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來源 | 代觀


隨著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技術逐漸成為大國之間博弈的重要戰略工具。


而BTC將在未來的國家博弈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樂觀者會說將成為未來法幣價值錨定的基石,悲觀者則認為除了投機一無是處。即使僅將其定位於商品,也繞不開定價權問題。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蘇珊·斯特蘭奇教授在《國家與市場》中提出了結構性權利這個概念,她認為,國際社會存在兩種權利:聯繫性權力和結構性權力。


前者可以理解為拿刀子強迫別人幹本不想做的事,而後者可以理解為權力方制定了某些全球化的標準,通過標準“以理服人”地讓對方“自覺”地去幹符合權力方利益的事。


蘇珊教授覺得結構性權力更為重要,畢竟啥事兒都不能靠武力解決,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她進一步將結構性權力細分為四個結構:生產結構、安全結構、金融結構和知識結構。


從這個觀點來看,誰掌握了結構性權力,誰就能掌握BTC的定價權。所以說,雖然BTC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今天我們利用此框架,看看BTC的結構性權力掌握在誰的手中。


生產結構


生產結構研究的是生產關係,即由誰決定生產什麼?怎麼生產?為誰生產?用什麼方法生產和按什麼條件生產等的總和。


先看看BTC視角下供給方是誰呢?


從價格角度而言,供給方分為兩類,新增籌碼的供給方和存量籌碼的供給方。


新增BTC的供給方即各大礦工,而存量籌碼的供給方是當前BTC的持有方,即俗稱的Hodler。隨著越來越多BTC被挖出,前者的對BTC價格供給的影響逐漸減弱,而後者的影響逐漸增強。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BTC 隨時間的通脹圖


先來看增量供給部分,如上圖所示,BTC的通脹率目前BTC的流通總量約1800萬個,通脹率約4%左右,而明年減半後,通脹率將低至1.8%。而在2016年減半之前,通脹率高達8%以上。


這意味著,在早期,如果礦工能形成某種默契,集體囤幣或者拋售,則能很輕易的對BTC價格造成影響。而現在,縱使中國的算力仍佔據大頭(根據最近thenextweb關於算力的報道,中國拿下了2/3的算力,並且54%的算力在四川),除了保障BTC網絡安全外,對BTC價格的影響已經越來越低了。


簡單估算下BTC挖礦市場的天花板,剩餘約300萬不到的BTC待挖出,假設BTC價格維持在7500美元的價格,則剩餘待挖出的BTC總值約在225億美元,其中假設平均電力成本佔到50%,則BTC挖礦市場的天花板在112.5億美元左右。


作為典型的賣鏟子的公司,嘉楠科技上市時估值14億美金,目前已然腰斬跌至7.5億美金。而行業老大比特大陸,據今年年中時候的新聞報道,其估值從150億美金“膝蓋斬”至50億美金。


縱使如此,“賣鏟子”公司的行業老大和老二加起來已經到了57.5億美金。都說賣鏟子的賺錢,但當鏟子規模已經到金子規模的50%時,這個模式是否可持續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主要矛盾已經不是能不能造出“更好的鏟子”了,主要矛盾是“金子”要漲價。


這就像最近新聞報道的史上最難考研年---大家都知道L型底,未來就業會更嚴峻(BTC減半),於是選擇集體考研,今年考研人數破新高到340萬,5年內翻倍(算力不斷增長),導致今年考題難度大增(挖礦難度提升),而培訓機構還在說,問題不大,我們還會推出更牛X的培訓課程,還推出考不進包退等營銷手段,快來我們這培訓吧(新礦機)。


再來看看存量籌碼的供給方---HODLER,或者說臨陣變節的HODLER,其實從Plustoken被盜以後的價格走勢就能知道,存量的拋壓無法被足夠承接已經是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


拋開黑客被盜的短期因素不談,市場價格上升太快令錢包裡的BTC存量籌碼到交易所變現,是價格下跌主要原因。


從MVRV模型和HODL Waves都能明顯看到這個趨勢: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上述兩個圖都顯示了在 BTC 價格高位時

錢包資金流入市場進行了套現


再談需求端,大致分為兩類,支付型需求(跨境、匿名灰色市場等)和價值存儲需求(HODLER)


支付型的跨境結算需求,短期BTC仍具有優勢,長期來看,可以被各類穩定幣、法定數字貨幣替代。


支付型的灰色匿名需求,其實在2015年底部的價格區域已經能估算大體的需求規模,不足以支撐更高的市值,況且在匿名效果上,新型匿名幣層出不窮,一樣可以擔此大任。


價值存儲需求部分,是支撐BTC不斷走強的關鍵需求,俗稱信仰。雖然對於信仰的說法各有不同,但大體邏輯是認為BTC將會在負利率的大週期下,作為中立的第三方資產,承擔一部分黃金增信的作用。


對於上述需求,分別有NVT模型(針對支付)和S2F模型(針對價值存儲)等不同模型來進行定量判斷,從而在短期內指導需求方是繼續做HODLER還是叛逃到供給方。


總的來說,在生產結構上,BTC比大宗商品簡單很多,短期來看是籌碼層面的博弈,其中礦工的邊際供給影響逐步減弱,受到安全結構、金融結構、知識結構的合力影響。長期來看是信仰的證實或證偽,受到知識結構影響最大。


安全結構


國際政治經濟學中的安全結構是指“由於某些人為另一些人提供安全防務而形成的一種權力框架。“ 提供安全保護的人,其自然能獲得某種特權。


例如石油運輸過程中,霍爾木茲海峽作為進出波斯灣的必經之地,伊朗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便擁有了在波斯灣區域旋閃騰挪的空間以及在美伊兩國對峙的籌碼。


BTC雖然按設計初衷,是去中心化的,無需許可的,但在逐漸融入主流的過程中,也受制於一定的安全結構,其安全結構主要來自於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挖礦生產的安全保障。


礦機算力雖然是分佈式的,但經過多年發展,礦場儼然已經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因此除了低廉的電價以外,能提供給你一個長期穩定可靠安全的經營環境對礦場至關重要。


中國的很多礦主面對伊朗低廉電價的誘惑依然望而卻步,正是考慮了這個原因。


二是法幣兌換渠道和交易的合規保障。


BTC和法幣之間能自由安全兌換,並且受到法幣世界法律的承認和保護,是當下其能獲得更多認可的必要條件。哪個國家在這方面更開放,就更易於以開放之名,行監管之實,從而獲得安全結構上的權力優勢。


中國雖然對礦場不再嚴令禁止,疊加算力的市場份額,勉強算半個優勢,但對兌換、交易渠道的態度,在可見未來都將是打壓的態勢,而歐美在這方面明顯更為開放包容,出臺了各類監管、稅收法規以進行合法化。


總之,這會在長期範圍內,對BTC的生產、定價場所、定價的主體構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金融結構


金融結構是“支配信貸可獲得性的各種安排與決定各國貨幣之間交換條件的所有要素之總和”。


金融資本對BTC定價權的滲透影響也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資本和市場工具。


從產業資本來看,上游礦場公司以中國股東佔主導,嘉楠科技公司管理層持股50.8%,比特大陸詹克團和吳忌寒根據公開信息,共計持股83.9%。


但正如生產結構關係所說的,目前及未來礦產對於BTC網絡安全保障的影響大於對定價的影響。


在交易所層面,最具影響力的Coinbase其有著多元化的股東,其中包括有著名投資方 Union Square Ventures 和 Andreessen Horowitz ,還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金融服務集團公司 USAA 這樣的大型機構、還有日本三菱東京 UFJ 銀行、日本電信公司 NTT DoCoMo.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最大的期貨交易所Bitmex,信息不是很透明,但從Cruchbase的信息來看,其早期投資者為SOSV,Chinaccelerator,G and M Capone Trust。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幣幣交易所中的三大是中資或者華人的天下,成交量能頂大半邊天,但幣幣交易直接受制於穩定幣,間接受制於法幣的關係,使其在定價權角度天然處於被動局面,USDT的幾次暴雷都讓幣幣交易對處於被擔憂的陰霾之中,成交量和影響力並不匹配。


此外,交易所都以自己為圓心,向上下游輻射進行產業佈局,例如錢包託管、資產管理、合規、法幣OTC、孵化器等等。


從市場工具來看,根絕以往大宗商品的經驗,擁有完善成熟的期貨市場,能更好的起到商品的價值發現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進而期貨市場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為大宗商品的定價中心,期貨市場的價格也成為制定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依據。


在BTC上,美國自然也沒有放過搶佔高地的機會。


  • 2017年CME就推出了現金交割的BTC期貨合約;
  • 2019年9月推出的實物交割的合規交易所BAKKT則更大刀闊斧。自推出以來,BAKKT的期貨合約成交量自上線以來已經屢創新高。
  • 12月18日更創下了6162 BTC的歷史新高。並且已經於12月9日上線了月度期權合約。


另外,以Bitmex為代表的主流期貨交易所,以Coinbase、Kraken、Bitstamp三個美元交易所作為BTC期貨錨定指數的定價,並且掌控了指數的編制解釋權。


從這點來看,美元對BTC在金融結構上已經擁有了絕對的優勢。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總的來說,BTC在金融結構方面,歐美依舊憑藉著過往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經驗,在交易和衍生品定價方面的優勢而掌握了結構性權力。中國雖然掌控著算力優勢和幣幣交易所的優勢,但上游獨木難支,幣幣交易所的投資者結構依舊是投機為主,成交量和影響力不成正比。


知識結構


指“包含了信仰(以及由這些信仰衍生的道德觀和道德標準)、知識和理解,以及信仰、觀念、知識的傳送渠道。類似於約瑟夫.奈提出軟權力。


BTC作為新生的另類資產,尚無一個公認的估值模型。


但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常提到的估值模型,不管是NVT模型(Willy Woo)、MVRV模型( Murad Mahmudov & David Puell )、以及最近很火的稀缺性量化指標S2F模型(Plan B),都是歐美KOL或投資機構首先提出,並且傳入中國。


雖然這些模型並不總是有效,但在某些行情驗證的正反饋下,會潛移默化指導我們在不同行情下,應該重視哪些指標,通過什麼算法,獲得怎樣的估值,進而指導我們在行為上進行買入或者賣出操作。


類似《盜夢空間》裡“Inception” ,“潛意識”和“意識”會驅動我們的行為模式。


而這些“西方經濟學”正不斷植入我們的意識,獲得知識結構上的權力,轉化為現實影響力。


另外,專注於開發各類指標模型的KOL Willy Woo 在推特上擁有11.8萬粉絲,成為這些創新模型理論獲得關注的重要入口和分發渠道。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Willy Woo和他的指標們)


我們在知識結構上,更多是被動接受和改進,即使有創新,也很難影響到全球範圍,實事求是的說,尚需努力。


總結:在目前BTC的生產結構下,四種結構力相互聯繫,密不可分,BTC定價權是相互合力的複合產物。中國在生產結構的供給側優勢在不斷的劣化,而歐美在安全結構(法律合規體系)、金融結構(金融資本、市場工具和理論)、知識結構(估值模型)、傳播渠道等多方面已經建立起了立體化的結構性權利,已經掌握了BTC的定價權,並且在可見的未來難以撼動。


中國應該怎麼應對?


談到這個問題,需要分成兩個子問題,

  • 一是有沒有必要去搶奪BTC定價權,
  • 二是在目前情況下怎麼爭奪。


有沒有必要爭奪BTC的定價權?

有必要,但不急,也急不來。


隨著全球又開始新一輪的QE放水以及負利率的大環境下,債務高漲。信用貨幣體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各國都在囤積黃金。BTC這種已經有價值共識的數字稀缺性品種,能否有朝一日成為價值錨定的標準之一,目前來看還很遙遠。但是並非完全無可能,只要有可能,就應該也有必要去爭奪定價權。


但畢竟還很遙遠,變數還很多,先發優勢並不一定具有可持續性。而且在各國爭相推廣法幣數字體系的浪潮下,BTC定價權還遠非主要矛盾。此外,根據上證50ETF期貨的經驗來看,雖然未出臺前新加坡富時A50期貨的先發優勢掌握了50指數的定價權,但研究表明,50ETF期貨出來後,迅速從富時A50手裡奪回了定價權。所以即使晚一點,也並不著急。


況且,在傳統大宗商品層面,中國作為消費需求大國,依舊很長時間沒拿到定價權,最近才逐漸拿到話語權,在BTC這種新興領域和西方old money競爭,不現實,所以也急不來。


但這並不妨礙留些口子做一些日後的佈局,例如:


相關實體產業的合規化:比如之前提過的BTC挖礦徵稅,雖然內地嚴令禁止,但在香港或澳門等開放區域開設合規交易所及衍生品市場,留個口子,承載一部分投資、投機客。


除法定數字貨幣之外,另外留個人民幣穩定幣的口子。


金融交易試驗場:中國正逐漸放開期權等衍生品市場,實操經驗不足,可以利用數字貨幣7*24交易時間長的特點,快速積累交易經驗,鍛鍊隊伍。


知識結構層面,不單單要輸入外界思想,還要積極對外輸出。


BTC 是無國界的,但定價權是有國界的

Alan 作者

Roy 排版


內容僅供參考 不作為投資建議 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