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諸侯列國朝秦暮楚,實力強大的楚國,為什麼不能統一中國?

朝秦暮楚”這個四字成語源於戰國時期,當時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由此可見,楚國實力足以比肩秦國。

諸侯列國朝秦暮楚,實力強大的楚國,為什麼不能統一中國?

楚國雄踞長江、漢水流域,擁有發展農業的最好條件,所謂″湖廣熟,天下足″。並且煉鑄造業發達。楚莊王時期國勢大到飲馬黃河,那是越出長江流域挺進到北方。春秋五霸有兩霸是吳和越,後來越滅吳,楚又滅越,勢力就擴展到“百越”之地,那是多麼遼闊的疆域!

楚國的農業、紡織業、煉鑄造業,陶器、竹器、漆器等手工業,乃至商業經濟均發達,何以會被在西北蠻荒之地發展起來的秦國所滅?為什麼楚國不能統一中國?

楚國的先人可追溯到熊繹,西周前期周成王封楚子熊繹居丹陽,丹陽在三課陵峽深處,為最早的楚國都。所謂“上控巴蜀,下應荊襄,當水陸之要衝”,這是說楚國位置險要,但這樣的地方若不向外發展,楚就會被封閉在峽谷。

諸侯列國朝秦暮楚,實力強大的楚國,為什麼不能統一中國?

楚國先人胼手胝足、拓土開疆,戰國時兼併了上游的夔國,向下遊發展使楚國都城出現在荊州,整個三峽地區就通稱“楚”。當楚國發展到江漢平原就地處華夏中心,這使楚國最有條件汲取東西南北之長,但也容易四面受敵。楚先人彙集四鄰之長,警惕危險,把國家發展到最雄強。但後人在繁榮中滋生出優越感,滋長了自高自大的心理。

楚國最大的悲哀是吳起變法,它早於商鞅在秦變法的前二十五年,變法的措施就是商鞅後來在秦施行的“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可惜變法僅一年,悼王死,吳起被貴族射殺,變法夭折。

諸侯列國朝秦暮楚,實力強大的楚國,為什麼不能統一中國?

悼王去世半個世紀後,懷王即位,此時有屈原。屈原有什麼革新主張嗎?他作為詩人的形象太飽滿了,以至後人常忽略了他的政治主張。從《離騷》可以窺見屈原的改革政見,他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

屈原不僅是詩人,他還是楚國的“左徒”,是掌國家內政外交大權的高級官員。不過,楚國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班貴族,對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說他奪斷專權,根本不把懷王放在眼裡。挑撥的人多了,懷王對屈原漸漸疏遠,並且流放了他。

前299年,秦攻楚,取楚八城。趁這形勢,秦昭王“邀請”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縣東)相會。 屈原此時已從漢北的流放地返回,他力勸懷王不要赴會,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可是忠言逆耳,昏庸的懷王根本不聽,前去赴會,結果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最終客死異國他鄉。

諸侯列國朝秦暮楚,實力強大的楚國,為什麼不能統一中國?

楚懷王死後,繼位的頃襄王更加昏聵無能,朝堂之上全身趨炎附勢的奸臣。頃襄王厭倦屈原,再次將他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區。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屈原高聲大呼,“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句話道出了楚國政治的黑暗和腐敗。當屈原這樣的人才在楚國得不到重用,楚國只剩下奸佞小人,還有什麼希望統一六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