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曹操這個人歷來存有爭議,以漢家為正統的人,稱他為漢賊,而以英雄主義為標準的人,稱他至少是一個英雄,這都是沒錯的。人的立場不同,看到的事物也不盡相同。在曹操年輕的時候,南陽的許劭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我覺得這句話評價的非常中肯,也非常到位。

因為曹操所處的那個時代就是一個亂世,那樣的亂世,群雄並立,都想登上皇帝的寶座,但也都無法登上皇帝的寶座。曹操一生為漢臣,卻也締造了曹魏大業的根基,成為曹魏一代的開創者。他精通兵法,善寫詩歌,常常以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把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表現的淋漓盡致。曹操的詩詞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也非常的清峻整潔,開啟了建安文學,並在他的倡導下,逐步發展繁榮,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歷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就連近代的文學大師魯迅先生,也贊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既然曹操這麼牛叉,想必詩文裡也有所表現,今天特地甄選了他的十首詩詞,一起來看看,曹操究竟牛叉在什麼地方。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1、【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解析】曹操一生留存的詩歌並不多,這一首詩歌極為出名。《步出夏門行》五首之一。

東漢末年,曹操袁紹在官渡開戰。這一戰,曹操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死,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和袁熙沒幹過曹操,一路逃跑,投奔了冀北、遼東一帶的烏桓族,以圖恢復實力,東山再起。但曹操為了消滅袁氏殘餘勢力,斬草除根,進一步鞏固北方疆土,於建安十一年率領軍隊攻打烏桓,這首詩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登上碣石山時寫的。

這首詩寫的是,曹操率軍北伐,登山了碣石山,極目遠眺,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搖浪湧,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如此遼闊、如此壯觀。想當年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東巡至此,刻石觀海。如今他曹操也站在秦皇、漢武遊覽所到之處,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連的蒼茫大海和海中高聳的島嶼,聯想到中原地區已經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該是何等激奮。儘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湧,愈見生命不息。從這首詩裡看一看出,曹操取得了一連串的戰爭勝利之後,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也為這洪波湧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於是乎,站在高山頂端,展開其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

在這首詩中,曹操把情與景緊密相連。通過觀望波濤洶湧的滄海,寄託曹操很深的感慨,透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清晰地看到,他心中有著統一全國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我覺得,從這一點來講,曹操是一個英雄,一點也不為過。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2、【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解析】對於曹操的這首詩,真實創作時間不好確定,在《三國演義》的四十八回裡,這首詩是在赤壁之戰的前夕,曹操在長江上看到一隻烏鵲,加上又有點醉了,吟出了這樣一首詩。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裡收集的同名有二十四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麼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

這首詩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詩的一開始,曹操就說自己很愁,為何而愁呢?是因為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同時,他還提醒哪些人,歲月流逝很快,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別他麼猶豫了,到我這裡來施展抱負。我這裡又有床,又有被,還有媳婦摟著睡,還等什麼。

曹操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的政策,先後發佈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這首詩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加上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這首詩是一首政治性很強的詩,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整首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可見,在曹操那個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鑑的。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3、【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解析】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五首之一。大約是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餘勢力之後,準備南下征討荊、吳之前寫的,按照曹操生卒年來計算,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在那個時代,醫療條件不發到的時候,能活到五十三歲,確實已經很了不起,這不由得讓曹操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

這首詩意思是說,人的生存寂滅是不可能違背自然規律的,既然已經知道結果,就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不斷進取。這樣一首充滿對生活真切體驗的哲理詩,閃耀出哲理的智慧的光芒,迸發出奮進的激情,振響著樂觀的聲調,顯示出曹操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4、【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解析】公元一八九年,曹操獨自率領三千人馬在滎陽迎戰了董卓部將徐榮,最後戰敗。不久,討伐董卓的聯軍由於各自的爭勢奪利,四分五裂,互相殘殺起來,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紹、韓馥、公孫瓚等部,從此開始了漢末的軍閥混戰。這首詩就是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實反映。

這首詩寫的是,軍閥之間的爭權奪利,最終釀成喪亂的歷史事實。連年的征戰,使得將士長期不得解甲,身上長滿了蟣子、蝨子,而無辜的百姓卻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滿山遍野堆滿了白骨,千里之地寂無人煙,連雞鳴之聲也聽不到了,正是滿目瘡痍,一片荒涼悽慘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最後曹操感嘆道,在戰亂中倖存的人百不餘一,自己想到這些慘痛的事實,簡直肝腸欲裂,悲痛萬分。

讀罷這首詩,可以看到這樣一副歷史畫面,關東各軍閥的將領,公推勢大兵強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準備興兵討伐焚宮、毀廟、挾持獻帝、遷都長安、荒淫兀恥、禍國殃民的董卓這個大奸賊。當時各郡雖然大軍雲集,但卻互相觀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懷鬼胎,為了爭奪霸權,圖謀私利,竟至互相殘殺起來。曹操對袁紹兄弟陰謀稱帝、鑄印刻璽、借討董卓匡扶漢室之名,行爭霸天下稱孤道寡之實給予了無情的揭露,並對因此造成的戰亂感到悲憤。可見,草草還是充滿了滿滿的正義感的。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5、【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解析】孟冬即陰曆十月,這首也是步出夏門行五首之一。陰曆十月的天氣,到處一片肅殺。北風呼呼地吹著,草木蕭瑟,天氣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鵾雞鳥在清晨鳴叫著,大雁向南方遠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跡起來,就連熊也都入洞安眠了。農民放下了農具不再勞作,收穫的莊稼堆滿了穀場,旅店正在整理佈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這裡是多麼的幸運啊,高誦詩歌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感情。

這首詩寫於初冬十月,時間比前首稍晚。曹操首先寫了初冬的氣候和景物,北風颳個不停,嚴霜又厚又密,雞鳴雁南飛,猛禽藏身跡,熊羆入洞眠,肅殺嚴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寧。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下地耕田了,農具已經閒置起來,收穫的莊稼堆滿穀場,旅店正在整理佈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這是一幅非常美妙的圖景。這首詩反映了大戰後在局部地區人民過上的安居樂業的生活,也表達了曹操要求國家統一、政治安定和經濟繁榮的理想。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6、【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解析】公元二零六年,也就是建安十一年。這年的春,曹操親征高幹途中,在鞍馬間寫了這首詩。曹操為什麼要親征高幹呢?這是因為建安九年的時候,高幹因懾於曹操的武力而歸降,第二年又趁曹操北征烏桓之機,舉兵反叛,盤踞壺關口,佔山為王。為了平定北方,徹底剷除袁紹勢力,曹操帶著連年征戰的疲勞,翻越巍峨險峻的太行山,又率師北上作戰,討伐高幹。

這首詩的格調古直悲涼,迴盪著一股沉鬱之氣。同時,我們讀這首詩,也能感受到曹操感情真摯,直抒胸臆,毫不矯情作態。他在詩中用質樸無華的筆觸描述了委曲如腸的坂道、風雪交加的征途、食宿無依的困境。對於艱難的軍旅生活所引起的厭倦思鄉情緒,也做了如實的記錄。更感人的是,儘管作為軍事統帥,他在這裡卻沒有一點強作英豪之態,而是赤裸裸地寫出當時在那種環境下的內心波動,直露的筆觸把曹操的內心世界毫無保留的呈現了出來。從這一點說,曹操的真誠十足,是一個不矯揉造作的人,故稱為英雄本色。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7、【薤露】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解析】《薤露》也屬於樂府歌曲,是《相和歌·相和曲》歌辭,原先它與《蒿里》都是古人出喪時唱的歌。關於這首歌曲,據說相傳齊國的田橫不肯降漢,自殺身亡,其門人作了這兩首歌來表示悲喪。

薤露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陽一曬,極易幹掉。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漢代建立以來,有的人徒有其表,幹不成什麼大事,他招引董卓入中原,最終害得漢朝四百年的帝業由此傾覆。

曹操用這樣的古調來寫時事,開創了以古樂府寫新內容的風氣。他之所以能以舊瓶裝新酒,是因為樂府本身就有緣事而發、言之有物的特點,宜於用來記錄史實,抒發情感,同時,這首詩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貴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嘆國家喪亂,君王遭難,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8、【氣唱出】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遊。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欲。

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解析】氣唱出這首詩一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曹操駕馭六條巨龍在天空乘風遨遊,遠遊到四海之外,和仙人仙女一起飲用瓊漿玉液,一解胸中哀愁。然後帶著心事遊蓬萊,專心於成仙之道,接受長生不死的神藥。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遊仙詩。追求長生不死的神仙說始於戰國後期,最早的求仙詩是秦始皇的《仙真人詩》。自戰國後期齊燕方士鼓吹長生不死術以來,祈盼長生、求見神仙遂成為古人孜孜不 倦的追求。一般認為,遊仙詩始於晉代的郭璞,其實,早在郭璞之前,曹操的《氣出唱》已完全具有這一品質。這首詩以質樸的語言、綺麗的想象描述了曹操渴望長生、 冀求神仙的念想。

曹操一個現實主義思想很強的人,為什麼要寫這種不切實際的遊仙詩呢?這是因為,曹操意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有利於他的政治軍事鬥爭,努力做到使這些遊離分子不傾向於敵對勢力。也就是說,你們不跟我幹事創業,也不要成為我的敵對勢力。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9、【土不同】

鄉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豐賴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慼慼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解析】這首詩跟觀滄海差不多,都是作於北征烏桓期間,步出夏門行之一。當時,曹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官渡之戰後,曹操雖然取勝,但局面還是比較被動。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作了這樣一首詩。

這首詩寫的是,在軍隊行進的時候,看到這裡的鄉土與黃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裡漂浮著冰塊,舟船難以前行;地被凍得用錐子都扎不進去,田地荒蕪長滿乾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凍結不流動,上面由堅硬的冰覆蓋,人都可以行走。有識之士窮困潦倒,而好勇鬥狠的人卻不在乎隨意犯法。他為此嘆息怨恨,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憂愁。

這首詩展現了一幅荒涼凋蔽、民不聊生、怨聲沸騰的社會動亂畫面,畫面裡熔鑄了曹操憤懣難平的感情,即對軍閥混戰、國家分裂給人們造成的災難的憤懣,反映了曹操希望儘快於戰後出現和平安定局面,實現他為之奮鬥的政治抱負和理想。詩中反映的是“人們”的痛苦生活,曹操眼中的人們絕非社會最底層的小百姓,因為他是站在地主階級立場,為維護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10、【豔】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猶豫,不知當復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解析】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的序曲,意思是說,曹操一開始準備南征荊州,施澤惠給江南人民。但面對北伐和南征兩種不同意見,便猶豫起來,不知如何為好。到達碣石後,看到百姓所受的壓迫,心情更加傷感。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曹操對當時的戰亂是極度厭倦的,他渴望統一全中國,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此,不要再流離失所。曹操的詩歌充滿激情,他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是非常出色的。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曹操在建安文學史上閃耀著奪目的光彩。

一代梟雄曹操經典詩詞十首,這才是一個王者的霸氣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