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英勇之師│起義後的五十八師(下)

起義後的五十八師(下)

作者 楊信

(接上期)

奔赴朝鮮戰場

英勇之師│起義後的五十八師(下)

1950年6月25日,爆發了朝鮮戰爭。三天以後,美帝國主義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公開出兵朝鮮,並把戰火引向中國邊境。中國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為了適應戰局,我們師補充了兵員,恢復了團內各營的編制,調整和充實了裝備。教導大隊的連、排幹部都恢復原建制,新招收的學生都分配到師的各部、處和各團工作。1950年8月,全師開始北上動員工作,9月進軍北上。

我結束教導大隊的工作後,和李子英政委留在荊門。我任師留守大隊隊長,他任政委,負責處理善後工作。半個月後,我們留守大隊於9月下旬在河南駐馬店趕上了部隊。當部隊到達海龍和丹東時,師黨委決定調我到師司令部偵察科任副科長,開始了入朝前的偵查工作。

1950年10月下旬,侵朝美軍的二十四師到了鴨綠江邊東岸的楚山一帶;英國的二十七旅通過定州到了宜川和鐵山附近。美國的大型轟炸機(B29型重轟炸機)用重型炸彈轟炸了朝鮮新義州通往中國丹東的鴨綠江鐵路大橋,戰火燒到了我國邊境。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了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從輯安渡江,迂迴包剿侵入楚山一帶的美二十四師,首戰告捷,抓了許多俘虜,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其中有美帝國主義蓄意侵略我國,準備渡江用的橡皮船30多隻。我們師渡江後,正是志願軍取得雲山戰役(第一次戰役)全面勝利,美軍全線潰退,我們展開戰略追擊的時候。我們師是總預備隊,在趕走英二十七旅後,沿著定州、新安州、平壤公路行軍,於11月上旬到達大同江北岸。這時,第二次戰役(平壤戰役)已經開始。我們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全面勝利形勢鼓舞下,在朝鮮人民軍一軍團的協同下,一舉橫渡大同江,佔領了平壤東西之線,解放了平壤。

這兩次戰役的勝利,使敵軍在戰略上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形勢有利於我軍繼續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決定發動第三次戰役,即解放漢城。1951年1月,志願軍以極快的速度,迅速解放了漢城,並消滅了英軍二十七旅的皇家坦克營。我軍勝利地推進到漢江南岸、原州北側山地一線,侵朝美帝敗殘部隊退守平澤、安城、原州,形成了兩軍對峙狀態。

1951年2月下旬,我軍在漢江南岸山區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運動戰,贏得了一些時間,使我軍漢江北岸的防禦有了一定的準備。在漢城北側8公里附近,我們師的防禦正面約有3公里多,沿漢江北岸高地構築陣地。按軍事要求,一個師3公里的防禦正面,範圍是不大的。但入朝以來,由於多次戰鬥,特別是漢江南岸的戰鬥,我們師各團均有一定的減員,加上裝備較差,所以只能加強陣前警戒,進行重點防禦。在第一線部隊陣地尚未修築完成時,敵人就發動進攻。我們師的防禦陣地是敵人西線進攻的重點方向。敵人利用半個多月的時間,進行了偵察性進攻,每天早午晚都有敵機輪番沿山頭轟炸,附有小部隊的坦克在江南活動,炮擊我軍暴露的火力點。這時,漢江尚未解凍(冰上已不能通行重火器了),機械化部隊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敵人沒有進行實質性的進攻,僅限於火力進攻。我軍加強陣地的強度,避免暴露陣地的組織態勢。敵人為了偵察我軍防禦配備和火力組織情況,實行了火力和空中配合的進攻。我們陣地的掩體等多次被炸壞,英勇果敢的指揮員和戰士們利用彈坑晝夜密切監視敵人,搶修被炸壞的陣地。

3月下旬,漢江全部解凍,敵人進行了一週時間的佯攻後,向我們師四五〇團陣地發動了總攻。敵空軍對我軍陣地和後方進行轟炸,炮兵破壞我戰壕和掩體工事。由於我們沒有空軍,沒有防空部隊,沒有遠射程的重炮,只能憑掩體工事和防空洞作掩護。當敵坦克、架橋工兵以及強渡部隊出現在漢江對岸、進入我軍陣地時,英勇果敢的指戰員一起衝出掩蔽處和防空洞,堅守陣地,發揚輕火器(機關槍、迫擊炮、步槍)的威力,狠狠打擊敵人,使敵人的架橋進攻歸於失敗。敵人每天都要組織二、三次較猛烈的轟炸進攻,都被擊退,架橋強渡一直沒能得逞。

我軍連續堅持了40個晝夜苦戰,陣地大部分工事遭到破壞。4月上旬,敵軍美三師在空陸炮火的掩護下,發起拂曉攻擊,企圖在我師四五○團陣地前的漢江上強行架橋,渡過漢江。我軍指戰員不顧敵人空陸炮火的轟擊,機智靈活地利用塹壕工事、彈坑與敵人浴血奮戰,把衝進我軍陣地的敵人紛紛擊斃。一股敵人曾佔領四五〇團二營的陣地,並擺好了地空聯絡的標識布板。我軍戰士機智巧妙地擊退了這部分敵人,但沒動他們的標識布板,使敵機誤認是美軍陣地而不轟炸掃射。這樣我們不僅贏得了半天時間,而且更有效地集中火力打擊敵人,奪回了已失的陣地。

我們又堅持了十多天,儘管敵人每天都組織空陸炮火呼應地進攻,但一直沒有得到明顯的進展。漢城防禦戰打了50天,完成了任務,我軍奉命北上。當我們撤出陣地2天后,敵人才敢向我們追擊。我軍留下的小型收容隊,機動靈活地給追擊敵人以很大打擊,很好地掩護了我們師主力安全轉移到汶山以北的地區。

我們師於平壤稍作休整,奉命回國整訓。三個月以後,再次赴朝作戰,一直到板門店談判,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才光榮回國。

(作者時任國民黨暫編五十八師三團二營營長)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