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史記》白話簡讀——夏本紀

本紀是指帝王的傳記,夏本紀為夏代天子記事,主要記載了禹、啟、孔甲、桀等夏代歷屆天子。

《史記》白話簡讀——夏本紀

禹的父親是鯀,就是堯在位時治水九年而不成的那個人。堯把天子之位禪讓給舜之後,禹被人舉薦給舜,讓他繼承父業治理洪水。

禹為人機敏而有道德,仁愛誠信。禹帶人測定高山大川的樣貌,在外十三年沒每次經過家門都不敢入內。這期間,禹開發九州土地、疏通河道,治理湖泊,測量大山。

禹認為天子應該謹慎處事,穩而有度,輔之以德,上天就會將祥瑞降臨。擔任治理百姓的大臣名叫皋陶,皋陶命令天下都以禹為榜樣,於是禹的德教主張流傳開來。

舜把禹舉薦給上天,想讓他繼承天子之位。舜去世之後,禹躲在陽城想把天子之位留給舜的兒子商均,但是天下的諸侯都遠離商均,而來朝拜禹,於是禹就繼承了天子之位。

禹想要把位子禪讓給皋陶,但是皋陶去世了。禹又禪讓給益,益輔佐禹的時間短而百姓不服,益就把位子還給了禹的兒子,也就是啟。

《史記》白話簡讀——夏本紀

啟也是賢德之人,是百姓屬意的天子。啟繼位後,有扈氏不服從啟的統治,啟討伐有扈氏,在甘地之戰中消滅了有扈氏,於是天下都來歸從啟的統治。

啟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太康繼位,太康沉迷享樂疏於朝政被驅逐。

太康死後,他的弟弟中康繼位。

《史記》白話簡讀——夏本紀

中康

中康時代統治混亂,負責統計時日的羲氏、和氏沉湎酒色,竟然把時令和日期的記載工作都搞亂了(夏代時令記載工作和農事有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中康之後,夏朝的君主分別經歷了相、少康、予、槐、芒、洩、不降、扃、廑、孔甲這些更替。

《史記》白話簡讀——夏本紀

孔甲養龍的典故

孔甲繼位之後,迷信鬼神、行淫亂之事,夏朝的統治日益危機,諸侯叛亂。孔甲在位的時候,一雌一雄兩條龍從天而降(古人認為乃祥瑞之兆),孔甲不會飼養龍。有一個陶唐氏的後人叫劉累的,從會養龍的人那裡學會了馴龍,就來侍奉孔甲。孔甲給他賜姓為御龍氏,還給了他封地。雌龍死後,劉累把雌龍肉拿給孔甲吃,孔甲吃完還想吃,劉累出於害怕就遷走了。

孔甲死後,夏朝又經歷了皋、發、履癸三位君主,履癸就是夏朝最後一個君主桀。

《史記》白話簡讀——夏本紀

桀德行敗壞。用武力戕害百姓,百姓不能忍受他的統治。桀還曾經把一個叫湯的人囚禁在夏臺,後來又給放了。湯品德高尚,諸侯都去歸順湯,於是湯起兵伐桀,桀逃到了一個叫鳴條的地方,被放逐而死。桀曾經對人說:“我後悔當初沒有殺了湯,才淪落到今天的地步。”

夏朝的統治結束了,湯得到了天子之位。

司馬遷認為:禹的姓是姒,禹的後人分封之後,分別用自己封國的國號改做了自己的姓氏,比如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等,這些姓氏實際上都出自姒這個姓氏。而從舜到禹的統治時期,進貢納稅的制度已經完備,有傳說禹在江南一帶會聚諸侯,考核諸侯功績的時候禹去世了,就葬在那邊。禹的葬身之地被改名叫會稽山,會稽和會計同意,就是會聚考核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