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這場會戰,蘇聯比德國多損失50萬人,5千輛坦克,怎麼還算贏了?

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後,蘇軍本想乘勝追擊,卻被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打得潰不成軍,折損了幾十萬兵力。也讓德國人重新在戰場上,掌握了有限的主動權。並在戰線上留下一個“庫爾斯克突出部”。

在庫爾斯克,蘇軍佈置了上百萬大軍,而由於是個“突出部”,容易受到德軍三方面夾擊。於是德國在1943年7月,發動了庫爾斯克會戰,這也是二戰中,德國主動發動的最後一次攻勢。

關於這場戰役,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這是希特勒不自量力的蠢動。但是在我看來,此時的德國除了冒險進攻以外,也沒有別的辦法。打輸了固然是自尋死路,但不打則是慢性自殺。只有拼得幾次奇蹟式的勝利,才有可能逼迫蘇聯求和,讓德國取得一個體面的停戰。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後的幾個月裡,希特勒又拼湊出幾十萬精銳部隊和2000多輛坦克,其中還有數百輛大名鼎鼎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希特勒將這些最後的家底,投入到庫爾斯克戰場。前線的最高指揮官,是德軍最具軍事天才的曼施坦因元帥。

這場會戰,蘇聯比德國多損失50萬人,5千輛坦克,怎麼還算贏了?

庫爾斯克會戰

德軍的主攻方向是北部和南部,分別投入了幾十萬大軍。而在中部,只留下幾萬人作為牽制。如此大規模的行動,蘇軍不可能毫無防備,斯大林在庫爾斯克做了充分準備。雙方初期的兵力部署如下:

德軍:總兵力90餘萬,坦克近3000輛,戰鬥機2100架。

蘇軍:總兵力190萬,坦克5000餘輛,戰鬥機近2800架。

需要注意的是,德軍已經投入了所有可調動的力量,而蘇軍在戰場周圍還有大量的預備部隊。

會戰的第一階段是由德軍進攻,蘇軍防守。雙方準備充分,志在必得。戰場廝殺十分膠著,德軍雖然數度攻破蘇軍防線,但都未能取得太大進展。在這一階段,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的坦克對戰,蘇軍的主力坦克T34,根本沒有辦法與德軍的虎式、豹式坦克在戰場上正面相抗衡。虎式坦克的88毫米口徑火炮,通常在蘇軍坦克進入有效射程之前,就能將其擊毀。即便少量蘇軍坦克可以衝到有效射程之內,他們的76毫米口徑火炮,對德軍坦克的正面裝甲也無可奈何。只能從側面進行有限的殺傷。這一階段的坦克戰,德軍與蘇軍的坦克戰損比通常在1:4左右,而且德軍損失的坦克,大多隻是受了一些輕傷,可以維修繼續使用,而蘇軍坦克絕大多數則是徹底損毀。

這場會戰,蘇聯比德國多損失50萬人,5千輛坦克,怎麼還算贏了?

庫爾斯克會戰

雖然這一階段是蘇聯取守勢,但是人員裝備的損失仍遠大於德軍。不過蘇軍有更強大的補給力量,而德軍在損失數萬精兵和數百輛坦克後,已經沒有力量繼續進攻,庫爾斯克會戰第一階段結束。

會戰的第二階段隨之展開,蘇軍開始反攻。從南北兩個方向進攻德軍。北部的奧廖爾戰役,德軍損失90000人,500輛坦克,被蘇軍向西趕出150公里。而蘇軍損失大得多,傷亡430000人,2600輛坦克。

在南部同時發動的,則是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蘇軍在這裡又一次犯下盲目冒進的錯誤,被積蓄下力量的曼施坦因抓住機會反擊,損失了大量部隊。還是靠著源源不斷的補充,蘇軍又一次發動進攻,最終收復了哈爾科夫。在這裡,德軍大概損失了150000人,1000多輛坦克,蘇軍傷亡260000人,將近1900輛坦克。蘇軍暫時無力繼續進攻,庫爾斯克會戰結束。

整個會戰,蘇軍雖然勝利,仍付出了比德軍更慘重的代價:

傷亡:德軍360000人,蘇軍860000人。

坦克:德軍1500輛,蘇軍6800輛。

蘇軍的人員損失是德軍的2.5倍,坦克損失更是高達四倍半,這場會戰,能說是蘇聯人取得勝利嗎?以我看來,這勝利是實至名歸的。在此之前,二戰中蘇軍獲得的勝利,無一不是在艱苦卓絕的頑強防守之下,付出了比德軍多得多的人員和裝備損失,才勉強抵禦住德軍的進攻。而且一半的功勞,還要歸於老天爺。庫爾斯克會戰,是雙方在對等的戰場上,各自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發動的一次對攻戰。儘管蘇軍的損失仍然比德軍多得多,但是蘇聯補充得起。而德國失去的,卻是能用於機動作戰的所有精兵和武器裝備。庫爾斯克會戰之後,德軍的兵力,連鞏固現有防線都很難做到,再沒有發動過一次主動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線戰場的主動權,從此牢牢的控制在蘇軍的手裡。德國的徹底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這場會戰,蘇聯比德國多損失50萬人,5千輛坦克,怎麼還算贏了?

庫爾斯克會戰

為什麼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蘇軍在與德軍的戰鬥中,戰損比仍然如此之低呢?其實一直到1945年,蘇德兩軍在戰場上,傷亡比例才拉成1:1。在1941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甚至經常打出1:10的戰損比。1942年,雙方的損失比也在1:4以上。庫爾斯克會戰,大家普遍關注雙方坦克性能上的差距,其實以我的觀點,具體到單兵作戰素質,軍官前線指揮能力,蘇軍比德軍差的更多。

論二戰中德國陸軍的戰鬥力,可以說是完勝美蘇英任何一方。即使在1945年,希特勒七拼八湊了幾十萬老弱病殘,也在阿登把英美聯軍打得落花流水。但是部隊戰鬥力,遠不足以彌補國力、人力、物力的巨大差距。德國在東線,面對一個人口、工業遠超過自己的蘇聯;在西線又要面對一個更強大的美國,和聊勝於無的英國。更為關鍵的是,還要承受四萬萬中國人民的精神攻擊。納粹德國的失敗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