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河北1996年发现一古墓,墓主是武大郎,施耐庵后人为何写信道歉?

事实上河北那个所谓的武植的古墓并不是1996年发现的,而是1996年重建的。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葛仙庄镇武家那村,一个叫武双福的老人表示自己是武大郎的24世孙,而武大郎的墓已经于1946年被挖了,里面的陪葬品,也被村里拿走去解决饥荒了。

所以一直到1992年,自称武大郎的25代孙的武书常做了村干部,才开始寻找此前的武大郎的棺木,打算重新安葬。结果找到的是一个铁索缠绕的楠木棺材。也就是说这个品级档次真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卖炊饼的小市民可以承担得起的。

河北1996年发现一古墓,墓主是武大郎,施耐庵后人为何写信道歉?

1996年,在县里的支持下,重建了武大郎的坟茔、牌楼、祠堂。那篇著名的墓志铭是当时县里主要领导要求时任县文联主席的许超起草,时任县教委的王胜书写的。现在能看到的那个隶书“武植墓”的三个大字是当时县文化馆王庆昌写的。墓志铭如下: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河北1996年发现一古墓,墓主是武大郎,施耐庵后人为何写信道歉?

这段话的意思是,武大郎的本名叫武植,是商朝武丁的后人,父亲死的早,所以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但是肯读书好武艺,到了中年中了进士,做了七品县令,做官很清廉,受百姓爱戴。老婆潘氏也是名门淑媛,两口子相敬如宾,关系很好。但是被人无端污蔑,留下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现在正本清源,告诉后人,以慰武大郎。

但实际上,武植是不是施耐庵笔下的武大郎,这里缺乏一个具体佐证,还有逻辑漏洞。

那就是无论《清河县志》、《阳谷县志》还有相关的史料上没有查到武植的履历。而根据原来的武植墓遗留的证据,武植是永乐年间从洪桐大槐树迁徙到清河县孔宋庄的,但永乐年间官员名录里也没有武植这个人。所以武植肯定是有钱人,但是肯定不是明朝的官员。

武植是永乐年间的人,而施耐庵是洪武年间成书。施耐庵成书在前,武植被污事件在后。后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先被人获知。

河北1996年发现一古墓,墓主是武大郎,施耐庵后人为何写信道歉?

但是网络流行的故事那版本就多了,更是有一篇故事会性质的,解决了武植被污蔑的逻辑。

武植好友黄堂,在武植落魄的时候,曾经帮助过武植,武植做官后,黄堂落魄,家中屋子被焚,找武植帮忙,武植不冷不热,使得黄堂心中不满,于是造谣武植之妇潘金莲。结果回家才发现武植已经帮他修好了房子,心中顿悔,可是这个谣已经造了,无法收回。已经被施耐庵抄到了《水浒传》中。

其实,黄堂者,荒唐也。这比施耐庵的故事更是一个故事。不过讲故事,还会有圆故事的。

此事立刻得到了自称施耐庵后人的施胜辰的回应。施胜辰是河北省广宗县文化馆副研究员画家,他不但绘制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画像,还题诗道歉。这事就演变成为了施耐庵后人给武大郎后人道歉的故事。

河北1996年发现一古墓,墓主是武大郎,施耐庵后人为何写信道歉?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武大郎画像配诗

"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为其平反冤假错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浒传中泼污之过,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焚香再拜。"——潘金莲画像配诗

其实对于《水浒传》的作者,学界也一直未有最终定论,现在标注为施耐庵和罗贯中。也有学者考究,施耐庵可能只是一个化名。施耐庵者,实乃俺也。

武植这个人是否真的是被污名化,尚需认证,但是武植墓现已列入河北省清河县文化景点之一。

河北1996年发现一古墓,墓主是武大郎,施耐庵后人为何写信道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