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石达开为何没能渡过大渡河,全军覆没是因为红颜祸水吗?

张立启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把失败归咎于女人的习惯,所以石达开过不去大渡河,是肯定要找个女人背锅的。

许亮儒是藏族土司王应元的记室(相当于参谋)。大渡河一战中,许亮儒跟随王应元围剿石军,是亲历者。为了对付石达开,许亮儒没有少给王应元出主意。

石达开被擒后,许亮儒写了篇名为《擒石野史》的笔记。那时候想出书大多须自费,许亮儒舍不得掏钱。而且,当时没有悟空问答,许亮儒无法把它敲到网上,令有兴趣的网友一睹为快。因此,《擒石野史》自问世后便一直藏在家中落灰。

许亮儒死后,到了民国年间,那时太平天国已经开始红了。于是,《擒石野史》几经辗转,被一个叫做都履和的人整理润色,以《翼王石达开涐江被困死难纪实》之名刊登在了《新中华复刊第三卷第九期》上。

在《翼王石达开涐江被困死难纪实》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当夜达开妇诞一子,乃通令将卒曰“孤今履险如夷,又复弄璋生香,睹此水碧山青,愿与诸卿玩景欢醉。”部属均稽首称贺,以是传令犒赏,休养三日,各整队登山采粮,俟行囊充实,方计克小河,此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

其实,不止亲历者许亮儒有文字记载,石达开大军覆灭后的1935年,红军来到翼王兵败之地安顺场,依旧从当地人那里得到过类似的口碑:石达开是因为一个小老婆生子,高兴到在险地庆祝了三天,也因此耽误三天。三天后,清军大兵集结,太平天国绝代英雄翼王石达开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口碑有了,史料也有了。那么,小妾生子,延误过河是不是真有其事呢?

下面,小编就排列一下石达开到紫打地后的时间,看一看他是否因为生子耽误了三天。

1863年5月14日清晨,石达开大军到达大渡河南岸。因为土司坚壁清野的缘故,他找不到渡船,只能暂时修整部队,并砍伐树木,造船、扎木筏,作过河的准备。

清朝人画的生擒石达开战图,可以看见当地有不少树木。


当天夜间,大渡河发了大水,与此同时,他的王娘之一生下了孩子。

大渡河在晴天尚且难渡,何况是发水状态呢?石达开只能等待。当然,在大水泛滥之际,石达开也许会以生子的名义进行一些庆祝活动。但发水和生子是同时,石达开没有过河,是因为发水,而不是因为生子。

然后,我们看一看红军在安顺场过大渡河的时间。红军人数为两万,石达开大军人数按照骆秉章奏报是3-4万,适当缩水后应该与红军人数相仿。

两军时间相距72年,有72年的科技加成,可以这么说,红军是升级版本的石达开。

1935年5月24日晚,红军先遣队到达大渡河。

25日凌晨十七勇士过河,抢占对岸。

26日早7点左右,第一军团团长林、政治委员聂发了一封电报。从电报中,我们得知,预计当天上午10时许,红军在安顺场只能顺利渡过一个团。

刘伯承算了一下,要按这种渡法,全军过河要一个多月。刘伯承的算法,也许有点夸张。小编查到,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共有18个团。要想全军渡过,小编估算了一下,最少也得6天吧!

红军来到安顺场后,从当地百姓的口碑中知道了石达开的教训,一刻也没敢耽误,是开足马力过河的。之所以这么慢,原因是:

1、当时的工兵无法在大渡河上架桥。

2、船只只有四条,且仅有一条是好的。

3、大渡河流速快,达到每秒四米以上,河中还有不少礁石。

4、两岸地势复杂,渡口的对岸是山岩,稍微不注意,渡船就会撞了上去。

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想要三天之内渡两万人到对岸,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石达开过河时的条件比红军要差。

红军起码还找到了几条船,石达开到达安顺场后,土司已经坚壁清野,要想过河,他要先造船。能在安顺场那种凶险水域使用的船只,质量和规格必然不能马虎。

石达开被困后,曾经扎了一些木筏试图强渡,但最终结果是覆灭在波涛之中了。

所以说,到达安顺场的石达开,根本无法在三天之内使全军都到达大渡河彼岸。

这么一看,别说王娘没有耽误三天,即便耽误了三天,也不能对石达开的悲剧名义起决定性作用。

国画泸定桥

素描泸定桥

然而,红军虽然没有全部在安顺场过大渡河,主力部队却从泸定桥过了大渡河。那么,石达开为何没有去泸定呢?小编在悟空问答中也给过答案,关注就可以看哟!^_^


雁小驴


石达开,我们都知道是太平天国里面数一数二的将领,具有传奇的一生,太平军诸将领中,他是最年轻的,十六岁拜将,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走入末路。他勇猛而且热忱,且很有人格魅力,即使背弃洪秀全离京,也有众多人马甘愿奉他为主。但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将领,在前往四川的时候,不幸被捕。按说石达开是位英勇双全的将领,可他为什么没能渡过大渡河,最后全军覆灭?


石达开出走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就是为了避免卷入内讧,怕威胁到生命安全,不得不离开天京。后因为形势需要,他计划入川建立根据地,经历四进四川后,石达开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但是在大渡河时,他面临了天不时,地不利的局面,因为石达开的军队遭遇了大暴雨,河水暴涨使得船不能开,本来对岸是没有清军的,可这场雨耽误了石达开的战机,没过多久大渡河东线防御的清兵来到对岸,而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清军将领王松林一看石达开陷入困境,趁着这个好机会,向石达开招降,石达开一看自己进退维谷,于是接受投降。可是清军背信弃义,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大肆屠杀石达开手下的士兵,压根没答应石达开投降的条件。

石达开没有渡过大渡河,还是因为天不时,如果石达开没有碰上大雨,可能他的结局就大不相同了。


历史百家争鸣


泻药。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在英雄的眼里,跟江山比起来,美人不过是消遣的玩意罢了。文人们会编出红颜祸水的故事,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机会品尝权力的滋味。具体到石达开兵败大渡河,首先是战略的失误。在进军大渡河之前,石达开已经数次进军四川失败了,四川的清军早已有了准备,但是石达开仍旧固执于进军四川,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其次是战术的副作用。石达开为了弥补战略上的劣势,在战术上动足了脑筋。先分兵调动清军,拉出了大渡河这个空档,再亲自奔袭,想抢在清军回防前突破大渡河。可是就像足球比赛中,突然变阵是一把双刃剑。石达开奔袭荒凉的大渡河,自己带的物资有限,就地取材也很困难,还没法提前和当地土司疏通,导致需要花费时间准备渡河的竹筏。最后是百年未遇的涨水。等石达开有了竹筏,结果大渡河提前涨水了。石达开就这样被涨水的大渡河,回防的清军和当地的土司围困在了大渡河边的绝境。就像足球比赛中突然变阵的一方,还在比赛刚开始后,头号主力就倒霉的被罚下场,输了这场比赛一点也不奇怪。如果真的对石达开兵败的历史感兴趣,可以查阅史式先生亲自考察大渡河后,写的有关石达开兵败原因的文章。友情提示,可以对照郭毅生先生主编的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中,有关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地图,那样就更加一目了然了。至于石达开兵败对现在有什么借鉴意义,我建议各位成功人士万一失败了,千万不要把原因归到什么形势啊、策略啊等等,而要归到感情。这样将来东山再起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复出也会容易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