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曾國藩:你為什麼一事無成,無非兩個原因,值得深思!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咸豐八年,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的書信中寫了以上兩句話,他認為,天底下的人無非就是普通人和聰明人,而這兩種人失敗的原因,正是這兩點。

曾國藩:你為什麼一事無成,無非兩個原因,值得深思!

曾國藩:你為什麼一事無成,無非兩個原因,值得深思!

天下之庸人——敗於惰

這裡的庸人,並不是指愚蠢的人,而是指天底下90%以上沒有超凡天賦的普通人,當然也包括曾國藩。

曾國藩的天資並不高,與同為晚清四大名臣的另外三位比,更是相當平庸。李鴻章17歲中秀才,左宗棠14歲,張之洞16歲,而曾國藩16歲開始考,直到第七次才勉強考上,名列倒數第二。

傳聞,曾國藩年少時,在書房背書,恰巧房樑上躲著一個小偷。曾國藩背了一個下午,翻來覆去一篇文章都沒背下來。小偷都看不下去,跳下屋粱,對曾國藩說:“你怎麼那麼笨,我都背下來了你還不會背。”說完就把文章送頭到尾背了出來。

曾國藩:你為什麼一事無成,無非兩個原因,值得深思!

曾國藩:你為什麼一事無成,無非兩個原因,值得深思!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天資確實不高。但曾國藩最終位極人臣,成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憑藉的就是勤奮二字。曾國藩認為,人不聰明沒關係,勤能補拙,別人能做到的事,我加倍努力,也能做到。人只要有恆心,則事無不成。但如果沒有天分還懶惰,才是真正的無藥可救。

曾國藩:你為什麼一事無成,無非兩個原因,值得深思!

曾國藩:你為什麼一事無成,無非兩個原因,值得深思!

天下之才人——敗於傲

對於聰明人而言,領悟能力強,讀書過目不忘,學習能力也強,難免會有驕傲自滿的情緒。但自古成大事者,都能保持謙虛的心態。反之,歷史上因“傲”敗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國時期,關羽率兵北伐,引漢水圍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然而處理和孫權的外交關係上,卻由於自己的性格缺陷,最終釀成大禍。話說當時的局勢,曹魏一家獨大,孫權和劉備只能結成同盟聯合抗曹。但關羽內心卻看不起孫權,對東吳派來的使臣十分傲慢。孫權有意向關羽示好,派使臣前來提親,關羽卻怒斥使臣:“虎女焉能配犬子!”這一下徹底惹惱了孫權。後來,孫權趁關羽北伐,命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也因此敗走麥城,身首異處。可以說,關羽敗亡的原因,根源就在於其性格的傲慢。

曾國藩:你為什麼一事無成,無非兩個原因,值得深思!

曾國藩:你為什麼一事無成,無非兩個原因,值得深思!

曾國藩認為,人一旦傲慢,就容易滋生自滿的情緒,聽不進別人善意的意見,自以為是,最終剛愎自用,自取滅亡。保持謙虛,聽取各方的觀點,才能趨利避害,避免犯錯。

普通人戒懶惰,克勤克儉,家業可興;聰明人戒傲慢,虛懷若谷,大事可成。謹記這兩點,人生少走許多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