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86版《西遊記》作曲許鏡清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86版《西遊記》作曲許鏡清


《西遊記》作為一個超級IP,被炒得火熱,但敢問這條路在何方?從《大話西遊》到近日的《悟空傳》,能被觀眾記住的又有幾個?


三十一年來,86 版《西遊記》重播三千餘次,劇中音樂也伴隨著觀眾,變成了不可磨滅的經典。


2016 年是 86 版《西遊記》播出三十週年,總作曲許鏡清在自傳中提到,“2016 年是開辦《西遊記》音樂會的契機,如果今年辦不成,我就永遠辦不成了。為了這個念想,我決定再努力一把。”


在眾多網友和樂迷的幫助下,許鏡清得以圓夢。這個縈繞在他腦海二三十年的執念,經過眾多籌辦過程中的曲折和磨難,終於脫胎成形。

2017.7.19

全文共 3140 個字,閱讀大概需要6 分鐘

人物簡介

許鏡清,1942年出生于山東省龍口市,中國內地男作曲家,央視86 版《西遊記》總作曲。1965年從哈爾濱藝術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任作曲。2016年12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辦2016《西遊記》主題音樂會。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一生成一事足矣”

“有時候一件小事成全你一生,有時候一件小事可以敗壞你一生。”對於這句出自莫泊桑《項鍊》裡的名句,75歲的作曲家許鏡清深有感觸。“如果那天晚上我沒接那個電話,或者我接了電話沒有理睬,那麼或許我和《西遊記》就會擦肩而過。”

1983年,許鏡清接到了音樂編輯王文華的一通電話,在隨後的面談交往中,許鏡清得到了給《西遊記》嘗試配曲的機會。由於表現優異,許鏡清憑此通過了《西遊記》劇組的考核,成為了86版《西遊記》的作曲人。

抓住了一通電話和一段配樂的機遇,許鏡清與《西遊記》結下了不解之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86版《西遊記》

“人的一生不可能每天都遇見許多大事,也不可能一生都遇到很多不得了的事情,一生能做成一兩件大事已經很不錯了,往往很多大事都以小事來表現。”許鏡清也通過西方電音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創作給《西遊記》添上了帶有個人特色的一筆。

“我會很多民族樂器,也學了很多民歌,所以在我的音樂創作中能體現民族的概念。”許鏡清打小最喜歡的樂器是二胡。“一首曲子經過兩根弦的二胡拉出來之後,特別傳情達意。”在他看來,二胡能夠通過它獨到的、感人的音色抒發自己內心。

在《西遊記》配曲創作中大膽使用現代電子樂配音,在出彩的同時,也引起了廣泛的質疑和爭論。反對者認為西方的電聲音樂不適合用在中國四大名著的相關創作之中,而在許鏡清看來,樂器只是一種工具,工具不能決定所傳達的作品性質和感覺。

“樂器和音樂本身不是一回事,交響樂也可以演奏出民族風格。儘管我用電聲的音樂演奏非常西方、非常現代派,但我演奏的還是民族的音樂。我們中國當時沒有管絃樂隊,那是從西方來的,但是管絃樂隊依然可以演奏中國的音樂,比如《梁祝》就是這樣來的。”

最終,在楊潔導演的力挺下,許鏡清中西結合的配樂被採納,進而有了《雲宮迅音》等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和配樂。“在這個問題上,楊潔導演是伯樂,我這匹千里馬,被她看中了,她覺得我的音樂正是《西遊記》所需要的。”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許鏡清年輕時

總共四年的時間,許鏡清斷斷續續為86版《西遊記》創作了包括《敢問路在何方》、《天竺少女》在內的多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但鮮有人知曉許鏡清就是《西遊記》眾多配曲的創作者,出現了“歌紅人不紅”的局面。

儘管低調的許鏡清“無人問津”,他卻樂得自在:“我的生活中一貫是低調,什麼著名作曲家、名人之類的,我沒有多大興趣,我還是默默無聞為好,默默做我想做的事情,別人知道我或者不知道我,都是一樣的,知道我的作品就行了。”

然而,正是這份低調和沉默,讓一直渴望舉辦一場《西遊記》音樂會的許老犯了難。20多年來,一直懷有舉辦音樂會念頭的許鏡清四處碰壁。由於國內版權制度和版權意識的不完善和不健全,許老的歌曲雖然廣為引用,但得到的版權費用卻寥寥無幾。他根本無力支付舉辦音樂會的鉅額費用。

“聽別人說音樂會很成功,我回家大哭了一場。”

2012年4月7日,四處面壁的許鏡清通過新浪微博發出邀約,希望找到有意者,幫助自己完成舉辦西遊音樂會的夢想。但期間波折頓生,反覆曲折,儘管努力,許老卻一直未能如願。

直到2016猴年,以許鏡清名義發起的《西遊記》音樂會眾籌項目在熱心網友和媒體宣傳的推動下一躍進入大眾焦點,這位老藝術家打破沉默的“發聲”才再次掀起了熱潮。

2016年12月3日、4日,一直渴望舉辦《西遊記》音樂會的許鏡清在眾多網友和樂迷的幫助下得以圓夢。這個縈繞在他腦海二三十年的執念,經過眾多籌辦過程中的曲折和磨難,終於脫胎成形。

參與了“圓夢”音樂會的聽眾王嶽激動地談到:“《雲宮迅音》的開場曲調一響,童年記憶和西遊情懷雜糅在熟得不能再熟的悠悠曲調中,一下就能把人震傻。”“‘圓夢’音樂會可以說是辛酸和快樂並存,痛苦和幸福並存的音樂會,這個過程長達幾十年,太不容易了。”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進行時,待在後臺的許鏡清,幾乎一個節目都沒看,“音樂會現場我不敢看,我真的怕受刺激。”音樂會結束後,許鏡清從別人的口中得知音樂會“辦得成功”,回到家大哭了一場:“這個哭真的是釋放、委屈、高興,三種情緒都有。”

2016年是猴年,也是86版《西遊記》播出三十週年紀念三十年來,86版《西遊記》重播三千餘次,劇中的音樂作品廣為傳唱。猴年春晚,要求六小齡童上春晚的呼聲沸沸揚揚,西遊經典被集體重溫。”許鏡清在自傳中提到,“2016年是開辦《西遊記》音樂會的契機,如果今年辦不成,我就永遠辦不成了。為了這個念想,我決定再努力一把。”

同年12月初,“圓夢”音樂會成功舉辦。“我開辦音樂會是音樂的展示,跟維權沒有直接的關係,我只是告訴大家,這些音樂是我創作的。”談起音樂會的意義,許鏡清說。

“圓夢”音樂會聽眾王曙提到:“雖然對音樂會上的每一首歌都耳熟能詳,然而在這之前,只知道《敢問路在何方》的作曲者是許鏡清老師。一方面,我認為是自己對作品的瞭解不夠全面,另一方面是媒體對於幕後創作者的關注度不夠高。”在相對“漠視”作曲者的大環境下,許鏡清用一場音樂會吸引住了大眾的目光。

而在這些紅遍大江南北的《西遊記》系列曲目背後,引出的是社會對於其版權問題的思索。作為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會員,許鏡清一直通過該協會收取版權費。“收費很低,別人繳了,他們就收了,談不上維權。”許鏡清的曲目雖然流傳甚廣,但實際收益卻很少。“這根本無法跟國外比,更不可能跟大歌星、歌唱家比,他們一場的收費要超過我們創作人好幾年的版權費。”雖然在國家政策的層面上多次把保護音樂著作權提到重要的位置,但是宣傳執行的力度卻遠遠不能滿足音樂人的需要。

“實際情況是,那些侵權的個人或單位,根本沒有感覺到侵權是一種恥辱,是一種很不道德很不光彩的事情,甚至認為,你可以起訴我呀,這讓我感覺很糟糕。”被侵權人萬般無奈之下走法律途徑,但最終結果也未必盡如人意。“我覺得這可能是版權保護的發展歷程吧,希望國家在保護音樂版權的法律法規和執行方面能夠越來越完善。”

然而,這些外在條件的束縛並未能阻擋這位古稀老人的步伐。這位永不停歇的作曲家又踏上了下一場追夢的旅程——《女兒國》音樂劇。

“音樂劇在西方國家來講是載歌載舞,這種形式很受年輕人的歡迎,但在中國,音樂劇還沒有成風。”許鏡清嘗試著推進此事,“我今年要拼命努力一把,爭取把音樂劇搞出來,這也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成功與否,要比音樂會的難度還要大。

“磨鍊依舊,熱愛依舊”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一首經典的《敢問路在何方》唱出了師徒取經的艱難鬥爭和坎坷跋涉,也道出了86版西遊記主題曲作者許鏡清的人生磨難和生活態度。

從滿頭青絲到兩肩霜華,許鏡清踏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1961年,拮据的“夢想者”許鏡清從黑龍江省勃利縣出發,去往省城參加哈爾濱藝術學院的考試。順利通過後,許鏡清如願成為了一名作曲班的學生。彼時許鏡清只有19歲,“看到男女同學一對對地出入,我特別羨慕他們有異性陪伴”。許鏡清默默地期望著能夠得到一位異性的安慰,但是沒有人理睬他。

“我這個人好面子,從小自卑”,覺得自己既沒錢又沒有俊朗相貌的許鏡清在學校越發地沉默寡言。“我們學校有好幾個系,一共也只有一百人左右,大家經常見面,但很多人不知道我是誰。”

甚至在86版《西遊記》開播的時候,同學們聽聞其曲目由本校校友許鏡清創作時,都驚訝地詢問誰是許鏡清。“由於我的孤獨和寂寞,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音樂的思考和學習上了。”

1965年,許鏡清從哈爾濱藝術學院大學畢業,被分配至北京農業電影製片廠(現為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擔任作曲。那一年,許鏡清23歲。這份工作不僅給他提供了一個可以專業作曲的機會,而且給了他進京的難得機遇。“我當時有種心情,要下定決心把從事作曲這件事在這裡做好,讓大家稱讚我誇獎我就可以了,別的沒有多想,好好工作就行。”

貧困依舊,窘迫依舊,對作曲的熱愛也依舊:“因為我覺得,如果我離開作曲這一行,我會痛苦一輩子,甚至沒有活下去的慾望。”52年過去了,他依然這樣想。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王心怡 王若舟 陳思 | 採寫

-本文原載於《青春報》第113期TB04版-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點擊 關鍵詞查看往期內容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