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今天要讲的,是两位高龄学霸级的老奶奶。

一位叫菲利斯·特纳,在94岁获得了医学硕士学位,成为澳大利亚最年长的硕士毕业生。

另一位更厉害:美国的诺拉·奥奇斯,她在95岁大学毕业,99岁成为博士,同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博士。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特纳(左)和奥奇斯

我们常说: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这句话,在两位老奶奶身上,得到了非凡的印证。

她们都在耄耋之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两位学霸奶奶,有许多的共同点,比如她们都很长寿:特纳奶奶活到了96岁,而奥奇斯奶奶105岁仙逝。

除此之外,两位老奶奶还有三个共同点。也许正是因为这三个共同点,才成就了她们不凡的人生。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奥奇斯奶奶在课堂上

第一个共同点是:她们都在少女时因家庭原因辍学,对校园的渴望一直延续到晚年。

奥奇斯奶奶在1911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农场里。

她天资聪颖,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学习,从懂事起就在农场帮忙。

18岁时,奥奇斯高中毕业。以她的知识和才华,她完全可以考入大学。可因为家长们十分保守,他们不希望女孩子走得太远,于是不再供奥奇斯读书,而是让她留在农场做工。

就这样,没能进入大学校园,成了奥奇斯一生的痛。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奥奇斯

而比奥奇斯小两岁的特纳,离开校园的时间则更早。

特纳于1913年生于澳大利亚。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抛弃了母亲和孩子们,家里的境况捉襟见肘。

为了帮妈妈分担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减轻经济负担,特纳12岁就辍学了。

但特纳仍渴望读书,她只能将这个校园梦,深深地埋在心底。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奥奇斯

第二个共同点是:她们年轻时都吃了不少苦,抚养了众多儿孙。

奥奇斯奶奶在22岁结婚,嫁给了一位农场工人,成为一位勤劳的农妇。

她先后生下了4个孩子。此后,她的青春时光,被养育孩子、照顾老公、打理农场而消磨殆尽。

后来丈夫因病去世,奥奇斯还不到40岁就成了寡妇。家庭的负担更重了。她既要独自拉扯年幼的孩子,又要管理农场事务,孙子、孙女出生后,她又不辞劳苦地帮忙照料……

奥奇斯有13位孙辈、15位曾孙、百余位家庭成员,这个大家族将奥奇斯视为家中宝。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奥奇斯奶奶与粉丝合影

特纳奶奶也是如此。她从12岁起,就帮助妈妈照顾小弟弟、小妹妹。

结婚以后,她先后养育了9个孩子,其中还包括2个继子。

后来,她又成了祖母、曾祖母……

或许,正是因为一生的勤劳,让她们有了一副好身体;也正是因为一生的辛劳,培养了她们顽强的毅力,才能让她们即使在晚年,也能完成艰苦的学业。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特纳奶奶

第三个共同点是:晚年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开始完成埋藏在心底的梦想。

丈夫去世后,奥奇斯在独处时,会感觉时间尤其漫长。

于是,她在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之余,开始报名上函授课程。

儿孙们都已长大,在年近80岁时,奥奇斯进入当地一所社区大学,后来这所学校因故关门,奥斯奇只好中断了校园生活。

奥奇斯没有放弃,毕竟她还有大把的时间。在2005年,她来到海斯堡大学继续完成学业。

更奇妙的是,她与自己的孙女亚历山德拉成了校友。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奥奇斯奶奶和孙女一起毕业

2006年,95岁的奥奇斯获得了学士学位,州长亲自为她颁发了毕业证书。

奥奇斯没有停止学习,她在任助教期间继续攻读,终于在99岁获得该校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最高龄的博士毕业生。

同样情况的还有特纳。

虽然家务繁重,但特纳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

孩子们一个个被抚养成人,70岁的特纳也决定重返校园。

她考入一所常青藤名校,并以聪明才智考取了奖学金,之后成为该校年龄最大的毕业生。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特纳奶奶被授予硕士学位

90岁时,丈夫因病去世了,特纳差点儿被击垮。幸亏,她心底的校园梦支撑着她。

她明白,自己的未来所剩无多,她不该再浪费一分一秒。

于是,她又回到了母校继续攻读,终于用5年的时间,获得了硕士学位,那时她已94岁高龄,校长亲自为她授予了学位。

94岁女硕士和99岁女博士:高龄“学霸”奶奶的三个共同点

奥奇斯奶奶在100岁时

当我们遇到人生困惑时,常常会渴望智者的点拨,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就深藏于我们的内心。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已经100岁了,那么100岁的你,会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呢?

两位学霸奶奶告诉我们:在耄耋之年去实现梦想,也仍然不晚。不过,最好的时机,还是趁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