頭大門,榮國府也是三間門,黛玉進的是西南角門。

古時達官鉅富的正門是一種門第身份和高貴威嚴的象徵,輕易不開啟,榮寧兩府之前描述比較清楚的就是貴妃省親、宗廟祭祀、出殯之類的大事件才開了正門,當然,像候府王爺王妃來肯定是走正門的。

另外最重要一點,就是黛玉此時是有孝在身,並且父母之孝為大孝,孝期晚輩,走正門既不吉利更不合禮制。

進入賈府之後,從哪個門轎伕停下,哪個門小廝上來,哪個門小廝退出婆子攙扶,一路垂花門、遊廊穿堂……通過黛玉的眼,作者的筆,將賈府的尊榮顯達與禮儀規矩一一道出,所以後面再不用費筆墨,這是創作手法。

從下人回話說:林姑娘來了,到一進門,鬢髮如霜的賈母將黛玉摟入懷中,叫著兒啊心肝的大哭起來,都可以看出,賈母對黛玉的到來是望眼欲穿。這是情感的重視程度,也正是要將黛玉長留賈府,所以一開始就沒有客套,按禮制接待,既不折損小人兒之福,更顯親近自然。



寶釵的到來,書中寫出就方便得多了,文學創作,一景不多描,一事不重述,只說王夫人忙帶了媳婦女兒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來。

我們對寶釵進賈府的印象中受了八七版電視劇的影響,認為賈府全家都在等著薛家來到,包括賈母。又加上寶黛釵榮慶堂初會的微妙,先入為主,將寶黛的感情一開始就導向了不確定之中。

而在原著中,是王夫人姊妹先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之後,才引了拜見賈母的,這就說明了賈母並沒有迎接。



原著沒有寫明薛家是走的哪個門,但按身份來說,最有可能走的是中門,畢竟薛姨媽是親戚,在賈府公子小姐輩中又是長輩,寶釵來時走中門,沾的是自己母親的光。

薛姨媽在來之前,已是想好了要住在王家或是賈家,所以並沒有打掃自己的房舍。

王夫人為人老實木訥,自來就不討婆婆歡心,賈政也更寵愛趙姨娘一些。所以姊妹暮年相見,只想天天伴在一起,說說話寬寬心。再說,寶釵是來進宮參選的,假如選中了,說不定又是個貴妃,親情下,再加深感情的政治資本,更穩固。

薛姨媽一則為了有人管教兒子,另則賈家有元春入宮(此時還只是女史)在先的經驗,信息與人員疏通方面更便於掌握,所以也樂於住在賈家。

薛林兩人,一個是王夫人捎信接來的,一個是賈母派人去接來的,本是婆媳之間的暗自較量。卻無意中,將兩個少女拉扯了進來,沒有惡意的較勁,最終產生了惡劣的後果。



作者的不寫之寫,筆力深厚幽通,我們看來似乎王夫人很關心黛玉,一見面就看出身體先天不足,問醫問藥。避開婆婆,卻是客氣的警告小外甥女兒,並且邀黛玉坐賈政的位置,想看小姑娘的笑話。

我們看賈母似乎確實是極力挽留薛家住下,殷勤客氣,然而,再看看給薛家住所的“前世今生”:梨香院本是榮公暮年養靜之所,薛家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因貴妃省親採買了戲子,所以薛家搬出去,將梨香院給“戲子”住了。再後來,尤二姐吞金自殺後,也是安排在梨香院停靈的。

“暮年養靜之所”我不敢猜測是壽終的地方,但自後卻不是給 “下九流”的戲子住,就是自殺的妾室停靈,可想而知,梨香院在賈府是一個什麼樣的所在。

黛玉來了之後,賈母將寶玉挪出來,將黛玉安排在自己套間燰閣的碧紗廚里居住,這待遇,不言自明。


攬秋實不絕


薛寶釵進賈府:過了幾日,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開留住之根。]喜的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姊妹們暮年相見,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閤家俱廝見了,忙又治席接風。

薛蟠已拜見過賈政,賈璉又引著拜見了賈赦、賈珍等。賈政便使人上來對王夫人說:“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輕不知世路,在外住著恐有人生事。咱們東北角上梨香院,[好香色。]一所十來間房白空閒著,打掃了,請姨太太和哥兒姐兒住了甚好。”王夫人未及留,賈母也就遣人來說,“請姨太太就在這裡住下,[老太君口氣,得情。]大家親密些”等語。[偏不寫王夫人留,方不死板。][用政老一段,不但王夫人得體,且薛母亦免靠親之嫌。]薛姨媽正欲同居一處,方可拘緊些兒子,若另住在外,恐他縱性惹禍,遂忙道謝應允。[父母為子弟處每每如此。]又私與王夫人說明:“一應日費供給一概免卻,方是處常之法。”[作者題清,猶恐看官誤認,今之靠親投友者一例。][補足。真是一絲不漏。]王夫人知他家不難於此,遂亦從其願。從此後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中住了。

林黛玉進賈府: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這方是正文起頭處,此後筆墨,與前兩回不同。]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並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

卻也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那轎伕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後面婆子們已都下了轎,趕上前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的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復抬起轎子。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

臺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鬟,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說:[如見如聞,活現於紙上之筆,好看煞。]“剛老太太還唸誦呢,可巧就來了。”[有層次。]於是三四個爭著打起簾籠,[真有是事,真有是事。]一面聽得人回話:“林姑娘到了。”[此書得力處,全是此等地方,所謂“頰上三毫”也。]

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髮如霜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寫盡天下疼女兒的神理。]大哭起來。[幾千斤力量,寫此一筆。][此一段文字,是天性中流出,我讀時不覺淚盈雙袖。]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旁寫一筆更妙!]黛玉也哭個不住。[自然順寫一筆。][逼真。]一時眾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方拜見了外祖母。[書中正文之人,卻如此寫出,卻是天生地設章法,不見一絲勉強。]此即冷子興所云之史氏太君,賈赦、賈政之母也。[書中人目太繁,故明注一筆,使觀者省眼。]當下賈母一一指與黛玉:“這是你大舅母,[赦老夫人。][邢氏。]這是你二舅母,[政老夫人。]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婦珠大嫂子。”[李紈。]黛玉一一拜見過。賈母又說:“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眾人答應了一聲,便去了兩個。

不一時,只見三個奶嬤嬤並五六個丫鬟,[聲勢如現紙上。]簇擁著三個姊妹來了。[從黛玉眼中寫三人。]第一個肌膚微豐,[不犯寶釵。][迎春。]閤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為迎春寫照。]第二個削肩細腰,[探春。][洛神賦中雲,“肩若削成”是也。]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為探春寫照。]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惜春。][渾寫一筆,更妙。必個個寫去則板矣。可笑近之小說中,有一百個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臉面。]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是極。][畢肖。][欲畫天尊,先畫眾神如此,其天尊自當另有一番高山世外的景象。]黛玉忙起身迎上來見禮,互相廝認過,[此筆亦不可少。]大家歸坐。丫鬟們斟上茶來,不過說些個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請醫服藥,如何送死發喪。[層層不漏,周密之至。]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妙!]因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偏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麼不傷心!”說著,摟了黛玉在懷,又嗚咽起來。[不禁我也跟他哭起。]眾人忙都寬慰解釋,方略略止住。


qiangmama


論說二人進府,除了從儀式、規格、場面、過程來觀察外,還應該看重、關注二者進府的實質差異和文本意義。

就小說敘事來說,即使薛家人進府也有與黛玉那樣的排場,作者也不能再重寫一遍。那就顯得畫蛇添足、累贅冗長了。象曹公這樣的大家,必定會對同一類事進行不一樣的處理,所謂“別開生面”是也。

事實上,小說對第一女主角黛玉和第二女主角寶釵進府的描寫,確實是大為不同:一個場面宏大,而內心微妙;一個幾筆敘過,伏脈千里。這樣的寫法,給後來的讀者以極大的欣賞樂趣。

就實質意義而言,二人進府的背景、影響則更值得分析。

黛玉進入賈家長住,是老祖宗賈母因憐惜外孫女的孤苦身世,而特意不遠千里派人派船從蘇州接來的。那時,黛玉之父林如海還在世。作為千金小姐的林黛玉,受到外祖母及其他各類人等的正式迎接,讓這個事事小心敏感的小女孩有一種暖融融的感覺。事實上,黛玉雖然是也是大戶人家出身,見慣了大場面,也熟悉舉手投足的種種禮儀、規矩,但依然被賈府的格局、氣勢所震撼,而“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多說一句話,不多行一步路。”

還要看到,林家雄厚的家產也使人們不敢小覷這個幼女,故在她的入府儀式、規距上也是考慮得滴水不漏。金陵四大家族都是牽三掛四、沾親帶故的。林賈兩家作為姻親,也必然相互照應,該給的面子還是要給的。雖然黛玉年幼,但她是賈母唯一的外孫女、姑爺林如海的唯一骨血,悽悽慘慘地來到外祖母身邊,底下辦事的人(王熙鳳牽頭)自然是心領神會:把儀門打開,讓小轎入院,眾人陪同護送,讓她來到了自己的外祖母面前。婆孫相見,水到渠成,場面感人,烘托出了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這顯然高於賈母與其他各類人等(寶釵、寶琴、湘雲等外來者)的主客關係、長幼關係。

從此往下看:後來的幾年間,黛玉與寶玉就在賈母身邊一同起臥,既膝前承歡,又增進了二人的情誼,以致於續上了前世修來的“木石姻緣”!

賈母是何等精明老辣的人,黛玉幾年間就在自己身邊成長,她一定沒少調教這個外孫女,對於黛玉的脾氣、秉性、德才應該是非常瞭解、知根知底的。因此,主張或認可寶黛發展愛情關係,並最終結成美滿婚姻,應該是老太太的一大心願。後來,她曾嘆氣地說:“不是冤家不聚頭!”說明她是最瞭解和體貼寶黛二人心願的。

在黛玉進府的過程中,發生了最驚悚的寶玉“摔玉事件”。這個寶貝可是他的命根子,而他又是全家人的命根子。摔玉真是非同小可,激起的漣漪,深不可測:賈母、王夫人、王熙鳳都從此事中洞徹了寶玉這個“混世魔王”的心。不過三人的心思卻是南轅北轍:賈母當然願意二人親上加親。王夫人卻擔心寶貝兒子會因黛玉的到來,而變得瘋魔。對未來的兒媳婦她還要斟酌、掂量。王熙鳳並無定見,一切以最高決策者的意見為意見。

事實上,鳳姐曾當面取笑黛玉到:“你既吃了我家的茶,將來就要做我家的媳婦。”挑明瞭是看好寶黛姻緣的。但是,賈家選媳婦她又做不得主,順著賈母的意,她要得罪兩位姑媽(王夫人、薛姨媽)。若寶敘真的日後成了“寶二奶奶”,她就沒有在榮國府一手遮天、作威作福的舞臺了。因此,她在此事上真的是難做人。至於那個“掉包計”是否是符合曹公的原文原意,則另當別論。

對寶黛而言,二人初次見面,卻是將記憶深處的“木石前緣”給激活了。有據為證: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哪裡見過的?何等眼熟!……”寶玉見到黛玉,即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又針對賈母疑惑,答道:“雖沒見過,卻看著面善,心裡倒象是舊相識的,恍若遠別重逢一般。”

當然,二人關係也是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起步的。直到寶釵加入進來之後,才演變成了薛家杜撰的“金玉良緣”與“木石前緣”的競爭。

黛玉與賈母吃飯之前,先去兩個舅舅家拜見一番,不過都沒見到。賈政在外公幹未回,賈赦更是託病,說怕彼此見面傷心,所以黛玉只在兩家略坐了一下。這看似閒筆,實則鋪墊了黛玉未來生出寄人籬下之慨的遠因。

對比黛玉進府的風光,寶釵的到來就顯得平常得多了。但這是自己母親親姐姐的家,而且此次入宮待選,本就是一個光耀門楣的事,因此寶釵在心理上自然是佔優的。之後長住,也盡得王夫人、鳳姐的關照,“金玉良緣”之說更是不徑而走,直接威脅到了黛玉的命運,“木石前緣”結果成了一出悲劇!

總之,兩姝入府,大有分別,更大有文章,伏脈千里,值得細細品讀。

(9.22.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