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齊桓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每天瞭解一個人


作為春秋第一霸主的齊桓公,他的才幹、性格、品行、德操,均沒有什麼明顯過人的特別之處,甚至還有著斑斑劣跡,荀子說他和自家姑姨姊妹亂倫者七人,後來的大儒們也都羞於談論五霸的故事。

但在齊桓公的時代,他的確是當之無愧的霸主,無論他怎樣揮霍無度,他的國民們卻並不覺得他奢侈。那麼,作風毫不正派、毫不清廉甚至荒淫的齊桓公,究竟又憑什麼可以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呢?

在《管子》這部書裡面,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齊桓公打算通過增加稅收來充實國庫,他就去諮詢管仲,兩人間這樣交談:

桓公:“我打算對我國居民的房屋進行徵稅,來充實國庫,你覺得怎麼樣?”

管仲:“這就等於是叫房屋漲價,讓大家都住不起,最終會把建成的房屋都毀掉。”

桓公:“我打算對山上的林木徵稅,如何?”

管仲:“這就等於是在鼓勵大家快速砍光尚未成材的樹木,很快就荒成一片禿山。”

桓公:“我打算對牲畜徵稅,如何?”

管仲:“這就等於濫殺牲畜,不讓它正常的繁殖。”

桓公:“我打算徵收人頭稅,如何?”

管仲:“這就等於讓人們故意隱瞞人口的實際數字。”

桓公:“我打算徵收車馬稅。”

管仲:“這就等於是把有車的人都趕到國外去。”

兩個人就像說相聲一樣,齊桓公每說一句想要徵稅的話,立馬就被管仲當場否決掉。

收這個稅也不行,收那個稅也不行,最後,齊桓公急了,不徵稅,那我們這個國家的財富從何而來?你還叫我怎麼當國君?

管仲聽了,不慌不忙,說了這樣一句話:“唯官山海為可耳。”

“官山海”,這個詞就出自《管子》,什麼意思呢?

齊國在今天的山東靠海一帶,土質鹼性,不適農耕,如果和其他諸侯國一樣去拼農業,則處於劣勢,毫無競爭力。但因為靠海,先天的漁、鹽資源非常豐富,這種優勢則又是別的諸侯國所不具備的。

鹽,作為生活的必需品,誰都少不了。管仲主張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優勢,控制食鹽專賣,通過商業活動從中謀利,而不直接徵稅。

這樣,表面上沒有加重任何賦稅徵收,納稅人也不覺得有什麼負擔,政府卻在不知不覺中獲取了大量的財政收入,又控制了食鹽流通的各個環節。

一般來說,國家機器是不從事生產的,一旦脫離了稅收,便無法繼續支撐運行。但管仲自有高招,他不但不增稅,反而還減稅免稅,在桓公上臺後第十九年,實行了大減稅政策,成為稅率最低的國家。

這樣一來,到齊國發展,就成為當時天下各國商人們無法拒絕的最佳選擇,有錢人紛紛跑來齊國投資,齊國焉能不強?

另一方面,齊國專賣的食鹽,高價流入各國,各國的黃金也就潮水般湧入齊國。齊桓公大賺特賺了天下各國諸侯們的鉅額財富,闊綽到足以讓他買來第一霸主的地位,卻沒有向他的人民多要一分錢。

這就是利用自身優勢資源賺取他國財富的典型案例。

在強國如林、大國爭霸的時代,一個好的君主,不是說性格好、道德高、有修養、有禮貌、善良仁慈,就是好了,這些都是虛的。管仲非常清醒,他是最務實的人。

一個執政合格的君主,或許有著諸多的標準,但最基本的兩個硬指標則是:

1. 對內:是否能夠讓你管轄範圍內的人過的更幸福。

2. 對外:是否有能力有本事賺到其他外國君主的錢。

因為在競爭的局面中,君主的對手,必須瞄準其他的君主,你沒有能力賺他,他必然賺你。

即使縮小到最小單位,拿我們每一個獨立個體的人來說,也還是這個最基本的道理:1.你能不能讓你的家人過的更舒服;2.你能不能在外面賺到更多的錢。而並非總是在家裡找你老爹要錢。

不管你是何種性格,也不管你信奉什麼理念,能達到這兩個標準,就是合格,否則不及格。不及格的也就自然而然的會被淘汰。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點,甚至惡習,但這並不妨礙你成功。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其實也還都有著上天賜予我們的與眾不同的優點。

發現自己的優勢,才可以在競局中脫穎而出。


山東尹氏


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受到周天子賞賜,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步強盛。


貝貝127554956


東遷之後的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它直接控制的王畿面積比過去縮小了一多半。武力方面,以前王室有六軍,現在只能有三軍、二軍、甚至不足一軍。周天子這個"共主",其實已是徒有虛名。


他的發號施令已無人聽從,諸侯朝覲天子的舊禮,已經極為少見;相反的,天子卻要向諸侯朝聘了。周桓王在位二十多年,五聘於魯。


這時諸侯方面,由於各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大國衰落了,有的弱國變強了。過去被稱為蠻、夷丶戎、狄的少數族在中原較先進的文化、經濟影響下,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在周王室衰落的情況下,經常向中原各地發展勢力,構成了對華夏族各國的很大威脅。

隨著周天子權威的逐步衰弱,一些強大的諸侯國,想取而代之。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公開奪取天子位,不如表面打著"尊王"的旗幟,"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敢不聽"。



齊桓公是春秋時最先成為霸主的。他任用管仲為相,整頓了行政和軍隊,實行了變革。使得齊國迅速成為強國。齊桓公在位四十三年,糾合諸侯共二十六次,首先稱霸中原,齊在"尊王攘夷"旗號下,擴大了地盤,奠定了大國的基礎。


行雲流水1437995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春秋時期齊國第十五位國君。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第三個也是最小的兒子,其母是衛國人,與齊襄公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管仲、召忽保護小白哥哥公子糾逃到了魯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莒國。後來,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小白和其哥哥公子糾聞訊立馬回國爭位。在小白趕往齊國的路上,被管仲帶兵截住,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齊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齊桓公。

小白即齊國君位後,立即發兵攻打魯國,要魯國交出公子糾、管仲和召忽。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時,幸得鮑叔牙勸說,成就天下霸業非用管仲不可。於是齊桓公和管仲進行了一場霸王之術的談論,談論結果齊桓公很是滿意。齊桓公不計較管仲曾經射傷他,正式拜管仲為相,君臣同心,整頓朝政。管鮑之交這個成語,就來自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十萬字哲學書籍《體悟道》作者,致道絕學傳播者,歡迎百度體悟道,瞭解更多。

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管仲拜相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實力逐漸強盛。

實力逐漸強大的齊國開始東征西討,首先攻滅的是譚國,譚國這個地方曾經桓公逃亡時路過,譚國待桓公並不友好,於是這次直接發兵滅了譚國。然後齊桓公又與宋、陳、蔡、邾等國國君在齊國北杏會盟,齊國以諸侯身份主持天下會盟,指導盟軍聯合作戰。

桓公五年(前681),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失敗,魯莊公請求割讓城池平息戰爭,桓公答應了,並與魯在柯地會盟。齊桓公八年(前678),齊又約集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在“幽地會盟”。會上大家再推齊桓公為盟主,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致道絕學



快樂人生166747061


“春秋五霸”中,晉文公“譎而不正”,楚莊王在當時中原人眼裡算是“非我族類”,宋襄公則傻得有些可笑,秦穆公功業偏於一隅,唯獨齊桓公才是貨真價實的一代霸主,連孔子都誇他“正而不譎”,孟子贊他“五霸桓公為盛”。

齊桓公的“正”,說白了就是中庸,有節制,凡事把握分寸,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用最佳的方式實現自己既定的戰略目標。這是齊桓公的大智慧。

齊桓公穩重,善於權衡利弊,及時變招,一旦遇上問題或挫折,知道從中認真汲取教訓,儘快剎車。剛登基時,他雄心勃勃,血氣方剛,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早早確立起齊國的霸權,汲汲於“欲誅大國之無道者”。可是長勺之戰那一大盆冷水給澆滅了,強大的齊軍居然讓曹劌率領的魯國兵馬在長勺之戰中殺得丟盔棄甲、慘不忍睹。齊桓公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得以平復下來,馬上調整自己的爭霸戰略,改急進冒取為穩重待機,變單憑武力為文武並舉。正是這種穩重的做法使他一步步接近事業的頂峰。

召陵之盟,更彰顯齊桓公戰略利益的穩重風格。當時,楚國威脅中原諸侯,“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在這種情況下,齊國如果心血來潮,同楚國真刀真槍幹上一仗,不是正確選擇。最好的辦法是組織起一支多國部隊,兵臨楚境,給其施加巨大的政治、軍事、外交壓力,迫使對手作出一定的讓步。於是,齊桓公與楚國方面在召陵(今河南偃陵)地區聯袂上演了一場妥協大戲。楚國承認不向周天子進“貢苞茅”的過錯,表示願意承擔服從“王室”的義務,給了齊桓公所需的臉面;而齊桓公也達到了警告楚國、阻遏其北進迅猛勢頭的有限戰略目的。

正因為齊桓公處事穩重,儘管他在霸業上的成就似乎不及晉文公、楚莊王,然而他的歷史形象卻遠比其他霸主來得高大。


大先生的故紙堆


經濟戰打得好…


宿孽總因情悵恨復相思


一言以蔽之,因為有管仲


參商192547771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兵車之會六,乘車之會三。你說是不是首席。


釋刀而立


齊桓公稱霸離不開仲父管仲的輔佐,更因為齊桓公的胸懷。當初桓公還是公子小白的時候被管仲一箭射中帶鉤,桓公咬破舌頭裝死躲過一劫。按說桓公的一箭之仇只有殺掉管仲才能得報,但是管仲是國家棟梁之才,齊桓公為成霸業尊管仲為仲父。而管仲確定沒有辜負齊桓公的信任,竭盡全力為齊國富強嘔心瀝血。事實證明,齊桓公知人善任以德報怨是明君的選擇,管仲士為知己者死的回報是君子風範。所以桓公用人不疑,管仲鞠躬盡瘁。君臣同心,才有軍事、政治、外交等一系列強國措施的順利施行。這樣的人這樣的治理措施,齊桓公稱霸自然是水到渠成。另外,說到管仲不能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鮑叔牙。毫不誇張的說,沒有鮑叔牙就沒有管仲的拜相,也就沒有後來的仲父治國助桓公稱霸。如果讀讀《史記》,看了管仲的治國政策,就是放在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所以管仲是桓公稱霸的主要功臣,而鮑叔牙更是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