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MG34(德语:Maschinengewehr 34)是德国在1934年起采用的弹链供弹式机枪、在1935年开始装备部队,MG34的口径为7.92x57毫米(又名8毫米毛瑟弹)。由于一战后的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所限制而不能制造重型武器,因此MG34在德军中定位为轻重两用机枪。MG34亦是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MG34是1930年代德军步兵的主要机枪,亦是其坦克及车辆等的主要防空武器。MG34开发原意是为了替代MG13等的老式机枪,但因为德军的战线太多,直至整个二战完结都没有完全取代,更衍生出更为著名的MG42,而其他老式机枪在二战中仍然同时服役。MG34由毛瑟公司的海因里希·沃尔默(HeinrichVollmer)所设计,以莱茵金属推出的MG30机枪(Solothurn1930)改良而成,将原有的弹匣供弹改为弹链供弹、加入枪管套及提高射速到每分钟800至900发。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在MG34之前,德国就装备了一款名为MG13的机枪。从外形上看,MG13更类似于一款轻机枪,而不是《凡尔赛条约》重点限制的“头号大杀器”——水冷重机枪。在特殊的国际气氛下,在一战战胜国的“马虎眼”下,MG13最终装备了德国。但作为一款“限制级”枪械,MG13有很多先天不足。首先它主要配备25发弹匣,少量配备了75发弹鼓,实际性质就是一款标准的轻机枪。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MG13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MG13


客观的说,MG34这种机枪是非常不错的,杀伤力非常大,他对于德国战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革命性的,这种枪的质量轻,大概12千克,在作战的时候,可以用两脚架支撑在地上,也可以用高射三脚架放在地上作为重机枪使用。射击速度为900发每分钟,射程在800米以上,若是安装在三脚架上射程将变为1800米,之所以被称为通用机枪,也是因为这种机枪可以被安放在坦克、摩托车和战车上使用,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飞机。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为免持续射击时枪管过热,MG34的枪管很容易更换。一般每挺机枪备有两根后备枪管,在连续射击250发弹之后(重机枪状态是刚好打完一个弹箱)应立即更换枪管。更换枪管的方法如下:快慢机柄装定于“保险”位置,把机柄向后拉到位,并将机匣向右转动180°,随后将枪口朝上,枪管即脱离护筒,此时可抽出枪管。但是当枪管灼热,就需要某种形式的保护,因此MG34的操作人员不得不使用石棉手套这一个标准的附品。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这种枪最大的缺点在于可靠性差,非常容易脏,并且价格昂贵,消耗钢材较多,制造时间长,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尽管它工艺好,精准度和流畅度都在上乘,但缺点就是缺点,而且太过明显。它的射速高,火力得到提升,但是子弹消耗使得后勤供应难以保证。德国在战术研究中认为不能让士兵携带太多子弹,以免士兵负荷太高,但这样火力的不到保证,战斗耐久性降低,于是MG34就自然而然的被淘汰。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二战十大名枪,“元老级”的机枪鼻祖,德军MG34,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