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外戚宦官亂鬥——圖文對比東漢中後期帝系傳承

在中國歷史上,有外戚掌權的,也有宦官掌權的,但是沒有一個像東漢王朝中後期一樣,外戚和宦官勢力均多次染指朝政的時代。

外戚宦官亂鬥——圖文對比東漢中後期帝系傳承

東漢帝系--序號代表皇位傳承

皇帝短命,主少國疑,外戚掌權

整體來看,東漢不少皇帝即位時年齡比較小:

外戚宦官亂鬥——圖文對比東漢中後期帝系傳承

東漢皇帝在位時間表

皇帝即位年齡小,就會導致太后臨朝稱政,太后身居後宮,必然會倚重自己的孃家人,因此形成外戚勢力。小皇帝長大成人後,對於權力被奪必然會有所不滿,因此會聯合身邊的宦官進行奪權,進而權力又被宦官實力多染指。

另一方面,東漢王朝的建立是在諸多豪強統治的基礎上,東漢的諸多皇后均出自大家族,如光武帝皇后陰麗華和漢和帝劉肇的第一任皇后陰氏(陰麗華弟弟陰識的曾孫女),出自新野陰家

外戚宦官亂鬥——圖文對比東漢中後期帝系傳承

漢明帝劉莊的皇后則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漢章帝劉炟的皇后則是出自竇家,竇皇后的家族竇融、竇固、竇憲均為東漢王朝立下戰功;漢和帝的先後兩任皇后一位出自陰家,另一位出自鄧家,其先祖即為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

外戚宦官亂鬥——圖文對比東漢中後期帝系傳承

鄧皇后

漢順帝劉保的皇后則是出自東漢權臣梁統家族,梁皇后的哥哥梁冀則是歷史上有名的跋扈將軍。

外戚---皇帝---宦官

1)漢和帝時代:公元88年,十歲的漢和帝劉肇即位,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竇氏家族權傾朝野。竇太后哥哥竇憲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佈誥命;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的侍衛;弟弟竇景、竇環均任中常將,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

經過隱忍準備,公元92年,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自執掌朝政。劉肇在位期間,重用宦官,如中常侍鉤盾令鄭眾,但此時宦官還不能直接參與朝政。

2)漢殤帝、漢安帝時代:漢和帝去世時,繼位的漢殤帝是一個100天的嬰兒,此時執掌朝政的是漢和帝皇后鄧綏[suí],年僅25歲的鄧皇后臨朝稱制。鄧綏執政期間,對內幫助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對外則堅決派兵鎮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但另一方面,鄧綏亦有專權之嫌,其廢長立幼,臨朝稱制達十六年而不願還政於劉氏,朝中多有非議。

但鄧氏家族的諸多外戚成員都比較遵紀,無跋扈之舉。在漢殤帝去世之後,鄧太后迎立漢安帝。

公元121年,鄧太后去世,漢安帝親政,朝廷上形成了乳母王聖、中黃門李閏、江京為首的宦官集團,與士大夫階層形成了極大矛盾。

3)前少帝時代:漢安帝去世後,其皇后閻氏為把持國政,在其兄閻顯支持下,廢掉漢安帝獨子劉保,迎立劉懿為帝,閻顯兄弟作威作福。同年,劉懿因病去世,共在位206天。宦官孫程等人合謀誅殺閻顯兄弟和江京,並迎立漢安帝的兒子濟陰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

4)漢順帝時代:漢順帝的皇位是宦官幫他爭取到的,所以大權都交給了宦官,孫程等十九位宦官擁立劉保有功全部被封為侯,隨後宦官們又與漢順帝的皇后梁家勾搭上,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梁氏專權;

5)漢衝帝、漢質帝、漢桓帝時代:歷史上有名的跋扈將軍

梁冀正是此時執掌朝政的風雲人物,漢衝帝嬰孩時期去世,漢質帝更是被梁冀毒殺隨後梁冀另立桓帝劉志。

公元159年,漢桓帝藉助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成功誅殺梁冀及其家族,五人因有功,被同日封侯,朝政又落入宦官手中,並引發了第一次黨錮之禍。

6)漢靈帝時代:公元167年,漢桓帝劉志駕崩,皇后竇妙臨朝問政。桓帝無子繼位,竇妙與其父竇武等商議,最終選擇了劉宏繼承大統。大將軍竇武因定策劉宏繼位有功,其族人加官進爵,從此竇氏外戚權傾一時,竇武依賴太傅陳蕃主持朝政,而陳蕃大量啟用在第一次黨錮之禍時受處罰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後即達成一致意見,密謀剷除宦官。但不料事情洩露,公元168年九月初七日,宦官曹節、朱瑀等十七人,共同詐稱漢靈帝的詔令以長樂食監王甫為黃門令,帶兵誅殺陳蕃和竇武以及尚書令尹勳、侍中劉瑜、屯騎校尉馮述,並將他們全部滅族,宦官專政,並引發了第二次黨錮之禍。

7)東漢最後的時代:熟悉《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東漢末期是軍閥混戰的年代,少帝劉辯即位後,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即位後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併,被迫出宮,回宮後又受制於以“勤王”為名進京的涼州軍閥董卓,終於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而接替皇位的劉協,更是傀儡皇帝,最終被曹丕所廢。

外戚宦官亂鬥——圖文對比東漢中後期帝系傳承

東漢區域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