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殲10戰機“極限飛行”:座艙掛滿巧克力,飛行員穿紙尿褲


對於旁觀者來說,國產首款三代戰機殲-10可能有兩大遺憾:一是發動機推力不足,導致高空高速、大仰角爬升等性能比不上殲-11B等三代戰機。二是最大航程偏小,也就是俗稱的“腿短”,使得遠程作戰能力稍顯遜色。前一點根源在於殲-10戰機採用的AL-31F發動機推力不足。前些日子,裝備國產矢量發動機的1架殲-10B戰機成功首飛,這一遺憾有望彌補。

而後一點,鑑於殲-10本就是中型單發戰鬥機,內油量肯定不及雙發重型戰機,是不是就只能遺憾下去了呢?其實,外人能看到的問題,中國空軍也早就想到了,且聽老刀一一道來。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殲-10戰機外掛3個副油箱,不帶任何武器的最大航程是3900公里。也就是說,這個最大航程是無實戰意義的。相比較而言,殲-11系列戰鬥機不帶副油箱,掛載4枚空空導彈的最大航程可達3800公里左右。

當然,拿單發中型戰鬥機與雙發中型戰鬥機比最大航程,本身沒多大意義,兩者定位本就不同。這裡的比較只是希望看起來有更具體的印象。在中國空軍還是以國土防空為主要定位時,殲-10戰機較多執行的也是高來高去的截擊任務,要求快速抵達任務空域,擊落來犯的大型轟炸機等。但是自2010年以後,中國空軍開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守兼備型轉型,強調打造進攻型戰略軍種。


那麼對殲-10戰機而言,就必須適應這一轉變,延長每架次留空時間,以便執行空戰、對地、反地面防空等多種作戰任務。這也是我們近年來看到掛載副油箱升空殲-10的畫面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 除了更多時候掛載副油箱升空執行任務,以及在所有殲-10戰機部隊強化空中加油訓練以外,中國空軍其實還對殲-10的極限飛行時間進行了實景實操測試,以掌握最準確數據,有針對性地開展殲-10戰機多用途化訓練

解放軍報、空軍報等軍方媒體曾報道,在2012年-2015年期間,空軍組織殲-10A戰機在南部海島地區進行了至少兩次“極限飛行”測試,獲得的結果令人有點驚喜。第一次是從東南沿海機場起飛一路向西南方向飛行,經海南島後,繼續向南海深處飛去。此次任務殲-10A戰機未帶副油箱,但掛載了空空導彈。飛行中,戰機在大陸沿海以及南海上空分別進行了兩次空中加油,最終飛抵南沙群島上空後返航。

整個任務單程飛行距離超過2000公里,往返距離在4000-5000公里之間。第二次飛行的“極限”意味可能更強。殲-10A戰機從東南沿海機場起飛,掛載3個副油箱和數枚空空導彈,飛往海南島進行“繞島”飛行。在用完副油箱的油後,殲-10A戰機還至少進行了1次空中加油。最終,戰機連續飛行超過6個小時。如果以900-1000公里的巡航速度來計算,殲-10A戰機此次極限飛行距離超過了6000公里。


這兩次極限飛行測試,主要是收集飛行員駕駛殲-10戰機執行任務的最長時間數據,摸清戰機在超長距離飛行時各個系統、設備的運作情況,特情突發幾率及處置辦法等等。測試結果表明,雖然中國空軍仍會主要以雙發重型戰鬥機執行遠程作戰任務,但殲-10單發戰機無論從飛機性能、戰術戰法,還是飛行員承受能力來說,也都具備遠程作戰能力,哪怕是距離沿海地區1000多公里以外的空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