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元順帝北逃具體逃往內蒙哪裡?

吳越


公元1368年閏七月二十三日,明軍前鋒抵達天津。二十六日,知樞密院事卜顏帖木兒出大都迎戰明軍,被擒殺,順帝收拾細軟準備逃跑,命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慶童為中書左丞相。二十八日,順帝駕臨大都清寧殿,召見眾臣及三宮后妃皇太子,正式宣佈將逃往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這天夜裡,大都健德門開,順帝與皇太子、后妃及一百多名大臣出奔上都。順帝一路上風塵僕僕,到八月十五日終於抵達上都,大都在八月二日被明軍攻佔,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等殉國。元朝在中原統治結束,北元開始。

元順帝

順帝到上都後“晝夜焦勞,召見省臣或至夜分”,“召見群臣,詢恢復之計”,很有重新振作的樣子,當時,哈剌章(脫脫之子)請求順帝命擴廓帖木兒(王保保)來上都支援,順帝同意了。擴廓帖木兒不負眾望,於1368年十月初在韓店打敗明軍,順帝大喜,封擴廓帖木兒為齊王,命令他揮師收復大都,明軍趁機偷襲,擴廓帖木兒大敗,僅以十八騎逃走。此役之後順帝日漸消沉,身體每況愈下,於公元1369年年初病倒,此後經常不理政事。當時元軍連戰連敗,明軍漸漸逼近上都,於是順帝在1369年六月棄上都奔應昌(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北達裡諾爾西南的達爾罕蘇木)又名魯王城。第二年順帝病重,由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總理軍國諸事。同年四月二十八日,順帝因痢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一歲。

爾朱大魔王


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閏七月二十七日,徐達大敗知樞密院事伯顏帖木兒的元軍主力於通州,元順帝再也無力抵抗,除了出逃以外,別無選擇了。

次日,即閏七月二十八日夜晚,順帝攜奇皇后、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以及後宮、大臣等等,倉皇逃出大都,直奔上都。4天之後,也就是八月初二,徐達攻破齊化門。八月十五日,順帝抵達上都。

上圖元順帝

正如遊牧民族所建立的諸多王朝一樣,元朝採用了所謂“兩都制”的基本制度,即大都、上都共同作為元朝的政治中心。元朝皇帝有所謂“納缽”的活動,即每年春夏時節從大都前往上都以避酷暑,秋冬時節再從上都返回大都以避嚴寒。當元朝皇帝離開大都之後,不僅后妃、太子、諸王需要跟隨出行,而且重要的官員大臣也必須隨行。由於皇帝不時還要在路上走走停停,打獵遊玩,這樣一支龐大的巡幸隊伍往往要在路上花掉20多天才能到達上都,一年大概有一個半月的時間都是在大都與上都之間的路途上度過的。元順帝失守大都,逃往上都,是非常自然的選擇。

元上都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上都地區在金代原稱“金蓮川”,因漫山遍野的金蓮花而得名。忽必烈在金蓮川開府,徵召天下名士,史稱“金蓮川幕府”。由於金蓮川幕府中大部分幕僚都是漢族士人,並不習慣草原生活,尤其是冬天需要城居抵抗酷寒,故此忽必烈在蒙古國憲宗六年(1256)三月,讓劉秉忠在金蓮川北邊的灤水岸邊築城,命名為開平府,這就是後來的元上都。

上都元上都鳥瞰

上都真正變成元代的兩都之一,是在忽必烈登上帝位以後的中統四年(1263)五月,忽必烈下詔宣佈開平府為都城,由此定名為上都。上都到規模並不是很大,主體部分是宮城,為皇帝居住燕息之所。今天我們在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還可以看到當初元上都到遺址,雖然經過元末戰亂,至明代以後,這裡被明人改造成了駐軍的衛所,但我們還能夠從遺址依稀看到當時城郭街道和宮殿的臺基。

上圖元上都遺址

洪武二年(1369)六月十三日,順帝離開上都,逃奔應昌,即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六月十七日,明軍攻克上都。六月二十日,抵達應昌,才收到上都陷落的消息。順帝本來就病得不輕,車馬勞頓之餘,心情上,再受打擊,病情一下子加重起來。洪武三年(1370),順帝朝廷記載的是至正三十年四月二十八日,元順帝在愁病交加中去世於應昌,享年5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