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中国式育儿有两种,情商高的父母这样教孩子,孩子还能不成器?

当了父母之后才知道养育一不是件普通事,就连对孩子说话也成了一种艺术。我很向往那些情商高的父母,因为他们被熊孩子惹得抓狂时总能够耐这性子对孩子好好说。好好沟通,不可以以最终的主观评判孩子,而是要把背后的原因解释给孩子听。

中国式育儿有两种,情商高的父母这样教孩子,孩子还能不成器?

其实想要孩子知道不被接纳的行为,可以这样做:

1、语气平和,简单描述孩子的种种行为

2、告知此行为会造成的后果

3、大人要换位思考,要让孩子感知我们大人的情绪,明白个中缘由

中国式育儿有两种,情商高的父母这样教孩子,孩子还能不成器?

记得我的婆婆带我孩子时,总是不怎么教,小家伙现在总是不分对错不分时间地点,只要婆婆在家就特别闹,时而宠溺孩子,时而骂骂孩子,关键是我们打孩子也会挣孩子。中国式教育孩子的方式确实要改善一下,比如恐吓、威逼,很少家长会用“共情”的方式去思考孩子的想法。

中国式育儿有两种,情商高的父母这样教孩子,孩子还能不成器?

什么是共情?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我们这里讲的共情大家都懂,就是难控制,为什么呢?和孩子可以共情,真的好难,还不如对孩子吼一吼,简单粗暴,立竿见影,不足就是孩子心理有怨气和恐惧。

中国式育儿有两种,情商高的父母这样教孩子,孩子还能不成器?

路边看到了这样一幕,大热天的孩子很想吃冰淇淋,妈妈害怕孩子吃了拉肚子,硬拖着孩子走,孩子哭声更是大起来了,年轻的妈妈看此状大吼:再哭,妈妈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孩子的情绪瞬间崩了,造成的伤害于身体和心理,大家能理解吧。正常情况下,家长可以循循教导,实在不行买一个就是。可是孩子的哭是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当然还是孩子感知和表达自己情绪的有效途径。

中国式育儿有两种,情商高的父母这样教孩子,孩子还能不成器?

这是第一种大声吼孩子,短暂遏制孩子不准哭的教育模式。

不要禁止孩子哭泣,我们要用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情绪和情感的问题,关键点在:父母——首先看到的是孩子的情绪,确认孩子的情绪;其次是让孩子父母自己也感受到孩子的情绪,体会到孩子的心情,“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你很伤心,妈妈知道”;最后是父母可以用转移注意力以及提供选择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中国式育儿有两种,情商高的父母这样教孩子,孩子还能不成器?

我们总是说孩子不听话,重要的信息都没有给孩子说,就给孩子判了刑,对孩子来说太不公平了。

《爸爸去哪儿了5》里,有一次嗯哼和爸爸去小泡芙家里吃饭,俩小朋友因为玩具闹别扭,嗯哼非常生气的走掉了,有孩子的父母对这场景也再熟悉不过了。

爸爸赶紧追出去,兵没有斥责或者批评,而是蹲下来像朋友一样,很认真的告诉嗯哼,男孩子要大度,这是给孩子传授父母自己认可的正能量和价值观,另外还告诉嗯哼,那是别人的玩具。

因为爸爸的耐心解释,嗯哼听了后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想明白后,给小泡芙道了歉,让人啧啧称赞啊。

其实孩子的情绪照顾好了,孩子自然也会调整情绪,积极解决问题了。

中国式育儿有两种,情商高的父母这样教孩子,孩子还能不成器?

这三句话不要经常挂嘴边:

1、不许哭(强制)

2、怎么这么不听话(主观评价你是个坏孩子)

3、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恐吓式)

如果我们给自己多一些积极暗示,越是着急越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坦诚和真诚交流代替这些高频冲动话,要我们孩子智商低都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