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太湖為什麼只屬於江蘇?

圍爐獵史


猛地一看太湖只屬於江蘇。實際上,浙江也佔有一部分,只是面積非常小而已……

翻開地圖,當我們視線聚焦在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就會發現太湖的體量是如此之大,但是奇怪的是偌大一個太湖竟然幾乎全部都歸屬於江蘇,太湖南岸的浙江竟然被排除在外,這是怎麼回事呢?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並稱為中國五大淡水湖,排名第三位的太湖位於江蘇、浙江交界的地方,沿湖被江蘇的無錫、常州、蘇州和浙江的湖州所圍。

自古以來太湖都為江浙所共有,有一湖跨三州之說,蘇州居東稱為東吳,常州被稱為中吳,湖州被稱為西吳。浙江湖州也是因太湖而得名的,失去太湖的湖州如今有點兒名不符實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江浙一帶吳國和越國曾經在太湖上展開激戰,先是吳國滅了越國,然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了吳國,最終又被楚國所滅。太湖一帶曾經是你來我往,戰火紛飛。

蘇南的蘇錫常地區和浙北的杭嘉湖地區同屬吳語區,從文化上來講它們原本是一個整體,行政劃分上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它們也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那它們是何時,又為什麼被分開的呢?

在元朝的時候,以長江為界蘇南浙北還是屬於同一個行政區-江浙行省。但是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南京為中心劃了一大片區域設為南直隸的轄區,最初就包括太湖南岸的湖州府,後來朱元璋覺得浙江太小就又把湖州給還回去了。

但是從此以後本是吳語區的蘇南浙北,就分到了兩個不同的省去了。同屬一個語言文化圈的蘇南浙北如果放一起容易抱團,朱元璋或許就是考慮到這個因素而將其分開的。即使是這樣,浙江還是分到了一部分太湖,雖然面積不大。

清朝時期太湖的劃分基本上繼承明朝時期所劃,乃至到民國時期都沒什麼大的變化。太湖的行政歸屬真正發生巨大變化的時間,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

讓我們看看新中國成立之初,這一帶的行政區劃的主要變化都有哪些:

1950年,為剿匪需要將浙江省的太湖區也劃入蘇南行署區統一管理。

1952年,建太湖區並於次年將湖區建縣,稱為震澤縣。

1960年,震澤縣被撤,整個區域被併入江蘇的吳縣。至此太湖的就徹底隸屬江蘇了。

如今整個太湖主要被蘇州和無錫兩市所瓜分,蘇州和無錫佔了百分之九十多。常州也不甘寂寞,伸出一條大長腿過來分上一杯羹,可憐的無錫被常州這條大長腿分成了兩半。

不過,後來浙江也分到了太湖南岸垂直延伸70米範圍的水域。雖然不多,聊勝於無吧。

總而言之,如今太湖的劃分有其複雜的歷史原因,總的原則是便於統一管理,就像洪澤湖和微山湖一樣。不管怎麼分,都還是中國的,只要大家都可以合理地開發利用就好了。


地圖帝


從歷史上,清至民國,江蘇和浙江在太湖中的分界線是:北起長興縣父子嶺,經太湖中的大雷山、小雷山、澤山南至湖州市郊的湖漊,此線之南為浙江省管轄,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左右,俗稱“南太湖”。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統一太湖地區的剿匪,華東軍政委員會於1949年設立蘇南太湖剿匪指揮部和太湖行政特派員辦事處(簡稱太湖辦事處)。1950年,經內務部核准,由華東軍政委員下令,將浙江省所轄的南太湖區域劃歸蘇南太湖辦事處。1952年,內務部同意新建太湖區。1953年,改太湖區為縣,稱震澤縣。1960年,國務院批准撤銷震澤縣,原區域併入江蘇吳縣。


就目前來說,江蘇和浙江在太湖邊界上執行的是2000年民政部、水利部和農業部聯合協調小組給出的意見:1、兩省太湖段行政區域界線的具體走向,從父子嶺起,沿浙江段環湖大堤迎水坡腳向垂直延伸70米,到湖漊止。界線以實測為準。2、從父子嶺直線經大雷山北側、小雷山北側到湖漊,接兩省太湖段行政區域界線所構成的水域範圍內,浙江方享有開發利用的權益並承擔相應的責任,相關事項的管理維持現狀。

蘇浙環太湖地區是傳統的江南水鄉地帶,地勢平坦,經濟發達,物產富饒,但是普遍存在水質型缺水問題,平原地區河道水質作為生活飲用水一般都要深度處理,而太湖作為全國第三大淡水湖,常年蓄水量44億立方左右,是周邊地區重要的飲用水源地,雖然發生過2007的無錫藍藻事件,但通過近年來太湖綜合治理,尤其是引江濟太工程(引長江水置換太湖水)實施以來,太湖水質得到了極大改善,太湖水歷來都是江蘇蘇州、無錫的主要飲用水水源地,目前浙江湖州也在太湖取水,嘉興也計劃從太湖取水。

江蘇、浙江應該攜手共同保護好這一湖水,使其能夠為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豐沛的水資源保障,而不是單純的爭議這是誰家的地盤。


天藍海闊99


太湖與浙江並不是沒有關係的,浙江的湖州就是因太湖而得名的。新中國建立之前,太湖其實是分別屬於浙江和江蘇管轄的,界線在湖上,浙江當時管轄的地方被稱作“南太湖”。建國之初為了方便剿匪,將太湖統一劃歸蘇南太湖辦事處管理,後來又成立太湖區,太湖區又改稱震澤縣,震澤縣後來被撤銷了,整體併入了吳江縣,太湖就這樣被劃歸了江蘇。

但是兩省對太湖的歸屬爭議很大,據說江蘇將嵊泗列島劃給了浙江,而且現在太湖浙江段湖岸線70米範圍內是歸屬浙江的,但在地圖上看還是整體歸屬江蘇的。


太湖劃歸一個省管轄,更多的還是為了方便管理。江蘇在另外兩個湖上也有類似的情況,就是洪澤湖和微山湖。


當時為了洪澤湖都在一個省,特地把安徽的盱眙縣和泗洪縣劃給了江蘇,作為補償把徐州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了安徽。微山湖則全部劃給了山東,據說也跟太湖全部劃給江蘇有一定關係。


嘉哥在行動


我是個湖州人,也在太湖邊,所以我也深有感觸。

首先從地圖上看,很明顯的是,太湖是嵌入太湖的,從湖岸線上看,太湖屬於江蘇無誤。


其次,江蘇省對太湖的開發遠勝於浙江。在無錫等城市中,有關太湖的旅遊項目很多,十分受歡迎。反觀我們浙江湖州這邊確實十分淒涼,甚至早些年垃圾氾濫,綠藻遍湖,這些年稍有好轉。 地形上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蘇南人兢兢業業地態度註定了太湖屬於江蘇,在歷史中,果然人的主觀意識更為重要。


永遠的拾光


關於浙江在太湖問題上的立場,我們已經重申多次。我省對太湖水域及其湖內的各個小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個立場沒有改變。對於同周邊省份在太湖存在的爭議,我們一直主張通過雙邊友好協商解決。



qzuser268896234


為方便管理嵊泗列島換的。嵊泗列島大概上海東南,以前上海很小,吳淞口那一塊不大點。基本以前租界面積。民國也隸屬江蘇,有點類似現在崑山市,蘇州代管。後來各地搞大生產運動之類的,包括農業,上海就不大點,沒地種地產糧啊,就跟江蘇要的,包括上海縣都是蘇州划過去的,十個縣左右吧……後來從山東划過來現連雲港部分地區補償江蘇。跟洪澤湖有點類似,洪澤湖一半當時也安徽的,用徐州的蕭縣碭山換過來安徽的兩個縣,這樣洪澤湖都屬於江蘇了。微山湖以前也一半江蘇的,徐州被山東代管三年,後來微山湖沒跟著回來。國家考慮平衡吧


K貝雷帽


建國時候,治理太湖,洪澤湖,兩省步調不一致,就會出現扯皮,出錢出資防洪,也互不相讓,結果國務院一怒之下,把管理權放一個省吧,放哪個省呢?周恩來總理,親自決策放江蘇吧,江蘇負責治理,洪澇災害,上海沒有糧田菜地,也找江蘇要,結果上海面積漲了十倍,才達到現在面積,50年以前上海郊區都冠名江蘇省!!


蒼桑暮雪


聽說以前舟山是江蘇的,後來給了浙江換了一部分太湖水域,現在想想不划算



無錫君雅


太湖江蘇面積大,湖州浙江一小點面積,所以太湖歸江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