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端午節快到了,你們家鄉都有什麼習俗?

棒奔霸


潮人有關於端午節的詩:

“家家插艾望消災,欲食粽球興滿懷。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

從詩中可以知道潮汕人的端午習俗有插艾消災、吃粽子和梔粿、賽龍舟等,那麼這些習俗究竟是怎樣的,且聽六甲番人講解如下:

1、插艾掛蒲消災:

插艾花是潮人端午很重要的習俗,這一習俗其它地方已不多見,但潮人至今保持。插艾花是指各家門戶上插艾花或炙艾,意在“艾虎形以辟邪穢”,也就是驅瘟辟邪,這一習俗來自遠古,農曆五月初五被認為是惡月惡日,此時氣候溼熱,毒蟲出沒,瘟病流行,所以要施行巫術以驅除毒病,遠古的巫術除了咒語、巫舞、符圖外,還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黃之類藥物,後來咒語、巫舞、符圖逐漸失傳,但插艾掛蒲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

2、吃粽子:

吃粽子是我國漢族端午節傳統習俗,最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潮汕人絕大多數是漢人,吃粽子當然也免不了,同時潮州話的“粽”和“壯”同音,吃粽也有身體強壯的寓意。潮汕地區的粽子很有特色,六甲番人在昨日的悟空問答已提到其中的梔粿,另外還有雙粽球,是以糯米摻以豬肉、蝦米、蛋、花生仁、香菇、香料以及甜豆沙為餡,一半鹹一半甜,其味柔潤滑膩,委實好吃。

3、賽龍舟:

賽龍舟也是我國漢族端午節傳統習俗,不過很多地區限於場地早已不辦活動了,但潮州人卻將賽龍舟當成非常重要的群體活動,潮汕水系發達,江河交錯,池塘遍佈,很是方便舉行龍舟比賽,潮人有詩《端午賽龍舟》:

“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

這是描寫了端午節觀看賽龍舟的感受,龍舟比賽非常濃重,競技氣氛完全不輸當前的足球世界盃,從古至今,為了奪標很多商家和大戶還會贊助龍舟隊,在六甲番人看來,潮汕地區的龍舟奪標贊助或許是世界上最早的體育競技贊助活動了。

4、食藥膳、食真珠花菜、食草粿:

潮汕人講究吃,而且必須按時令養生吃,夏天腸胃問題較多,所以潮汕人會通過飲食來調節身體平衡,藥膳、真珠花菜、草粿都是夏天極好的食品,藥膳且不說,真珠花菜(白花艾)和草粿都有清腸胃溼熱的功效,其中的草粿和珠三角的龜苓膏相似,但成本更加便宜,由涼粉草做成。

5、貯龍鬚水:

龍鬚水就是端午節這天前後下的雨水,這種水據說有靈,潮人珍惜大自然的饋贈,所以很多地方都會將龍鬚水貯蓄起來,用於沐浴,以求來年健康平安。

除了以上習俗外,潮人還有祭祖外、浴藥湯、食藥膳、吃“麥熟”、吃“聖甘枳”等習俗,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端午節是個沉重的節日,我老家的習俗也挺多的。

比如吃粽子,吃餃子,疊印包,採艾蒿,吃雞蛋,插楊樹枝,掛印包和葫蘆,拴五彩線,用艾葉洗臉等等。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到了,媽媽早早的起床包餃子,也把我們喊起來,去採艾蒿。一聽說這事,我們一骨碌爬起來,急急忙忙的就走了!因為大人說只有太陽出來之前的艾蒿才管用!我們來到山坡上,壕溝邊,細心的尋找,全然不顧露水溼透了鞋襪!忽然妹妹喊起來,“在這裡!”我們跑過去,一會功夫就採了幾大綹,原來艾蒿都是成片生長的,找到一棵就會發現很多!連跑帶顛的奔回家去,怕太陽出來呀!

到家後,母親把艾蒿洗洗,燒一盆熱水,把艾草放進去,泡一會,然後我們都用這水去洗臉,洗手,據說是洗了就不著蚊蟲咬了,所以我們都用心的洗著……

之後是吃餃子,吃煮雞蛋。每人分一個,這是一年中唯一的待遇!因為雞蛋都留著給最小的孩子和款待客人。還要給放豬的留幾個——家鄉每個屯都有個豬官,把各家各戶的豬集中起來統一放養,中午和晚上再趕回來。

每到端午節這天,小豬官喊”松豬了”格外早!因為今天有盼頭——有雞蛋!只見他一手拿鞭子,一手挎個籃子,全村走一遍,籃子裡的雞蛋就滿了!都是熟的,饞得一幫孩子在後面跟著……村裡人很講究,沒有一家不給的!雞蛋少的人家哪怕大人不吃,也要省下一個給豬官!母親則每次都給兩三個的!她說人家風裡來雨裡去的也不容易!據說端午吃雞蛋是管肚子不疼的。

之後我們還會去採楊樹枝,母親指揮著我們把疊好的印包,葫蘆拴在樹枝上,再插在屋簷上;給我們栓上五色線,戴上小荷包,小笤帚,說是辟邪的!而這些東西都是母親在燈下縫製紮成的!不知少睡了多少覺……

如今,又快到端午節了,母親卻再也不能陪我們過節了!想想母親在時那些美好的時光,真是心酸!

這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想起來真是值得回味的!

您的家鄉有什麼不同的習俗嗎?歡迎交流,關注,評論和點贊!


常青樹


在我的家鄉貴州這兒比較注重過端午節,而且每一件都會舉行盛大且熱鬧的賽龍舟比賽。

關於賽龍舟,用我們的家鄉話說就是“爬龍船”,既有傳統的龍舟,也有符合國際比賽的龍舟式樣,而且活動形式豐富多彩,每年到了端午節當天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無論這天太陽多麼毒辣,依然擋不住市民朋友們的熱情,大家攜老帶幼一起去河邊觀看龍舟比賽,人山人海的場景很是熱鬧。

關於賽龍舟習俗裡,我們這最有趣的當屬搶鴨子活動了。

龍舟比賽結束後,工作人員會把鴨子扔進河裡,這時候龍舟健兒們個個跳下水搶鴨子,激起的浪花與半空飛舞的鴨子交織在一起,場面十分有趣。

除此之外,包粽子(本地話叫包粽粑)也是我們這的習俗之一,我媽媽會包粽子,在這兒就不多說吃粽子了,來說說門前掛艾草、菖蒲的習俗。

眾所周知,夏季炎熱容易滋生細菌,掛艾草、菖蒲就是為了防止病菌滋生,而且也是祈福的行為。這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對於健康也有益處,在端午節民俗活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上便是我的家鄉貴州過端午節的習俗,雖然和很多地方的端午節習俗大同小異,但承載的仍舊是鄉愁情懷。


安小念說情感


五月初五粽飄香,健兒龍舟競渡忙!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在我的家鄉粵東地區自然也少不了許多傳統的文化習俗。而且有一些習俗外地人是從來沒有看到的!這些習俗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就一直留傳至今的!

1、賽龍舟:家鄉的賽龍舟是農曆五月初五開始至初八結束,為期四天,每年約有30左右條龍舟參加比賽,比賽過程可能和全國各地大同小異,可能唯有不同的是龍頭下水前的儀式吧!初五凌晨三點左右,凡參加比賽的人員必須集中到“社裡”的“地頭宮”集體參拜“地頭老爺”,儀式由社裡“老大”主持,燒香、燒錢紙及祭品完畢,然後請出龍頭,龍頭有兩個,一個公和一個母,所有人都要依次排隊,走在最前面是社裡負責一路燃放鞭炮的人,接著就是負責一路灑“仙水”和撒“鹽米”的兩個人(仙水和鹽米是驅走邪氣的神物,誰家和紅白事的人拒絕參加),然後是兩個社裡最強壯的年輕小夥子負責扛龍頭,這些人一路上都必須要小跑,浩浩蕩蕩跑到河邊碼頭,這時的碼頭早已經站滿了人在等著下面的龍頭下水儀式,只見鑼鼓響起、鞭炮齊鳴,老大為龍頭“開目”,然後龍頭下水,岸上有幾個人往水裡和周圍撒下“龍蛋”(雙華李、桃子),岸上觀看的都會爭著搶,據說搶到龍蛋吃的人會一生平安!



2、初五上午,每家每戶都會驅趕蚊子。不知是季節關係還是這個法術有法力效果?農村五月前的蚊子特別多,而到了初五之後蚊子就明顯減少了!人們會事先準備一根柳樹枝和一份“五土錢紙”(祭品),然後手拿著這東西在房間裡的每個角落走一圈,口中唸唸有詞:“趕蚊趕蚊群,趕到溪邊看龍船”然後把柳枝扔在溪邊上。

3、祭拜祖先,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孃家吃粽子,看龍舟比賽,為自己的社裡搖旗吶喊,祈禱家裡的龍舟搶到頭標。



4、吃龍舟粥,初五正日凌晨,社裡會煮很多粥,除了供參賽選手吃之外,社裡有小孩的家庭都可以來打粥吃,每一個小孩只許打一碗,據說體弱的小孩吃了以後身體會很快強壯起來!

5、煮湯給體弱、吃飯不多、挑食的孩子吃,據說五月初五這一天是聖日,凡家有小孩“甘則”的、用螃蟹加“甘則籽”(像八角)煮水給小孩喝,以後小孩就會吃多,身體會強壯起來。

以上是我的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不知道大家看後有沒有覺得很奇怪?請把你家鄉的習俗分享給大家吧!謝謝


潮聲饒韻


記得在家鄉渭南,端午中秋都是和他們一家人一起過,春能吃到嫂子親手包的粽子,秋能享受螃蟹的肥美。嫂子之前待我真的如家人一般,有一次我做手術住院,嫂子天天親自下廚,開車從老城送飯到中心醫院,我出院後,她直接接我住她家,鴿子湯蟲草湯各種補品與美食,休養好能上班時,她又每天做早點讓我帶到單位,一做就是三份,我們當時的代碼辦公室人手一份她的早飯,每每想起總是不能忘懷感激不盡。她待人的真誠寬厚,做事情的認真與拼勁真是我一生要去學習的。在四川相見,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相思,臨別,她卸下手指上的藍寶石戒指戴在我手上,說你一定帶豆蔻來連雲港,到時候帶你去看水晶宮,買更好的寶石戒指送你!常想我何德何能,能遇到如星辰大海一般寬厚賢惠又美麗的嫂子,她真的就像送我的那枚藍寶石一樣,通透澄淨!


渭南文壇


端午節各地的習俗,還是挺多的。

1. 採艾蒿。

採艾蒿一定要在清晨的時候,越早越好。

一般,都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出發,去採艾蒿。

那可是新鮮至極的艾蒿啊!還帶著清晨的露水!


記得大學的時候,女生宿舍,一直都是雷打不動到點兒鎖門的,不到天亮,別想開門。

但就是端午節的那個晚上,學校開恩了。

所以,一個晚上,都有女生陸陸續續地出門。

據說,半夜2點一波,清晨4點一波,早晨6點還有一波。

我就是屬於半夜2點那波的。

記得我們班男生把女生接出去後,一起往外走。半夜2點的天,不是黑的,是藏藍色的,天空中竟然還能看到星星。

就在這最美的藍寶石一般的夜空中,我們把新鮮的艾蒿,採回來。

2. 插艾蒿。

採完艾蒿之後,就會把艾蒿插在門框上面,據說可以擋病驅災。

只要早起採艾蒿的,都會把艾蒿插在門上,算是討個吉利。

3. 頂雞蛋。

這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遊戲。

一般家裡都會煮一盆雞蛋,小孩子就拿雞蛋頂著玩兒,看誰的雞蛋殼更硬,誰就贏了。

一般都會在早餐的時候,選一個最硬的,因為吃完雞蛋,就知道哪個雞蛋可以笑到最後了。

然後像獻寶一樣,拿著自己的雞蛋冠軍去,看看其他人有沒有能比自己雞蛋殼更硬的雞蛋。

記得有個端午節,我連續吃了8個雞蛋,就是因為都頂輸了。從此之後,與雞蛋絕緣!

4. 吃粽子。

吃粽子,應該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事情了,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都是自己家裡包粽子。

外婆會事先買好粽子葉,準備好所有的材料,然後一個一個把粽子包好,再煮好,放在涼水裡面冰著,省得粽子變質。

外婆做的粽子,是最香最甜最好吃的!

外婆炒的雞蛋,都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炒雞蛋!

可惜,再也吃不到了。。。

我是放飛九月,喜歡旅遊、攝影、美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分享美食美景體驗。


放飛九月


從進入社會開始奮鬥那天起,多少人多少年沒在家過過節日了,端午節也不例外!只能說說小時候的記憶了!

端午前兩天,父母就開始割粽葉洗粽葉,泡糯米,泡發豌豆,熬紅糖漿,準備端午當天包粽子的材料輔料!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種有艾葉,到了端午當天,一大早就被母親從溫暖的被窩揪出來,扎小辮,還得在小辮上插一枝剛掐下來的新鮮艾葉!現在想來都是美好的回憶,不過想想那時候幸好不知道古時往頭上插根草表示賤賣的意味,不然怕不是要哭的岷江河水倒流呀!

屋門口爸爸會準備兩把長的最好的當年艾葉,先象徵性的在家裡所有人身上彈幾下,再掛單大門的兩邊,一直要掛到過完端午所在的當月!這也是全年唯一一次,我爸舉起小鞭子往我身上打姐不會號啕大哭的一次!

等我揹著小書包蹬著小短腿跟在隔壁哥哥姐姐們身後去學校之後,家裡就開始全員出動包粽子了!我們家的粽子很簡單,只有純糯米粉甜粽和加入豌豆放了鹽的鹹粽兩總。直到第一次去到外省才知道世界之大,原來還有鮮肉粽、鹹肉棕、蛋黃粽、豆沙粽、紅棗粽……等等粽!但是記憶深刻的還是小時候媽媽親手包的粽子,甜粽粽子本身是沒有味道的,純糯米白味粽,需要煮熟後蘸上白糖或者淋上紅糖漿食用,甜粽吃多了發膩,因此個頭比鹹粽小,包好後會串成一串入鍋煮食!鹹粽則是獨行俠,一個一個入鍋!

中午放學,知道家裡的粽子已經熟了,所以會比平日的腳步快一些奔回家,回家書包都來不及放,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廚房的大桶或者大盆中用涼水降著溫的粽子!

下午上學父母會讓提著一串粽子送給老師,不是賄賂,只是那個年代純樸的父母表達對於傳道授業老師的感激與尊重!

聽說隔壁鎮上號稱小西湖的所在會每年旅行划龍舟的比賽,彩頭是幾隻鴨子!鄰居家有成年後在外闖蕩的哥哥,他們繪聲繪色的講著龍舟會的種種,讓一幫小蘿蔔頭都巴不得馬上長大,可以跟著哥哥去看賽龍舟!可惜,直至今日,還沒見識過鄰居哥哥口的人山人海的賽龍舟景象!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粽子節可以多吃點!✌(̿▀̿ ̿Ĺ̯̿̿▀̿ ̿)✌😜😝😛





穎子游世界


我的家鄉位於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我對端午節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小時候,說實話近些年對節日都沒什麼概念,因此對現在的端午節也就沒什麼體會。還是聊聊小時候家鄉是怎麼過端午節吧!


對於這個節日,有兩件事兒影響特別深刻。一是栓五色線,二是吃涼糕。每到端午節臨近,母親都會準備各種顏色的花線,晚上在油燈下一條一條的搓好,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顏色,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香囊。但是母親會自己用花布縫公雞,裡面塞上香香的一種叫“地茭”的草。這種草在家鄉遍地都是。端午節那天早上,母親會給我們姊妹三個每個人都栓上五色線,胳膊上,腿腕處都得繫上,說是驅瘟辟邪,保平安,而且母親一再囑咐不能自已解開,要等它自己掉落。裝有“地茭”的公雞香囊會給我們每人衣服上縫一個,特別漂亮,我想寓意應該是一樣的。


我們老家是沒有粽子的,通常家家戶戶都會做涼糕,與其它地方的江米涼糕不同的是,我們老家用黃米,因為老家出產這個。母親通常會在前一天把各種原料泡上,然後第二天早上起來熬製,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配料也沒什麼,幾顆紅棗,幾粒冰糖。熬好後攤在自家的“淨片子”上涼涼,(這個淨片子不知道字對不對)。吃的時候,我們姊妹三個最大的樂趣就是搶紅棗,那時候是真的感覺甜!等我們吃完了,父母吃的時候,紅棗肯定是一粒都不剩了。

除此之外,母親會採艾葉,用紅繩繫上掛到門頭上,我想這應該也是用於辟邪。那個年代,雖然不富裕,但是每個節日都很隆重,很有儀式感,在主觀上都很重視。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再買個粽子吃,已經沒了感覺,再也吃不出當初那個甜味。現在無論過什麼節,都是在朋友圈過過而已!這在內心深處多少還是有點失落!


呼市老賀


我的老家是湖南湘西的一個小山村!

除了大家熟悉的吃粽子,賽龍舟等,還有著一些獨特的風俗!

喚蛇

端午節前後,是暑氣最盛的日子。在這段時間裡,山上的蛇蟲活動也因為其燥熱變得頻繁。

老家的每一個村落基本上都有一個比較懂“道行”的人。

就是所謂的“師公”,平時負責村落的白喜事。過年送財神,清明看山。

到了端午,就會去附近的山上,拿一塊青磚,唸唸有詞,邊走邊灑一些雄黃,據說“師公”熟悉每一條“蛇道”,順著蛇道一路召喚,說是給山上所有的蛇打聲招呼,人道,蛇道,各走一邊,互不干擾,互不侵犯。在各個蛇出沒的地方放上米糧,同時,會給村落裡每一個小孩都用雄黃酒在額頭上畫個王字。讓蛇蟲知道,這是小孩,不要侵擾。

取龍水

端午節前後,師公會帶上村落的小孩,去附近山上的一口泉井取龍水。每人喝一口,說是端午節龍王恩降龍水。

小孩喝了,可以消去暑氣,強身健體。

當然,以前我小時候非常喜歡喝這口井裡的水,冬暖夏涼,到了夏天,我們經常把西瓜和啤酒放到井中冰著,比冰箱還管用。

在肚臍眼處放艾葉

到了端午節中午午睡,家裡都會拿幾片艾葉放在小孩的肚臍眼上。說是艾葉除瘴氣,消暑驅邪。

其實也不光是端午節,平時夏天太熱,小時候走遠路,奶奶都要摘幾片艾葉放在我肚臍眼上,說這樣不會中暑。說來也奇怪,有時候走很遠的山路,暑熱難當,還真沒有中暑過。

也許有些風俗帶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但是,這裡面也飽含著村裡人祈求平安祥和的願望。


大嘴大師


大家想到端午節的時候都會有什麼,“包粽子”“賽龍舟”“門口掛艾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些文化活動每一個都是體現出端午節的重要性,記得小時候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農村老家的人都會圍坐在一起包著各種各樣的粽子,真是酸甜苦辣樣樣都有。

但是在我們家鄉過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傳統那就是包一個用草木灰做出來的粽子,然後把這個粽子掛到門口,那麼今天我就來講一講我們家鄉草木灰粽子的習俗。

剛才我們說到端午節吃粽子,我們不但要吃而且還要掛粽子,想必大家都知道艾葉吧,艾葉在農村可以說遍地都是,一般我們都會在每年端午節的前三天,在太陽還未升起來的時候就要把艾葉收割回來。

讓後把艾葉清洗乾淨以後放在陽光下曬乾,然後我們就可以用地鍋或者找一個盆子把艾葉燒成灰,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把艾葉燒成的灰盛到碗裡,在我們拌糯米的時候把艾葉燒成的草木灰灑到裡面進行攪拌均勻。

然後就可以包起來煮熟了,煮熟以後記得要趁熱把它掛在自家的廚房門口還有大門口,這樣有著美好的寓意就是“平平安安”,不但有美好的寓意而且這種用草木灰包出來的粽子口感真的很獨特。

在我們農村老家懸掛艾草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傳統習俗,一般我們會選擇比較粗壯的艾葉,然後把艾葉每6棵捆紮好,提前一天懸掛到門口。我們這裡懸掛艾葉一般都會在早上6點整的時候進行懸掛,在我們老家懸掛艾草只能是家裡最小的那個人進行懸掛,這樣有著美好的寓意就是“美好的希望”。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每個地方的家鄉都有著不同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為了一個美好的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