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炮楼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谌海飞


炮楼几乎可以说是抗日神剧的标配,以我跟随老爹阅神剧无数的经验来看,只要是抗日剧必有炮楼。其中有一个抗日神剧的画面让我印象最深:几个八路军的游击队员,披着淋湿的棉被冲向日本鬼子封锁线上的炮楼,打算用柴火点燃炮楼。这个画面在网上的争议非常大,我个人是对湿棉被能近距离挡住三八大盖表示怀疑的,不过重点不在这,在炮楼。



炮楼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人以为炮楼和碉堡是同一个东西,其实这两者有着巨大区别。碉堡是由钢筋混凝土或者石头堆砌而成,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同时架设机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是现代战争防御阵地的重要火力点。炮楼就不一样了,炮楼防御能力一般,而且特别高大,目标明显,是用于治安战的一种军用设施,几乎没有防御能力。相信大家对炮楼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鬼子修建的据点炮楼了。这是华东派遣军在我国北方地区为了对付八路军的“囚笼政策”的产物。

当时因为八路军无孔不入,日本鬼子为了扫清大后方的威胁而进行了多次大扫荡。但是治安战的水实在是太深了,小日本一米五的矮个子一脚踩进去差点没淹死。于是为了巩固沦陷区,拜托治安战,时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多田骏提出了“囚笼政策”,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开始整治运河,增加据点,大量修建碉堡炮楼,封锁沟,封锁墙。企图将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分割,将八路军各部逐个击破。


在这个所谓的“囚笼政策”中,炮楼是重要一环。炮楼经常和据点建设在一块,是当时侵华日军封锁线的主要兵力点和瞭望塔。当时日军的运作方式是,通过公路和铁路机动,以炮楼为哨塔和封锁阵地,阻断八路军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络。同时在遇到八路军袭扰的时候迅速发挥兵力机动性,集中兵力对付八路军。日军的这种封锁方式曾经一度给敌后活动的八路军带来巨大损失,不过后来随着八路军规模的增长,同时摸清楚日本鬼子死板的兵力部署和运作之后,封锁线的作用已经变得微乎其微,炮楼也几乎成了一个装饰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小日本的炮楼已经几乎成了摆设八路军为何不直接把炮楼给摧毁了?先来看一下这张照片吧▲,这是当时八路军在将日本鬼子炮楼驻军全部杀死之后,为了节省炸药而用锄头拆除日本炮楼。其实炮楼之所以会出现,鬼子就是吃准了八路军没有攻坚重武器。当时八路军小米加步枪,就算是主力部队也没有配备几门可以用于攻击炮楼的火炮。所以当时的日军炮楼和八路军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八路军打不下日本鬼子的炮楼,日本鬼子也封锁不了八路军。其实除了日本鬼子,德军也有炮楼,但是德军的炮楼不是像日本鬼子那样用来当哨塔,打治安战的,而是用来防空的▲。这造型男同胞们是不是特别熟悉?别想歪了,多的我就不说了,我是正经军事博主。
这是德国著名的防空塔,在遭到英国轰炸之后,德国为了提升防空能力建造了8座防空塔,其中3座在柏林,2座在汉堡,3座在维也纳。这种防空炮楼的火力非常强大,在那个时候的确起到了区域性防空的作用,让英国轰炸机绕道而行。


赤焰哒哒哒



这张比较模糊的照片是当年八路军或者游击队打击日寇炮楼的情景,从图片里我军所使用的武器来看,就是步枪和手榴弹!拿着这样的轻武器去攻克用砖木结构的碉堡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日寇的炮楼都是建在较高的地势,以上视下视野开阔,再使用“歪把子”机枪进行封锁,只有轻武器的我军很难接近…要想将炮楼摧毁只能是有战士们冒死抵进,使用集束手榴弹炸毁!


炮楼一般指的是:多层碉堡。是坚固工事的一种,通常情况下是地上三层结构,形成一定范围内远中近三层火力打击距离…日本侵华期间,在我国冀中平原等地修建的炮楼大多就是上面图片这种三层结构,在10平方公里区域内约有三到四座,形成三角或者四角互联防守,一座炮楼越有鬼子一个班防守,更大一些的由一个小队(相当于排)防守,并且这些炮楼要修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样站在炮楼的最高处可以瞭望到更远的地方,炮楼的主要武器都会有“歪把子”机枪,大一点有“九二式”重机枪、掷弹筒,再加上“三八枪”会形成1200米的防御距离…对于当时的我军来说,手里的轻武器不可能在1200米外对鬼子的炮楼形成有效威胁,所以鬼子才肆无忌惮的大量修建。

总体来说,鬼子的炮楼建筑标准很低,大多数是砖混结构,缺乏钢筋混凝土,这种炮楼只能防御缺乏重武器的游击队武装…其后,我军也在武器装备条件略有改善的条件下,也几次使用缴获轻型火炮摧毁了多座鬼子炮楼…在较强火力打击下这些炮楼基本上不堪一击。
图片上是著名的“柏林防空塔”,不但是建筑本身是超标准的,就连防御也是超标准的!防空塔的四个角安装了四门双联128毫米高射炮和十余门其它口径的高射炮,构成了半径10公里的防空和地面防御范围。

鬼子的炮楼要是拿到欧洲战场上,其防御标准连小儿科都算不上!欧洲战场才是高标准的机械化战争,参战方的火力打击能力都非常强大,鬼子修建的那类炮楼不要说大口径火炮,就是75毫米山炮直瞄射击也是几炮下去就会坍塌!

欧洲特别是德国修建的炮楼,建筑都是超标准的!柏林防空塔之坚固、防御火力之强大就连苏军机械化部队都会绕道而行。
“动物园防空塔”
在“柏林战役”期间,为了阻止进攻“国会大厦”的苏军,使用楼顶上的四门双联128毫米高炮对苏军进行持续半个小时的急促射击…几乎将3000多人的机械团消灭,可见其打击能力的巨大…朱可夫元帅听闻此事之后,下令进攻国会大厦的增援部队绕过“动物园防空塔”,从别处而行。


柏林防空塔不但对外打击能力强大,它自身由于是超标准的建筑规格,地基和一楼的外墙厚度达到了3~5米,由粗钢筋、各种建筑钢材为框架,使用高标号水泥浆灌注,坚固异常!可以防御美苏军队203毫米加农炮直瞄射击,也可以抵御2000磅航弹直接命中。图片上是苏军对防空塔展开炮击,虽然也是烟尘滚滚,但是对防空塔只是伤及皮毛!

总之,柏林防空塔可能是二战期间最坚固的炮楼,似乎可以防御任何一种常规弹药的打击,也可能只有德军自己的800毫米“多拉”列车炮或者600毫米“卡尔”臼炮才能将它彻底炸毁!


这是美军驻阿富汗军事基地里的建筑材料,是围墙的水泥基座和隔离墩。
美军基地不只是有厚水泥墙,在墙外还有多道铁丝网,图片里铁丝网的尽头就是一座炮楼,它虽然在上面布置了大口径重机枪,但它的功能也已经以瞭望为主。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攻击硬目标的弹药层出不穷,这些新式弹药不但穿透力强威力大,精确度也非常高,打击误差都在10米之内,一般性的永备型碉堡被击中后马上就会完全被摧毁…基于武器装备性能的提高,碉堡、炮楼的防御价值已经大为降低,但是炮楼作为瞭望、警戒功能还是有的,只是建筑标准降低了很多,没有必要再使用高标准建筑。


皇家橡树1972


起多大作用得看你在哪个战场,如果是在重火力缺乏的亚洲战场,炮楼当然能够发挥不小的作用。炮楼本身有三到四层的高度,不仅看得远,而且占据火力制高点,在楼顶架上一把歪把子机枪和几具掷弹筒就可以封锁半径超过1000米的大片区域,炮楼在墙壁上还设置有射击孔,若有人进攻时可以躲在这些射击孔后面用三八步枪或者歪把子机枪猥琐射击,如果你没有有效的重火力,想要攻占一座这样的炮楼,那只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神枪手一枪一个,敲掉炮楼火力点,在日军机枪掷弹筒火力下,能不能进入步枪有效射程内另说,在掩体的保护下,有几个人能从射击孔里把日军爆头?

第二、那就是在火力掩护下,冲到炮楼下面,利用射击死角,用炸药包或者集束手榴弹将炮楼炸掉(以边区造的威力基本上难以实现)。

第三、同样是冲到炮楼底下,然后一层层的进攻日军,最后攻占整个炮楼,在火力严重劣势的情况下,有几分胜算?就算胜利了也肯定少不了伤亡。


所以在抗日战争前期,日军炮楼基本上可以看做是难以攻破的碉堡,他们经常相隔两三千米,几座一组,沿着交通线和重要路口相互拱卫,将抗日根据地分片切割,是日军围困八路军,统治敌战区,以战养战的主要手段之一。

那么把日军炮楼如果丢到欧洲战场呢?不是我说,就它那半残废的砖石结构,一发80毫米迫击炮都能分分钟教它做人,更别说古斯塔夫和多拉那种变态货了。

以上讨论的都是日军炮楼,其实即使强如马奇诺防线、斯大林防线、德国动物园防空塔这样的存在,在欧洲已经普遍装甲机械化的作战模式下也丝毫没有作用,就算不是用炸弹狂轰滥炸将其从地球上抹去,就是适应快速激动的绕后穿插,也能瞬间让这些固定工事沦为摆设,所以不要再讨论炮塔有什么用,他们除了低烈度治安战能找点存在感,其他几乎一无是处,不信问问美军MOP钻地弹?


军史吐槽君


炮楼可以算得上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游击区当中的一个著名建筑,是结合地区形势和战争形势而出现的一种建筑产物。

由于在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正面战场大规模的会战逐渐减少的背景之下,敌后战场的交战频率越来越多,在正面无法将日军打垮的情况下,在后方不断地进行破坏也是战争局面下击败对手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相持阶段开始后,八路军反倒成为了抗日战场的主力之一,在大面积的运动战,游击战之下,炮楼这个产物也逐渐诞生。



由于炮楼是固定建筑,因此在正面战场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尤其正面战场是火力密集度最高的地区,在正面战场建设炮楼,建设速度远远比不上被摧毁的速度,因此,炮楼成为了敌后战场日军制约八路军活动范围的有效建筑。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曾有五里一碉,十里一楼的名言,也强调了在敌后战场中炮楼数量之多,面对机动灵活,打完就撤的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日军很难做到将八路军集中在一个固定地点进行围剿,但限制八路军的活动还是有方法的,炮楼就在这一方略中逐渐大规模推广。

在八路军的活动范围内,每隔几平方公里之内就设一座炮楼,各炮楼之间相距一般不超过十公里,甚至在八路军活动最密集的区域,各炮楼之间的相距只有几里地,即便是最轻便的九二式重机枪和九二步兵炮,也足可以覆盖炮楼所管辖的任何范围内,还可以得到旁边炮楼就近支援,同时各炮楼之间也不断的建立道路和铁路,并且定时进行巡逻,这样可以限制敌后战场我军的有效移动,将八路军和游击队分隔在各个区域中。



要想打破封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逐个摧毁炮楼,但对于当时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来说,摧毁炮楼这样的大型堡垒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必须要部队成建制地进行行动才能完成,前提还是要对增援的日军进行阻击,为摧毁炮楼赢得时间,因此在真实的敌后战场,摧毁一个几十人把守的炮楼,至少要动用营团级规模,并且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并不是抗日神剧中砍瓜切菜那么简单。


辽宁资深球迷


大多数军迷都知道,碉堡是战场上一种重要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非常坚固。而炮楼是一种圆柱形的防御性建筑,比碉堡要高得多,修建炮楼的主要材料是砖头、木材和“三合土”,这也是炮楼远没有碉堡那么坚固的原因。

所以炮楼只能算是治安战的产物,相当于一个据点罢了。如果将炮楼作为正规的军事目标进行防御战,在敌方大口径火炮面前那完全就是活靶子。抗战时期日军为了对付我国敌后游击队,在占领区就建立了大量的炮楼,我们在抗战剧中也经常会看到八路军等敌后武装攻打日军炮楼的场景。

炮楼的高度一般在10米左右,日军通常把它建在视野开拓的地方,这样可以居高瞭望,便于观察四周情况。随着日军战线拉长,兵力已经明显不足,而我军的抗日根据地又不断发展,日军就只能建立大量炮楼形成据点,据点之间可以及时相互支援,这样一来可以将我军的根据地分成数块,使游击队的活动范围受限,此举有效打击了敌后抗日武装力量。

在八路军的活动范围内,日军每隔几平方公里就设有一个炮楼,毕竟日军被八路军游击队打怕了,只好建立炮楼封锁八路军。一个炮楼中有十几个射击孔,顶部还射击阵位。一般有十余名日伪军驻守在炮楼内,他们配有机枪、掷弹筒等武器,火力很强。八路军和游击队要想打破封锁,就得拔掉日军的炮楼据点,可是我军武器装备低劣,攻下炮楼谈何容易?

炮楼是特殊时期的产物,抗战时日军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建立大量炮楼,就是欺我武器装备差。在抗战史上,八路军曾缴获日军山炮,日军立即紧张得不得了,愿以40支枪换回1门山炮,原因无他:怕八路军轰炮楼。八路军虽缴获了山炮,但炮弹很快用完,找地方埋了也不会交换给日军,原因就是想留待有炮弹的时候,一炮轰了日军的炮楼。


兵说


严格的说,并没有炮楼这个词,“炮楼”是我们的俗称了。

真正去研究“炮楼”实际上会归纳到碉堡中——高碉堡。

对于中国人民来看的“炮楼”就是抗日战争中日本修建的日式高碉堡了。

说实话,如果是高碉堡的话,在之前的战争中的作用极大,是地区防御的重点建筑。

高碉堡内不仅仅可以布置射击孔,还可以部署火炮对敌人进行远程打击。更重要的是实现开阔射击效率高。


但由于高碉堡本身过于庞大,因此也是敌方重火力的主要照顾对象之一。


而日本建设的“炮楼”虽然也属于高碉堡,但是在真正的战争中其实作用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就是用来“欺负”中国人的。

存在即合理吧——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并没有多少重武器,不能有效的对砖木结构的炮楼造成伤害。因此日本在占领区内建造了大量的炮楼。

通常这种炮楼也仅仅配备轻武器射击孔,但由于炮楼高度极高,周围又是平原,因此视野开拓射击效果良好。


但“炮楼”这种结构的高碉堡也仅仅出现在中国,其他地区由于敌方有重武器,日本也是规规矩矩的建地堡。


所以说矗立在日占领区内的炮楼也是当年我们武力积弱的一种象征,也是日本人在战争中投机心理的一种体现。人有小小的炮楼矗立在中国的大地上,在当时是一种耻辱啊!


军武数据库


当然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的。

以二战时期,日军修筑的大量炮楼来说,事实上这个炮楼也不是简单的防御工事,而是日军“囚笼政策”的一部分,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

炮楼是封锁我敌后抗日武装的一个点,然后连接封锁线,封锁沟,以点带线,以线控点,给我敌后武装带来巨大的困难。

图:现存的日军炮楼,可见其差不多就是三层砖墙
当然日军的炮楼质量确实不高,这种炮楼别说火炮都能轻易打穿,以12.7mm重机枪对这种砖木结构都有很强的穿透效果。

但是我国当时无论国共双方都非常缺乏这种重武器,自然也很难拿下它。而且,日军修建炮楼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搞“叹息之墙”,防御无敌,正所谓孤城不可守,如果日军没有支援,那么再坚固的炮楼也会掉。日军本身就是以交通线来机动支援各个炮楼。



而这交通线又分两种,分别是铁路和公路,如图所示,早先日军依托于铁路机动,结果遭遇敌后武装力量扒铁路,其中最大规模的就是百团大战。真正最困难的时候,反而是1942年,太平洋战争开始以后,由于日军从东南亚获得了大量石油,所以汽车机动提高,公路的机动能力和灵活性就远比铁路强了。

所以很多老革命家的回忆录里,都讲过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根据地更困难了,但是到1943年,日军由于逐步在太平洋惨败,抽调大量兵力去太平洋填坑,留守中国的日军兵力更加不足,同时年少与年老者众多。所以我们还能用炸药包之类的,打反击了。


德国修建的炮楼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修建的,在当时这个玩意造价非常贵,所以一般作为永备工事,同时这种钢筋混凝土工事事实上,仍然需要其他土工工事保卫的。

图为德国的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

正是因为没有可能用钢筋混凝土搞一个壁垒出来,所以才需要外围的土工工事(俗称战壕),所以盟军能够从外到里一个点点清理。事实上这些钢筋混凝土的视野很受限,存在火力死角,和视野盲区,这些都需要外围工事来解决。虽然防御强大,几乎不是大口径舰炮直接命中就不会有事。

所以,说到底炮楼或者碉堡,自然具有很强大的防御能力,能够极大的改变战场态势,但是最终战争都是靠人,没有足够的人,那么迟早也会被攻破的。


木荣雨北


以前,在我们国家抗战时期,炮楼是非常多的,都是日本人修建的,高大、坚固、布满了射击孔,上面插着日本的膏药旗,架着机枪,里面的鬼子盯着下面一举一动,都在其眼下。

炮楼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治安

炮楼这个东西,其实并不是战争期间才有的,这个东西并不是为了战争而生,而是为了治安。这个所谓的治安呢,并不是防火防盗抓小偷这些,而是为了针对敌后的一些武装力量,高大的炮楼视野非常开阔,可以很好的盯住抗日武装的行动。

日军大规模修建炮楼是在1939年的治安肃正计划的时候开始的,日军将公路修高,修建大量炮楼,“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这样的囚笼政策,将占领区划分为一片一片。各个炮楼之间互相联络,与地区守军进行沟通,一有情况,立刻汇报。

其实碉堡这个东西,就是欺负当地的中国抗日武装力量武器装备差,炮楼里架上两挺机枪,几把三八大盖,就能将下面的游击队压制的死死的。尤其三八大盖射程远精度高,几乎就是为了炮楼量身定做的。

炮楼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里面,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十米高的炮楼,里面没有太多重火力,放在那里,就是个靶子。只要一门炮,炮楼就轻轻松松拿下来了,很容易就摧毁了。炮楼的设置,就只能是建立在占领区,有小股残余的抵抗力量的时候。其作用,只是维护治安。


军武文斋


炮楼是抗日战争中,日军在敌后战场专门修建在平原的碉堡工事。是日军针对华北平原地区特别设计的一种防御工事。


到了抗战时期,一般的工事都是要求低矮,隐蔽,便于发扬火力,观察。这个是因为一旦工事太过明显,很快就会被对方的火力摧毁。但是这个问题到了中国华北的敌后战场就不用担心了。当时,能够摧毁掩体的只有身管火炮,就是山炮野炮什么的,步兵炮也可以。但是在敌后的八路军是没有这些火炮的,八路军在敌后游击,一般只有一些迫击炮作为支援火力,八路军总部利用捡的晋造火炮组建了一个总部炮兵团,但是由于没有炮弹,而且转移不方便,很快就撤回延安了。

和缺乏火炮相比,炮弹更是大问题。同时还有没有炮兵人才,近代炮兵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当的数学水平。在建国以后组建炮兵部队的时候,当时的苏联专家就是要高中以上文化的人,要知道当时的高中毕业在中国人里边都是属于凤毛麟角。

而华北地区由于是平原,缺乏高地在,这样观察起来就比较困难,不过由于没有八路的火力威胁,所以可以把工事修的高一点,所以炮楼也就出现了。应该说炮楼是抗战中日军统治的标志性建筑物,同时由于八路军没有摧毁炮楼的手段,炮楼在日军控制华北沦陷区还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到了抗战的末期,随着八路的装备改善,特别是开始研究出用迫击炮平射打碉堡的办法,日军的炮楼开始不再是高枕无忧的,同时由于战局的恶化,驻守炮楼的日伪军心理出现变化,使得八路军的活动越来越大胆。

在没有火力能够直接摧毁炮楼的情况下,对于日军的孤立据点,也就是炮楼,八路一般是用长期围困的方法来夺取,最典型的就是沁源围困。八路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断水断粮,最终使日军放弃了当地的据点。

不过,如果是在有合适的地形的地方,日军也不会修那么显眼的东西,而且也还是修一些非常隐蔽的工事。下边就是在井陉附近让网友找到的日军遗留下来的工事。

如果是有适当的伪装这种工事,还是非常坚固的。在正面战场,日军就构筑这种工事而不是炮楼这种高高大大的碉堡了,国军好歹有炮,这种工事高大,就是平射炮的靶子。
像这么明显高大的建筑,在战场上太显眼了,有炮的话,就是一炮一个。到了现在,普通步兵连的120火箭筒都能对付这个东西,再早无后座力炮也能够对付它,但是抗战时期的八路什么也没有。对,92式步兵炮也行。就看你能从日军手里弄来不。


有痰


炮楼主要是沿着铁路、公路等要路分布,砖砌,四到五层,底层布置重机枪,二三四层是住宿和存粮处,也会布置轻机枪和步枪等火力,顶层是瞭望层,足以看见周边五到十公里范围的情况。这种碉堡主要是警戒和封锁之用,由于只能防御轻武器的攻击,所以主要用于占领区内的反游击作战。

炮楼这东西在二战中中国战场尤其是敌占区最为常见,主要就是欺负我游击队极其缺乏直射炮等重武器,无法对炮楼进行直接摧毁。所以这种炮楼对付只有轻武器的步兵还是非常有效果的,仅有轻武器的步兵进攻这种炮楼往往会损失惨重。



而在其他战场,这种炮楼则非常少见,在对方拥有直射火炮以及空军的情况下,这种砖砌又目标明显的炮楼简直就是活靶子,给对方送人头的工事。要知道在欧洲战场那些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隐蔽性极强的工事都会被对方的重型火炮所摧毁,更不用说这种又高又脆的砖砌炮楼了,就算你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生存能力也很差,目标太明显了。


除非建造类似于德国防空炮塔那种超级变态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连墙体都两三米后,可以承受当时任何口径的火炮和飞机炸弹的轰击,还可以在战争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不过造价实在是太高了,而且性价比也低,进攻一方往往会选择绕过这些坚固的炮塔,而这种造价高昂的炮塔又又不可能满地建,所以在现代战争中作用非常有限,游击战争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