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臨夏仁義巷的傳說

臨夏仁義巷的傳說

臨夏仁義巷的傳說

在甘肅臨夏有個聞名西北的仁義巷,各族人民傳說了五百多年,至今還津津樂道。

王尚書,名竑,字公度,在明朝正統四年(公元1440年)考中進士,後來官至兵部尚書。

明朝時王竑(憲宗時任兵部尚書,後人敬稱王尚書)在京城做官,河州老家的鄰居修建房屋,多佔了尚書家的一牆之地。尚書家裡的人多次和鄰居交涉,毫無結果,狀告到當時的衙門,知府大人因公務繁忙,也沒有及時判案。尚書的家人認為鄰居的搶佔行為如果不制止,就會被人們看笑話,影響王尚書及家人的面子。為此,家人送信到京城,想借助王竑的權勢來干擾此事,請求王尚書設法要回多佔的地方。

臨夏仁義巷的傳說

以前的仁義巷

王尚書接到家信後,稍微思謀了一會,就提筆給家裡人寫了一首詩:

“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五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裡人接到回信,受到很大的教育,他們按詩中的意思,把自家的牆基後退了五尺。鄰居也頗受感動:“我多佔了尚書家的地,他們官大勢大,反倒給我讓出了五尺之地,人家尚書家寬宏大量,我也應該仿效學習。”鄰居也悄悄的後退了五尺。結果出現了一個寬一丈的巷道,人們俗稱“一丈巷”或“大巷道”,此巷也成了村裡的交通便道。

臨夏仁義巷的傳說

如今的仁義巷

後來,人們在讚美王尚書博大胸懷和仁義禮讓的詩文時,也就把“一丈巷”美稱為“仁義巷”了。

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六尺巷》,通過這首歌,我們也從中知道了臨夏“仁義巷”的故事也搬上了大舞臺!

臨夏仁義巷的傳說

六尺巷張正揚 - 六尺巷

臨夏仁義巷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