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育儿随谈6|从“不能一一对应”引发的讨论

重新审视早期教育的价值定位

2018.3.20群聊实录

12

宝宝数数不能一一对应怎么办?

+

Q

娃两岁,每次问她how many的时候,她就开始1.2.3.4.5.6.7....数到十。问她有几只眼睛也一样。甭管大数还是小数,并不能对应呢。?(霏潼)

木木-笛:四周岁那会儿我就着急。特地跟她幼儿园老师说了。然后老师尝试一个半月教我家闺女,发现我家闺女抵触。后来就停止了。然后老师就给她做很多相关的感官类的工作,比如感受软硬等。围绕数学相关类的工作。也有类似比较类的工作。

AmyZhou:我爸是说让他自己去

育儿随谈6|从“不能一一对应”引发的讨论

陶陶妈:我看大家讨论数数不能一一对应的情况,孩子都还没有到3岁吧。我记得陶陶3岁前也有这样的情况,即使反复示范,他也不会一一对应。我们就只是让他接触5以下的东西。我觉得好的方法就是书里提到的,用故事来理解数运算。现在他能把数字和手指数对应起来,说明他理解数字的数量含义了。可以把直接问几加几、几减几的方式换成故事里的问题。减法问题,我觉得还是需要让孩子多接触拆数

比如我们现在吃饭时,会聊一聊,有几个菜里有肉,有几个菜里没有。吃完时,会聊有几个光盘了,还有几个没光盘。强化他对数量的理解,也通过聊天了解他心里是怎么数的。等着吃饭时,我们还数过家里灯的数量。一开始只是计数,方形的,圆形的,各多少。白色的,黄色的,各多少。后来就玩数量变化,全开有多少,现在关一盏灯,还余下灯。

玩开关灯这个虽然老被老人说,但是孩子还比较爱玩。觉得被老人说淘气,他还挺高兴[捂脸]还有剥一颗大蒜,每凑5个放一个小盘里,让他最后去告诉奶奶最后多少个蒜。一般一颗蒜不到10个,他完成起来也不费劲,得到奶奶的夸张感谢干劲十足。

我觉得可以带上身体活动,比如爬楼梯,跳格子,分东西,拍小鼓这种,比一一对应点数有意思。陶陶那会最爱拍小鼓。

背口诀这事啊,我觉得没必要,关键还是要让孩子通过有意思的活动、丰富的生活经验达到产出性理解

Q

我家娃数多了不行,我之前每次都试图数到10,最近就是只数到5,不超过5。一到6他就丧失耐心了(小满)

jojo:你们数数他会没耐心听吗?比如数小饼干,一把抢走...数贴纸书上的小动物,自己把这一页翻过去...这个有拼图或者小玩具,可以结合数字和实物。

育儿随谈6|从“不能一一对应”引发的讨论

Q

请问生活中有什么可以玩拆数的呢,我玩的比较多就是一堆水果拆?(Ella)

陶陶妈:我们照着动画片,玩过积木印章,比如5个积木,可以组成很多样子。我们还玩过摆木棍。5根木棍看能摆出什么样,然后找5个样里的异同。其实也是参考书中教学视频里的玩法。

程楠:拆这个很多情景的,比如家里几个人分东西,就是。我们还摆过棉签。其实不用着急,学会的早与晚都不重要。。小时候关键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amy zhou:我家因为迷恋十二生肖,天天拆12。比如他每天带一个动物去幼儿园,今天带到老虎,他就会说我每天带一个动物去幼儿园,带了三个了,还可以带9个。还有十二生肖里有四只脚的有几只动物,两只脚有几个动物,没脚的有几只动物。

为什么一定要他现在就学习拆数?先让他熟悉分类更好一些吧?我感觉我们家拆数都是基于分类的基础上的。

陶陶妈:我觉得判断孩子对数字的理解,不仅仅是看她能不能正确点数,还要看她有没有主动用数字描述的一些行为。也就是概述里强调的,要区分接受性理解和产出性理解。

AmyZhou:嗯,是的,我以前问过姥爷一个问题:数学是什么?姥爷当时跟我说:数学其实就是一种语言,是抽象出来描述世界的一种语言。所以,如果孩子能用数学思维去描述真实的世界,我觉得就说明他理解数学的真实含义。

育儿随谈6|从“不能一一对应”引发的讨论
育儿随谈6|从“不能一一对应”引发的讨论

陶陶妈:特别赞同。一定要重视引导孩子表达出来,而不是让他停留在被动接受消化的阶段。

AmyZhou:我觉得如果孩子已经掌握如结绳记事这样的抽象出来整数,说明他掌握了数字的本质含义,不认识7并没关系,7也只是阿拉伯数字,古罗马数字还有VII呢!中文还有“七”,英文还有“seven”,这是认字过程而已。

smart: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对数学的定义。数学可以定义为“描述人类活动、刻画社会现象、解释现实世界并勾勒出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量化方法”,是我们人类文明重要的一部分。数学大师W.W.SAWYER的著作《数学的前奏》中称:数学这门学科是对宇宙万物所有可能演变模式的分类与研究方法。相信在这里使用“模式”一词来表述应该能够被大多数人理解认同。

所谓模式,来源于生命体对万物广泛的感知接触过程中;任何能够为意识所感知的具有特定规律的非人为演化进程都可以用“模式”这个词来表达(记住这一点尤为重要)。正是因为我们所在的世界按照某种规律来运行,才会产生出各种生确切地说应该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

(更多共读笔记请见群内共享云盘)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