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华州部分以“堡”为名的村庄

华州部分以“堡”为名的村庄

2015年2月,华州区镇村行政区划完成合并重组后,形成14个新型农村居委会和121个村委会。据2012版《华县志》显示,遍布在华州区域内的自然村共计938个,在这些自然村中,以“堡”缀之的村名多达97个。其中,以城区附近和东部柳枝镇、北部下庙镇、赤水镇北部原辛庄乡一带及高塘镇原东阳乡居多,唯秦岭深山的金堆镇无一“堡”名出现。

华州人提起“某某堡(音bu)”时,习惯在堡后加上“子”字,例如杏林镇的南王堡子、梁老堡子、柳枝镇的当堡子、底(音dia)堡子等等。在华州农村,类似东堡子、西堡子的叫法更为常见。

华州部分以“堡”为名的村庄

华州镇马家堡

“堡”,这一村名后缀在华州由来已久。据清《续华州志》载,明万历末年,大寇扰民,“民不安堵,遂于各地之甚便者,筑堡而居焉。”至清王朝兴盛后,筑建城堡之势才有所减弱。时日,华州各处所建的城堡呈“犬牙相制”,又有 “指臂相联之势”。在清顺治年间,华州南山山寇常下山鱼肉乡民,靠近南山的村民遇山寇骚扰,即在城墙上鸣号放炮,其它城堡随即响应。顷刻间,号炮声响遍四野。山寇见此声势,哪有不撤之理。可见城堡在其时对村民的重要性。

在华州历代村名的演变革新中,有些“堡”名被新的称谓代替,有一部分延用至今。从现存的几部华州志书中,极易可见“堡”名出现。清《三续华州志》中即独僻篇幅作以记录。

华州部分以“堡”为名的村庄

清朝华州行政区划示意图

七岔口堡:州东二里,即今莲花寺镇东罗村所辖七岔口村。明时属仁义乡太宁里。清《三续华州志》记为太凝里。

党家堡:州东十二里,明《华州志》载“水滨有数家党氏村”,党氏村即莲花寺镇党家河村,今属白家河村,明清时属将相乡少华里。

高家堡:州东十五里,即今莲花寺镇高家河村所辖小高家河村、大高家河村一带,明清属将相乡将相里。

拾村东堡:州东北三十里,约在今柳枝镇新拾社区所辖拾村、北拾村一带,明时属将相乡石村里,清时《续华州志》把石村里改为拾村里。

吴家桥堡:州东北二十里,即今下庙镇曙光村所辖三吴村,今有吴家桥东堡、吴家桥中堡、吴家桥西堡,明清属将相乡六坊里。

车家堡:州北十里,即今下庙镇新下社区车堡村所辖车家堡,明清属孝弟乡平定里。

保全堡:州西北二十五里,明清属孝弟乡小涨里。

朱村李家堡:州西北十七里,即今赤水镇朱村(原名李家堡),明清属孝弟乡孝弟里。

赵家堡:州西十五里,约在今赤水镇东赵村所辖东赵村、西赵村一带,明清属孝弟乡孝弟里。

郭村堡:州西二十五里,即今赤水镇郭村,金朝时属大理乡,明清属丰原乡郭市里。

北侯堡:州西南原四十二里,即今高塘镇北侯村所辖北侯堡,明清属仁义乡清凝里。

高堂南堡:州西南原四十二里,即今高塘镇南堡村所辖南堡,明清属丰原乡高堂里,后属丰原乡丰原里。

木王堡:州西南三十里,即今瓜坡镇黄家村所辖木王村,明《华州志》写为属仁义乡车独里,清以后写为车徒里。

寺前堡:州西南十一里,即今瓜坡镇南沙村所辖寺门前村,明清属仁义乡西溪里。

南涧堡:州西南十一里,即今瓜坡镇南沙村,明清属仁义乡西溪里。

老官台堡:州西十里,在今杏林镇李庄村所辖老官台村,明清属仁义乡西关里。

梁家老堡:州西南七里,即今杏林镇李庄村所辖梁老堡,明清属仁义乡西溪里。

东王堡:州西南五里,疑似今杏林镇杏林村所辖南王堡东部一带,明清属仁义乡兴仁里。

崖坡堡:州西二里,即今华州镇崖坡村,明清属仁义乡兴仁里。

古城堡:州西南一里,即今华州镇吴家村所辖古城村,明清属仁义乡兴义里。

以上“堡”名,只是古华州村庄所筑“城堡”的一个缩影,在新近出版的《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一书所载录的村名来历中,以“堡”称村名的村落在柳枝镇范围内比比皆是。如南关村所辖的8个自然村,隐现出带有“堡”名的古村落达7个,可谓堡堡相联。更有甚者,柳枝镇政府所在地的伏中村,原名伏龙堡,所辖三个自然村:中堡子称伏龙中堡;东堡子,古村名为“纸匠堡”;西堡子,古村名为“玉石堡”。 名副其实的村村带“堡”。

以上“堡”名的体现,可一窥古华州当年“堡”景盛况。正如清《续华州志》所载:“如星斯罗,如棋斯置。”

华州村庄以“堡”为村名的兴起,自明万历末年至今,已近400年历史。从最初的筑堡(bao)拒寇护村,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拆除殆尽,至今日以堡(bu)子相称,是华州自明代后期至今,广大农村民居的演变,也是对社会时境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华州志》、《续华州志》、《三续华州志》、《华州史话》、1990版《华县志》、2012版《华县志》、《华州地名面面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