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在美國,醫生到底是最理想的職業還是“苦行僧”之旅?海外華醫帶你瞭解美國醫生行業現狀:“適度短缺”

點右上角“關注”,知道更多

(紐約威斯特徹斯特醫學中心 李晉)

有人說,在美國,醫生是最理想的職業。也有人說,這是一條漫長而苦澀的修煉之旅……那麼,成為一名稱職的美國醫生需要達到哪些條件?

寧缺勿濫是美國人對培養醫生的態度。醫療教育體系要保證每一名醫生都合格。高門檻的選拔制度設置,使得醫生始終處於“適當短缺”的平衡狀態。

在美國要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醫生,意味著在高中畢業後,將繼續至少 11 年的專門教育。包括 4 年相關專業的本科,4 年醫學院,以及 3~7 年的住院醫培訓。期間要支付大量的教育費用,住院醫期間也僅有在職津貼。之所以要經歷如此漫長的求學和培養過程,是因為在美國人看來,醫生是守護人類生命的專業人士,責任重大,被譽為“站在上帝身邊的人”。

想當醫生,從高中時就要開始準備了。到了本科期間須攻讀醫學院預科科目,積累研究和醫療助理的實習經驗,體現服務精神和領導力,通過申請醫學院的全國考試,參加面試。面試中不僅考核專業知識,還會通過場景練習衡量申請人的溝通能力。這樣“過五關,斬六將”後,才能突破重圍考入醫學院。在四年醫學院中,要考完美國醫師資格考試的前兩部分,三年級開始準備申請住院醫培訓機會。

住院培訓項目由美國政府出資,在制度上保證每一位醫學院的學生都能找到培訓機會。住院醫培訓一般內科 3 年,外科 5 年,若想成為專科醫生(如心臟科、腸胃科等)要另加更多的培訓時間和獲得專科特考文憑。住院醫期間要完成醫師資格的所有考試,然後申請行醫執照。此外,美國還有各個醫學委員會(Board),在行業內監管醫生的質量。不同科室的醫生也要通過委員會的考試,並且每 10 年要更新申請資格。行業內以此鞭策醫生不斷學習,保證從醫隊伍的質量。

從一般經濟學原理來看,培養一位醫生的高投入也會獲得相應的高收入回報。美國醫生雖然是一個高收入群體,但這體現的是社會對醫生這份職業的高度尊重和認可。選擇醫生這一職業不是為了發財致富,而是為社會提供救死扶傷的公共服務。每名醫生從一開始選擇這條路時就必須認清這一點,否則將很難堅持下去。

顯然,要在這條艱辛的從醫路上愈走愈順,就必須發自內心地熱愛這份事業。醫生的角色很特殊,每天都要面對急需幫助的、脆弱的人。所以作為醫生,必須理解患者,這包括同情心、同理心和文化上的理解。醫生自身的成熟度及與人溝通、打交道的能力至關重要。同時,醫生要有強烈的責任心,也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疾病無法痊癒,醫生需通過良好的溝通讓患者瞭解情況,自己也得接受某些判斷失誤或已無回天之力的現實結果。愛心和無私的勇氣,才能讓醫生產生超越物質回報的成就感。


歡迎合作與投稿,我們的工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美國,醫生到底是最理想的職業還是“苦行僧”之旅?海外華醫帶你瞭解美國醫生行業現狀:“適度短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